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740章 西域方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0章 西域方略

第740章 西域方略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隨著宣德帝的諭令,凍得嘴唇發紫的脫歡帖木兒等關西軍高級將領在太和殿廣場文武百官的注視下,哆哆嗦嗦地穿過廣場進入了太和殿,模樣看上去可憐之至。無彈窗

不過,廣場上沒人同情脫歡帖木兒等人,如果不是李云天及時率軍解了京城之圍的話,那么一旦阿魯臺手下的蒙古軍隊攻破京城后果將不堪設想,他們十有**會在戰亂中有有性命之憂,而罪魁禍首正是從倒馬關偷襲的關西七衛。

對于邊疆的那些蠻夷首領朝中的文武百官本來就心存蔑視,如今關西七衛竟然趁火打劫,差一點危及到了京師的安危,因此對他們更是深惡痛絕,巴不得宣德帝砍了這些無信無義之人的腦袋。

“罪臣脫歡帖木兒率關西七衛眾官叩見皇上,罪臣等人自知罪孽深重,懇請皇上法外開恩,饒罪臣等人一命,罪臣等人必將忠于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進入大殿后,在殿內眾臣神情嚴肅的注視下,脫歡帖木兒率領著關西七衛的一眾高級將領紛紛跪在了殿前,以頭觸地向宣德帝請罪。

“忠義王,朕待自恃待你們關西諸衛不薄,可你們卻膽敢犯上作亂,協助北元攻打京師,實在是可惡至極!”

宣德帝聞言冷笑了一聲,伸手重重地一拍※,.龍椅的扶手,神情冷峻地斥責道,由于他的情緒有些激動,說完后不由得再度咳嗽了起來。

“罪臣等人自知罪無可恕,現在追悔莫及,望皇上開恩,罪臣等人定當戴罪立功,永保大明邊疆。”脫歡帖木兒早已經預料到宣德帝的怒火,因此等宣德帝的咳嗽停息后跪在那里高聲說道。

“皇上,關西諸衛雖犯下大錯,但其能懸崖勒馬,避免北直隸的一場戰禍,也算是有悔悟之心,善莫大焉。”

聽到這里,李云天向宣德帝一躬身,有條不紊地開口說道,“皇上,關西乃偏遠苦寒之地,關西諸衛近些年來為我大明守疆也算是兢兢業業,雖無功績也有苦老,這次受北元威逼利誘而行差踏錯,其行可誅但其情可憫,臣覺得皇上可對其降下恩澤,讓其將功折罪,以觀后效。”

“皇上,臣贊同鎮國公之言,西域形勢紛繁復雜,戰亂頻發,關西諸位雖有犯上之舉但終究并非其本意,其后也幡然悔悟,皇上可對其施以浩蕩天恩,以展大明博大胸襟,恩服四方。”

李云天的話音剛落,楊士奇就從大殿左側的文官隊列中走出,鄭重其事地向宣德帝奏稟道。

“皇上,臣附議!”緊接著,張輔和蹇義等文武重臣相繼站了出來,紛紛表示了對李云天提議的支持。

其實,早在李云天率軍給京城解圍的當晚,就已經和張輔、楊士奇和蹇義這些宣德帝身邊的近臣商議過處置關西七衛的事情。

在李云天看來,為了大明西北邊疆的安寧對關西七衛要采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使得關西七衛能臣服大明。

包括宣德帝在內,當時在乾清宮東暖閣的文武大員都贊成了李云天的處置方式,否則關西七衛哪里有跟李云天討價還價的余地,肯定將會受到明軍的全力圍剿。

“臣等附議,皇上浩蕩天恩,必能恩服四方,保大明邊疆永固,創萬世偉業。”見軍閣、內閣和六部的領袖皆支持李云天,大殿內的文武百官隨即齊刷刷地向宣德帝一拱手,躬身說道。

“忠義王,朕看在眾卿為爾等求情的份兒上就姑且饒恕爾等的罪責,爾等回去后要盡心經營關西,如再行差踏錯,朕定當嚴懲不怠!”

面對著現場眾臣的求情,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后就勢赦免了脫歡帖木兒等關西軍高級將領的罪責,神情嚴肅地告誡道。

“皇上隆恩臣等銘記在心,絕對不敢再行悖逆之事,一心一意守衛邊疆。”心中惶惶不安的脫歡帖木兒頓時松了一口氣,連忙抬起頭高聲向宣德帝稟告。

宣德帝聞言微微頷首,隨后擺了擺手讓當值的侍衛將凍得面色蒼白的脫歡帖木兒等人帶了下去,關西七衛一事終于得到圓滿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宣德帝這次放了關西七衛的那些高級將領一馬,但并不意味著要放任關西七衛不管,而是趁勢使得明軍進入關西七衛。

為了強化對關西七衛的掌控,宣德帝將在沙州衛所處的敦煌設立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

沙州衛位于關西七衛的中部地域,西北有哈密衛,西南有阿端衛和曲先衛,南面是安定衛,東面是赤斤蒙古衛,東南是罕東衛。

因此,只要在敦煌城坐鎮就能掌控住關西七衛的局勢,與此同時還能對西域諸國進行制衡。

脫歡帖木兒等人對于宣德帝沒有絲毫的辦法,他們身為戴罪之人豈有反對的資格?即便心中一萬個不情愿也不能表現出來,唯有先回關西再想辦法應對。

其實,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要想在敦煌立足并不容易,畢竟關西與大明的兩京十三省相比已經算是境外之地,可謂“孤懸疆外”,無論是兵員招收還是物資補給都會面臨不小的困難。

不過對李云天來說這些困難并不是無法克服,敦煌距離嘉峪關約八百里,相對于廣袤的西域來說并不算太遠,每年可以進行幾次定期的物資補給,其余的物資可以從當地進行采購。

李云天之所以要定期給關西青龍大營運送補給,除了充盈關西青龍大營的后勤外,最重要的就是完善關西青龍大營的后勤補給系統,為將來平定西域做準備。

對李云天來說,他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手里掌握著大量資金,而要想讓關西青龍大營在關西把腳跟站穩,無疑要投入巨大的財物,這將成為驍武軍的一項重要開支。

“皇上,北元太師阿魯臺已經押在午門外,請皇上定奪。”等脫歡帖木兒等人離開后,張昊走上前一步,沉聲向宣德帝奏稟。

阿魯臺是遼東明軍此次所擒獲的韃靼和瓦剌的最高官員,阿魯臺雖然名為太師但實際上卻掌控了韃靼的大權,在北元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此人反復無常,多次進犯我大明邊疆,實在是罪大惡極。”宣德帝聞言雙目寒光一閃,冷冷地下達了諭令,“明日午時三刻將其斬首于菜市口,以儆效尤!”

“臣遵旨。”張昊向宣德帝一躬身,高聲應道,隨后退回了隊列。

李云天暗中覺得有些惋惜,他覺得如果把阿魯臺放回去,那么漠北絕對會熱鬧非凡,阿魯臺和脫歡這對老對手一定會斗得死去活來。

不過,此次韃靼和瓦剌進犯使得大明損失慘重,差一點就要顏面掃地,因此作為北元的太師,阿魯臺這次無論如何都難逃一死。

京城被圍困數月,大明各地公文被阻在北直隸外,因此此次朝會上各部院大臣紛紛挑選各地送抵的重要公文稟告,李云天不動聲色地立在那里聆聽著,暗中盤算著應對的辦法,以給宣德帝出謀劃策

“皇上,福建都司來報,自六月以來大量倭寇襲擾福建沿海州縣,大肆燒殺劫掠,我軍民死傷達數千人,福建都司懇請朝廷能增設守御千戶所,強化海防防線。”

當張輔手里拿著一道公文向宣德帝奏稟的時候,李云天的眉頭頓時就是微微一皺,大明自洪武皇帝起就著手布置沿海地區的海防,在遼東到廣東的漫長沿海地區設置了五十多個專門應對海上威脅的衛所,打造了一道堅固的海防防線。

按照洪武帝的要求,那些沿海的每個衛所都配備有戰船50艘,每船能搭載士兵50名,總兵力達到了20多萬。

再加上當地駐守的那些衛所,大明已經投入了足夠的兵力,豈會再新增守御千戶所?而且,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大明沿海的那些負責海防的衛所對那些倭寇根本就沒有什么辦法,就算再增加更多的衛所也是徒勞。

“朝廷每年在海防上耗資甚巨,可如今竟然被倭寇接連襲擾而當地衛所束手無策只知道開口向朝廷求援,朝廷難道白白養了那么多兵?”

果然,宣德帝聽了福建都司求援的這道公文后禁不住面色一寒,冷冷地向張輔說道,“傳朕圣諭,福建都司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和都指揮僉事防守不力,撤職查辦,著軍閣選調職官前往赴任,務必要守住沿海,確保百姓安危!”

“臣遵旨。”張輔聞言嘴角蠕動了一下想要給福建都司辯解,不過見宣德帝臉上浮現出了怒氣,最終還是把到了嘴邊的話給咽了回去,向宣德帝一躬身應了下來。

這些年來,宣德帝勤恤民隱,勵精圖治,使得社會和睦,百姓安康,身上君威日盛,已經隱隱約約流露出了君臨天下的霸氣,頗有昔日永樂帝的風采,令張輔和楊士奇等朝中重臣對其日益敬畏。

以前,朝中文武重臣和言官對宣德帝喜歡促織一事是大肆進諫,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大有宣德帝促織就要葬送大明江山的架勢,使得宣德帝為此受了不少悶氣。

說實話,宣德帝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雖然對促織情有獨鐘但從未耽擱政務,況且人非圣賢孰能沒有一點兒喜好,這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可朝廷上的那些大臣們為了彰顯忠義卻對此抓住不放,實在是有些吃飽了撐得沒事兒干,難道要求坐擁天下的皇帝成為一個沒有七情六欲的圣人?

不過,時至今日已經很少有人再拿促織去觸宣德帝的霉頭,原因很簡單,宣德帝將那些在這件事情上聒噪的厲害的臣子相繼調往了窮鄉僻壤為官,滿足了“為國盡忠”的愿望,這使得眾臣意識到宣德帝不好招惹,不再是那個昔日任由他們“教訓”的年輕天子,故而大為收斂。

如今宣德帝對福建倭患大為震怒,已經當眾下了圣諭,張輔豈能再向宣德帝求情,豈不是在觸犯宣德帝的威嚴,況且張輔也覺得福建都司在防倭一事上辦事不力,竟然讓倭寇如此猖獗無忌,故而也就遵從了宣德帝的旨意。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