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第275章 塵埃落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 >>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5章 塵埃落定

第275章 塵埃落定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2日  作者:浪浪浪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浪浪浪 | 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 
《》

275.

(三千字大章,本來可以寫成四千字分兩章,但想了想刻意寫些沒營養的內容沒意思,就這樣發吧。)

武大在宋徽宗發怒之后,曾經有想過最壞的結果,大不了就是被擼了爵位,且一擼到底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恰好隨了自己的心思,回陽谷享受天倫之樂。

他萬萬沒想到,朝堂上這些王八蛋,居然對自己起了殺心!這得虧是蔡京那只老黑狗不在,如若他也在這里,那豈不是還要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這就日了狗了,武大恨不得把出聲要砍死自己的高俅這個王八蛋給剁成肉泥!

武大的臉色陡然之間變得慘白一片。

有高俅牽頭,朝臣再一起哄,那可就真的是騎虎難下了。

而且,今日的童大將軍很是古怪,他居然一直沒有出聲。

最最重要的是宋徽宗的態度,他很明顯是不想輕易放過武大。

仔細想來,武大與宋徽宗照面的機會前前后后只有三次,但每一次好像都是因為武大闖禍了。

第一次好歹還有個進獻了南瓜的大功在,但第二次就是因為李師師的身份被點破,而這一次,則是因為武大殺了禁軍。

后面這兩次,很明顯都觸犯了宋徽宗的逆鱗。

其實上一次按照常理來說宋徽宗就該處置武大了,但他沒有,只是罰了武大的俸祿,以及不準他入京而已,這也是宋徽宗所言的,是否是因為他對武大太過優容,才導致武大有了不臣之心,居然敢殺禁軍。

如今,蔡京不在,高俅上體圣心,要斬了武大,朝臣在短暫的混亂之后,立馬就有人聞風而動。

“陛下,臣以為,陳留縣子武植,抗旨不尊在先,私自進京,目無法度,又于官道之上,與禁軍發生沖突,數罪并處,理應問斬!”

“臣附議!”

太尉府、太師府一系的重臣開始發威了。

而童大將軍一系的官員,依舊保持著沉默。

原因很簡單,童貫不但自己沒有出聲,也沒有給其他人絲毫的提醒,他手底下的權臣以為此次武大必死無疑,童大將軍不想插手,他們自然也就更不敢插手了。

而龍椅上皇帝陛下,依舊穩坐釣魚臺,臉上不溫不火,面無表情。

待朝臣們細數武大的罪責結束,朝堂上再次保持了沉默。

這件事,歸根結底,武大的生死,還是在宋徽宗的一念之間。

武大很快便汗流浹背,他最后的希望是童貫,委實沒想到居然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

這一刻的武大,才發現自己在朝堂之上,在眾臣眼中,在宋徽宗眼里,根本什么都不是。

因為,他除了童貫之外,在朝堂上毫無根基。

制鹽、釀酒、獻南瓜,蘇氏私塾、梁山、摩尼教,馬蹄鐵,蔬菜大棚,這些終究難登大雅之堂。

就像后世那句自嘲的老話說的那樣,武大以為自己對著太陽活蹦亂跳是天天向上呢,其實在宋徽宗眼里,他就像是一只猴子。

宋徽宗高興了,就賞武大幾顆果子;不高興了,隨時都能把武大給捏死。

一句話,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毫無反抗之力。

武大攥緊了拳頭,悔不該當初。

既然無心朝堂,就不該想太多,要么干干凈凈的抽身而退,要么就全力發展自己的勢力,整那些自以為是很偉大的發明,可以改變大宋現狀的小玩意,毫無疑義。

武大冷汗直流,他沒發現,他所有的表現都落入了宋徽宗眼底。

宋徽宗嘴角微翹,掃了一眼正在大放厥詞,非要置武大于死地的群臣,心想給武大的教訓應該足夠了,武大應該知曉日后要謹言慎行了,便輕輕揮了揮手。

大太監李彥,立即取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圣旨。

武大愕然,眾臣愕然。

得,原來人家宋徽宗早已提前擬好了圣旨,也就是說人家皇帝陛下早已想好要如何處置武大,早已有了結論,感情自己這群人在這瞎蹦達,是在唱大戲呢?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特,封陳留縣子武植為北方行軍陸軍參事,參軍機事,欽此!”

武大懵了,眾臣也懵了,唯有一直不發一言的童貫童大將軍當即出列,高呼“陛下英明”!

很明顯,童大將軍早已提前知曉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爾后,宋徽宗拂袖而去,李彥高唱“退朝”。

再然后,在所有人都還尚且處于凌亂狀態當中的時候,童大將軍已經把武大夾在腋下,龍行虎步,出宮而去。

武大暈暈乎乎的被帶到童府,依舊沒能緩過神來。

事發突然,他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童大將軍撇了撇嘴,飲了口酒,打趣道:“小子,知道陛下的厲害了吧?”

武大一驚,苦笑道:“童伯伯,陛下這到底是要做什么?”

童貫反問道:“你難道沒發現,今日朝堂之上,陛下對昨夜蔡府之事,刻意只字未提嗎?”

武大悚然回神。

武大的腦子很亂很亂,畢竟,這前前后后的落差實在是太大了,本以為死定了,沒想到陛下只是繼續罰了他五年俸祿而已,然后還賞了個錄事參軍。

此時,經由童貫點撥,武大才終于明白了今日朝堂之上的因果。

宋徽宗一直想要搬掉童貫與蔡京這兩座大山,如今北伐在即,如若童貫識趣,北伐過后,必定會自動請辭。

而昨夜,武大所有人都給擺了一道,聲東擊西,雖然沒能殺掉蔡京,卻除掉蔡眥那個混小子。聽說蔡京那老匹夫連喪三子,承受不了這個打擊,已經快要命喪黃泉了,而接替他把控蔡府一系勢力的蔡眥,又被武大給殺了,陛下如何能不喜?

只是,宋徽宗也不能拿這件事來光明正大的賞武大,畢竟這件事說出去是刺殺當朝太師的大罪,如何能賞?

而且如果要這件事鬧大,朝臣非要因此而治武大的罪,武大受不起,所以今日在朝堂之上,宋徽宗索性圣心獨裁,先聲奪人,刻意表現出要收拾武大的姿態。

至于昨夜的蔡府之變,只字未提。

高俅等眾多自以為上體圣心的大臣,認為皇帝陛下惱羞成怒,畢竟武大殺了禁軍,這觸碰了陛下的逆鱗。

于是乎,朝臣便順著皇帝陛下的心意,抓住這件事窮追不舍,大做文章,意圖將武大徹底打落凡塵,甚至直接問斬。

如此一來,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覺當中,被宋徽宗給帶到了陰溝里。

如果說武大昨夜把所有人都給耍了,那么今日,就是宋徽宗把所有人都給耍了一遍,今日的朝堂,從頭到尾,都是宋徽宗自導自演的一場大戲,而其他人則在不知不覺當中客串了一次男配角。

明白了,這就明白了,武大想死,感情自己忙活了一夜,把蔡府整的慘不忍睹,全都遂了皇帝陛下的心意,而自己什么都沒撈著,而最大的獲利者宋徽宗,不但沒賞他,反而是罰了他五年的俸祿。

恐怕,如今皇宮里的宋徽宗,正手舞足蹈呢!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人家宋徽宗是整個大宋權利最大的九五之尊呢?

如若是在平日里,武大殺了禁軍,宋徽宗勢必會龍顏大怒,可就昨夜而言,宋徽宗更加在意的是蔡府的死了兒子。

于是乎,昨夜的事情就變成了一場交易。

武大在機緣巧合之下,投其所好,替皇帝陛下收拾了蔡京,宋徽宗便在朝堂之上先聲奪人,護住武大,把蔡府這件事強行按下不提。

當然,未免日后眾臣舊事重提,宋徽宗索性直接一腳把武大徹底踹到了童貫這邊。

錄事參軍,為王、公、大將軍的屬員,掌總錄眾曹文簿,舉彈善惡。

北方行軍錄事參軍,童貫便是日后的北方行軍大將軍,這意味著,武大日后便要跟隨童大將軍討伐遼國。

其實童貫有句話沒說,或許在武大當初整出了馬蹄鐵和拒馬樁之后,皇帝陛下就一直在找機會把武大扔在軍中,看看武大是否還會做出其他的驚人之舉。

手段從來都是次要的,最終的“決戰”,還是要憑借各自的實力一決勝負。

也正是因為如此,昨晚的事情,最大的獲益者便變成了宋徽宗。

畢竟,昨晚出手夜襲蔡府的是武大,而不是他宋徽宗,既落了實惠,又保全了自己身為皇帝,從不過河拆橋,屠殺朝廷命官的名聲,這樣的結果,是宋徽宗喜聞樂見的。

而武大,由于他所做的事情,暗中貼合了宋徽宗的利益,得以保全了自身。

損失最為慘重的,自然就是蔡府了。

至于蔡京蔡太師,傳言自從昨夜急怒攻心昏迷后,如今還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可憐的家伙,連喪三子,而且連個屁都放不出來,感情是白死了三個兒子?何等凄涼。

其次就是七星盟司空尚風。

連他爹的性命都葬送了,籌謀了那么久,昨夜本想擊殺武大,一戰成名,沒成想損兵折將,最后還被太尉府黃杰反戈一擊,至今武大還沒收到確切的消息,生死不明。

至于其他勢力,則是興師動眾的打了一場醬油。

想明白這些關節之后,武大沒由來的有些心悸。

這位皇帝陛下,似乎與他在史書上的記載截然不同,很是不好對付啊。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終究還是他宋徽宗啊!

(浪浪浪)


上一章  |  大話水滸之武大郎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