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1204章 來去匆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04章 來去匆匆

第1204章 來去匆匆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1204.

1204.

“稟王爺、閣老,京城吏部有緊急公文給閣老。”就在李云天和楊浦對楊稷的事情感到頭疼的時候,一名護衛快步走進房里,躬身把手里的一份公文遞向了楊溥。

“吏部的公文?”李云天和楊浦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吏部這個時候能有什么事情找楊溥。

“王爺,吏部要本官回京,馬愉已經在來江南的路上,會代替本官協助王爺推進稅務革新。”在李云天狐疑地注視下,楊溥拆開公文瞅了瞅,有些無奈地向李云天笑了笑,“看來太皇太后也覺得這次的事情有些棘手了。”

李云天聞言不由得搖了搖頭,嘴角流露出了一絲苦笑,吏部這次之所以突如其來地召楊溥回京,很顯然是張氏太皇太后的授意,這意味著楊士奇陷入了巨大的麻煩中,否則不會把楊溥調回去主持內閣的大局。

這也是無奈的事情,楊士奇受到楊稷一事的影響現在恐怕已經沒有精力和心情處理內閣的事務,馬愉和曹鼐又扛不起內閣,故而唯有把楊溥調回去。

“馬愉來了也好,可以跟著王爺進行一番磨礪。”楊溥收好公文后沉吟了一下,微笑著望向了李云天,認為他這次回京也是好事,可以使得馬愉趁機積攢資歷。

有李云天坐鎮的話江南地區的稅務革新肯定會順利進行,屆時馬愉會跟著沾光,這可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政績。

況且,馬愉是山東臨朐縣人,是李云天的同鄉,這樣的話能更好地跟李云天相處,古代鄉黨的力量可非常強大。

“閣老客氣了,本王只是盡份內之事而已。”李云天聞言頓時頓時笑了起來,他豈能不明白楊溥話里的意思,于公于私他都會好好提攜馬愉,使得內閣后繼有人。

“那就多謝王爺了。”楊溥也笑了起來,有李云天的這句話他就安心了,可以放心回京城與各派勢力斗法。

晚上,李云天召集了揚州城內的文武高官給楊溥送行,這使得那些官員有些哭笑不得,誰能想到前一天還在喝楊溥的接風酒,今天就要給楊溥送行。

由于楊稷的事情還沒有傳到江南,所以揚州城里的官員們并不清楚發生了什么事情,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京城一定發生了大事,要不然楊溥不會僅僅在揚州城住了一晚就匆忙離開。

次日一早,楊溥就登上了北上的船只,晝夜兼程趕回京城,李云天率領著一眾官員到碼頭上為其送行。

這引得圍觀的百姓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不清楚楊溥這位才到揚州城的朝廷大員為何僅在揚州城待了兩晚就要離開。

不過很快,楊稷的事情就從京城傳到了江南,而且隨著這個消息一同前來的還有內個輔臣馬愉。

馬愉抵達揚州碼頭的時候,南京六部的侍郎前去迎接,李云天則留在講武堂揚州司務處與南京六部的尚書等待。

按照官場對等接待的原則,資歷淺薄的馬愉雖然進入了內閣,但只是正三品的官,掛著禮部右侍郎的加銜,李云天自不必說,那些南京六部的尚書無論官職還是資歷都比其深厚,故而肯定不會去碼頭,這是官場的規則不能輕易改之,否則就亂了章法。

馬愉自然也不會計較這些事情,雖然他比李云天年長一些,但踏入仕途卻比李云天要晚。

李云天是永樂朝的進士,而馬愉是宣德朝的狀元,在李云天面前馬愉還是一個后輩,而官場上十分注重這種資歷。

“下官見過王爺。”李云天已經在講武堂揚州司務處給馬愉擺好了接風宴,馬愉見到李云天后恭恭敬敬地行禮,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性和勿需多禮。”李云天笑著走上前扶起了馬愉,態度顯得十分熱情,作為內閣的前輩他十分關照馬愉。

馬愉,字性和,號澹軒,山東臨朐縣人,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幼聰敏好學,宣德二年中殿試第一,是大明科舉中北方第一位制科狀元。

制科是科舉的一種,由于馬愉那一屆科舉是宣德帝登基后第一次科舉,故而俗稱龍飛榜。

歷來科考大多考試五經,即俗說的以五經取仕。此次宣德皇帝下詔“自古制科,以得人為盛,愿得忠孝士足矣”。

故而,宣德二年的科舉為制科取仕。

所謂制科,是指古代朝廷設置的臨時考試科目,始于漢代,沿至清末、較重要的制科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有博學宏詞科;有孝廉方正科;有經濟特科;晚清還有翻譯科。

各朝各代制科科目時有改動,而制科錄取者一般都從優授予官職,馬愉正是這一屆科舉的狀元。

由于狀元的身份,馬愉在仕途上的起點非常高,殿試后進入了翰林院,被授于翰林修撰一職。

宣德九年秋,朝廷選拔史官和庶吉士三十七人進學文淵閣,其中就以馬愉為首。

正統元年,馬愉充經筵講官,隨后遷侍讀學士,參與《宣宗實錄》的撰修,爾后升侍講學士。

正統五年,馬愉在楊榮和楊浦的舉薦下進入內閣,參與機務,被授予禮部右侍郎加銜,成為了內閣的第四位閣員。

雖然馬愉在仕途上一帆風順,但正是由于他的升遷速度太快,導致了他的資歷不足,難以在文官集團中服眾。

另外,由于馬愉沒能在京城各大部院衙門任職,同時也沒有到地方上歷練過,也使得他處理政務的能力,以及與朝廷各派之間的關系都難以與楊榮、楊士奇和楊浦相比。

值得一提的是,馬愉是楊浦的門生,馬愉參加會試時的主考正是楊溥,故而馬愉視其為恩師,楊浦對馬愉自然十分照顧。

接風宴后,李云天把馬愉請到了后堂,向他打探京中的情形,作為內閣閣員馬愉肯定知道很多內情。

馬愉自然不會對李云天有絲毫的隱瞞,李云天不僅是楊士奇的門生還“權”內閣事務,因此原原本本地把知道的事情告訴了李云天。

按照馬愉所言,楊稷的事情對楊士奇打擊甚大,一夜之間好像蒼老了許多,神色憔悴。

由于那些言官在大殿上彈劾楊士奇縱子行兇時列舉出了楊稷大量罪狀,這使得楊士奇心理承受了巨大的打擊,也正是因為這樣張氏太皇太后才不得緊急把楊溥調回京城去主持內閣的大局。

“唉,這個楊稷怎么就不知道收斂呢!”聽了馬愉的話后,李云天不由得感慨了一聲,這下他可把楊士奇給害慘了。

“王爺,本官臨行前,首輔大人讓本官告知王爺,西南麓川王國國王思任法近些年來接連發動戰事已經攻占多地,對朝廷的法令置若罔聞,因此正統帝有意派軍前去征討,首輔大人希望交趾能出兵南北夾擊,一舉平定麓川王國之亂。”

馬愉的臉上也流露出了遺憾的神色,楊士奇萬般皆好唯有太過溺愛兒子,再加之楊稷不爭氣,使得楊士奇現在陷入到了困局中,隨后他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開口說道。

“麓川!”李云天聞言眉頭頓時皺了起來,麓川王國自元朝立國起就不斷與中央政權交戰,是一個比較令人頭疼的地方。

楊士奇現在雖然心力交瘁,心理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其依然一心為國,想要給大明奉獻出最后的光和熱。

說到與西南諸部的交戰,大明最有名的兩名勛貴就是李云天和張輔,兩人都曾成功地平定了交趾的叛亂,尤其是李云天更是把交趾治理得井井有條。

因此,楊士奇希望李云天能介入這次對麓川王國的戰爭,麓川王國雖然在國力上無法與大明相抗衡,但要是拼死抵抗的話會給明軍帶來不小的麻煩,所以他不愿意看見大明的士兵白白丟了性命,如果交趾的明軍能夠參與這次戰事的話會使得事情簡單許多。

不過,無論是楊士奇還是李云天都清楚,這次平定麓川王國的戰爭絕對由衛所軍所主導,衛所軍雖然不是帖木兒帝國、北元以及倭國士兵的對手,但對付西南的那些蠻夷還是綽綽有余。

考慮到衛所軍近年來的失敗,所以這次討伐麓川王國的戰爭肯定會會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所重視,希望能打一仗勝仗以震軍威。

如此一來的話,交趾的明軍,確切說是驍武軍也就只能協助其攻打麓川王國,戰后把大功記在衛所軍的頭上。

楊士奇這樣做并不是想要跳動驍武軍和衛所軍之間的爭端,而是想要安撫李云天,雖然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希望衛所軍出戰,但交趾距離麓川王國近在咫尺,故而與其從外地調兵到云南,不如就近從交趾調兵。

由于衛所軍和驍武軍分屬兩個不同的體系,這就使得雙方的指揮調度很容易出現了問題,楊士奇擔心心高氣傲的驍武軍不會服從衛所軍將領的命令,屆時倒真要鬧出矛盾來了。

李云天知道這是楊士奇的一番苦心,希望他不要計較一些利益得失,派遣驍武軍協助衛所軍征討麓川王國。

身為大明的忠王,李云天自然會以大明的利益為重,楊士奇這時還能對他如此關切,使得李云天心中深受感動,看得出來楊士奇對他的期望很高。

對于麓川王國的事情,李云天心中已然有了安排,屆時參戰的驍武軍肯定能配合好衛所軍進行征討。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