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1221章 死無對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21章 死無對證

第1221章 死無對證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6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理政湖口1221.

次日上午,李云天在一群騎兵的護送下離開了京城,朝著天津衛的方向疾駛而去。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臨走前,李云天已經接到了消息,昨晚錦衣衛北鎮撫司副鎮撫使馬順親自在詔獄提審劉球。

雖然李滿山已經卸任了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一職,但他在北鎮撫司經營多年,北鎮撫司一有風吹草動他都能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馬順親自上陣,但折騰了一晚上還是一無所獲,最后氣急敗壞地離開了詔獄,而劉球早已經不成人形被幾名獄卒拎著四肢回了牢里。

對于劉球能扛下詔獄里的刑罰李云天感到非常意外,同時也對劉球非常欽佩,即便是行伍出身的人都很少能挨過去,更別說劉球這種文弱書生了。

李云天不知道劉球能不能捱到他從天津港回來,如果劉球運氣足夠好能撐到他回京的話,那么他屆時倒能想辦法救劉球一命。

可要是劉球的運氣不好在他回京前死在了詔獄里,那么就只能是劉球時運不濟了,短時間內這起案子別想翻過來。

由于距離京城太近,故而天津港是大明最為重要的一個港口,擁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是李云天重點建設的對象。

如今,天津港已經成為了一個軍民兩用的大型港口,常年停泊著二十余艘水師船只,負責保衛附近海域的安全。

雖然現階段天津港并不會遇到海上來敵的襲擊,但李云天這樣做自然有著深意,除了建立良好的海上巡防制度保護京師的安全外,還要對隔海相望的朝鮮國形成壓制。

很顯然,如果從天津港出兵的話明軍能打擊到朝鮮國的腹地,方便調兵以及運輸物資。

在李云天眼中朝鮮國與倭國一樣始終都是大明的心腹之患,故而他一直都在暗中布置對付朝鮮國和倭國的事宜,而天津港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代表。

李云天抵達天津港的時候正值貨運繁忙的季節,港口里停泊著不少貨船在那里裝卸貨物,一派忙碌的景象。

由于大明的海禁還沒有完全放開,禁止民間進行海外貿易,故而進出天津港的貨船都在衙門里備了案,獲得了出海勘合。

否則禁止出海,一旦被沿途的水師船只遇上的話那可就倒了大霉,輕則被下大牢,重則被擊沉在海上。

雖然天津港距離京城很近,但李云天自從去年回京后還從沒有來過,被紛繁的日常事務纏住無法脫身。

李云天這次來天津港并不單單躲劉球的案子,確切的說他把巡察天津港的日子提前了幾天而已,按照計劃他應該下個月才來天津港。

天津衛原本是一個海防衛所,隨著水師的建立它與大明眾多的海防衛所一樣被劃入了水師管轄,如今成為了水師的軍事基地。

天津衛水師的人并不知道李云天會來,李云天從來都不會提前通知所去的地方讓其進行準備,這使得天津衛水師總兵趙亮既感到高興同時又緊張,生怕自己有哪些地方沒做好被李云天看出來。

趙亮是講武堂一期的畢業生,在一期學員中成績優異,故而被李云天派來坐鎮天津衛。

在趙亮等人的陪同下,李云天視察了天津港的建設情況以及水師將士的日常訓練,對所看見的一切非常滿意,這使得趙亮等人暗中松了一口氣。

黃昏時分,喧鬧了一條的港口逐漸歸于平寂,海面上波瀾不驚,灑滿了金燦燦的霞光。

一些出海打漁的漁船三三兩兩地回到港口,船上的漁夫唱著歡快的漁歌,看樣子收獲不錯。

在這祥和寧靜的氛圍中,明揚號三桅戰船靜靜地停在碼頭上,它是李云天的坐船,故而李云天去了哪里它就要去最近的港口待著,以備不時之需。

李云天在海風中沿著碼頭漫步,后面跟著林馨和趙亮,他在明揚號前停了下來,凝神注視著在甲板上做清潔的水兵們。

林馨和趙亮知道李云天在想著心事,故而兩人屏氣待在后面,以免打擾到李云天的思路。

“趙總兵,前去朝鮮國的路線你們蹚熟了沒有?”良久,李云天的視線從明揚號上移開,不動聲色地問向了趙亮。

“回王爺,現在我們每年都要往朝鮮國水域跑上幾次,卑職現在就是閉著眼睛都能抵達朝鮮國。”趙亮聞言眼前一亮,隨后躬身回答。

雖然李云天從沒有說起過對朝鮮國動武的事情,但天津衛的水師每年的訓練都要去朝鮮國水域,而且還派人去朝鮮國勘測了登陸的水域和地形,作為天津衛的水師總兵趙亮自然猜到了李云天的意圖,否則他也就不配當這個總兵了。

“朝鮮國內亂已久,如果再不能平息的話咱們大明唯有介入了,趙總兵,你可不能懈怠了呀!”李云天點了點頭,隨后望向了海對面的朝鮮國,意味深長地說道。

“王爺放心,卑職一刻也不敢松懈。”趙亮心中頓時大喜,李云天這是在暗示他大明會對朝鮮國用兵,屆時他手下的水師可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李云天聞言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前些天朝鮮國已經派人來大明求援,由于戰亂導致朝鮮國去年糧食欠收,故而朝鮮國希望大明能援助些米糧以助朝鮮國百姓度過饑荒。

這意味著朝鮮國國內的局勢已經比較糟糕,以朝鮮國的實力根本就無法長時間支撐大規模的內戰,物資消耗后將無法得到補充。

令人感到有些好笑的是,李瑈和李珦都向大明發來了求援文書,只不過一個人用的是大明世子,另外一個是大君殿下罷了。

雖然李瑈向正統帝上書,請求正統帝廢除李珦世子之位,封他自己為朝鮮國的世子,不過正統帝并沒有恩準此事,故而李瑈現在還是朝鮮國的大君,也就是王子。

對于李瑈和李珦的求援信,李云天認為大明應該援助其救濟糧,再怎么說朝鮮國也是大明的藩屬國,與大明的關系非常親近,應該救那些面臨饑荒的百姓。

正統帝也認為應該救助朝鮮國的那些災民,所以就恩準了李瑈和李珦的求援,下令戶部的國庫撥糧救助,運糧的船就是從天

在李云天看來,從朝鮮國國內的局勢來看,明年大明就能介入朝鮮國的這場內戰,屆時李瑈和李珦將兩敗俱傷,大明正好可以趁虛而入了。

李云天來天津衛除了視察天津衛的事務外,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給自己放個大假,自從回到京城后他還沒怎么休息過,自然要趁著這次機會好好休養,養精蓄銳。

至于京城里的局勢李云天沒有興趣知道,因為知道了的話肯定又要勞心費神,還不如眼不見心不煩。

為了打發時間,李云天特意在海邊找了一個地方釣魚,一天下來收獲頗豐,晚上索性吃了一頓全魚宴。

等李云天回到京城的時候已經是五天后,剛進城他就聽說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劉球在詔獄中畏罪自盡,并留下了一封悔過書承認與董磷勾結之事。

這在京城官場掀起了軒然大波,誰也沒有想到劉球竟然死了,更不相信劉球會與董磷勾結。

劉球的兩個兒子曾經去錦衣衛北鎮撫司給劉球收尸,但被錦衣衛的人拒絕,像劉球這種犯下欺君之罪的人無法得以善終,其尸身已經被扔在了城外的亂墳崗。

雖然劉球的兩個兒子后來去亂墳崗進行了一番尋找,但始終沒有發現劉球的尸體,天知道劉球的尸體被扔在了哪里。

“唉!”得知這個結果后,李云天心中不由得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看來劉球的時運不濟沒能等到他回京城。

至于劉球如何死的,是不是自殺,在李云天看來并不重要,因為詔獄里死的人根本就沒有辦法追究死因,除非皇帝下旨徹查。

可很顯然,正統帝是不會因為劉球的死而下旨查他的死因的,在拿到了劉球與董磷朋比為奸的罪證后劉球就是大明的罪人,死了也就死了,不牽連其家人就已經萬幸。

歸根結底,劉球的死涉及到了正統帝與文臣集團的一次權力博弈,王振只不過是一個馬前卒而已,所以劉球的案子在正統朝要想翻過來可難于登天,李云天自然不可能牽涉進這件事情中去。

李云天抵達京城的當天,錦衣衛北鎮撫司副鎮撫使馬順因為辦理劉球一案有功,被正統帝提升為了鎮撫使,正式執掌錦衣衛北鎮撫司。

馬順的提升不僅使得劉球一案“蓋棺定論”,同時也把文臣集團的怒火和矛頭成功地引向了馬順,以及暗中指使馬順的王振。

在文臣集團看來,劉球的案子是王振和馬順背著正統帝干下的,其目的是為了打擊文臣集團的勢力,這一點從馬順升官一事上可以得到佐證,要不是馬順誣陷劉球立功的話豈會提升為鎮撫使。

而且,根據文臣集團得到的情報,馬順的晉升正是王振在正統帝面前大力舉薦的,這樣一來就能證明王振和馬順狼狽為奸。

劉球身為翰林院的侍講,堂堂的正六品朝廷命官,說沒就這么沒了,不僅使得文臣集團感到憤怒,同時也對文臣集團產生了巨大的震懾,意識到了王振的可怕,這使得不少文官心生波瀾。

值得一提的是,與劉球同案的董磷因為“檢舉”劉球有功,再加上其在家侍母至孝,故而在琉球死的第二天就被正統帝下旨釋放,削職為民。

原本,一眾氣憤的翰林闖到董磷的家中想要找他的麻煩,可是當看見躺在床上遍體鱗傷、不成人形的董磷后,那些翰林一時間不知道如何開口,他們平日里高高在上養尊處優,哪里受過這種罪。

“各位,在下對不起劉大人,各位有什么怨氣就沖著在下發吧,在下絕無半句抱怨。”董磷掙扎著下了床,神色哀傷地跪在了眾翰林面前,他已經知道劉球死了的事情,心中是又震驚又害怕:王振和馬順連劉球都敢殺,更何況他這個小小萼修編了!

“董編修,你說,你是不是在詔獄里受到了嚴刑逼供,承受不住才被逼提供了偽證?”聽聞此言,一名立在人群前方的翰林不由得開口沉聲問道。

“在下有罪,罪該萬死,請各位不要再追究此案。”董磷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痛苦的神色,向眾人磕了一個頭后悲聲說道,劉球的案子可以說已經完結,他現在哪里敢多言,否則豈不是對正統帝的不敬?

經歷了詔獄一事后董磷此時已經心灰意冷,只想著安全帶著家人離開京城回鄉,實在是不想再涉入朝堂上的權力博弈。

眾位翰林見董磷打定主意不提劉球一事,知道他們再怎么逼問也是徒然,于是一臉失望地離開了董家,看來要想給劉球翻案真的難于上青天。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