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804章 得以印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804章 得以印證

第804章 得以印證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熱門小說標簽

小說排行榜:···········


全本小說吧:千萬別記錯哦!手機訪問m.qbxs8

雖然楊慶的德行不如金英、王瑾和范弘,但他對宣德帝卻是忠心耿耿而且行事謹慎,懂得掌握分寸,從來不會像袁琦那樣恃寵而驕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因此宣德帝對他一直信賴有加。

御馬監在京城有著自己的情報網絡,不歸司禮監管轄,昨晚既然有那么多重臣聚會想必楊慶也應該得到了消息,因此宣德帝想要從他那里得到印證,畢竟作為大明天子宣德帝深知偏聽則暗,兼聽則明的道理。

而且,宣德帝也想知道楊慶手里有沒有什么東廠不知道的情報,畢竟御馬監和東廠有著不同的情報來源。

楊慶正在城南巡查隸屬于皇家的店鋪,接到宮里內侍的召見后連忙急匆匆地趕回紫禁城,現在京城的皇家店鋪有一半都在經營交趾海外貿易得來的貨品,銷路非常好,利潤高達京城皇家店鋪總利潤的八成,已經成為了內庫的一項重要資金來源。

“奴才楊慶,叩見皇上。”來到東暖閣,楊慶跪在暖榻前向宣德帝行禮。

“朕問你,昨天晚上可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發生?”宣德帝屏退了屋子里的宮女和內侍,讓楊慶起身后一邊咳嗽著一邊問道。

“稟皇上,據奴才所知昨晚京城里有幾處酒宴,參與者多為朝廷的文武大員。”楊慶沉吟了一下,不動聲色地從衣袖中抽出一張紙遞了過去,上面寫的是參與酒宴的人名以及地點,“不過奴才不知道他們酒宴中說了些什么,現在正讓人打探。”

御馬監畢竟不是錦衣衛和東廠,對情報的刺探能力還是稍遜一籌,只知道參加酒宴的人而不清楚酒宴的內容,故而沒有向宣德帝稟報而是繼續探查,否則這種沒有確實內容的稟告對宣德帝來說毫無意義。

“近來京城有何動靜?”宣德帝瞅了一眼紙上的內容,面色陰沉地望向了楊慶,楊慶速提供的酒宴信息與王瑾一致,由此可見昨晚確實有數場由朝廷重臣參與的聚會,而內容無疑就是王瑾提供的信息,這令宣德帝心中無比震怒。

“據奴才所知,京城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鎮國公牽涉進八方貨棧火繩槍一案,無論高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都在議論此事。”楊慶聞言沉吟了一下,隨后有條不紊地回答,“奴才收到消息,自從鎮國公被關進京畿都督府大牢后,朝廷有不少大員都在接近講武堂的武官。”

俗話說的好,樹倒猢猻撒,一旦李云天被宣德帝給除了那么講武堂的支柱將轟然倒塌,這個時候朝廷的各方勢力自然會向講武堂的人伸出橄欖枝,想要將其拉攏過來收為己用。

不得不說,講武堂的武官在李云天的調教下不僅有著出色的個人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掌握了大明最為先進的科技和管理,可謂能文能武,故而朝堂上誰都想得到那些武官以擴充自身的實力。

況且,講武堂在三大軍區、六大布政使司以及各地的產業都受到講武堂的武官直接或者間接的管理,如果能拉攏講武堂的武官,無疑對將來瓜分講武堂的地盤和產業大有裨益。

對于朝廷各方勢力拋來的橄欖枝,包括驍武軍的將領在內,講武堂的武官紛紛采用了低調的方式應對,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并沒有表現出投靠的意思。

雖然李云天現在身陷囹圄但是鎮國公府還在,因此講武堂的一切事宜皆以鎮國公府馬首是瞻,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背叛李云天。

作為一手打造了講武堂的李云天,已經成為了講武堂的精神象征,講武堂的武官除了對李云天敬畏有加外,更為重要的是折服于李云天為大明守疆拓土的理想,想要跟著李云天一起創建一個盛世大明。

這份信念支撐著他們牢牢地凝聚在李云天的身邊,以至于發生了十余名講武堂武官自盡于京畿都督府大堂的重大事件,其中所牽涉到的緣由是方良和阿仇所無法理解的,也震驚了朝堂上的文武重臣。

“朕還沒死呢,他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爭權奪利,真是豈有此理!”聽了楊慶的話后,宣德帝的臉上流露出了怒容,朝廷各方勢力如此爭斗讓他豈能安心把大明的江山交給太子?

“皇上,有一件事情奴才正在查,不知道當講不當講。”見此情形,楊慶遲疑了一下,隨后神情凝重地向宣德帝一躬身。

“朕赦你無罪。”宣德帝見楊慶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知道有些話楊慶不好說出口,于是一邊咳嗽著一邊說道。

“皇上,奴才接到奏報,越王私下里與朝廷幾名文武大員來往甚密,似乎想要當攝政王輔佐太子。”楊慶聞言不再隱瞞,低聲向宣德帝稟告。

“攝政王?”宣德帝的臉上流露出驚訝的神色,隨后眉頭緊緊皺著,神情變得無比冷峻。

越王朱瞻墉洪熙帝的嫡三子,宣德帝的親弟弟,永樂二十二年受封越王,建邸衢州府但并未就任而是留在了京城陪伴洪熙帝夫婦,洪熙帝駕崩后又在京城侍奉張太后。

宣德帝一共有兩個親弟弟,除了三弟越王朱瞻墉外,還有五弟襄王朱瞻墡,永樂二十二年受封襄王,宣德四年就藩長沙。

由于宣德帝幼時深受永樂帝喜愛,故而陪在張太后身邊的就是朱瞻墉和朱瞻墡,與張太后的感情深厚,故而朱瞻墉得以留在京城,而朱瞻墡直至宣德四年才去長沙。

如今太子年幼,不要說駕馭朝臣連應對朝中事務的能力都沒有,因此為了掌控朝局由越王攝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代表皇家的利益,成為大明歷史上的“第一皇叔”。

雖然宣德帝對登基后像永樂帝一樣,大肆打壓大明各地藩王的力量,但是對他的兄弟們卻是關照有加,與眾兄弟之間的感情也很好,否則越王也不可能留在京城早就被宣德帝趕去了封地。

朱瞻墉對政務沒有多大的興趣,而且按照大明的定制藩王在政事上的權力已經被削得所剩無幾,即便是福王也僅僅頂著一個講武堂司堂的虛銜而已,講武堂的大權掌握在李云天的手里,由此可見朱瞻墉對宣德帝的皇權無法構成威脅。

可是一旦朱瞻墉成為攝政王,那么情況可就不一樣了,頃刻之間就成為了大明最有權勢的皇叔,這可絕對不是宣德帝所希望看見的事情,從洪武末期開始大明的歷代天子都在削弱藩王的權力,防止藩王作亂,因此宣德帝豈會放心讓朱瞻墉攝政?屆時皇權無疑會受到威脅。

不過,當宣德帝駕崩后朱瞻墉并不是沒有可能成為大明的攝政王,為了確保太子朱祈鎮不被朝中的文武百官架空,那么如果取得了張太后的支持的話,朱瞻墉就可能登上攝政王的寶座。

歷史上,朱瞻墉并沒有成為攝政王,但是卻存在這個可能,由于此事并未在正統年間的廷議上出現過,由此可見朱瞻墉如果向張太后提及攝政王一事的話并沒有得到張太后的支持,自然也就無法上廷議。

原因很簡單,攝政王雖然是大明的國事,但同時也是皇族的家事,張太后不支持朱瞻墉的話此事就無法推行。

值得一提的是,朱瞻墉于正統四年六月薨,謚號靖,年僅年三十四歲,英年早逝,葬白水峪,越國隨后被撤除,朱瞻墉成為了大明唯一的一代越王。

“越王與朝廷和人來往密切?”沉默了良久,宣德帝緩緩開口打破了東暖閣的沉寂,神色冷峻地望著楊慶。

“內閣次輔楊榮楊大人、軍閣閣員勇清侯孫毅、禮部尚書胡瀅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張云海。”楊慶聞言沒有絲毫的猶豫,神情嚴肅地回答,“皇上,奴才現在還不知道四位大人如何看待設立攝政王一事。”

“查,一定要把此事查清楚。”宣德帝的眉頭微微皺了皺,隨后劇烈咳嗽起來,邊咳嗽邊面無表情地說道。

“奴才遵旨。”楊慶見狀先是一躬身,隨后上前輕輕拍著宣德帝的后背,神情關切地說道,“皇上龍體要緊,奴才等人一定會查清這件事。”

“皇上,奴才有緊急事務求見。”就在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了金英的聲音。

宣德帝聞言微微一怔不清楚發生了什么大事,于是向楊慶點了一下頭。

“宣!”楊慶明白過來,尖著嗓子向門外喊道。

“奴才叩見皇上。”金英急匆匆地進了門,他并不是一個人來的,后面還跟著司禮監次席秉筆太監范弘,兩人給宣德帝下跪后金英將一張卷在一起的紙遞給了宣德帝,“皇上,這是司禮監剛才收到的急報,奴才覺得事關重大,故而前來稟告。”

這份急報是范弘送來的,雖然范弘是司禮監的三把手,但實際上負責司禮監的日常事務,這是因為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英要留在宣德帝身邊伺候,而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王瑾又時常在東廠坐鎮,因此司禮監的日常運作就落在了范弘的身上。

范弘接到重大急報后要首先向金英稟告,再由金英決定何時將急報呈給宣德帝,從金英徑直闖宮覲見,可見這份急報的重要性。

“咳咳,豈有此理!”當宣德帝掃了一眼急報上的內容后,臉色頓時就是一變,伸手就把手里的那張紙扔在了地上,一邊劇烈咳嗽著一邊怒氣沖沖地沉聲喝道,顯得非常生氣。

看完記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全本小說吧(qbxs8)全部小說為已完結小說、全本小說,我們不接受連載小說的上傳,希望理解!

全本小說吧—打造最出色的網絡小說閱讀網站!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