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下旬,李云天和雷婷等人離開了漢城,在朝鮮**隊的護送下趕往位于平安西道的西京平壤府,跟在平壤城里坐鎮的趙德會合。
趙德原本以為他在平壤城里會很清閑,等運送貨物的大明船隊抵達平壤府的碼頭后他這才愕然地發現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做,故而忙得每天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安排軍事物資的運送和儲存等事宜。
李云天進入平壤城的時候,正好遇上一個滿載著軍事物資的車隊北上,前往平安東道的寧邊大都護府,寧邊大都護府距離鴨綠江只有一百多里的路程,過了江就是大明遼東都司的地盤。
在大雪封路以前,趙德要盡可能多得安排人手把那些軍事物資運到寧邊大都護府里儲存,以備來年作為與北元殘部交戰的軍需,因此趙德此次可謂是肩負重任,知道這些軍事物資事關遼東戰事的成敗,自然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由于時間緊急,李云天并沒有在平壤城里多待,兩天后就在三千驍武軍朱雀營軍士的護衛下趕往了咸鏡道,準備從咸鏡北道渡過鴨綠江,前往與朝鮮王國一江之隔的奴兒干都司,會會奴兒干都司的女真諸部。
李云天很清楚,從朝鮮王國招募的那些新兵至少需要半年的休整,否則無法與北元殘部的蒙古兵在野外作戰,因此奴兒干都司的女真諸部自然成為了他大力拉攏的對象,如果能得到女真諸部的支持那么他將解決兵力不足的煩惱。
說起咸鏡道,那么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及,那就是朝鮮國議政廳右贊成、咸鏡道兵馬節度金宗瑞。
金宗瑞作為咸鏡道東北六鎮的最高指揮官,坐鎮咸鏡南道的鏡城都護府,不過李云天并沒有進城去見金宗瑞,而金宗瑞也沒有出城來拜見他,甚至連個歡送的人也沒有,著實出乎了李云天的意料,也使得他明白金宗瑞為何受到朝鮮王的重用,看來其確實有幾分本事,故而恃才傲物,沒有把他這個大明副使放在眼里。
李云天現在懶得與金宗瑞計較禮節上的那些糾葛,既然金宗瑞不歡迎他,那么他也就不自討沒趣地去招惹麻煩。
十一月初,李云天順利度過了鴨綠江,進入了大明奴兒干都司建州女真的地盤。
大明立國后,先后設立了遼東都司25衛、奴兒干部司384衛,統轄大明東北部地域。
女真族分布在松花江以東,黑龍江下游以西,東臨日本海,南至朝鮮半島的廣大地區。
依照女真族分布的區域,大明將女真族劃作三大族群,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國建州為部名,分布在長白山、牡丹江、綏芬河之間,以今吉林琿春縣、黑龍江寧安縣為聚居地,原為女真火兒阿部和斡朵憐部的部眾組成,永樂年間又加上了從東海南遷的托溫部。
明初,火兒阿部酋長阿哈出,賜名李思誠,任建州衛指揮。
永樂八年,也就是公元1410年,阿哈出死后其子釋家奴被賜名李顯忠,世襲父職。宣德年間,阿哈出之孫李滿住世襲建州衛指揮使。
斡朵里部的酋長為猛哥帖木兒,也稱孟特穆,永樂十年任建州左衛指揮使。
值得一提的是,永樂帝在任命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指揮使的同時,又在居今圖們江北、琿春河流域將火兒阿部另一支女真部族設立了毛憐衛,作為建州衛的子衛。
火兒阿部雖然分設為兩衛,但大明常委任建州衛或毛憐衛的女真首領到對方衛分任職,因而后來史書稱居建州、毛憐等地的均為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因居地在東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縣至黑龍江阿城縣一帶。
海西之名始見于元代,泛指海西諸衛的女真人。
海西女真有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
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顏種;江夷居黑龍江,即生女真。哈達、葉赫屬山夷,而輝發、烏拉則屬江夷。
明朝中期后,海西女真遷至呼蘭河流域,因為呼蘭與呼倫(扈倫)為音轉,故而海西女真后來又被稱為呼倫四部。
東海女真是女真中比較落后的一部分,故冠又以“野人”之稱,被稱為“野人女真”,分布在黑龍江中下游兩岸及烏蘇里江以東。
東海女真分為薩哈連、呼爾哈、瓦爾喀、庫爾喀四部,而呼爾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后來留居原地的仍為呼爾哈部而遷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明代的女真族是重新組合的民族,建州衛、毛憐衛的女真族多是渤海族遺民,從事農耕定居生活,種谷紡線,飲食服用,與漢族沒有多大區別。
海西女真人多是金代完顏部后裔,同樣也從事耕稼,他們倚山作寨,親屬聚居在一起。
東海女真,又稱野人女真,是女真族同赫哲族、鄂倫春族融合而成的一支,風俗與海西女真相同,所不同的是“不事耕稼,惟以捕獵為生”。
此時,建州衛指揮使、火兒阿部酋長李滿住由于受到朝鮮**隊的襲擊不得不被迫讓所領部落的部族西遷,以避開朝鮮國的兵鋒,不僅失去了建州衛鴨綠江以南的領土,而且鴨綠江北岸土地也在朝鮮國的掌控中。
說起來,朝鮮國與建州衛和建州左衛的恩怨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當大明設立建州衛后,朝鮮王認為大明扼制其向北發展,因此為了抵制女真人歸明故而關閉慶源集市貿易,這引起女真人憤怨。
因此,永樂四年時發生了“庚寅事變”,建州女真進入朝鮮國境內劫掠,被朝鮮軍擊退。
數月后,火兒阿部酋長阿哈出由于朝鮮軍的威懾,率部眾西南徙至回波江(今輝發河)流域的鳳州,同時遷來的還有部分毛憐衛的居民。
猛哥帖木兒所統率的斡朵憐部世代與火兒阿部通婚,兩部關系密切,因此猛哥帖木兒參與了“庚寅事變”,畏懼朝鮮國興兵報復,于永樂九年率部眾遷到鳳州地面,居住在了從鳳州與遼東都司北方屯兵重鎮――開原城之間的清山城。
由此,建州衛和建州左衛的不少領地落進了朝鮮國手中,成為了朝鮮國北方咸鏡道的地盤,尤其是建州左衛更可謂悉數被吞并,這使得朝鮮國控制了鴨綠江中上游地區。
朝鮮國的軍事力量是建州女真的十數倍,如果朝鮮軍對建州女真窮追猛打的話建州女真可就要煙消云散。
不過,因為鳳州受到了奴兒干都司明軍的保護,所以朝鮮國不敢再對建州女真輕易發動攻擊,這使得建州女真火兒阿部和斡朵憐部獲得了難得的休養生息的機會,經濟和民生得到迅猛發展。
至永樂二十一年,單單建州左衛斡朵憐一部,已經有萬余戶,人口七八萬人。
永樂二十年,為了表示對大明庇護的感激,斡朵憐部酋長猛哥貼木兒還率領部眾參加了永樂帝對韃靼部阿魯臺太師的遠征,并在戰爭中建樹了功勛,被永樂帝召至北京城加以獎賞。
大明與建州女真在這個時期的關系處于蜜月期,猛哥貼木兒對大明恭順有加,宣德年間其數次親自前往北京城朝貢。
李云天這次渡過鴨綠江,首要目標就是找猛哥帖木兒,在建州女真的三大酋長中猛哥帖木兒是對大明最為恭服的,同時被朝鮮國侵占的領地也最多,因此李云天自然要率先拉攏猛哥帖木兒。
為了顯示大明對建州女真的重視,李云天這次自然不是空手而來的,除了那三千護送他的驍武軍朱雀營的軍士外,還有一個輜重隊隨行,里面既有金銀珠寶也有絲綢茶鹽,以及優良的軍械。
這些輜重是李云天送給建州女真的一份見面禮,他要讓建州女真知道大明的朝廷并沒有忘記他們,因此宣德帝賞賜給了他們如此多的財物。
過了鴨綠江的第三天,李云天率眾抵達了清山城,猛哥帖木兒已經收到了消息,因此率領著建州左衛的一眾官吏出城恭迎。
清山城雖然名為“城”,但在李云天看來不過是一個土圍子而已,四周用泥巴墻一圍,里面使一些低矮的住宅,由于太過簡陋因此連“土城”都稱不上。
“建州左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拜見上使大人。”猛哥帖木兒身材魁梧,頭上梳著一條小辮,身著大明武官的服飾,向騎在馬上的李云天一拱手,躬身操著一口生硬的遼東話說道。
如果單說猛哥帖木兒的名字可能會讓人感到很陌生感,不知其為何人,但如果說到他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會有不少人眼前一亮。
猛哥帖木兒又名愛新覺羅·孟特穆,是滿清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祖先,兩三百年后滿清入關建立大清王朝,猛哥帖木兒被清廷尊為大清肇祖原皇帝加以尊奉,是大清王朝的祖先。
由于猛哥帖木兒曾經數次前去北京城朝貢,因此對大明的禮儀知之甚詳,雖然他不知道李云天身為大明派往朝鮮國的副使為何會來奴兒干都司,但該有的禮數還是要盡到,畢竟像李云天這種身份尊貴的明使在奴兒干都司可是很少見到。
“猛哥帖木兒指揮使,本使早在京城的時候就聽聞過你追隨太宗皇帝北征韃靼的勇武事跡,今日一見果然神武不凡,怪不得在北征時立下了大功。”李云天聞言笑著翻身下馬,熱情地來到了猛哥帖木兒的面前。
“上使大人言重了,下官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猛哥帖木兒沒有想到李云天對他親切,先是微微一怔顯得十分詫異,要知道大明的那些官吏向來看不起他們這種蠻夷,隨后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陣舒暢,對李云天的這番恭維非常受用,無形中就對李云天有了幾分好感,笑著側身向李云天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下官已經備好了酒菜給上使大人接風洗塵,上使大人請移步入城。”
“指揮使請!”李云天微笑著伸手謙讓了一下,然后與猛哥帖木兒談笑風生地進了清山城,氣氛顯得異常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