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宮。∷∷,
“派人把這道奏章給忠王送去。”正統帝合上手里的一份奏章,遞給了侍立在一旁的宋大山。
“奴才遵旨。”宋大山聞言一躬身,接過那道奏章后快步離開,找人給李云天送奏章。
“這個薛瑄還真的挺有意思,非要跟錦衣衛和都察院過不去。”正統帝沉思了一會兒,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意,口中喃喃自語了一句。
原來,這封奏章正是大理寺少卿薛瑄上的,就賀氏一案彈劾錦衣衛擾亂司法、都察院徇私枉法。
由于李云天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故而正統帝自然要讓李云天知道這件事情,畢竟這封彈劾的奏章出自大明部院堂官之手,其份量不言而喻。
說實話,薛瑄彈劾都察院正是正統帝所希望看見的一幕,他最擔心的就是文武大臣一團和睦,那樣的話他就失去了牽制諸臣的辦法,如何來進行馭下?
司禮監。
王振正伏身在案桌前練字,他本來是一名教書先生故而能寫一手好字,這時一名宦官急匆匆走進了門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什么,薛瑄上了一道彈劾錦衣衛和都察院的奏章,皇上派人把奏章送去給忠王?”王振聞言臉上不由得流露出一絲意外的神色,扭頭望向了那名宦官,他手里的筆尖跟著停了下來,在宣紙上留下了一團墨點。
“公公,是咱們在皇上身邊的人傳來的,總管大人派人送的奏章。”那名宦官點了點頭,鄭重其事地回答,他口中的“總管大人”自然指的是宋大山。
“這個薛瑄還真是麻煩。”王振聞言沉吟了一下,俯身把他沒有寫完的字練完,由于剛才的停頓在紙面上留下了一個略顯突兀的墨點,破壞了那幅字的整體美感。
“公公的字寫得太好了,筆力遒勁,意境深遠。”這時,立在邊上的那名宦官湊上前來,先是望著王振寫的字贊不絕口,然后一臉諂笑地躬身向王振說道,“不知公公可否把這幅字賞給小的,小的拿回家裱上掛在房里,也沾沾一些書香氣。”
“賞你了。”王振聞言嘴角閃過一絲得意的神色,大度地向那名宦官點了點頭,對方的馬屁恰到好處,拍得他十分舒服。
“謝公公賞。”那名宦官連忙點頭哈腰地向王振道謝,如獲至寶地捧著那幅字。
“去乾清宮!”王振見狀笑了笑,隨后面色一沉,抬步向門外走去。
他本想盡快解決掉薛瑄的事情,可不成想事與愿違,中間出了一些岔子,薛瑄不僅上奏章彈劾錦衣衛和都察院,而且正統帝還把奏章交給了李云天。
如此一來的話李云天就不得不介入薛瑄的事情,那么事情就會變得復雜,王振將不得不改變他的計劃,以此來平衡都察院的利益。
在王振看來,李云天介入薛瑄案子的唯一由頭就是都察院的顏面,以李云天的智商絕對能看出薛瑄的案子沒有表面上那樣簡單才對。
可正是因為都察院的顏面,令王振感到無比頭疼,他當然知道李云天的審案能力了,如果李云天介入到賀氏和薛瑄的案子里的話那么所有的真相都會被揭開,屆時不僅他的計劃要落空,內廷也將受到不小的打擊,所以他絕對不愿意看見這一幕的發生。
以王振對李云天的了解,要想解決目前這個危機的話那么唯有把正統帝給請出來,否則李云天在接到正統帝送來的薛瑄的彈劾奏章后肯定會把賀氏的案子給查清楚的,如此一來薛瑄也就逃過這一劫,內廷的臉面也會因此而丟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統帝把薛瑄的彈劾奏章送給李云天,就是想讓李云天查明賀氏的案子,算是給薛瑄一個交代,同時也是對都察院監察御史的一個警示。
但正統帝此時并不知道,就在不久前薛瑄已經被王振通過錦衣衛抓進了詔獄里,一旦李云天介入賀氏一案的話后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乾清宮。
乾清宮的內殿里,王振以頭觸地跪在神色震驚的正統帝面前,宋大山不動聲色地躬身立在一旁,整個殿內只有他們三人。
“大伴,你把薛少卿抓進了詔獄?”良久,正統帝不無驚訝地望著王振,王振剛才已經把薛瑄下詔獄的事情告訴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王振和宋大山自幼陪著正統帝長大,故而正統帝平常稱呼兩人為“大伴”,以示親切。
“皇上,薛瑄是清流中的名士,在文官中威望甚高,要想讓那些文官規矩下來的話必須要給薛瑄一個教訓。”
王振聞言抬起頭,憂心忡忡地向正統帝說道,“那些文官近來咄咄逼人,妄圖打擊司禮監來操縱國家政務,如果不讓他們嘗到厲害的話他們還會得寸進尺,大明以后將被他們玩弄于股掌之中。”
“薛瑄乃國之忠臣,這樣對他是不是太不公平了。”聽到“玩弄于股掌之中”七個字,正統帝的面色不由得一寒,隨后皺著眉頭說道。
說實話,正統帝還挺欣賞薛瑄的,薛瑄雖然有些不近人情但對大明卻忠心耿耿,比那些耍心機的文臣要強上許多,有其在對京城各派勢力也是一種督促和鞭策。
“皇上,薛瑄雖然正直但他畢竟是文官,而且但跟林聰一樣很容易受到朝堂上那些文官的鼓動,進而成為那些人用以干涉朝政的工具。”
王振聞言苦笑了一聲,神色黯然地向正統地說道,“皇上,江山社稷為重,為了使得朝堂上那些居心叵測的文官有所顧忌,也就只能委屈薛瑄了。”
“皇上,倘若薛瑄安然無恙的話,那么那些文官的氣焰就更加囂張,請皇上三思呀!”說著,王振再度跪了下去給正統帝磕了一個頭,雙目含悲地說道。
“大伴,你想要朕如何做?”正統帝的臉上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沉吟了一下后頗為無奈地問道。
自從他親政后切實感受到了朝中文官集團所帶來的壓力,其一言一行都會被朝中的那些文官們雞蛋里挑骨頭不說,文官們還想要讓他按照他們的意思來處理政務,否則就搬出一大堆的條條框框來壓他,使得他倍感郁悶。
對一名十六七歲的少年天子來說,朝中文官集團的勢力太過強大,正統帝不得不佩服他的皇祖母張氏太皇太后,竟能游刃有余地震懾住朝中的文官集團。
如果不是有李云天的話,正統帝現在的日子更加難過,李云天不僅牽制了朝中的勛貴集團,而且還平衡著朝廷的各方勢力,這使得正統帝輕松了許多。
但正如王振說的那樣,朝堂上的文官集團對正統帝步步進逼想要讓正統帝按照文官集團的理念治理國家,雖然那些理念很可能對大明大有裨益但令正統帝無法接受,畢竟他才是大明的天子,國家的主宰。
所以,由于涉及到了君權和臣權之間的沖突,薛瑄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權力博弈的犧牲品,正統帝即便是再欣賞薛瑄也會放棄他,身為天子首先就要學會舍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控國家。
“皇上,忠王爺在接到您給他的奏章后肯定會仔細審理賀氏的案子,據奴才所知賀氏并沒有謀殺親夫,是小妾岳氏想要與人私奔故意陷害,奴才能知道這件事情那么忠王爺肯定也會知道。”
王振來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對策,聞言有條不紊地回答,“因此,奴才希望皇上能讓奴才參與審案,以確保能順利給薛瑄定罪,以忠王爺的才智絕對知道該如何做。”
“好,朕就依你所言。”正統帝清楚王振的擔憂,沉吟了片刻后點了點頭,神情凝重地答應了下來。
賀氏一案是給薛瑄定罪的關鍵,故而千萬不能出什么差錯,否則的話內廷這次可就要出大糗了,文官集團將在與內廷的較量中占據上風,這可不是正統帝所希望看見的。
“謝皇上恩典!”王振聞言心中頓時松了一口氣,連忙給正統帝磕了一個頭,屆時只要他在李云天審案時稍作暗示那么李云天肯定會知道該如何做,不至于使得事態失控。
“兩位大伴,內廷的事務就有勞兩位費心了!”正統帝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起身把王振扶了起來,然后神色凝重地向王振和一旁的宋大山說道,兩人是他最值得依賴的人,他對兩人有著深厚的感情。
“皇上放心,我等必當全力以赴,不讓那些文官把持朝政。”宋大山和王振聞言連忙向正統帝躬身行禮,語氣決然地說道。
與此同時,都察院。
一名內侍在幾名親衛的簇擁下快步進了都察院的大門,徑直向李云天的公房行去。
這名內侍就是宋大山派去給李云天送薛瑄奏章的人,先是去了一趟講武堂,得知李云天去了都察院后急匆匆趕了過來。
都察院里,李云天正一邊查看手頭的公文,一邊等待著鄭祥把賀氏的街坊以及趙度指揮同知的同僚拘來問話。
“忠王爺,皇上讓小的把這份奏章給您送來。”查驗了那名內侍的腰牌后,那名內侍被守在門外的忠王府的護衛放了進去,來到屋里向李云天躬身行禮后從懷里摸出了一份奏章,雙手捧著送了過去。
李云天聞言頓時感到有些意外,不清楚正統帝遇到了什么難事,派人把奏章給他送來,讓云娜領著那名內侍和幾名親衛下去領賞后打開奏章翻看了起來。
“來人,把陳大人他們喊來。”等看完了奏章,李云天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一時間有些捉摸不定正統帝的心意,在他看來這份奏章來的太過突兀了一些,沉吟了一下沖著門口的護衛沉聲喊道,準備把陳智等都察院的堂官喊來商議此事。u
,歡迎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