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第285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 >>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5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一)

第285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一)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6日  作者:浪浪浪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浪浪浪 | 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 

接下來的時日,依舊還是保持了高強度的行軍速度。

武大自然沒被童大將軍趕到火頭軍里當伙夫,倒是武大自己顛啊顛的跑到火頭軍這邊。

原因很簡單,他們拉補給的數輛馬車已經空了,武大極為不講究的鋪上了一堆干草,躺在馬車上睡大覺。

武大在軍中的身份很特殊,他雖然掛了一個錄事參軍的名頭,可誰也沒見他去軍帳里參與軍機大事,何況眾人都知曉他曾經進獻南瓜,乃是陛下御封的正五品陳留縣子,圣眷正濃,只要童大將軍沒意見,眾將士也就裝作看不見。

至于武大此舉是否違反了軍紀,自然也沒人提起。

宋遼兩國簽署了“澶淵之盟”后,北宋帝國和遼國結為兄弟之邦,雙方折箭盟誓,約定世代和平相處,永遠不再兵戎相見,手足相殘。

對于北宋來說此舉是不得已而為之,君臣內心憋著一口氣,很是糾結。

無奈力不如人,好歹不用再擔心身邊這個膀大腰圓的強鄰動不動就闖進大宋這家“瓷器店”,撞得滿地狼藉。

燕云舊地不提也罷,反正要不回來,想也白想,也就隨它去吧。總的來說,這對貌合神離,私底下小動作不斷的友邦,總算守住了底線,自盟約簽訂起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沖突。

宋遼之間偃旗息鼓時日已久,曾經殺伐不斷、飽經戰火、邊患熾烈的大宋帝國,東北和北部邊境好歹平靜了下來,干戈之聲停息、煙塵不起已經有了長達數百年的和平,這對兩國百姓來說都是福音。

雖然在大宋的西北,羌人部落的叛亂此起彼伏,西夏人屢屢興兵犯宋,但西夏畢竟國小民貧,實力有限,一個彈丸小國是掀不起什么大風浪的。對這種乘火打劫的小霸,大宋軍隊還撐得住。

何況,童貫掌兵二十余載,早已把西北打造成鐵板一塊,此次北伐,又有金國相助,所以通過對于此行有十足的底氣。

凡是掌兵的大將,都深深的懂得這么一個道理,只有不斷的開邊邀功,才能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祿。

將個人的利益,與大宋的命運綁架在一起,才是一個成熟的大將該有心機。

所以,對于此次北伐,大宋軍方,極為統一。

但是,雖然在宋徽宗的獨斷專行之下,強行摁下了朝廷之上的反戰派,將口徑一致對外,可是童貫與武大依舊很不放心,他們總是有些擔憂,蔡京這個老匹夫會搗亂。

何況,此次遼國突然擅起邊釁,主動揮師南下,本就極為蹊蹺,所以童貫雖然一直在急行軍,卻沒有放松對汴京形勢的查探。

很古怪的是,汴京之內,風平浪靜,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武大與童貫這一大一小兩只老狐貍,皆有些摸不著頭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加快速度趕往前線。

一開始的時候,武大還計算著時日,可隨著隊伍越來越接近北線戰場,天氣便越來越寒冷。

武大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渾渾噩噩的,讓眾多將士大開眼界。

到了軍中還能過的這般舒服的,武大當可謂是大宋第一人。

而童大將軍,對此依舊秉承著聽之任之的態度。

原因很簡單,武大在暗中已經為大軍做了足夠的貢獻。

首先,武大將混在家將群中的丁卯派了出去。

丁卯的武功極高,又是出身七星盟,他帶著十幾名密探,已經悄悄趕往前線,打探消息;

其次,武大為童大將軍獻策,派人潛入了燕云十六州,大肆張榜散播流言。

燕云十六州本就是大宋屬地,都是我華夏子民,只不過當年契丹建立遼國之后,將燕云十六州強行霸占了而已。

潛入燕云十六州的大宋人馬,并沒有挑撥百姓與大宋一起合力攻遼,而是退而求其次,主要表達的意思是,此次大宋大軍壓境,旨在救民,不專殺戮,爾等各宜奮身早圖歸計。

有官者復還舊次、有田者復業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別立功效,即當優與官職,厚賜金帛;如能以一州一縣來歸者、即以其州縣任之;

如有豪杰以燕京來獻,不拘(拘泥于)軍兵百姓,雖未命官(雖不是官員)便與節度使、給錢十萬貫、大宅一區。

惟在勉力,同心背虜,歸漢永保安榮之樂,契丹諸蕃歸順亦與漢人一等。

已戒將士不得殺戮一夫,儻或昏迷不恭,當議別有措置。應契丹自來一切橫斂悉皆除去。

雖大兵入界,凡所須糧草及車牛腳價并不令燕人出備,仍免二年稅賦。

這是在造勢,不求不戰而屈人之兵,唯求讓遼國焦頭爛額。

不知過了多久之后,眾人終于趕至前線。

由于是在戰時,一切從簡,倒也沒有太過浩大的迎接隊伍。

到達目的地后,武大便混在了人群當中,藏匿了身形,不再特立獨行。

武大仔細打量著這些提前趕至前線的將士,微微皺起了眉頭。

傷兵滿營,到處都是正在哀嚎的傷兵;

士氣低迷,大宋被遼國打了個措手不及,雖然并未全面爆發大規模戰役,但數次中小規模戰斗,大宋皆是慘敗,這嚴重打擊了大宋軍心。

雖然武大早已知曉戰爭總是要死人了,但看到這個場面,依舊有些凄凄。

他在軍中只是一個錄事參軍,雖然童大將軍給他面子,但他也不能擅自指手畫腳,所以武大到達很清閑。

與此同時,丁卯來了。

據丁卯收集的情報來看,大宋慘敗的主要原因,除了猝不及防之外,最重要的是從中原趕來的兵馬,無法適應這里的苦寒。

天氣實在太冷了,這嚴重影響了將士們的戰斗力。

而遼國契丹武士,卻士氣如虹。

童大將軍很忙。

他是此次北伐的總指揮,所有的軍事調動都需要他親自下令。

又是數日后,拒馬樁與拒馬槍已經陸陸續續趕到,數量足已支撐一次大規模戰斗。

童貫童大將軍親自掛帥,率十萬忠勇軍,以及以驍騎營為首的騎兵,殺向遼國。

武大,隨行。

沒有彈窗廣告的站


上一章  |  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