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9.
其實北宋的商業,相對于同期的其他國家而言,已經極為發達,只不過歷史上的北宋末年,到了宋徽宗時期,由于朝廷百官貪墨成風,上行下效,這一弊端一直沒有得到根治,才導致民不聊生,除了真正的那些州府大城市之外,其余的郡縣一片蕭條。
但作為絲綢之國,北宋的紡織業一直極為火熱。
北宋時期,北方絲織品上貢的州郡58個,南方48個。除了黃河流域和川蜀這兩個漢唐時期就有的紡織中心外,長江下游,特別是太湖流域作為新的紡織中心迅速崛起,并在產品數量上超過北方地區,南方絲織品種多于北方達到18個,北方品種15個。
宋代紡織生產的組織形式既有對前代的傳承,更有創新發展。主要表現為傳統的官營、民營經營方式仍然存在,但在具體運作和專業化程度上有所創新。為保障皇家和政府對紡織品的需要,宋代尤其在宋徽宗時期,在東京開封(汴京)、西京洛陽及成都等各州府都建立了官營紡織場院,集中人力、物力,生產高端上檔次的產品。
管理紡織業的有很多機構,紡織局算是其中最大的部門之一。
有童貫的手令,再加上有童路的帶領,除了皇宮等幾個少數的地方之外,武大一行人可以說是暢通無阻。
童路本來是不想來的,畢竟他上次被武大給陰了,直接給放倒了,尤其是最近馬桶已經送到童府,童路得知當日武大把他揍暈的時候用的那玩意,是人們用的馬桶之后,更是對武大恨之入骨。
但是,在童貫對他一陣破口大罵之后,童路萬般無奈之下,只能領命帶武大來紡織局。
武大心知童貫是想調解緩和二人之間的沖突,自然也不會繃著,給童路童大少爺道了歉,又保證完事之后一定請童路去醉仙居樂呵樂呵,童路這才不情不愿的不再抻著拿捏架子了。
童路身為童貫的二兒子,是整個大宋背景最大的紈绔子弟之一,在汴京當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紡織局當然不敢藏著掖著,直接帶武大等人來了“文繡院”。
文繡院是官營的染院,乃是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成立,專營刺繡,刺工300人。
文繡院除了刺繡之外,還有兩個與紡織緊密相關的官營染院,工匠613人,分工很細。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整個開封府,官營的紡織印染等工匠大約一共才有2200多人,文繡院大約獨自占了1000人,自可見去規模之大。
由于背景足夠強大,所以文繡院的紡織工具和技術在當時都是獨占鰲頭的,唐代的腳踏紡車,在這里得到了廣泛應用。
有童路以及紡織局的官員帶路,文繡院的執事不敢馬虎,在得知了武大的來意之后,直接帶武大來觀看了最為精致的“精絹”,以及號稱天下第一的“東絹”。
精絹這種布料,正反面光滑一致,做工極為精細,但規格太小,尺寸也不適合武大用在塑料大棚上,但武大依舊訂了大批,準備送回陽谷,給金蓮等人做衣服用;
倒是由單州成武縣引進而來,將“薄縑”進一步演化成功的東絹布料,望之若霧,經久耐用,且質優、量大,完全符合武大的要求,成為武大的首選。
這種布料,屬于特供產品,大多數都被宋徽宗的后宮,以及朝廷顯貴重金買走了,一般的百姓是買不到的。
當然,有童貫童大將軍的面子在,紡織局和文繡院連句屁話都沒敢說,直接承若武大要多少就給多少。
而且,還是先取貨,后給錢,用不了的還可以退貨。
武大欣然受之,只能感嘆,朝廷有人好辦事!
有便宜不賺,那都是王八蛋,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種事自然無需多說。
當然,既然賺到了便宜,自然也就該“出血”有所表示了。
武大大手一揮,醉仙居,走起!
醉仙居如今在汴京的名聲已經越來越大了,當然,沒有人知曉,這家酒樓的幕后老板是武大。
按照常理來說,醉仙居的雅間是需要提前預定的,掌柜的極其強硬,據說頭幾日就連蔡府子弟都在這里栽了面子。
按照常理來說,童路的面子并不比蔡府子弟更大,但醉仙居掌柜的是陽谷縣武府的老人,為人機靈,他一看武大來了,雖然沒有點破武大的身份,卻直接命人開了包間,嘴里頭卻笑瞇瞇的說道:“童少爺駕臨醉仙居,蓬蓽生輝,今日小人做東,請童少爺隨意就好。”
童路并不知曉這掌柜的是給武大開的后門,還以為是醉仙居故意給他面子,這等于變向的再次落了蔡府的面子,童路心情大爽,連夸掌柜的知趣懂事云云。
武大笑而不語。
今日的飲宴上,童家童路自然是最大的主角,最近名震汴京的武大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男二號,紡織局和文繡院的官員執事便心甘情愿的淪落為配角。
雖然由于武大的到來,醉仙居的廚子得到了掌柜的指示,使出了壓箱底的功夫,做了一桌當之無愧的“盛宴”,可惜除了武大之外,桌上根本就沒人在飯菜上費工夫,一門心思的巴結童路,試圖就此與童家扯上一點關系。
醉仙居的酒不是大宋原有的那種清淡如水的冒牌貨,全是武氏釀酒坊的美酒,度數不低,一番觥籌交錯之后,即使童路酒量驚人,但架不住這些阿諛奉承的官員輪番轟炸,大約只過了一個多時辰,便很快不支,醉眼朦朧。
武大看了看窗外的天色,也該回陳留了,便起身攙扶著童路,拜別諸多官員,出了醉仙居,把童路送上馬車,然后長吸了一口氣,定了定神,對站在門口拱手相送的醉仙居掌柜略微一頷首,翻身上馬,出城而去。
武大并不知道,在他離開不久后,明明已經醉的一塌糊涂,躺在馬車內美姬懷里不醒人事的童路,突然睜開眼,淡淡說道:
“通知他們,武植已經出城,隨時準備動手。”
美姬甜甜的笑了,
“少爺放心,一切都準備好了。”
童路微微一笑,窩在溫柔鄉里,繼續裝醉。
(這一章的前半段寫的很累,查了很久的資料,畢竟是歷史文,我不想憑空就偽造出可以覆蓋大棚的布匹,那樣太無中生有。當然,我這樣做也可能吃力不討好,如若書友們不喜,可以一掠而過,直接閱讀劇情即可。)
(浪浪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