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725章 收復通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5章 收復通州

第725章 收復通州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選擇:

正文

凌晨時分,夜幕籠罩下的通州城一派沉寂,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皆已進入了夢鄉。

忽然,通州城的北門緩緩打開了,查干巴拉從里面走出來,一手舉著一支火把,一手拎著一把往下滴著血的刀,身后的地上橫七豎八地倒著二十來具蒙古兵的尸體。

奪取城門的過程比查干巴拉預想得要順利許多,由于蒙古軍隊的松懈再加上晚上把守城門的士兵并不多,因此這就給查干巴拉提供了很好的下手機會,率領著手下的衛兵順利奪去了城門樓。

在城門外站定身形后,查干巴拉舉起手里的火把向對面黑夜中劃了幾個大圈。

伴隨著查干巴拉的這個動作,黑夜中傳來一陣低沉凌亂的腳步聲,只見夜幕下有無數寒芒在晃動,是月光映射在兵器上所泛出的幽光。

很快,黑壓壓的人影出現在了查干巴拉的眼前,以驍武軍打頭的明軍拎著手里的兵器蜂擁進入了城里,在查干巴拉手下人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向蒙古軍隊的軍營和高級將領的住宅奔去。

城北兩里處的一個山丘上,李云天默默地望著那些在夜幕下向通州城快速進發的明軍將士,查干巴拉按計劃奪取城門使得通州一戰明軍已經占據了主動,剩下的事情就是兩軍血腥的廝殺,也不知道城里有多少居民會死在今晚的戰亂中。

在李云天的注視下,寂靜的通州城里逐漸熱鬧了起來,入城的明軍與城里的蒙古軍隊相繼在多處交戰,整座城市仿佛一下子從睡夢中驚醒,變得越來越喧鬧,一些地方甚至燃起了大火。

李云天皺著眉頭望著眼前的這一幕,通州城的七萬蒙古軍隊是此次南侵的主力,只要將其一舉殲滅,那么韃靼和瓦剌就將徹底失去與大明相抗衡的籌碼,因此這一戰對大明和北元之間的戰局至關重要。

按照李云天的計劃,明軍從北門進入通州城后將率先奪取通州城的東門和西門,接應埋伏在東門和西門外的明軍進城,逼著城里的蒙古軍隊從南門撤離。

巷戰是李云天絕對不愿意看見的一幕,因為巷戰對守城的蒙古軍隊更有利,一旦雙方陷入僵持中將給明軍帶來重大的傷亡,故而他采用圍三闕一的常用戰術把南門留給蒙古軍隊,將蒙古軍隊從南門趕出城,在城外與蒙古軍隊決戰。

以前,李云天十分忌憚與蒙古軍隊進行野外作戰,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女真騎兵再加上蒙古達顏部、兀良哈部和輝特部騎兵,李云天手中的女真和蒙古騎兵已經有三萬五千多人,對付蒙古軍隊的騎兵綽綽有余,因此他現在期盼在野外用騎兵沖垮蒙古軍隊殘余的士氣,進而將蒙古軍隊圍殲。

“希望你在通州城!”望著通州城里越來越亮的火光,李云天的口中喃喃自語了一句,他口中的“你”指的是身份神秘的阿仇。

招攬了把禿孛羅后,李云天曾經問過把禿孛羅關于阿仇的事情,不過把禿孛羅也不清楚阿仇的底細,只知道脫歡十分器重阿仇,并且阿仇不僅行軍打仗很有一手,而且也很有謀略,幫助脫歡收復了好幾個草原上的大部落。

由于阿仇是脫歡的人,故而把禿孛羅也不好過問太多,雖然他和脫歡都是瓦剌的大首領,但是相互間的關系并沒有外界看起來的那樣好,彼此也有著不少矛盾,只不過由于有著共同的敵人――韃靼這才結盟。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脫歡殺了韃靼太師阿魯臺后,又相繼殺了瓦剌兩大首領把禿孛羅和太平,進而統一了蒙古草原,給其子也先在土木堡擒獲正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把禿孛羅與脫歡之間的關系也不過爾爾。

像以前一樣,李云天并沒有留在那個山丘上關注通州城里的戰局進展,而是隨后就返回軍帳補覺,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雷婷是不會打擾到他。

李云天之所以去補覺,是因為他對自己的攻城計劃充滿了信心,故而沒有必要在山丘上干耗時間,不如趁此機會養精蓄銳,以飽滿的精神來迎接明天的紛亂復雜的事務。

第二天,直到下午李云天才懶洋洋地從床上爬起來,當他揉著惺忪的睡眼走出軍帳時,幾名身穿官袍和便裝的男子正在一棵大樹下小聲地談笑著。

“參見侯爺!”見李云天出來,幾個人紛紛走上前向他行禮。

“諸位辛苦了。”李云天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后走上前扶起了一名身穿便裝、發須潔白的老者,笑著說道,“老師,您老怎么也來了,應該是學生去拜會您猜對。”

這位發須潔白的老者是大明原南京禮部左侍郎劉通,七十有六,洪武年間的進士,李云天當年會試的時候他是其中的一名考官,因此李云天稱其為“老師”。

六年前,古稀之年的劉銘得以致仕,他并沒有留在南京城,而是回到老家通州定居,就住在通州城內。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官員的致仕年齡中國很早的時候就有明確規定,《禮記曲禮(上)》記載載:“大夫七十而致事”。

也就是說,官員七十歲致仕,這一規定從周代就開始開始,并且一直延續了下去。

官員的致仕年齡發生重大調整始于明朝,洪武十三年二月,明太命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至此,六十歲退休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相對于腦力勞動的文官,體力勞動的武官在六十歲時很難有足夠的精力和體力來投入到軍務中去,因此洪武十八年八月,明太祖又命內外指揮、千、百戶、鎮撫,凡年五十以上者許以子孫代職。

由于明太祖的這道圣諭,大明武職官員的致仕年齡提前到了五十歲,當然了,這里面的武職官員不包括那些跟隨明太祖立國的開國功勛。

而永樂帝登基后曾經在一段時間里恢復了七十歲致仕的古制,這是因為靖難之役后大批文武官員被殺,因此永樂帝不得不延遲官員的退休年齡,不過等到永樂中期大明有了足夠的官員貯備后,又恢復到了六十歲致仕的。

雖說律例規定官員們六十歲就要致仕,但是由于這條律例通常不會嚴格執行,因此明朝官員的致仕年齡基本上在六十歲到七十歲之間,位置越高的人退休越晚。

在明代,官員退休后還能享受相應的政治優待,洪武年間規定,三品以上官以本品致仕,四品以下并現職任滿三年而無大過者可升一等致仕,若有過而不稱職者,以原級致仕,可以參加官方的宴會、祭祀活動等。

不過,致仕后的官員經濟待遇變化很大,洪武初年執行“仕官食原俸”的規定,即致仕后拿當職時的俸祿,可惜好景不長,這種規定很快就被明太祖取消,不再發放俸祿,而是享受豁免賦役的權利,生活困難的官員有司每月米二石,修(終)其身。

即便如此,能獲取每月兩石米的官員也少之又少,再加上對官員們沒有多少吸引力,所以到了六十歲不愿致仕的官員比比皆是,無不想法設法地繼續為官,那種沒有沒有門路而又賴在官位上的官員通常會受到彈劾。

因此,對主動致仕的官員朝廷則會給予鼓勵,例如弘治年間,明孝宗就專門下詔:“自愿告退官員,不分年歲,俱令致仕。”

“侯爺能從遼東趕來給通州城解圍,老朽自然要來拜見侯爺。”

雖然李云天在劉通面前自稱學生,但劉通卻不能以老師自居,畢竟當年他只是一個監考官而不是主考官,而只有主考官才能稱為進士們的恩師,因此起身后笑著向李云天說道,言語中流露出激動的神色,他做夢也想不到收復通州城的人會是李云天。

本來,劉通并不知道李云天去了遼東,畢竟這屬于大明的機密,很多京城的文武大員都不知道,更何況是他已經致仕,遠離了朝堂,更沒有什么消息來源了。

不過蒙古軍隊攻占通州城后為了威懾城里的居民,在大街小巷張貼了不少告示,上面不僅宣德帝北征失利的消息,還涉及到了遼東戰事。

按照告示上的說法,李云天和張昊已經被遼東的蒙古軍隊包圍在了遼陽城里,遲早要成為蒙古軍隊的俘虜,這使得通州城的百姓深受打擊。

不得不說,蒙古軍隊的張貼的告示有著很大的迷惑性,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來欺騙通州城的百姓,宣德帝北征失利的事情已經顯而易見,否則蒙古軍隊豈能打到京畿地區,而既然宣德帝所率領的大軍都敗了,那么李云天和張昊在遼東的失敗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通州城里的戰斗在中午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結束,只剩下零星的交戰還在持續,面對從天而降的兇悍明軍,大量蒙古兵和仆從軍士兵選擇了投降,街上到處可見長長的俘虜隊伍。

雖然查干巴拉第一時間領著人沖向了阿魯臺的住處,可他還是晚了一步,阿魯臺已經提前離開,召集了城里的軍隊從南門突圍。

劉通從入城的明軍那里得知收復通州城的是遼東明軍后大吃了一驚,這才知道蒙古軍隊對遼東戰事撒了彌天大謊,于是找來了通州城里有名的官吏士紳,一同出城前來拜見李云天。

“老師的心意學生心領了,學生要即刻回京覲見皇上,等眼前的事務忙完后學生定于老師和幾位大人一醉方休。”

劉通等人本想邀請李云天進通州城鼓舞城中百姓的士氣,同時也是給李云天等人接風洗塵,不過被李云天笑著婉拒,如今通州城已經被攻克當務之急是前往北京城見宣德帝,給處于風口浪尖的宣德帝報喜。

“我大明能有鎮武侯這般文韜武略的干臣,實乃社稷之幸!”劉通等人自然不好再堅持,目送李云天率領數千騎兵奔赴京城,望著李云天遠去的背影,劉通禁不住向身邊的人贊了一句,周圍的幾個人紛紛點著頭。

在劉通等人看來,李云天三戰而定遼東,大明除了他外恐怕無人能在如此困難的情形下完成此等壯舉,再加上其勇闖大寧城說服兀良哈三衛歸順朝廷,簡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無不充滿了傳奇色彩。

推薦個不錯的女裝店鋪deAmber岸卜,衣服漂亮實惠,質量也很好!在淘寶網上搜索“岸卜”即可。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