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抵抗最前線第七十三章 特效為什么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文化抵抗最前線 >>文化抵抗最前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三章 特效為什么貴

第七十三章 特效為什么貴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5日  作者:黃狗身上白  分類: 科幻 | 時空穿梭 | 黃狗身上白 | 文化抵抗最前線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因為觀眾驚嘆和特效價格沒有直接聯系,看起來很精彩的也許是更容易實現,成本更低的那個。因為特效不是表面看起來的那樣,他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工作,比如模型、燈光渲染、貼圖、動畫、roto、tc等等,需要把導演的要求分解之后才能知道哪一個更便宜。”

“本質上講,好看不好看的關鍵在于藝術家的想象力。”

“舉個更簡單的例子,同樣的天空飛行,導彈發射,怪獸襲擊,黑夜就比白天便宜的多。因為細節、光源、反射都簡化了,其他部分也不用做的太精美。”

“當然,觀眾的心理感受有差別,但不會太大。《鋼鐵俠》第一部的戰斗為什么總在晚上呢?就是同樣的道理。”

“每一部影片的特效都是制片方與特效公司單獨談的,不同公司的報價不一樣,僅僅洛杉磯就有幾百家特效公司。差不多同樣或稍微低一點水平的特效,日本韓國是美國報價的三分之一。”

“我當然不是說《泰坦尼克大電影》用了韓國甚至印度的特效公司的特效,電影里那么自然真實的水平,絕不可能是韓國、日本、印度甚至洛杉磯的小公司能做出來的。”

“既然如此,為什么《泰坦尼克大電影》只需要2億美元成本呢,這就涉及到影片拍攝更細節的部分了。”

“要知道,任何一部影片都不可能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是特效制作的,大部分都是實拍,因為好的特效很貴。除非是印度的5盧比特效,你就可以盡情加。大概折合8美分,5角人民幣。”

“《泰坦尼克大電影》當然也是如此,那么沒有萊昂納多參與,又是怎么拍的呢?”

“千萬別忘了,實拍換臉還保持自然逼真的技術,《速度與激情7》有,《阿凡達》更早就有,他可不是什么新鮮東西。”

“這種叫做‘面部表演捕捉還原系統’的技術,很早就在電影里應用了。各個公司也許叫法不同,但原理類似。別忘了《魔戒》里的咕嚕。”

“而最近幾年,技術在不斷進步,成本也在下降。如果建立一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臉部模型,再由其他演員表演的話,很可能成本比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付出的片酬還要少。當然,任何正規電影公司都沒法這么干,不敢這么干。”

“如果根本沒有肖像權這種事,我們今天可能會看到小羅伯特唐尼的臉同時出現在十幾部電影了。所以,感謝肖像權吧。”

“如果《泰坦尼克大電影》里每個演員都用這種技術,加上實拍,成本就是2億美元嗎?”

“當然不止。就算除去實拍的成本,僅僅是換臉特效的成本也不止2億美元了。因為這種特效的成本很大一部分在于建立演員的臉部模型,臉部建模之后,使用的越久成本就被攤薄的越低。而《泰坦尼克大電影》里的演員可是非常多的,每個人都建模成本就太夸張了。”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除了主演,其他演員都不值建模的價。”

“事實上,那些出鏡很少的演員,不建立模型,用傳統特效方式處理還更省成本。至于只露一面的演員,用特效化妝,比任何計算機特效都更省錢。即使這樣,2億美元也不夠。”

“但別忘了,片中的第一主角,日本人安倍,也就是現在被鎖定的華國演員yun.ning,不需要用任何特效啊。”

“yun.ning用的是真實面孔演出,他的鏡頭時間又最多,所以減去這方面的成本,2億美元就差不多了。畢竟這部影片沒有爆炸沒有怪獸,除了換臉,用到特效的地方不多,或者很少,這要取決于實拍情況。”

“還有一個前提,這部影片的制作時間必須是2015或2014,更早的年份,因為技術原因,成本比現在高得多。這還是僅指特效的,不包括實拍,不包括片酬。”

“當然,我想那些臉都無法露出的演員,和第一次出演電影的yun.ning,加起來片酬都可以忽略不計吧。”

“有些經常關心電影消息的人,可能還是會覺得成本不止如此。我只能告訴你,別相信制片方的注水宣傳,觀眾愛特效,他們當然告訴你我在特效上花了大價錢。”

“同樣別相信特效公司那種最高報價平均出來的每分鐘每秒鐘數字,每部電影都是整體來談的,從來不會說,我要十分鐘的特效,你給我開個價吧。有那種,但不是電影,而且每分鐘的價格少的可憐,還規定了修改次數。”

“那么2億美元或更多的錢拍這樣一部電影合理嗎?”

“當然不合理,誰會無聊到花2億美元拍一部不能上映,不能盈利的電影呢?難道就是為了逗大家笑!”

“那么現在出現一個更有趣的問題,特效真的需要兩億美元嗎?”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想問的,特效為什么這么貴?他到底貴在哪?為什么便宜的特效就那么差?”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視覺特效就是非常貴,技術貴,研發貴,藝術創造貴,人力也貴。”

“特效公司和特效公司是不同的,能做長的公司,無不是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技術資本積累,或者有自己獨到的技術。比如皮克斯,創始人ull就是寫出了renderman軟件的科學家,renderman是能夠將提交給計算機的幾何描述渲染成照片集真實圖像的計算機程序。”

“工業光魔,盧卡斯早在ull還是工業光魔員工時就買下renderman的使用權。后來工業光魔還請到了奧斯卡科學獎獲得者ron.fedkiw做顧問。ron.fedkiw是航空力學專家,斯坦福教授,《可計算物理》的編委。對圖形學的建樹是作為流體計算程序的先行者和創新者使得流體模擬在電影中成為了可能并不斷優化。工業光魔擁有他所寫的流體模擬軟件physbam的使用權。”

“維塔數碼,最重要的資產,最擅長的方面是(人群仿真)技術,專門用于模擬數萬人和復雜場景的運動,我們在《指環王》中所看到的數萬人同時運動的大規模場景,就是使用這個軟件生成的數字人。這種技術更早的時候就被迪士尼在《花木蘭》中應用,以及《泰坦尼克》沉船那一幕模擬甲板上掉入水中的人。”

“說道迪士尼,大家知道很多,但很少有人知道迪士尼花費巨額資金在全球頂尖的科研院所養著六個數學科學院。”

“迪士尼為了實現《冰雪奇緣》中對雪的模擬,特別邀請了ucla的計算物理團隊開發了material.thod計算程序。”

“還有更多大眾所不熟悉的,比如.vfx,參與了《2012》《鋼鐵俠3》,被業內稱為‘水的掌控者’,因為他們十分擅長制作水、火等流體特效。”

“看到這里大家明白了,特效是十分昂貴的。特效公司為了制作出最好的特效來滿足導演日益膨脹的對真實感的要求,需要養上一個包括頂尖的科學家,工程師,程序員100人左右的團隊,這筆支出還不包括更昂貴的顧問,特邀科學家等等……”

“當然,還有真正使用這些軟件做特效的,200名左右的視覺特效藝術家。”

“為了提升競爭力,特效公司們還要不斷翻新特效制作軟件。”

“一部電影需要的特效工作量很大,容易使得公司結構短時間內過度拓展。然而制作結束后,特效公司卻未必能夠接到下一步電影的合同。即使沒有工作,工資還要付出。”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了,當然還不止,我有朋友在rhythm&hues,就是不久前倒閉的那家,制作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特效的那家。r&h是那種風格很明亮的典型美國公司,辦公場地大而開闊,可以帶寵物上班,運動休閑區里品種豐富,整棟樓里到處是cg模型和手繪。”

“我喜歡這樣的公司,但這樣的公司成本是多少,怎么能有競爭力呢。我參觀過日本韓國的公司,他們都在狹小的格子里工作,如果r&h也是如此,也許就不會倒閉了。”


上一章  |  文化抵抗最前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