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859章 化解事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859章 化解事態

第859章 化解事態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在李云天看來,輔政大臣所上報的這兩道奏章其實是一個意思,那就是打擊內廷,趁機擴張文臣集團和勛貴集團的勢力。

雖然李云天并不知道文臣集團和勛貴集團之間達成了什么秘密交易,竟然使得勛貴集團由文官來擔任南京參贊,但顯而易見文臣集團以后肯定會在別的方面給勛貴集團。

不得不承認,文官集團和勛貴集團一旦聯合起來的話使得內廷毫無招架之力,這種百官和睦的一幕看上去非常美好,但無形中已經觸犯了太皇太后最大的忌諱:倘若文武官員合力對抗皇權,那么皇權將被其牢牢地壓制住,這很顯然不是太皇太后所希望看見的事情。

李云天知道太皇太后對這兩道奏章非常不滿,否則也不會急匆匆把他緊急傳進宮里,太皇太后現在的目的很簡單,她需要朝中的局勢維持一個平衡,并不希望內廷被文臣集團和勛貴集團壓制。

依照目前的狀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內廷可謂是皇權的代言人,代表了皇家的利益,內廷受到壓制就猶如皇權受損。

“稟太皇太后,依臣之見,這兩道奏章既然已經得到了輔政大臣的一致贊同,那么臣猜測一定有其道理。”

翻閱完兩道奏章后,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后抬頭望向了張氏,有條不紊地說道,“自先帝下派巡撫后,各布政使司鎮守太監與巡撫職責出現重復,地方三司凡事要向鎮守太監和巡撫稟告,一旦有鎮守太監與巡撫意見相左將不利于地方政務,故而臣裁撤十三布政使司鎮守太監。”

此言一出,金英的臉色頓時微微一變,如果李云天那些輔政大臣的話,那么內廷以后的日子將更苦。

張氏聞言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近來各省因為鎮守太監與巡撫意見相左而使得地方三司無所適從的事件屢有發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長此以往不利于地方事務的推行。

在這種情形下,張氏無疑也要選擇巡撫而裁撤鎮守太監,畢竟那些巡撫是科班出身,不僅善于理政而且與地方官員的關系也更為融洽,更善于治理地方。

只不過……張氏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她并不希望內廷被文官集團和勛貴集團壓制,那樣的話皇權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撐力量。

“臣以為,可罷十三布政司鎮守太監,然南京守備太監、鎮守諸邊太監,及糧、漕、鹽、稅等處監管中官、太監職責重大應予以明確,一并下詔告知天下。”李云天敏銳地注意到了張氏蹙起了眉頭,隨后語峰一轉沉聲說道。

金英聞言頓時松了一口氣,臉色隨之緩和了下來,他知道十三布政使司鎮守太監絕難保住,故而能保住內廷其他在外的職務已經心滿意足,看來李云天并沒有針對內廷的意思。

“如此甚好。”張氏也對李云天的這個提議非常滿意,微微頷首后答應下來,如此一來內廷可就站穩了腳步。

“太皇太后,南京守備是武職,一旦南京有變無法調動城內文官,故臣認為可設南京參贊參與機務,輔佐南京守備。”

見張氏滿意自己的建議,李云天于是談到了第二道奏章,“近來江西、河南、湖廣和山東等地出現災荒,其地域廣闊、事務復雜,臣以為可設鎮守以協調相關事宜。”

雖然李云天只是簡單地陳訴了一個事實,但張氏卻聽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那就是設立南京參贊與南京守備及南京守備太監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以確保南京政局穩定,同時也使得文臣、勛貴和宦官在南京城誰也無法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而江西、河南、湖廣和山東等地的災荒日益嚴重,為了解決這些災荒設立守備也是順應時事而已,如果張氏覺得守備一職權力過重,那么可以在災荒結束后收回這個職務。

處理完了兩道奏章后,張氏詢問了李云天平定倭寇的準備事宜,心情明顯變得愉快,李云天一一作出了回答。

為了李云天剿滅倭寇,張氏特意下令從皇家的內庫中撥銀兩百萬兩,用于小琉球島和瓊州島百姓的安置,李云天準備往這兩個島大舉遷民。

“忠武王,哀家聽聞你想在京畿地區推廣新式學堂,凡適齡學童皆可進入學堂讀書并提供食宿,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談笑中,張氏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饒有興致地開口問道。

為了將來能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李云天準備在北直隸各縣開設新式學堂,提供免費食宿給前來讀書的適齡學童,直至其修完相應的學業。

在現階段,新式學堂只是李云天的一個設想,通過周雨婷和朱玉馨向太皇太后透露了口風,想要聽聽太皇太后的意見,雖然辦學看起來是一件好事但李云天要是在北直隸各縣推廣的話容易遭受猜忌,招人非議,故而不得不慎重對待。

李云天知道朝廷肯定不會拿這筆錢出來,原因很簡單,大明有兩京十四省,朝廷自然不能厚此薄彼,況且戶部也沒有多余的經費,因此新式學堂的花銷將由講武堂提供,這樣一來也就解決了辦理新式學堂的最大困難。

“稟太皇太后,臣覺得大明要想屹立于天下之巔,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賴以支撐,以確保對諸國的軍事壓制。”

李云天聞言向張氏一躬身,鄭重其事地說道,“故而臣決意給大明培養未來的工匠之才,用以推動大明制造業和農業等領域的發展。另,大明的官職有限而讀書人數以萬計,很多終生無法獲取功名進而為國效力,臣覺得應該給他們另外一條路,使他們也能為大明貢獻一份力量,不至于蹉跎一生。”

其實,李云天本想說“科技人才”,但為了要讓張氏能更好的理解,故而用“能工巧匠”來代替。

“不知這些人的身份如何界定,是官還是民?”張氏覺得李云天言之有理,點了一下頭后問道。

大明每屆科舉所考出來的進士不僅年齡偏大,而且很多進士都只會死讀書,滿口的禮義廉恥和仁義道德,至于理政能力則欠缺。

如果擱在以往,太皇太后并不會覺得大明的科舉有何不妥,科舉不僅使得天下讀書人為朝廷效力,也給了那些讀書人一個期盼使得他們不至于閑極無聊而生事。

可現在的情形則不同,李云天在宣德帝登基后就開始提醒朝廷要小心海外諸國在未來的侵擾,那些國家并沒有孔孟之道,秉持弱肉強食的法則,故而戰火不斷,時常爆發侵略戰爭。

本來朝廷里的文武官員對李云天所言嗤之以鼻,認為李云天是夸大其詞,大明地域萬里,使得萬國來朝,還會怕那些海外蠻邦不成?

不過,李云天耐著性子從《明新報》的自由落體試驗開始,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改變了朝中大臣輕視海外諸國的念頭,讓那些大臣們了解到海外諸國所尊奉的“自然科學”的可怕。

尤其是佛朗機炮和火繩槍在戰場上的出現,它們的巨大威力給朝臣們帶來了無比的心理震撼,誰也想不到李云天根據海外諸國的研究所制造的佛朗機炮和火繩槍竟然會帶來如此巨大的殺傷,簡直無法想象。

宣德帝和張氏等皇族更是深為震撼,要是有朝一日那些西夷人乘坐著海船攜帶如此犀利的火器來侵擾大明,大明用何物去抵擋?

故而張氏對李云天開辦新式學堂持態度,這樣一來大明就可以保持對那些西夷人的軍事壓制。

可張氏心中有一個顧慮,李云天提出興建新式學堂的話,那么以后從那些學堂里出來的人豈不是要以李云天馬首是瞻,這樣一來將使得李云天的勢力更加強大,遲早會尾大不掉。

況且,要是讓李云天掌握了制造那些兇狠火器的工坊,以后大明的江山社稷都會受到潛在的威脅,張氏不得不為日后的皇權考慮。

“稟太皇太后,那些從新式學堂出來的人非官非民,而是我大明朝廷的雇工,受大明相關衙門管轄并享受相應的俸祿。”

李云天知道張氏在擔心什么,因此早就想好了對策向張氏侃侃而談道,“依臣看來,大明可以組建相應的衙門來管理那些新式學堂,以后那些學員將來所涉及的產業也需要相應的衙門來管理,有些產業事關機密需要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里。”

“忠武王,你覺得該如何組建新衙門?”張氏明白李云天口中“雇工”的意思,聞言饒有興致地問道,向看看李云天如何安排。

講武堂下屬產業里的人員就是這種“雇工”,既不是官員也不是普通百姓,其編制隸屬于講武堂,相當于人們所熟悉的衙門里的吏員。

而與吏員不同的是,講武堂下屬產業的員工只從事相應的工業和商業事務無法干涉政務。

說白了,李云天的意思就是想要組建隸屬于國家的國有企業,來協調發展大明的經濟和科技等事宜。

“皇家司務院!”李云天向太皇太后一躬身,一本正經地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覺得這些產業應該屬于皇上,因此斗膽加上了‘皇家’二字,還望太皇太后恕臣不敬之罪。”

重要聲明:

沒有彈窗的站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