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1450章 齊頭并進(十三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50章 齊頭并進(十三更)

第1450章 齊頭并進(十三更)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正統十六年六月初,李云天乘坐明揚號三桅戰船抵達釜山軍港(1450章)。

此時,釜山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軍營,李云天接到正統帝征討倭國的圣旨后就開始調兵遣將全力備戰,準備兵分、東西兩路,從寧波港和釜山港齊頭并進。

與寧波港相比,釜山港距離倭國更近,有利于明軍跨海發動進攻以及物資的補給,是大明此次東征倭國的重要中轉站和補給基地。

明軍頻繁調動的同時,倭國內部處于僵持之勢的東軍和西軍并沒有把對馬島的倭寇被明軍剿滅一事放在心上,他們現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擊敗對方上面,根本就無暇顧及對馬島上的事情。

因此,無論是細川勝元還是山名持豐都沒有意識到對馬島倭寇被剿一事對他們而言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孤懸海外的對馬島對兩人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并不認為大明會因為幾名倭寇就要與倭國作戰,要知道倭國當年可是兩次打敗了前來進剿的蒙元大軍。

尤為重要的是,倭國資源貧瘠,窮困不堪,大明根本就沒有必要奪下倭國,進而把這個“包袱”背在身上。

經過這些年的交戰,東軍和西軍陣營的大名已經筋疲力盡,處于了僵持階段,雙方所屬大名遍布倭國四島,勢力犬牙交¤f,..錯。

在雙方交戰初期,細川勝元派的畠山政長和山名持豐派的畠山義就之間圍繞家督繼承權的斗爭激化,幕府將軍足利義仁在家督問題上的反復無常無疑對兩派的對立起到了火上澆油。

后來,畠山義就被足利義仁放逐,其兄弟畠山政長繼承了畠山家總領一職。

不過在山名持豐的支持下,足利義仁在將軍邸的花之御所赦免了畠山義就,于是畠山義政向畠山政長討伐,想要奪回家督大權。

因此,畠山家于正月按慣例到管領邸的活動被中止,同年在山名持豐的府邸舉行的酒宴上,足利義仁承認畠山義就是畠山家的總領。

就在事情的風口浪尖,畠山政長突然辭任畠山家管領一職,下一任管領是山名持豐派的斯波義廉。

細川勝元去找足利義仁,嘗試說服足利義仁簽署畠山義就的追討令,但是此事敗露被山名持豐知曉,故而山名持豐希望利用這次有利的政局來擊垮細川勝元。

于是,山名持豐召集了與之結盟的守護大名的士兵包圍了將軍府,希望足利義仁放逐細川勝元。

足利義仁希望山名持豐能允許在將軍府的畠山政長和細川勝元離開,但沒有承認要放逐細川勝元,這使得山名持豐派的大名感到不滿,于是畠山義就趁著畠山政長離開將軍府發動攻擊。

畠山政長于是向細川勝元求援,細川勝元于是召集京都的同盟守護大名的士兵進行了反擊。

在細川勝元的支持下,畠山政長率兵在上御靈社布陣,足利義仁得知畠山家內斗后曾經嘗試禁止,山名持豐讓后土御門天皇和后花園上皇到室町亭避難。

畠山政長和畠山義就的戰爭宣告著倭國正式陷入軍閥混戰時期,以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為首的大名拉開了亂世混戰的帷幕。

而后,細川勝元從領地四國的九個國家集結兵力,令赤松政則從播磨進攻山名持豐的領地。

不僅如此,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陣營的人在京都也爆發了激烈的沖突,幕府將軍足利義仁曾經嘗試調停但最終失敗。

細川勝元方面有斯波義敏、畠山政長、赤松政則、京極持清等,大本營在將軍駐地幕府,稱東軍。

山名持豐方面有斯波義廉、畠山義就、一色義直、六角高賴等,大本營在幕府以西的山名持豐邸,稱西軍。

由倭國的北陸到信越、東海、九州筑前、豐后、豊前的大半、關東地方、東北以及九州部份地區的大名都卷入了其中。

最初,號稱官軍的東軍將西軍從內里和花的御所周邊驅逐,不過西軍很快就集結兵力與那個對,兩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最終不分勝負。

此后京都地區的戰斗進入膠著狀態,戰亂逐漸波及地方。

戰爭中,東軍控制幕府將軍足利義仁、后土御門天皇和后花園上皇,西軍則控制義視和南朝的后龜山天皇之重孫,雙方均以自己為正統,稱對方為賊軍。

后來發生了一件大事,依附于細川勝元的足利義元突然離開東軍并逃到伊勢國投靠北畠教具。

足利義元之所以離開的原因是擔任足利義元和足利義仁的細川勝元傾向于廢足利義元繼承人的地位而立足利義尚為將軍,沒有履行把將軍職位讓位給足利義元的承諾。

足利義元在伊勢國待了一段時間,后來在細川勝元和足利義仁的游說下返回東軍,但又再次逃走到比睿山。

這給了西軍一個機會,西軍熱烈歡迎被擁戴為“新將軍”的足利義元,以與東軍對抗,使得戰斗更加復雜。

長期的戰亂以與盜賊橫行使京都市街地荒廢,由于地方守護大名的介入使戰線拉長,這導致東、西軍的厭戰氣氛增大。

在李云天看來,這場東、西軍之間的戰斗意味著倭國舊勢力的沒落以及新興勢力的抬頭,從鐮倉時代后期開始,以名門武家、公家為首的舊勢力不斷被隨生產力上升而壯大的國人、商人農民等取代已有權益。

由守護大名合議制組成的聯合政權室町幕府中,除了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外,剛成立時將軍的權力基礎都十分脆弱,同時守護大名也自身難保,他們的權力漸漸受到守護代或有力家臣強大的影響。

這種稱為下克上的效應不斷在全國擴散,守護大名們轉化為戰國大名,日本的室町時代步入戰亂期,迎來了倭國的戰國時代,殘存下來的莊園制度等舊制度開始迅速崩壞、持新的價值觀的勢力開始登場。

在那個時候由長子繼承家督政權的體制因種種原因并未完全確立,這就是將軍家守護大名家為了爭奪家督而發生的“御家騷動”的原因。

以長子繼承家督、在豐臣秀吉天下統一以后制度化、江戸幕藩體制中確立,在明治時代的舊民法法制化以及在戰后的民法繼續修正。

另外,這場東西軍的大戰也使得李云天趁機通過貿易從倭國獲得了大量的白銀等貴重物品,并且允許倭國的各守護大名借貸,這使得原本就貧瘠的倭國背上了沉重的外債。

很多人都不明白李云天為何要借錢給倭國,這錢要想拿回來可不容易,李云天肯定不會平白無故地這樣做。

他之所以給那些守護大名提供資金,一是使得那些守護大名能發動更加猛烈的攻勢,在戰爭中消耗倭國的兵力,二來也是使得倭國原本就不怎么好的經濟雪上加霜,未來將不得不依靠大明的救助。

在李云天看來,如果能用金錢來消弱倭國軍隊的力量進而減少明軍將士在戰爭中傷亡的話,很顯然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東、西軍的這場大戰中,除了九州島和北海道島部分地區外,倭國其他地區的大名皆卷入其中,雙方的勢力并沒有明顯的界限,犬牙交錯地糾纏在一起。

像守護大名中的斯波家和畠山家,同宗兄弟分屬東軍和西軍,為了各自的利益斗得不可開交。

九州島和北海道島由于距離倭國的京都太遠,并且兩個地方的大名歷來與幕府的關系不怎么好,所以使得這兩地的大名得以擺脫戰爭的漩渦。

說起來,九州島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分為筑前、筑后、豐前、豐后、肥前、肥后、日向、薩摩和大隅九國,故而稱為九州。

歷史上,九州島卷入這場東、西軍大戰的有兩國,即筑前國與豐前國,這兩國的守護大名是大內政弘。

大內政弘可是倭國舉足輕重的,大內氏的第十四代家主,領有九州島和筑前、豐前兩國,以及本州島的周防、長門兩國全國,還有本州島安蕓國和石見國的一部分,實力強大,是西軍的主力參戰部隊。

與別的守護大名不同,大內政弘的文化造詣精深,是倭國著名的文人。

值得一提的是,筑前、豐前和周防、長門是大內政弘在東、西軍交戰后奪取的領地,

在李云天看來,大內政弘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利用倭國的這場戰爭迅速擴張了領土,無疑是這場戰爭中當之無愧的贏家。

不過,大內政弘的運氣有些差,他的領地正好與朝鮮隔對馬島相對,這意味著李云天將會以大內政弘的領地為突破口,打響此次東征大明的第一戰。

按照李云天事先制定的計劃,明軍的東、西兩路大軍將在九州島南、北同時登陸,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上下夾擊九州島上的守護大名,迅速掃除九州島上的武裝勢力,進而集中力量應對來自本州島和四國島的倭軍。

推薦本章到:

其他書友在看: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