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作者:下載:
第四百八十七章復出3
李適勃然大怒,冷冷一笑道:“好了,既然南將軍不肯接受吾等的好意,那么,就好自為之吧!”
說完,李適拂袖而去。
南霽云神色復雜地躬身相送。盡管李適怒,不歡而散,但作為臣下,面對皇孫,南霽云有不能失卻半點禮儀。否則,皇室一頂帽子扣過來,南霽云可是吃罪不起。
望著李適怒沖沖離開的背影,南勇有些憂心忡忡地道:“父親大人,我們在朝中沒有根基,如今得罪了東宮,恐怕日后……”
南霽云長嘆一聲:“我兒,正因為我們沒有根基,所以才不能隨意淪為誰的附庸。吾父子受大將軍舉薦,蒙圣上隆恩,方有今日,你且記住,吾等只能忠誠于陛下,不得三心二意,否則,才真正是我們南家的滅頂之災!”
“兒子明白了!”南勇深吸了一口氣。他突然想起孔晟尚在,既然有孔晟作為靠山,還怕什么東宮太子?
南勇滿腹的憂慮漸漸消散一空。
“太子過于強勢,擅權,陛下素有防范。若是我等今日投靠太子,陛下那里自然不好交代。若是我們連陛下的信任都喪失殆盡,那在長安城里,還有什么立錐之地?”
南霽云無奈地揮了揮手:“太子看重者,無非是我們手里的軍權,然而實際上,禁軍能聽我父子調度號令者,十之不過二三,其他權柄皆掌控在李彪李虎烏顯烏解這干人手里,而這批人往昔與太子勢成水火,絕難相安無事。因此,我兒,你我父子需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不能妄動!”
南勇點點頭,知道父親說的是實情。
南霽云擔心的是禁軍內部將會產生內訌分裂,但在南勇看來,這種狀況根本不會生關鍵在于一點,都認為已經死去的孔晟健在人世,只要孔晟一露面,烏顯這群悍將就不會輕舉妄動。
南霽云嘆息著返回府中。南勇遲疑了片刻,有相繼回府。他剛進府門,便聽一側的回廊上傳來孔晟淡淡的聲音:“南勇,你父親果然是當世名將,見識不俗,他對于大局的把握和審時度勢,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大將軍!”南勇向孔晟躬身拜了下去。
孔晟笑了笑,走出回廊來,“無論我在與不在,你們父子都不宜投向東宮。你父親分析的沒有錯,你們朝中沒有根基,所依賴的無非是陛下的信任,若是連陛下的寵信也都失去,你們就再也沒有一絲半點的機會。”
南勇有些汗顏,有暗道一聲僥幸。
若是自己父親一時判斷失誤,為了自保,投向東宮,這無疑就讓隱在幕后的孔晟心里產生芥蒂。南霽云此番拒絕東宮招攬,至少贏得了孔晟的認可。
事實上,也大差不差。孔晟聽聞李適進府,就猜出了東宮方面的意圖。孔晟需要在暗中觀察的是南霽云的選擇,若是南霽云選擇東宮李豫,那么,他也不會反對,甚至連半句反對的話都不會說,但從此之后,他與南家父子就真正分道揚鑣了。
靈武。
靈武是當今皇帝李亨的興龍之地,也是最初的駐蹕之地。還是當時整個大唐平叛的大本營,李亨就是從此處召集天下藩鎮兵馬勤王,從而一點點反攻,一點點起家,收復長安洛陽。李亨在靈武生活了大半年的時間,后來才將整個軍政指揮中樞轉移去了鳳翔府。
之所以離開靈武去鳳翔,自然是戰略性的全局考量。而當初落腳在靈武,其實說白了也是被逼無奈的結果。大唐天下,河南、河東、山東、關洛及山南大部盡數落于賊手,皇帝也就只能跑到大西北去了。
靈武是大唐西北重要的邊陲重鎮,靈武都督府的軍事節制范圍輻射整個西北和漠北,皇帝雖然還朝長安,但對于靈武的防衛還是做了一些準備的。
因為靈武是防衛回紇人進攻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失去了這道屏障,整個關中地區就會被回紇鐵蹄長驅直入,必成大患。再加上當時回紇騎兵應邀大舉入關助戰,皇帝和朝廷有不能不對回紇人稍加防范。
所以靈武都督府在大唐兵力大多數都被抽調平叛的前提下,還是保留了一萬多人,與西面的敦煌都督府構成了大唐西北邊陲相對堅固的防守線。
靈武都督府大都督林勇兼領靈州太守,集軍政大權于一身。不過,如今的軍鎮與安史之亂前的藩鎮權力根本沒得比,前者只是名義上擁有軍政大權,但還是受制于朝廷;但后者卻相當于是地方,大權獨攬具備高度的地方財政權。否則的話,安祿山哪有本事圈養幾十萬的兵馬?光是養兵起事的錢糧,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林勇原先是郭子儀手下的儒將,被皇帝現薦拔起來,在短短的兩年間,憑借軍功和才干,很快就被朝廷委以重任,獨當一面,成為一方軍鎮,名義上權力相當于安史叛亂之前的節度使了。
林勇自知大唐現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漠北的回紇人口口聲聲與大唐交好,還曾經派兵助戰,可實際上,回紇人對中原的萬里河山一直心懷覬覦。林勇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所以在靈武日夜操演兵馬,暗中戰備,不敢有半分懈怠。
這日一早,賀蘭山一線自南向北旌旗遮天蔽日,黃沙漫卷,地動山搖。
林勇凝立在靈武城樓上,凝望著西北方向,神色陰沉凝重。三日前,探馬來報,漠北回紇磨延啜可汗突然舉兵號稱十萬沿著賀蘭山南下,向靈武方向逼近。
林勇大吃一驚,立即整兵備戰,緊閉靈武城門,做好了防范回紇人進攻的準備。只是回紇兵馬在距離靈武百余里處安營扎寨,并派出可汗次子移地建率五百騎兵來與靈武方面交涉,說是回紇可汗親自出兵迎候大唐公主和親回紇,特意委派移地建為使臣,前往長安,護衛寧國公主和親回紇云云。
表面上看,這顯現出回紇可汗對于本次和親的重視,而派遣次子入關充當和親使臣,又給予了大唐公主足夠的尊重和面子。
然而,林勇心知肚明,回紇人此舉無非是想要以兵力威懾要挾,唯恐唐朝反悔,中斷與回紇的和親。林勇更加明白,回紇人要的哪里是皇帝的公主,他們要的是跟隨公主和親的豐厚嫁妝啊。
漠北地瘠人苦,回紇人以游獵為生,物資糧草非常匱乏。回紇人答應助戰中原,提出的條件便是大批輜重糧草的報酬。葉護當初與李豫約定,凡是回紇人攻陷的安氏地盤,俘虜人口和糧草財物一概由回紇人接收。
李豫考慮到朝廷的困境和平叛的艱難,就勉強答應此事。可以說,回紇人通過進入中原幫助大唐平叛,占盡了不少好處。遠的不說,單單是洛陽一地,回紇人取走的糧草輜重就足足有數百車。
源源不斷的中原財富通過關洛靈武運輸往漠北牙帳,林勇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卻又無可奈何。
磨延啜的長子葉護太子現在長安,而磨延啜又等不及,派出次子移地建率眾去長安催促和親,其醉翁之意真的是不在酒了。
聽說回紇人為了迎親而來,并非進犯邊境,林勇剛剛松了一口氣,送走了移地建的人入關。但從昨夜開始,回紇兵馬又開始有了某種大規模的異動,明顯是調兵遣將,這讓林勇的心神又驟然緊繃起來。
作為常年在邊塞與異族打交道的將領,林勇深知這些蠻夷根本毫無信譽可言,他們隨時可能翻臉不認人,只要有足夠的利益。
當然,相對來說,回紇人的信譽比起其他蠻夷來還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從有唐以來,從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關系來看,回紇與唐政府的關系算是相當不錯的了,具備一定長期友好合作的關系。
回紇與唐關系的確立開始于貞觀三年,回紇“始來朝,獻方物”,雙方正式建交。旋即,回紇聯合諸部,配合唐軍滅薛延陀汗國,建立了回紇汗國。太宗皇帝親至靈武會見回紇使者,并正式在回紇各部設置府州。唐朝還根據回紇人的請求,在回紇以南、突厥以北開辟了一條大驛道,名“參天至尊道”,沿途分設驛站,供應來往使臣和官員。每年回紇各部貢貂皮,以充租賦。骨力裴羅復國后,遣使入貢,唐朝封他為奉義王,后又冊封為懷仁可汗。
之后又有了回紇助唐平亂。回紇人三次進關,助唐平叛,收復長安、洛陽、河北等地。當然作為回報,唐朝除大加賞賜外,還規定以唐絹買回紇馬,開始了雙方間長期進行的絹馬貿易。
但這并不意味著回紇國內對唐都是友好派。也有不少好戰派,企圖趁火打劫攻略大唐江山取而代之,瓜分中原財富,但都被磨延啜所壓制住。
實事求是地講,磨延啜是一個親唐的回紇統治者。但他的兒子移地建,卻是回紇國內反唐好戰派的領袖人物之一。
磨延啜派移地建出使大唐,這讓林勇有些隱隱的不安。這是不是意味著回紇國內的政治風向開始傾斜?林勇不知道,只能未雨綢繆做好應對的準備。
十萬大軍陳兵一線,若是回紇大軍兵臨靈武城下,情況危矣。
林勇驟然回頭低低喝道:“回紇大軍十萬傾巢出動,駐扎賀蘭山下。來人,五百里加急,報長安!”
上的所有全本均由網友收集整理,純屬個人愛好并供廣大網友交流學習之用,作品版權均為原版權人所有.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