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統十三年二月底,李云天領著李安民和李安明等人踏上了前往西域的路途,正統帝在前一天的大朝上宣布他代天巡獵前去巡察大明江山,擁有臨機決斷,先斬后奏的大權。
至于李云天這次要去哪里巡察正統帝并沒有明確點出,這意味著整個大明都在李云天的巡察范圍內,畢竟李云天是大明的左都御史原本就有著監察天下百官的權力。
因為此次前去巡察西域和南洋路途遙遠,故而李云天不可能大張旗鼓地出行,他要盡快趕赴目的地。
所以李云天離開京城的時候只帶了三百余名護衛,在五百驍武軍騎兵的護送下風馳電掣地趕往關西。
按照李云天的計劃,他的這次巡察將按照逆時針的順序來走,先走陸路去西域,通過東察合臺汗國和帖木兒帝國后抵達波斯灣,然后從波斯灣乘坐明軍水師的戰艦去南洋,最后在寧波軍港上岸,走運河回京。
李云天盤算了一下,他這么一圈走下來的話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雖然路途艱辛但絕對值得,西域和南洋的大明領地由于遠離大明本土難免使得當地的百姓對大明產生疏遠感,李云天要用這次巡察拉近與當地百姓的距離,告訴他們大明并沒有忘記他們。
雖然有五百驍武軍的騎兵護送李云天一行人離開京城,不過他們并不跟著李云天前去西域,到了太原后就會返回,屆時由在太原的驍武軍護送李云天西進,沿途的驍武軍依次接力護送。
在李云天看來這是最穩妥便捷的辦法,當地的驍武軍更清楚地方上的形勢,既能加快行進的速度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安全。
李云天是秘密進的太原城,以至于直到他在驍武軍在城里的司務處里住下,山西布政使、山西按察使和山西都指揮使司才知道此事,連忙換上便裝前來拜見。
說起太原李云天不由得想到了當年永樂皇帝駕崩時他千里迢迢趕回京城送讓洪熙帝登基遺詔的事情,當時為了躲避漢王設下的關卡他特意繞道了山西回京城,進而在路上遇見了雷婷。
那個時候李云天還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如今一轉眼都過了二十年,他的兒子都二十多了,時間過得也太快了,一切都好像昨天發生的事情。
李云天代天巡獵的公文已經被朝廷用八百里快騎下達給了大明各行省,山西三司的主官還以為李云天的目標是江南,冷不防得知李云天來了太原城,嚇得一個個臉都綠了,要知道這可不是什么好事,誰都不想犯到李云天的手里。
不過,令山西三司主官感到欣慰的是,李云天并沒有在太原城久留的意思,第二天就在山西驍武軍騎兵的護送下離開繼續西進,使得他們如釋重負,暗中猜測著李云天這是要去哪里,再往西可就是荒涼的甘肅和關西了。
雖然心中感到好奇,但山西三司的主官卻不敢亂嚼舌頭,李云天這次出行很顯然是要隱藏行蹤,他們要是泄密的話肯定會受到懲處,誰吃bao了撐的去自尋煩惱!
到達嘉峪關時,李云天特意多停留了一天,專門去關內一側的山上的陵園去看望當年戰死在這里的明軍將士,當年如果不是周征率領明軍死守嘉峪關,拖延了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東進的步伐,那么至少半個大明都要陷入到戰火中,因此這些戰死的將士可謂功勛卓著。
李云天去陵園的時候并沒有帶太多的人,只有李安明、李安民以及幾名護衛,他可不想打擾到長眠于此的將士們。
陵園院門的正前方是一塊用上好的石料打成的紀念碑,上面記載了嘉峪關之戰的經過,用以供人瞻仰和紀念。
李云天給紀念碑敬獻了花圈,神情嚴肅地立在碑前陷入了沉思,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他知道自己今日的地位是無數將士用生命換來的,是他們成就了他如今的輝煌。
“這位先生,請問你是有親人戰死在這里了?”由于李云天久久地立在紀念碑前,這引起了陵園看守們的注意,從李云天等人的服飾上來看非富即貴,因此陵園的園長被驚動了,于是前來查看。
“是我的兄弟。”李云天聞言回過神來,望了一眼園長空蕩蕩的右手衣袖和臉頰上的兩處有些嚇人的刀疤,微笑著問道,“在這里守著陵園很寂寞吧。”
“不寂寞,有這么多兄弟陪著呢。”園長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聞言搖了搖頭,笑著說道,“先生一看就是出身大富大貴之家,能讓兄弟參軍報國實在是了不起。”
隱隱約約,院長覺得眼前的這個先生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見過,只是一時間想不起來。
“你才是了不起,按照你的傷勢應該能到更好的地方去做些清閑的事情,卻選擇了這份孤寂的差事。”李云天笑了笑,向園長伸出了大拇指,按照講武堂的撫恤條例園長這樣的人可以調去講武堂旗下的產業從事清閑的工作。
“與這些兄弟比起來我已經很好了,至少還活著。”園長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然后望向了紀念碑,臉上浮現出一絲傷感的神色。
“是呀,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沒有他們難以成就今天的忠王!”李云天聞言微微頷首,望著紀念碑不無感觸地說道。
“這位先生,你這句話就欠妥了,忠王爺是當世的大英雄,沒有他以身犯險在關西拖住了敵方大軍,我們根本就守不住甘肅的防線。”聽聞此言園長不由得微微皺了一下眉頭,開口糾正了李云天的說法。
“這世上的英雄應該是這些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忠王擺脫不了名利場的束縛,難以稱得上英雄。”李云天可不認為自己是英雄,微笑著說道。
“這位先生,請您收回剛才的那句話,忠王爺不僅是朝廷重臣更是我們驍武軍的軍神,我們不容任何人冒犯他!”園長聞言臉色已經變得鐵青,聲音冰冷地說道。
“軍神?”李云天聞言微微怔了一下,沒想到他在士兵中竟然有如此高的評價。
“這位兄弟,本王只不過運氣好些罷了,實在是不敢以‘軍神’自居。”隨后,李云天笑了起來,望著臉色鐵青的園長說道,他覺得自己要是不自報家門的話恐怕誤會難以消除。
“本王?”園長心中正在懊惱眼前的這個人輕視被士兵們奉為軍神的忠王爺,猛然聽見其自稱為“本王”后不由得愣在了那里,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這位大哥,這位先生就是忠王爺,忠王爺此次出關辦事特來祭奠戰死的將士們。”這時,立在一旁的李安民開口向園長表明了李云天的身份。
“你……你是忠王爺?”園長這才回過神來,有些難以置信地望著李云天,萬萬想不到李云天竟然會來這里,怪不得他先前覺得這位先生有些眼熟了,原來就是被他無比敬畏的忠王爺。
“兄弟,這些年來辛苦你了。”李云天笑著點了點頭,伸出拳頭捶了一下院長的胸口一下,這是一種比較親密的打招呼方式。
“不……不辛苦,沒……沒王爺辛苦,王……王爺日理萬機,卑職不……不及王爺萬分之一。”確定了李云天的身份后,園長頓時變得激動了起來,有些結結巴巴地說道,說實話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李云天會出現在這里。
“本王此次前來帶了皇上賞的御酒,你把手下的兄弟召集起來,今天咱們一醉方休。”李云天笑了起來,向院長沉聲說道,他這次來除了祭奠戰死的將士外也是看望守衛陵園的兄弟們。
“兄弟們,王爺來看咱們了!”院長聞言頓時大喜,要知道李云天帶來的御酒絕對是酒中的極品,連忙興奮地去找手下的兄弟們,能與李云天在一起喝酒可是莫大的榮幸。
李云天微笑著望著園長的背影,他這次的陵園之行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規劃陵園麾下的產業,現在這個陵園所需要耗費的錢財全部由講武堂撥款,李云天覺得長久下去不是個辦法。
畢竟撥款的錢數有限,雖然現在看上去倒沒什么,但隨著社會的進展撥款肯定趕不上經濟和消費的增長,以后陵園肯定會為資金的匱乏而陷入困頓,畢竟大家都要養家糊口,不可能一直讓大家奉獻。
而且,在李云天看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故而他這次前來就是給陵園規劃建立名下的產業,這樣一來就能夠使得陵園可以自力更生地發展,也是對陵園更好地進行守護。
不單單嘉峪關的這處陵園,以后大明所有的陵園都要以此為模式開展自己的產業,以確保陵園能得到足夠的維護。
李云天在酒宴上喝得十分盡興,這么些年來第一次醉了,由李安民和李安明攙扶回去。
陵園里的守護者都是當年嘉峪關一戰幸存下來的受傷老兵,不愿意離開那些戰死的兄弟們,更不愿意給講武堂添麻煩,因此選擇了守墓這份職業,在此安家,李云天對他們非常欽佩,故而自然要解決好他們的后顧之憂,使得他們的家人能夠在陵園的產業中謀得一份差事。
李安民和李安明從守護陵園的那些對李云天敬畏有加的老兵那里深切的體驗了李云天在軍隊中的至高威望,而且兩人意識到李云天在軍中的地位并不是憑空得來的,期間經歷了無數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歷練,是用性命拼來的這份榮譽。
兩人要想獲得將士們的敬重也要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名受到擁護的將領。
閱讀小技巧①:按"CtrlD"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回車[Enter]鍵"返回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