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1228章 波瀾再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28章 波瀾再起

第1228章 波瀾再起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30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1228.

正統九年的新春來臨前,京城里最熱鬧的莫過于忠王府的喜事,經周雨婷進宮懇請,孫太后下懿旨賜婚李云天與林馨,林馨以琉球國郡主的身份成為了李云天的庶妃。

直到孫太后下了賜婚的懿旨,一直蒙在鼓里的李云天這才知道原來周雨婷給林馨找的婆家就是忠王府,心中頓時五味雜陳,暗自慶幸有如此善解人意的王妃。

大婚之日,京城文武權貴悉數前去喝喜酒,雖然林馨只是庶妃但得到了孫太后的賜婚,那么這個婚事就非同一般,再加上李云天是大明的親王,手握軍政大權,京城的那些皇親國戚、文武大員自然要去湊這個熱鬧。

即便是內廷的宦官也都送去了賀禮,只不過他們不方便出現在喜宴的現場,由此足見李云天在官場上人緣之好,也從側面反應了他處事的穩重和圓滑。

在所有道賀的賓客中,曾經參與了西域之戰的勛貴們已經儼然以林馨的娘家人自居,西域之戰中他們可沒少跟林馨打交道,因此自然非常高興看見林馨嫁進忠王府:有林馨成為他們與李云天之間聯系的紐帶,那么他們與李云天的關系就能更近一步。

林馨這些年在李云天的身邊并沒有白待,隨著與李云天東奔西走的機會結交了不少文武官員,已經織成了一張龐大的關系網,隨著她嫁進忠王府這張關系網將更加牢固。

正統九年二月,經過御醫診脈林馨懷上了身孕,李云天立刻讓林馨回家安心休養,把手頭的事務交給了已經跟在林馨身邊半年的云娜。

云娜去年已經順利從講武堂畢業,通過雷婷的考核后調到了林馨的身邊,給林馨打起了下手,已經能勝任李云天副官一職。

與林馨相比,云娜的能力并不弱,但由于她是西域人,有著不同于關內人的容貌,所以李云天如果想要微服私訪的話就不能帶上她,否則林馨勢必引發外界的注意,李云天的微服私訪可就要泡湯了。

由于講武堂事務繁重,而李云天的公務越來越多,故而李云天心疼雷婷準備讓林馨生完孩子后去講武堂幫雷婷。

林馨原本就是雷婷的助手,讓她去幫雷婷也顯得順理成章,有她分擔雷婷的壓力雷婷會輕松許多。

其實,要想成為李云天的副官并不簡單,以林馨為例,林馨不僅身家清白,與京城各方勢力都無瓜葛,而且還在雷婷身邊待了不少時間來熟悉手頭的事務,得到雷婷的認可后才得以獲得這個職務。

云娜與林馨比起來經受的考驗更多,她雖然以前是帖木兒帝國的一名暗探,但那是由于魯天行的陷害使得她嫉恨了大明,如今與安娜的心結已經解開故而是這一職務的絕佳人選。

與當年在西域時相比,云娜已經成熟了許多,人也出落得更加美麗,身上有著一股西域女子特有的風韻,性格開朗熱情,西域舞又跳得非常好,故而在講武堂的學員乃至京城的權貴子弟里非常有名。

如果不是云娜是李云天從西域帶回來的,使得京城的那些權貴子弟有所忌憚的話,肯定會不少人為她爭風吃醋,大打出手,就是讓他們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跟李云天搶女人。

雖然說起來有些尷尬,但由于李云天的副官不僅要處理上呈到李云天那里的公文,還要負責李云天的飲食起居,故而女子比男人更適合這一職務。

實際上,云娜并不直接處理手頭的公文,李云天的身邊有一個精銳的參謀團隊,來自講武堂的公文先由其進行處理,然后再到云娜的手里,云娜再按照輕重緩急交給李云天。

云娜真正要盡心盡力去做的是保證李云天日常的飲食起居以及行程安排、安保事宜,可以說李云天的性命掌握在其手上。

故而能成為李云天副官一職的女子都與李云天有著很大的淵源,雷婷自不必說兩人一起經歷過生死,林馨和與云娜都受到李云天的恩惠,而且對李云天情有獨鐘,這使得雷婷放心把李云天交給兩人。

由于云娜的出現,李云天的身邊多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并不是說林馨沒有云娜美貌,而是云娜由于是西域女子所以容貌非常醒目。

雷婷之所以讓云娜接替林馨,除了云娜聰明伶俐,機警干練,是一位能信得過的人外,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希望以此減少李云天微服私訪的次數避免發生意外。

在雷婷看來,以李云天之尊實在是沒有必要再親臨一線去冒險,有些貪贓枉法的家伙可是亡命之徒,萬一對李云天不利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二月中旬的一天,李云天照例沒有去參加太和殿的大朝,在講武堂里處理著手頭的公務,主要是物資的調集以及水師船只的調動,準備介入朝鮮國的內亂。

“王爺,今天在朝會上,刑科給事中林聰彈劾司禮監秉筆太監單增恃寵驕恣,縱容家奴‘白晝殺人,奪民產,侵商稅’,皇上已經下令對此事進行徹查。”

伴隨著房門的推開,一身戎裝的云娜快步走了進來,來到李云天的身旁嬌聲稟告道,與生性沉穩的林馨相比云娜的性格更為開朗。

“哦?”李云天聞言不由得微微一怔,隨后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這個林聰還真是不消停。”

單增是司禮監的元老,與金英、王瑾幾乎同時進司禮監,雖然名聲和權勢不如金英和王瑾,但在內廷也頗有勢力,現在是王振和魯榮極力拉攏的對象。

在李云天看來,林聰彈劾單增的勇氣可嘉,但其彈劾并沒有正中要害,對于單增來說只不過是不疼不癢而已,對其造不成多大的傷害。

畢竟,京城里權貴眾多,狗仗人勢的家奴就更多了,對此京城里的人們早已經習以為常,只要鬧得不是太過分就沒人理會,因為這種事情根本就管不過來也沒法杜絕。

就單增家奴事件,“奪民產”和“侵商稅”李云天相信,可縱容家奴“白晝殺人”,李云天就覺得有些牽強和勉強了。

單增只不過是內廷的一名秉筆太監而已,并不像王振、宋大山以及金英那樣是正統帝的心腹內侍,吃飽了撐的主動去招惹這種人命官司?畢竟現在內廷的勢力還足以對文官集團形成壓制,這就使得內廷的宦官們行事有所顧忌。

所以,十有**是單增的家奴仗勢欺人,失手打死了人而已,并不能把單增給牽連進去。

這意味著,林聰的這次彈劾實際上并沒有達到目的,最多使得涉案的家奴受到懲處,而單增肯定不會受到牽連,大不了被正統帝訓斥幾句后勒令嚴加管教手下。

事實上也正如李云天所料想的那樣,行兇殺人的單增家奴后來被刑部判處了死刑,單增則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被正統帝呵斥了一頓,罰俸半年,對于單增來說這種懲罰就跟撓癢癢無異,對他沒有絲毫的損害。

“另,閩浙一帶礦工發生暴亂,聲勢浩大波及數個礦區,福建都司和浙江都司已經派兵圍剿。”

云娜知道李云天對林聰期望甚高,故而才有如此的感慨,隨后繼續嬌聲稟告道,“福建延平府人士田六蠱惑百姓拒繳佃租,殺傷官軍,與暴亂礦工遙相呼應,福建布政使司要求朝廷派兵增援。”

“礦工反了?”李云天聞言眉頭頓時就是微微一皺,看來林聰這次在朝會上可是出了不少風頭。

如果李云天沒有記錯的話,林聰去年擔任刑科給事中后的第一道上疏就是針對的閩浙一帶的礦區,上了《請免寧德縣除辦銀課外別項差辦狀》,言明寧德縣寶豐銀礦勞動條件惡劣、課銀額重等情況,希望能減少開采銀兩的數額,不過沒有被正統帝恩準。

對林聰的這道奏疏,朝堂上的文武官員頗為不以為然,認為林聰上這道奏疏懷有私心,故意夸大了銀礦勞作的辛苦。

畢竟林聰就是寧德縣人,他開口請求宣德帝減少銀礦的開采量難免有沽名釣譽的味道。

可惜的是,眾人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正是因為林聰是寧德縣人,故而才知道銀礦條件的惡劣,因此才有了那道上疏。

雖然李云天并不知道寧德縣銀礦每年要產銀的具體數量,但他知道正統年的福建銀礦的產銀量要比永樂年多一半出來,以大明的采礦和冶煉技術而言很難達到這一目標,因此礦工的生存環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閩浙的這次礦工暴亂的導火索并不是礦工生活環境惡劣,而是地方衙門要把民間私自盜采的礦山收歸官有,故而引發了這起暴亂。

但礦工生存環境惡劣無疑是這次暴亂的助燃劑,由于不滿生存現狀故而閩浙一帶的礦工紛紛加入了暴亂的隊伍中,使得福建三司和浙江三司疲于應對,不得不向朝廷求助。

對于閩浙的礦工、佃農的暴亂,正統帝是大為震怒,責令軍閣前去平叛,務必盡快平息閩浙地區的亂局。

與此同時,正統帝讓禮部左侍郎于謙去閩浙徹查暴亂的詳情,看看地方衙門有沒有存在瀆職失職。

軍閣不敢怠慢,立刻商議調兵圍剿這兩起暴亂的事宜,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

于謙更是第二天就動身離開了京城,乘船沿運河順流直下,風風火火地趕往了閩浙。

臨行前,李云天設宴給于謙送行,囑咐他此行要萬分小心,畢竟此次閩浙的暴亂聲勢浩大,萬一出什么亂子的話于謙可就有生命之憂了。

值得一提的是,于謙并不是一個人去的閩浙,與他通行的還有內廷的宦官曹吉祥,曹吉祥是王振的門人,擔任此次剿滅閩浙礦工、佃農暴亂官軍的監軍。

明朝用太監來監軍始自永樂皇帝,其目的自然是制衡朝中的勛貴,洪熙帝和宣德帝又把鎮守各軍事重地的宦官由鎮守中官提升為鎮守太監,莫不是為了掌控那些戰功赫赫的勛貴。

例如麓川戰事,自正統初年開始麓川就爆發叛亂,大明為之數次征剿,耗費了大量的錢帑,其中擔任監軍的人既有文官也有宦官,曹吉祥就去過麓川當監軍。

需要指出的是,明朝擔任監軍的人并不全是宦官,還有文官,主要是御史或者六部堂官,以此來制約武將。

講武堂下屬驍武軍和水師比較幸運,出戰的時候朝廷還從沒有派過監軍,除了宣德帝和正統帝對李云天信賴有加,皆把講武堂一系的軍隊當做嫡系的禁軍看待外,還與講武堂特殊的軍制,以及講武堂一系軍隊所參與戰事的特殊性質有關。

自從驍武軍成立以來,所參加的戰事莫不是事關大明安危的大戰,當時大明已經處于軍事上的劣勢,無論是宣德帝還是正統帝哪里還有心情給驍武軍派監軍。

而且,驍武軍實行嚴格的晉升制度,與衛所軍的世襲制度截然不同,這也意味著驍武軍和水師的將領很難把持軍隊。

綜合多種原因,宣德帝沒有向驍武軍和水師派遣過監軍,張氏太皇太后也沒有這樣做,使得講武堂一系的軍隊處于一種超然的地位。

當然了,驍武軍和水師的這種超然的地位是李云天辛苦經營的結果,他很清楚只有讓皇帝放心才能減少那些不必要的制約,阻止內廷把手伸進講武堂一系的軍隊中。

李云天現在沒有心思和精力放在閩浙的礦工、佃戶暴亂上,他正忙著如何把朝鮮國的事宜,哪里有工夫理會別的事情,與朝鮮國相比閩浙的暴亂只能算是小事一樁。

不過,京城里的局勢風云變幻,一點兒都不讓李云天省心,隨著林聰接連在朝會上彈劾金英和單增,內廷和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再度被激發,王振為了反擊文官集團而發動了攻勢。

或者說,王振為了奠定他在司禮監以及內廷的地位,同時也是為了威懾咄咄逼人的文官集團,不得不出手教訓一下文官集團,讓他們知道奉皇命辦差的內廷可不是好招惹的。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