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天姿第三百三十三章 應對之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名門天姿 >>名門天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三章 應對之策

第三百三十三章 應對之策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3日  作者:紫蘇落葵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穿越奇緣 | 紫蘇落葵 | 名門天姿 


李世民一瞬間失神,隨即又恢復冷靜,只揮揮手對二人說:“你們若不想楊氏阿芝陪葬,就做好萬全準備。”

李恪手一凝,想說什么,卻終究什么都沒說,只應聲退出御書房。楊恭仁自然也沒說什么,隨后也退出御書房。

三月的長安,日頭明晃晃的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楊恭仁理了理衣擺,與李恪一前一后出了宮。

“他們應該回弘農了吧。”在皇宮門口,楊恭仁詢問。

李恪腳步未變,只一句:“你是弘農楊氏的家主。”

楊恭仁笑笑,并不多言。去年洛水田莊之后,他就逐漸被自家老娘架空權力。再加上后來的名門例會上,他幾次幫楊敏芝說話,自家老娘看他不順眼。過不久后,他上任揚州,不在弘農,祖宅那邊大小事務也不知會他。偶爾知曉一點祖宅的事,都是留在祖宅的妻子差人送來的信件上提及的。

他這個一家之主,早就徒有虛名。

楊恭仁與李恪再度沉默,一前一后,直至要分道揚鑣的路口。李恪才轉身掃了他一眼,很不友善地說:“阿芝信任大舅舅,卻不計大舅舅早與我父皇說這蝗災一事。弘農楊氏,還真令人心寒。”

楊恭仁腳步一頓,只覺李恪此言像是刀子狠狠插在他心上。他只覺得心口疼,嘴里苦,臉色刷白地瞧著李恪。

去年見李恪時,還像個孩子,如今不過才過了一年,這孩子長高了一大截,聲音也變了,倒是有了少年人的身形輪廓,越發顯得英姿勃發。

初春的長安雖還冷,李恪卻是春衫在身,只瞧著楊恭仁,眸光如刀。

“我,我也是為了守住阿芝。”楊恭仁說。

李恪哂笑,反問:“大舅舅以為阿芝守不住自己?”

楊恭仁沒說話,只垂了眸。

因為他知道李恪看穿了他的心思,他來對李世民說旱魃蝗災到底還是存了想要被重用的私心。

李恪看他不語,只是輕呵一聲,隨后就說:“旁人以為大舅舅大公無私。不過,大舅舅心知肚明。”

“蜀王何須如此咄咄逼人。”楊恭仁嘆息。

“大舅舅說笑,我就事論事。是你將阿芝率先推向風口浪尖,我才逼不得已提前將事鬧大而已。”李恪開門見山。

原本他想萬事妥帖,才一步一步與阿芝在一起。但去年一日,有人來報,楊恭仁入了御書房秘密覲見。幾日后,李世民就開始著手收糧與水利工程之事。

李恪怕事情有變,便用了最笨拙也是危險最大的方法,將自己的命運與楊敏芝緊緊綁在一起。

“蜀王今日怕不是與我追責的吧?”楊恭仁反問。在剛才你來我往的對話里,楊恭仁陡然明白李恪這番對話的意思。

“大舅舅果真是明白人。這世上犯了錯,總是要還的。你既將阿芝推到風口浪尖上,讓她還未適應這世道就要直面我父皇,將她置于如此危險境地,難道沒有絲毫愧疚?不做一些彌補?”李恪問。

楊恭仁抬頭看著李恪,微笑著問:“蜀王要我如何彌補?”

“如今天下皆知,我鐘情于她。護得她的人必得是我。至于你弘農楊氏做的欺君瞞上之事,你為楊氏一家之主,看如何處理才好。”李恪開門見山。說完之后,一臉笑意地瞧著楊恭仁。

楊恭仁神情一滯,苦笑著搖搖頭,道:“蜀王高看我了。我這一家之主,這一年早就浪得虛名。”

“既是如此,我若對楊氏下手,大舅舅也不要驚訝。”李恪沉了臉,面如寒霜。

楊恭仁瞧見這少年面露殺意,頓覺背脊發涼。他差點忘記這蜀王在五歲時,就帶人解自己父親的圍,直接擊殺王世充。別人不知內情,他楊恭仁當時正好帶著后續部隊,親自看到五歲的孩子以極快的手法擊殺敵人。

“如果我下手,會比較狠喲。老夫人年事已高,但若是擋著,我也顧不得許多呀。”李恪面露微笑,嘖嘖地說。

楊恭仁眉頭一蹙,也是厲聲道:“蜀王,莫要張狂。”

“我的處事風格與原則,別人不知,大舅舅可是知道的。”李恪臉上浮著輕輕淺淺的笑。

楊恭仁嘆息一聲,道:“在上任揚州前,我回一趟祖宅。”

李恪不語,只笑了笑,徑直翻身上馬,往蜀王府邸去。

三月,長安早就忙得不亦樂乎。與此同時,有一種傳言以極快的速度在世間流轉。說那驚世天才張神醫發現蝗蟲具有藥用價值,有大補功效,正著手培育,且要收購一批。而此種傳言,又被各地的大夫證實:蝗蟲確實具有藥用價值。

“呀,那玩意兒還有藥用價值?”

“街口的李大夫是這樣說的。”

“可,這東西,不是天神降下的么?”有人擔憂地詢問。

“什么天神降下的?人張神醫可說了,就是生育里極強的蟲。”周圍有青年鄙夷地回答。

“是呢。前幾天,朝廷的格物院還派人講解蝗蟲的什么知識來著?”一名纏著花頭巾的婦人扭頭問另一婦人。

“關于蝗蟲的科普知識。對,科普知識。朝廷來的人就是這么說的。”那名婦女朗聲回答。

一作書生打扮年輕人,提了提腰間的佩劍,湊到人群里,問:“這格物院不是還沒正式建立么?怎么就派人講解蝗蟲了?”

“朝廷重視啊。你瞧我們現在人人都吃得起鹽,這不就是格物院在蜀中發言鹽礦,研究了新的制鹽法,才讓我們普通百姓吃得起精制的鹽么?”有個年輕人插嘴道。

一時之間,市井百姓的話題已從蝗蟲藥用價值、蝗蟲科普知識轉到了格物院的貢獻上了。

這般議論紛紛,隨后,一群人皆去西市聽科普蝗蟲。講解蝗蟲知識的官員亦是經過選拔,并沒有照本宣科,而是竟科普知識講得聲情并茂。將蝗蟲的生活習性、繁殖過程皆講解透徹。

“原來是這樣呀。”眾人了然大悟。

“如今大家知己知彼,定可百戰不殆。今春干旱,天氣濕熱,正適合蝗蟲繁殖。各位亦見識過蝗災,如今,我們就要防患于未然,將蝗災掐滅。”那講解之人朗聲說道。

群眾情緒高漲,說發動全家老小,定要將這小蟲扼殺在剛出土狀態。(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名門天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