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說標簽
小說排行榜:···········
全本小說吧:千萬別記錯哦!手機訪問m.qbxs8
鎮國公府。{我們不寫小說,我們只是網絡文字搬運工。
一匹快馬在府門前停下,馬背上是一名身材壯碩的驍武軍少校武官,翻身下馬后使勁捶著鎮國公府緊閉的大門。
由于今天京城形勢嚴峻,氣氛壓抑,故而不僅街道上冷冷清清沒少多百姓,那些高官顯貴的府邸更是關緊院門,以防發生不測。
“什么人?”很快,院門里傳出來一個警惕的喝問聲。
“開門,我是講武堂的人,奉王爺之命前來向王妃報平安。”少校武官聞言立刻高聲回道。
“你認錯地方了,這里是國公府,不是王府。”門里的人聞言冷冷地回答,絲毫也沒有打開大門的意思。
“國公爺沒死,已經在今天的朝議上被大行皇帝封為了忠武王,現在正調動驍武軍進宮護駕。”少校武官從懷里摸出一封信從門縫里塞了進去,“把這封信給王妃一看便知。”
院門里隨后傳來了一陣離去的腳步聲,好像有人拿著信進去稟告,那名少校武官也不著急,就勢坐在了門前的臺階上等待,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色,無論如何他都想不到原本死于京畿都督府大火的李云天竟然奇跡般的死而復生,而且還被宣德帝破例封為了忠武王,成為了大明立國以來第一個活著封王的勛貴,可謂破了大明王爵的天荒。
沒過多久,忠國公府的大門咯吱一聲緩緩打開了,一群頂盔貫甲的護衛從里面涌出來,將少校武官請了進去。
鎮國公府前院的會客大廳,周雨婷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李云天派人送來的書信,眼眶逐漸濕潤了。
李云天在信里向周雨婷以及朱玉馨等人就京畿都督府大火假死一事表達了歉意,并傾述了對她們的相思之情,情真意切,柔情無限。
朱玉馨和綠萼等人分坐在大廳兩側的椅子上,神色不解地望著雙目通紅的周雨婷,令她們感到驚訝的是,當守門的護衛前來稟告說李云天沒死并且已經進封為忠武王后周雨婷竟然沒有絲毫的懷疑,直接讓人打開院門放前來報信的那名講武堂少校武官進來。
“國公爺沒死于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被大行皇帝進封為忠武王,并奉大行皇帝之命暗中護衛太子殿下登基,如今太子登基已成定居,國公爺很快就能回府。”
在眾女不解的注視下周雨婷看完了李云天的信,擦了擦眼角的淚花后向眾人微微一笑,嬌聲宣布了這一條好消息。
“大姐,你說的是真的,國公爺沒死?”此言一出,現場的朱玉馨和綠萼、憐香等人無不大吃了一驚,朱玉馨忍不住急聲問道,臉上滿是匪夷所思的神色。
“國公爺因為接了大行皇帝的密旨,因此沒有向外透露此事,一直在京城暗中籌劃護衛太子登基的事宜。”周雨婷聞言微微頷首,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境后向綠萼說道,“通知下去,將府上的靈堂撤了。”
“妹子這就去做。”綠萼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起身向周雨婷一躬身,驚喜萬分地出門前去安排。
“大姐,我回去一趟,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母親。”朱玉馨終于意識到眼前這令人激動的一幕是真的,又驚又喜地向周雨婷躬身打了一個招呼,急匆匆趕去福王府向家人報喜。
望著離去的朱玉馨背影,周雨婷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自從他從諾敏那里得知李云天沒死后就一直暗自給李云天擔心,徹夜難眠,如今終于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
京城的百姓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議論著今天朝廷的朝議時,皇城四門和外城九門的城門忽然出人意料地打開了。
就在百姓們對此感到疑惑不解時,聚集在城外的驍武軍列著整齊的隊列開始進城,穿過了外城的主干道后進入了皇城,一路上暢通無阻。
與此同時,皇城里的居庸關守軍開始撤離,在城外安營扎寨,這引得人們大惑不解,私下里對此是議論紛紛。
很快,一個令人更為震驚的消息傳來,朝廷里的官差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貼出了告示,原本被認為死于京畿都督府大火的鎮國公不僅安然無恙,而且還被大行皇帝進封為了忠武王,在京城里掀起了軒然大波,誰也不會想到會發生如此離奇的事情,這意味李云天將成為大明第一個活著受封的異姓王。
除了李云天進封王爵的告示外,被朝廷的差役一同貼出來的還有另外一張告示,通告京城百姓當年參與漢王謀反的威國公二公子魯天行不思悔改,賣身投靠北元,作惡多端,業已被擒,不日將由三法司公審。
由于已經過去了八年,京城里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當年身份顯赫的威國公,更別提魯天行了,不過能抓住魯天行這種亂臣賊子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尤其是魯天行還主導了北元兩年前的那場南侵,使得京畿百姓們受害匪淺,故而引發了不少百姓拍手叫好。
經過楊士奇和張輔等朝臣的商議,太子登基的吉時定在了二月中旬,屆時朝廷將大赦天下,萬民同樂。
由于京城城外聚集了居庸關的五萬軍隊,這可是大明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為了使得他們安心回居庸關,軍閣采用了李云天的提議采用了“只懲首惡,脅從不久”的政策,只將武忠侯樊勇等居庸關的高級將領扣在京城審查,其余人員一律不追究其責任。
畢竟居庸關的守軍受到了樊勇等人的欺瞞,樊勇以守護大明皇權為由讓居庸關的守軍支持越王登基,并且告訴他們這是張太后的意思否則他們也不會從居庸關被調來守皇城,進而騙過了居庸關的那些軍士。
不過,李云天并沒有單純地把那些居庸關的守軍放回去就算了事,而是將居庸關的中級軍官分批調入講武堂進行輪訓,其目的不僅僅是整訓他們,尤為重要的是對他們進行安撫,讓那些中級軍官感到朝廷并沒有拋棄他們,要不然也不會這么費事地輪訓他們。
至于奉太子的鈞旨前來京城護駕的山海關的守軍,軍閣對其是恩賞有加,使得他們高高興興地返回山海關。
雖然宣德帝的遺詔并沒有說讓李云天當輔政大臣,但宣德帝駕崩前曾經感慨李云天若活著也是托孤重臣,并且進封李云天為太子太師,擺明了就是讓李云天成為輔政大臣之一,故而李云天順理成章地得以與楊士奇和張輔等輔政大臣一樣商討國事。
實際上,宣德帝這次所任命的輔政大臣其實組成了一個新的內閣,里面既有文官也有武臣,而將商討和決議大明的軍國事務,小事裁決,大事呈報給太子用印后實施。
與楊士奇和楊榮、楊浦、陳山組成的內閣不同,新內閣擁有了更大的權限,不必再事事上報給天子,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也使得天子得以從繁重的政務中抽身而出。
雖然李云天的手中有很多事務要處理,忙得不可開交,但張太后還是把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給了他,那就是平反那些牽涉進陳天雷等人謀反案的文武大臣,事實證明他們并沒有謀反的心思,更沒有勾結漢王世子。
張太后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老成持穩又在朝廷有著不錯名聲的李云天去主持平反一事最好,想必李云天能順利解決這件事情。
當李云天下令釋放那些囚禁在錦衣衛北鎮撫司詔獄的涉案文武官員時,那些官員先是恍如夢中隨后嚎啕大哭,萬萬沒想到能活著離開詔獄。
李云天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將那些涉案的官員,得知想要置他們于死地的人竟然是威國公魯仲乾的二公子后,這些官員無不萬分感慨,百感交集,如果不是李云天在太和殿上力挽狂瀾的話他們估計到死也不會知道是魯天行在暗害他們。
因此,面對李云天的這個救命恩人,再加上以前與魯天行錯綜復雜的關系,這些飽受了牢獄之苦的文武官員唯有自認倒霉,這件事情鬧下去的話對他們并沒有好處,保不準要被牽扯出許多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
那些不幸被牽連進去的無辜官員也只有啞巴吃黃連的份兒,魯天行涉及到兩次謀反大案,同時又是北元樞密院的三大知院之一,他們可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因此唯有息事寧人。
對于沒能扛過酷刑死在詔獄里的官員
,李云天對其是大力安撫,給予了豐厚的撫恤,并且給了他們免試進入講武堂的名額,也算是給那些死者的子弟一個從政之路。
由于李云天的妥善處置,那些涉案的官員并沒有鼓噪鬧事,而是心平氣和地接受到了李云天的安排,這使得張太后松了一口氣,心中對李云天大為欣賞。
很快,太子登基的吉日悄然而至,京城成為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息,將宣德帝駕崩和太和殿逼宮兩件事所帶來的陰霾沖散。
太子朱祈鎮登基后年號定為了正統,就是大明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正統帝,曾經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是大明歷史上唯一一個成功復辟的皇帝,即便是縱觀各朝各代這種情形也非常罕見。
在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的時候,李云天與張輔并排立在勛貴隊列的最前方,雖然李云天資歷淺但是他是勛貴中爵位最高的人,故而足以與有著太師頭銜、資歷深厚的張輔并駕齊驅。
隨著年幼的正統帝端坐在龍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大明新的一頁緩緩拉開了帷幕,李云天抬頭望了一眼意氣風發地立在龍椅一側的宋大山和王振,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看來他以后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如何平衡朝堂上的各方勢力將成為他以后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r1148___小/說/巴/士.xsbashi.___
看完記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全本小說吧(qbxs8)全部小說為已完結小說、全本小說,我們不接受連載小說的上傳,希望理解!
全本小說吧—打造最出色的網絡小說閱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