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水師的船隊在海上一路乘風破浪,經過幾天的航行后順利抵達了寧波港。(玄幻之家)
得知李云天竟然把劫掠南直隸的倭寇從倭國給抓了回來,而且里面還有一個窩藏庇護倭寇的倭國藩國藩主,整個大明隨之被這個驚人的消息震動。
從洪武皇帝起,大明面對倭寇的襲擾一直采用被動防御的策略,沿著大明海岸線布置了數十個海防衛所想要阻擋倭寇的侵擾,不過實際效果堪憂。
像李云天這樣主動出海前去剿倭的事情很少發生,最多就是出海追擊劫掠大明沿海州府的倭寇,至于率兵抵達倭國興師問罪并最終把那些犯事的倭寇都給抓回來是前所未有,可謂破了大明的天荒。
由于這些被抓的倭寇是在松江府犯下的案子,因此李云天讓人把島津鳴云等人押去了松江府審理,島津鳴云等重要涉案人眼紛紛被判了絞立決和斬立決,只等刑部核查后就可以在秋天要了他們的性命。
那些倭寇的家眷也受到了牽連,紛紛被判了流配三千里的罪責,將去西北的苦寒之地度過余生,這對生活在倭國的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痛苦的煎熬,單單西北的風沙就會使得他們吃夠了苦頭。
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島津鳴云的家人并沒有被流配到西北,而是被發落到了南海的瓊州島上。
雖然瓊州島現在的生活條件也很惡劣,但與西北相比不僅氣候上更適合倭國的人生活,而且安全也能得以保障,西北地區有著眾多的國家,相互攻伐保不準什么時候就會陷入到一場兵禍里。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島津鳴云主動獻了清水城,另外還告訴了李云天他會派手下劫掠松江府的隱情,有兩大立功表現,李云天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故而從輕發落了他的家眷。
其實,島津鳴云先前并沒有想過派兵去劫掠松江府,畢竟李云天已經率兵收復了小琉球島這個倭寇在海上的大本營,給與了他不少震懾。
不過有一個人跑來勸島津鳴云,說大明這次看來是下定決心要清剿海上的倭寇,以后無論是倭寇還是九州島大名派去的手下要想再在大名劫掠可難上加難,因此不如趁著李云天在小琉球島立足未穩之際在大明大干一場,狠狠地撈上一筆油水。
對方給出了兩個理由令島津鳴云心動,一個理由是由于李云天收復小琉球島和瓊州島,大明沿海州府的防范肯定松懈,二來就是可以把罪責推到倭寇的頭上,讓外界以為是倭寇的報復行為。
而且,對方還信誓旦旦的表示他已經與大明沿海州府的內應聯系好了,屆時可以協助島津鳴云的人進入縣城,然后就可以肆意劫掠。
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島津鳴云動了心,正如對方所說的那樣,隨著大明對倭寇清剿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失去了小琉球島這個重要的倭寇基地后對大明的劫掠將更加困難。
因此,島津鳴云決定趁著大明還沒有清剿完倭寇的時候大肆劫掠一番,反正屆時大明的人也會將此事推到倭寇的頭上。
另外,即便是大明的人知道松江府的事情是他做下的,島津鳴云也不相信大明會漂洋過海來我國抓他,畢竟當年元軍兩次東征都以慘敗告終因此他可不怕大明前來。
島津鳴云的分析其實并沒有錯,如果擱給別的大明官員,肯定就會把松江府被劫掠一事推給倭寇干的,然后不了了之,就算有情報表明劫掠的事情與島津鳴云有關也不會去查,更別提出海到倭寇找島津鳴云了。
可惜的是島津鳴云遇上了李云天,還有他犯下了一個大錯,那就是不應該在李云天全力清剿倭寇的時候去松江府劫掠,這無疑是對李云天的挑釁,李云天肯定會騰出手來教訓他,否則堂堂大明忠武王的顏面何在?
當島津鳴云得知李云天竟然率明軍水師抵達大琉球島的時候,頓時感到無比震驚,隨后就對派兵去松江府劫掠感到后悔,因為他意識到這次可是可能遇上了大麻煩,天知道李云天真的率兵前來倭國找他孫長。
不過薩摩藩畢竟是倭國的強藩,再加上當年元軍兩次東征失敗,因此島津鳴云有信心擊敗前來興師問罪的李云天,他怎會將他派去劫掠的那些家臣抓起來送給李云天,如此一來他還如何服眾,顏面何在?
可隨后事態的發展完全超乎了島津鳴云的想象,就在島津鳴云積極聯絡九州島、四國島和本州島的大名共同來對抗明君侵犯,并且派人趨向幕府求援的時候,李云天卻跑去了京都進而一舉扭轉了戰局,使得島津鳴云失去了外援不得不孤軍奮戰。
求勝心切下,島津鳴云做出了在紅鳥山伏擊明軍的決定,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掉李云天所率領的明軍,而結果卻與他料想的大相徑庭,竟然在紅鳥山被明軍伏擊,以至于全軍覆沒,不得不讓清水城的島津鳴海開城投降。
如果可以給島津鳴云一個重新來過機會的話,他絕對不會派人去大明的松江府劫掠,進而遇上李云天這么一個可怕的對手,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被李云天所掌控似的,稀里糊涂地就在紅鳥山成為了俘虜。
蠱惑島津鳴云劫掠松江府的人本來住在清水城,不過明軍的船隊抵達大琉球島的消息傳來后他就莫名地消失了,逃得無影無蹤。
島津鳴云開始還以為是其是膽小故而被明軍給嚇跑了,心里對其頗為鄙視,可直至做了俘虜后他才意識到那個可惡的家伙肯定是知道李云天的可怕,因此才提前逃走避禍。
說實話,島津鳴云現在心里更恨這個鼓動他派兵去松江府劫掠的家伙,如果不是他的話薩摩藩豈會遭此大劫?
所以島津鳴云肯定要把其供出來,一方面是想要對方得到應有的懲罰,另外一方面也是想戴罪立功給家人謀一條出路,畢竟他的家小全被李云天抓來了大明,除了李云天外沒人能救得了他們。
當李云天從島津鳴云口中聽說了那個慫恿其派兵劫掠松江府的人名后不由得感到頗為意外,同時也覺得有些可惜,如果去年在小琉球島將其給抓住后松江府也就不會遭此大劫了。
鼓動島津鳴云前去松江府劫掠的不是別人,正是去年在李云天收復小琉球島雞籠港的時候預感到事態不妙進而開溜的堂本宗光。
由于堂本宗光投靠在了青木明心的麾下,因此李云天曾經在清水城問過青木明心,可惜的是青木明心也不清楚堂本宗光的真實背景,畢竟干倭寇這一行的都會對自己的身世嚴格保密,諱莫如深,相互間誰也不會打探誰的底細。
在青木明心看來,堂本宗光出手闊綽,為人豪爽,在錢財開路下結交了不少朋友,是一個非常世故圓滑的人,
而且,堂本宗光有時候身上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子上位者的官宦之氣,雖然他好像在極力掩飾但是青木明心在人世間摸爬滾打了數十年,這點兒眼力勁還是有的。
雖然青木明心懷疑過堂本宗光是大明哪家遭了難的官宦人家子弟,但英雄莫問出處,只要堂本宗光忠心給他辦事就行,他也不會計較堂本宗光的過去。
青木明心并不知道堂本宗光去了哪里,自從小琉球島被李云天收復后他就再也沒有見過堂本宗光,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堂本宗光是前去投靠了島津鳴云。
從堂本宗光離開島津鳴云后沒有去找青木明心來看,這家伙肯定還有別的地方可以投靠,只不過一時間難以查出來他去了哪里。
山口惠子和講武堂京都司務處的人都被李云天叮囑暗中查訪堂本宗光,雖然現在還不清楚堂本宗光的底細,但現在至少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只要能查清堂本宗光的身份那么很多事情就會真相大白。
京城的輔政大臣們聽說李云天這次征伐倭國帶來了倭國的一個藩王,于是給李云天寫了一封信,讓李云天把島津鳴云等人押往京城游街示眾,以宣揚大明的國威,鼓舞民心。
李云天接到信后不由得暗嘆島津鳴云的運氣好,如此一來的話島津鳴云可能會保留一條性命,就看他屆時機靈不機靈了,要知道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們向來都喜歡向那些尚未開化的“海外蠻夷”施以仁德,希望能感化他們,對島津鳴云這種“藩王”更是會特別優待。
事情果然如李云天所料想的那樣,島津鳴云去了京城后干凈利落地承認了罪行,并懇請大明天子的寬恕,反正大明的皇帝是整個東方的霸主,連幕府的將軍都接受了其冊封,故而他向正統帝求情也顯得順理成章并沒有什么丟人的。
經歷了紅鳥山一戰后島津鳴云是深受打擊,早已經心灰意冷,沒有了以前的雄心壯志,只想著下半輩子能與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
至于薩摩藩,當島津鳴云下決心讓島津鳴海投降的那一刻就知道薩摩藩已經與他漸行漸遠,沒人愿意要一個打了敗仗又投降敵人的人當藩主。
正統帝年幼,島津鳴云的事情自然由輔政大臣們來商議解決,經過眾輔政大臣的商議后決定網開一面免除島津鳴云的死罪,讓其隨同家人一同流配,以向海外諸蠻夷之國展現大明的威德。
于是島津鳴云幸運地保留了一條命,后來跟著家人一起去了瓊州島,在瓊州島終老一生,倒也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