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九月中旬,遼東灣。全文字閱讀
一支由五艘三桅戰船和十幾艘大型海船組成的船隊靜靜地海面上航行著,船隊中間的明揚號三桅戰船上的甲板上,李云天神情嚴肅地望著前方蔚藍的海面。
為了打破遼東戰事的僵局,李云天準備出奇制勝,率領驍武軍從海路繞過西寧堡的蒙古軍隊,然后在廣寧右衛登陸,率軍奇襲大寧城。
大寧城的兵力現在非常薄弱,只有五千兀良哈兵,原本駐守大寧城的兀良哈兵就不多,只有兩萬人,其余的兵力基本上都部署在了山海關前以阻擋明軍北上的道路,使得山海關有六萬兀良哈兵。
阿岱汗兩次從兀良哈部抽調了四萬兵力對抗遼東明軍,兀良哈三衛的指揮使從山海關抽掉了一萬兵力,從大寧城抽掉了一萬五千人,剩下的從各自的部族中征集,好不容易又湊夠了一萬五人。
因此,兀良哈部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山海關和西寧堡,局部地區只有少量的部隊,根本就不足為懼。
此次偷襲大寧城,李云天帶了五千驍武軍、三千女真兵和兩千蒙古兵,其中驍武軍中有三個火槍營,是李云天的殺手锏。
按照李云天的計劃,他原本在十月初才偷襲大寧城,不過就在他在海州衛處理軍務和政務時,張輔派人乘船冒死渡海將關西七衛通過倒馬關進入北直隸的事情送到了遼東半島南端金州左衛的旅順口。
金州左衛的人不敢怠慢,當即火速將這個消息稟告了李云天,李云天頓時大吃了一驚,立刻意識到倒馬關出了內奸,否則以倒馬關的險峻即便是有二十萬關西七衛的人馬也無法越雷池一步。
由于倒馬關的突然失守,使得李云天不得不改變了原先的計劃,提前偷襲大寧城,以期盡快解決遼東的戰事。
在李云天看來,倒馬關的意外陷落完全打亂了明軍在萬全都司的部署,使得萬全都司陷入了一個守城或者出擊的兩難抉擇。
說實話,雖然李云天也認為守城才是最正確的抉擇,但是沒有哪個明軍將領能在蒙古軍隊真的攻打京師后而坐視不理,否則那可就犯了欺君大罪,事后絕對會被言官彈劾。
李云天知道周征現在統帥著萬全都司的軍隊,以他對周征的了解周征不會中阿魯臺的當在居庸關破了后救援京師,可是當京師真的被蒙古軍隊猛攻后,周征即便是明知路上有蒙古軍隊的埋伏也要硬著頭皮派兵前往,這已經與戰術戰略無關,完全是要盡臣子的本職。
因此,李云天為了避免周征被動出兵,進而使得明軍白白送命,必須要盡快結束關外的戰事,然后率軍入關給京城解圍。
說實話,李云天沒有先前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關西七衛會千里迢迢地從西域趕來參戰,更料不到原本固若金湯的倒馬關成為了一道擺設,使得戰局變得復雜起來。
“風雷將軍!”望著波浪不驚的海面,李云天口中不由得喃喃自語了一句,他總覺得北元這次南侵與以前不同,好像有什么人在幕后策劃和操縱了這一切,而那個曾經出現在虎皮營驛城的風雷將軍無疑就是最可疑的人選。
將達爾魯晾了一個多月后,心情焦躁的達爾魯終于老實了下來,一五一十地把知道的事情講給了李云天。
按照達爾魯的說法,風雷將軍五六年前找到了阿魯臺,不僅幫助阿魯臺收編了草原上的幾個大部族,而且還說服阿魯臺南侵大明,恢復大元的輝煌。
至于風雷將軍的來歷達爾魯不怎么清楚,只是知道風雷將軍以前好像是大明的武官,對明軍的情況十分了解。
后來,在風雷將軍的協調下阿魯臺見了他的瓦剌老對手脫歡,兩人經過一番密議后達成了協議,促成了韃靼和瓦剌的這次南侵,共享從大明取得的領土和戰利品。
阿魯臺和脫歡之所以能夠結盟,除了風雷將軍外還有一個人至關重要,那個人也是大明人氏,名叫“阿仇”,是一個身材高大、神情冷漠的大明男子,深得脫歡的器重。
韃靼和瓦剌結盟后,阿仇被阿岱汗任命為北元樞密院三大知院之一,而風雷將軍被任命為副使,兩人皆娶了蒙古貴族的女兒為妻,各自有了兒女。
以前無論是韃靼部還是瓦剌部南侵都只不過小打小鬧而已,劫掠一番就離開,可這次韃靼和瓦剌卻一反常態地相繼在山西行都司和關外挑起戰端,阿仇和風雷將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李云天認為風雷將軍十有**就是文勇伯古辰,可那個身份神秘的“阿仇”是誰由于信息太少他就猜不到了,不過從對方的名字來看好像對大明有著深仇大恨,進而策劃了這一系列的戰事,差一點就把大明逼進了絕境。
“侯爺,你為何要放了穆都?”就在李云天立在船頭的甲板陷入沉思的時候,哈爾巴拉走了過來,在他身旁不解地問道。
穆都和凡察所率領的軍隊在沙嶺鎮被明軍伏擊,四千蒙古騎兵幾乎被全部殲滅,六千仆從軍沒怎么反抗就投降,明軍在沙嶺鎮取得了一場大勝,穆都和凡察皆被活捉。
李云天離開海州城前下令釋放了關在遼陽城大牢里的穆都,讓穆都給把禿孛羅帶去一句話,告訴把禿孛羅,宣德帝經歷此事后必定大為震怒,一旦明軍在遼東和京畿擊敗了蒙古軍隊那么勢必將要把他們趕出蒙古高原,屆時他們就只能在蒙古帝國北方和西部的汗國流離失所。
不過,李云天同時也給把禿孛羅指明了一條出路,也算是拋出了一條橄欖枝,明確承諾把禿孛羅,只要把禿孛羅率領瓦剌輝特部的族眾歸順大明,那么把禿孛羅依舊是大明的安樂王。
哈爾巴拉對李云天再次放走穆都大為不解,在他看來這無疑是放虎歸山,還不如殺了了事。
“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李云天知道哈爾巴拉對他的做法不解,于是笑著解釋道,“穆都留在咱們這里沒有絲毫的用處,還不如把他放回去。”
哈爾巴拉聞言雙目流露出疑惑的神色,不清楚李云天所言的含義,既然穆都沒什么用處,李云天放走了他好像也就沒有了什么意義,難道是不想讓穆都在大牢里浪費糧食?
“穆都雖然是個無名小卒,但是他老爹卻是瓦剌的三大首領之一,如果能將其收服的話,那么對咱們以后的戰事將大有裨益。”李云天見狀微微一笑,他之所以兩次放了穆都其目標自然是把禿孛羅,想要在以后逼降把禿孛羅。
蒙古高原對于大明來說有些太過遙遠,無法像兩京十三省和交趾那樣進行管理,因此在李云天看來大明要想確保蒙古高原的和平安定,唯有用韃靼部和瓦剌部來治理,所以在與北元的這場戰爭中擊敗韃靼和瓦剌并不是最終目的,收服他們才是重中之重,以解決困擾大明已久的北方邊患。
“凡察不久后也會獲得自由,不過他與穆都不同,是自己‘逃’走的。”說著,李云天的視線再度投向了前方的海面,意味深長地說道。
穆都和凡察關在一起,不過兩人的待遇卻大相徑庭,穆都享受了特殊的照顧,每頓飯都有好酒好菜,不僅穆都,包括輝特部在內的被俘瓦剌將領都受到了優待,伙食明顯要高出被俘的韃靼蒙古將領一兩個檔次。
跟隨穆都一起放走的還有瓦剌部的幾名將領,而像達爾魯和凡察等人則要被押到開原去從事勞作事宜,修建水渠和道路。
不過,凡察的運氣非常好,將在押送到開原城的中途由于看守人員“疏忽大意”而成功逃走,等他回到西寧堡后必將成功挑起韃靼部和瓦剌部之間的矛盾,進而從內部分化西寧堡的敵軍。
值得一提的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銀州城曾經作惡的瓦剌衛拉特部蒙古將領胡勒根在虎皮營的戰事后被俘。
說起來胡勒根也夠倒霉的,本來他都已經快逃出明軍的追擊,可是被幾名蒙古軍隊的亂兵發現身份后給綁了起來,獻給了明軍的追兵后向明軍討賞,他們聽說了李云天懸賞一百兩黃金捉拿胡勒根的事情。
李云天履行了他的諾言,給了那幾名蒙古兵一百兩黃金,并且將他們安置在了開原當監工,監督達爾魯等蒙古將領勞作。
胡勒根事后被押送去了銀州城,銀州城的守將依照李云天的命令召開了一場公審大會,確定了胡勒根的罪名后當場斬首,還了那名曾經在銀州城向李云天哭訴胡勒根罪行的苦主一個公道。
這件事情在銀州城一直被百姓們津津樂道,使得李云天在遼東的聲望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尤為重要的是,李云天趁著遼東戰亂之際以恢復民生為由,在已經被明軍收復的地方推行“攤丁入畝”,并且大力鼓勵百姓們開荒,以及建立了完善的稅收體系,所做的一切使得遼東的經濟在戰后迅速發展,同時吸引了關內大量百姓遷徙,使得遼東成為了大明京師北方一道堅固的屏障。
遼東都司戰后被宣德帝裁撤,改為由講武堂進行直轄,成為了大明繼交趾以后的第二個實行講武堂新政的地區。
由于李云天在遼東之戰中力挽狂瀾,立下了赫赫戰功,再加上遼東明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令人失望,以及朝廷需要處理好加入明軍與北元作戰的遼東女真、蒙古諸族的關系,再加上遼東當地的經濟需要發展,而大明除了李云天外無人能解決遼東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因此,遼東的事務事關大明北方地區的安危,故而朝廷上無人反對遼東都司的裁撤,講武堂于是順利掌控了遼東,勢力得到進一步的擴張。
其實,由于遼東實行的是軍管,地方上并沒有州府縣的存在,所以遼東都司的裁撤主要是大明勛貴內部的一次事務,與文官集團沒有多少關系,這使得這件事情少了很多的阻力。
畢竟遼東都司的將領在遼東的戰事中欠下了李云天不少的人情,再加上李云天答應遼東都司裁撤后把他們收編進驍武軍遼東朱雀大營,免除了他們的后顧,所以遼東都司無人出來反對。
這就使得裁撤遼東都司的最大阻力已經消除,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驍武軍朱雀軍團因此得到了迅猛發展,逐漸成為了守護京師東北地區的重要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