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的一個上午,臨云縣的一處河堤上聚滿了士兵和百姓,李云天在眾位官員的陪同下查看趙德彰在任時修建的堤壩。↖↖,
俗話說得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因此李云天想要親自看一看趙德彰修建的堤壩質量如何,以此來進行接下來的問案。
“王爺,下官已經進行了查驗,這里堤壩的量屬于上乘。”劉云天立在岸邊凝視著靜靜流淌著的河水時,南京工部的一名官員躬身稟報道。
按照李云天的要求,南京工部的工匠對堤壩進行了查驗,結果發現堤壩被修建得非常結實堅固,看得出來趙德彰當時費了不少心思。
“有多少堤岸是好的?”李云天早就知道這個結果,不動聲色地問道,他當年在湖口縣時也修建過堤壩,自然清楚腳下堤岸質量的好壞,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件事情給坐實了。
“稟王爺,下官已經讓人查過了,趙知縣所修建的堤岸都屬上乘。”那名工部的官員聞言再度一躬身,高聲答道。
“豈有此理!”李云天聞言頓時面色一寒,冷笑了一聲后拂袖而去,這一下趙德彰的清白自然被證實了,足以說明他的案子是一起冤案。
現場的官員們見狀不由得面面相覷,隨后低著頭急匆匆地跟在了李云天的身后,一個個神情嚴肅,尤其是松江府知府吳山更是面色鐵青:李云天的不悅不僅意味著松江府有一大批人要倒霉了,就連南京三法司也難逃干系,畢竟這是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事情。
“王爺,知縣大人冤枉呀。”
“王爺,你可要給縣太爺做主。”
“王爺,縣尊大人愛民如子,怎會貪墨修堤銀兩?”
“王爺,知縣老爺被奸人陷害,王爺可要主持公道。”
“王爺,修堤的時候小人們都參與了,縣太爺親力親為,沒有絲毫疏忽懈怠。”
李云天走下河堤的時候,早已經圍聚在現場的百姓們立刻騷動了起來,紛紛大聲為趙德彰喊著冤,推得負責維持秩序的士兵們東倒西歪,看得出來趙德彰在當地的名聲很好。
見百姓們群情激憤,李云天伸手向下壓了壓,四周逐漸安靜了下來,在場的男女老幼齊刷刷地望著李云天,雙目充滿了期望的神色。
原本,遇到上面的人前來查案,當地縣衙和府衙的人會想法設法地“安撫”住百姓,使得百姓們不敢跳出來惹是生非。
不過臨云縣的情形比較特殊,誰都知道堂堂的忠王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更清楚趙德彰的案子捂不住了,故而沒人膽敢因為此事去威脅百姓,否則就是腦子進水了。
“本王一定會查清此案,不放過一個貪官,但也不冤枉一個好官。”神情冷峻地環視了一眼現場烏壓壓的百姓后,李云天宏聲做出了承諾,他這次來臨云縣正是為了查明趙德彰一案的真相。
說完,李云天上了停在一旁的四輪馬車,在眾人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前去臨云縣縣城,準備去瞅瞅被燒毀的縣衙。
不久前臨云縣縣衙的那場大火不僅使得縣衙的庫房付之一炬,而且火借風勢,使得整個縣衙都跟著遭了殃,慘不忍睹。
“諸位大人,本王希望你們能以此為鑒,警鐘長鳴!”在大大小小眾位官員的簇擁下,李云天神情冷峻地走在已經成為一派廢墟,到處都是燒焦了的殘垣斷壁的臨云縣衙,在燒毀了的庫房面前站定身形后冷冷地向那些官員說道。
“下官遵命。”眾官員聞言紛紛向李云天躬身行禮,誠惶誠恐地回答,李云天很顯然是在發出警告。
不得不說,這次臨云縣縣衙的大火性質太過惡劣,是一招不折不扣的敗筆,這豈不是向李云天挑釁?這純粹就是腦袋被驢給踢了。
“相關案犯是否已經到案?”望著那些神情驚惶的官員,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冷笑,扭頭望向了立在一旁的王祿,他就是要讓這些人心中惶恐,給他們一個印象深刻的教訓。
“稟王爺,已經悉數押抵府城。”王祿一躬身后有條不紊地回答,雖然現在案子還沒有審判不過已經可以肯定那些涉案的官員此次難逃一劫。
“此案既然發生在臨云縣,那么就在這里結束吧,把涉案諸人悉數押來此地,三天后在城南公審此案。”李云天聞言沉吟了一下后開口吩咐王祿,他要在臨云縣給趙德彰洗刷冤屈,這對趙德彰來說是最好的安慰。
“下官這就去辦。”王祿再度一躬身,神情嚴肅地回答,趙德彰的案子現在已經查得清清楚楚,各種人證和物證皆齊全,故而只需要開堂審案就能把這起冤案給了結了。
李云天要在臨云縣城南公審趙德彰一案的事情頃刻間就傳遍了臨云縣以及松江府,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
雖然大家都知道趙德彰的案子會被翻過來,可沒想到會被采用公審的方式,畢竟這里面涉及到的是大明的官員而不是普通百姓,所謂家丑不可外揚,遇到這種案子衙門通常的做法是閉門審案,最后只是公布一下結果而已。
因此,整個松江府被這次的公審給驚動了,不少外地人得到消息后啟程趕去了臨云縣,都想去瞧瞧這百年難遇的熱鬧,以及瞻仰大明赫赫有名的忠王爺的風采。
松江城。
一個不起眼的民宅里,眉頭緊皺的陳光宗背著雙手來回在房間里踱著步子,他已經得到了李云天要在臨云縣公審趙德彰的消息,故而心中起了不小的波瀾:與松江城相比臨云縣城更容易被攻破。
“主公,事情已經辦妥了,他們明天晚上就能登岸。”一名小販模樣的中年人走進來,向陳光宗一躬身后低聲回答。
“很好!”陳光宗聞言點了點頭,暗自松了一口氣,那名小販口中的“他們”指的是他從倭國調來的倭兵。
陳光宗這次之所以會來大明就是沖著李云天,由于李云天現在位高權重他根本就對李云天無法造成絲毫的威脅,故而唯有趁著李云天此次南下之際找機會下手。
按照陳光宗的計劃,他本想制造幾起事件把李云天引到沿海地區,然后率領倭兵對其進行偷襲,進而一舉殺了李云天。
在陳光宗看來,講武堂固然強大可一旦離開了李云天的掌控那么勢必會四分五裂,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接替李云天的位置,大明朝堂上的各種勢力也會群起攻之把講武堂肢解掉,講武堂一系的勛貴根本無力抵抗。
即便是大明水師向倭國發動進攻,少了李云天的運籌帷幄后水師的后繼進攻能力將受到嚴重影響,與倭**隊陷入僵持的話后勤必定難以得到保障,說實話除了李云天外大明朝堂之上沒幾名官員在意倭國這種資源匱乏的彈丸之地,不會調集財力、人力和物力去打倭國。
況且,就算水師打下了倭國四島大明也難以維持統治,畢竟倭國四道與大明隔海而望,大明無人能像李云天那樣有耐心和精力以及經驗來治理倭國四島。
陳光宗很清楚,這次很可能是他唯一一次刺殺李云天的機會,因為一旦刺殺失敗勢必會引起李云天的警覺,以李云天的能力絕對會查到他的身上,屆時肯定會調集兵力對付藏身于倭國的他,到時候他可就要疲于應對了。
本來,陳光宗完全可以隱藏身份在倭國悠閑快活地快上一生,可他心中充滿了對李云天的仇恨,非要將李云天處之而后快。
與此同時,松江府的一個客棧。
“夫人,主公派去出海的人回來了,小的還沒有查明其出海的目的。”一名便裝男子推門走進了客棧二樓角落處一間僻靜客房的房門,向坐在桌上陷入沉思的紫鵑低聲稟報。
“再探!”紫鵑的柳眉微微一蹙,嬌聲吩咐了下去,很顯然陳光宗不會無緣無故地派人去出海,肯定有什么不為人知的隱情。
便裝男子應了一聲后急匆匆離去,紫鵑站起身來到窗前,推開窗戶凝神望著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由于兩人之間的矛盾無法緩和,故而紫鵑見了陳光宗后只與其相處了兩天就離開了他,紫鵑知道陳光宗想要對李云天不利所以暗中關注著紫鵑的一舉一動。
紫鵑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子,否則當年也不會與紅鸞斗得難解難分,也不會被陳光宗另眼相待進而成為陳光宗的女人。
因此,跟著陳光宗從交趾逃走后紫鵑并非像倭國的女子一樣整天圍繞著丈夫和兒女們轉,而是成為了陳光宗的助手,有一批忠心耿耿的部下,要不然當年她也沒辦法從倭國離開并成功在大明站住陣腳。
如果陳光宗針對的是別人那么紫鵑絕對不會干涉,可李云天不同,當年是紫鵑托紅鸞求了李云天,這才使得陳光宗被流配到交趾,進而使得陳光宗有了逃走的機會,為此她的心中感到無比愧疚。
紫鵑和紅鸞當年雖然是對手,但私下里也惺惺相惜,紅鸞正是由于同情紫鵑的遭遇才幫忙向李云天求情,如今陳光宗要害李云天她豈能坐視不理。
尤為重要的是,紫鵑依然把自己當成是大明人氏,李云天這些年的功績她牢牢地看在了眼里,認為李云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官,在百姓心目中聲望甚高,陳光宗要是率領倭兵刺殺了李云天那么肯定就會成為數典忘祖的惡賊,必將受到人們的唾棄。
而且,紫鵑也并不認為陳光宗能殺得了李云天,李云天馳騁疆場十余年什么樣的風浪沒有見過?
倘若陳光宗的刺殺失敗,那么大明必將對倭國進行報復,屆時紫鵑那兩個遠在倭國的兒子就要受到牽連,肯定會被朝廷斬首,這是她絕對不愿意看見的場面。
故而她要想辦法阻止被仇恨蒙蔽了雙眼的陳光宗對李云天下手,既是為了大明同時也是為了陳光宗和兩個兒子。u
,歡迎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