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546章 義無反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6章 義無反顧

第546章 義無反顧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五天后,航運繁忙的京杭大運河上,一艘掛著都察院大旗的雙層大船在河道里順流直下,沿途的船只見狀紛紛閃避。。更多最新章節訪問:щww.。

都察院是大明的監察機關,里面的監察御史一旦出京那就是奉了宣德帝的御命外出辦案,可謂是宣德帝的欽差,因此除了那些高官顯貴外,路上的販夫走卒和文武百官通常都要給他們的車馬讓路。

尤其是這艘掛著都察院大旗的雙層大船,無論規格還是制式都是大明官場上的頂級配置,那么船里的官員無疑是都察院的堂官,不是左右都御史就是左右副都御史,這就使得河道上的來往船只無不回避,以免沖撞了這艘官船。

此時此刻,大船二層的船艙內,李云天和謝恒、韓亮圍坐在桌前一邊剝著‘花’生一邊談笑,三人奉了宣德帝的御命前往江南巡查兩淮鹽道,其中李云天是巡鹽正使,謝恒和韓亮是巡鹽副使。

李云天將張貴積攢了百萬家財的事情稟告了宣德帝后,宣德帝是大為震怒,他可不認為張貴家里的那些錢財都是大風刮來的,肯定來自所販賣的官鹽。

如果說一個鹽商都能從官鹽中賺取百萬家財,那么大明每年的鹽稅絕對不僅區區的數十萬兩,這里面顯然有著不少黑幕。

宣德帝自然清楚兩淮鹽道存在貪腐,畢竟那可是天下間最有油水的衙‘門’,如果沒有貪腐的話反而不正常。

只不過宣德帝萬萬想不到兩淮鹽道的貪腐之風竟然如此嚴重,可謂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連一個不是鹽商總會執事的鹽商就能從中撈取了百萬家財,那么其他鹽商的情形如何做也就可想而知了。

雖然心中感到惱怒,但是宣德帝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兩淮鹽道的貪墨之風由來已久,是從洪武皇帝時期就有的弊端,數十年來屢查不止,里面的利益糾葛錯綜復雜,要想徹底將其整治絕非易事,而且還會引發官場上的動‘蕩’。

故而,宣德帝打算敲山震虎,按照慣例派人下去到兩淮鹽道巡查,抓一些貪官和‘奸’商來治罪,以此來平息此次的事態。

當然了,被抓的那些官吏和鹽商只不過都是一些小角‘色’而已,真正的核心人物能從容逃過這一劫。

然而,令宣德帝沒有想到的是,李云天竟然主動請纓前去徹查兩淮鹽道,想要趁機整頓兩淮鹽道的吏治,嚴查相互勾結的鹽道官員和鹽商。

“皇上,兩淮鹽道貪腐之風日趨嚴重,倘若不施以雷霆手段快刀斬‘亂’麻,那么假以時日必將成為我大明的一大隱患,不如趁早除之。”

李云天清楚宣德帝的顧慮,因此不動聲‘色’地勸慰道,“皇上,臣覺得內閣的諸位大人一定會支持皇上徹查兩淮鹽道。”

聽聞此言,正在苦惱是否對兩淮鹽道施以重手的宣德帝眼前猛然一亮,“內閣”二字使得他猛然間想起了一件事情,兩淮鹽道現如今掌控在六部陣營官員的手中,倘若李云天徹查兩淮鹽道那么內閣一定會鼎力相助。

隨后,宣德帝的眉頭又是微微一皺,一旦兩淮鹽道的事情處置失當,那么必將引發內閣和六部的火拼,后果如何恕難預料。

“皇上,不破不立,兩淮鹽道積弊一除,臣預計朝廷每年能增收數百萬兩稅銀。”

見宣德帝在權衡利弊得失,李云天再度開口,沉聲說道,“江南向來富庶,可歷年來向朝廷上繳的稅銀卻寥寥,大筆錢財流入了地方士紳商賈的口袋,被他們用來賄賂朝廷的官員,臣覺江南商界必須嚴加整頓,而兩淮鹽道就是一塊敲‘門’磚。”

“噢?”宣德帝聞言雙目流‘露’出一絲驚訝的神‘色’,“朝廷每年能從兩淮鹽道增收數百萬兩稅銀?”

“依臣之見只多不少。”李云天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有條不紊地說道,“如果再加上查抄的那些涉事案犯的家產,恐怕大明的國庫將會有數千萬兩的充盈!”

“數千萬兩?”宣德帝被這個數字給驚呆了,雖然他貴為大明天子,但由于連年支出,大明現在戶部國庫和皇宮內庫的錢財加起來也沒有一千萬兩,而僅僅江南的鹽商和鹽道的貪官就能有數千萬兩的不義之財,簡直令他感到匪夷所思。

“皇上,張貴不過是鹽商的中上層人物而已,竟然坐擁百萬家財,兩淮鹽道稅銀流失之巨可見一斑,在臣看來數千萬兩只是一個保守數字而已。”

李云天自然清楚由于大明實行了中央和地方分別收稅的政策,再加上聊勝于無的商稅,因此從立國起朝廷就缺錢,而地方的士紳商賈則獲利頗豐。

這就造成了中央財政困難、百姓生活困苦的局面,因此要想國富民強,必須由朝廷來統掌稅收,并且提升商稅。

然而,要想這樣做談何容易,先不說江南的那些士紳商賈會群起反對,單單朝廷里那些與之有染的官員就足以制造出巨大的阻力。

因此要想破除當前的困局,李云天不僅需要借助內閣的力量,而且還要獲得宣德帝的絕對支持,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打破兩淮鹽道的這塊堅冰。

聽了李云天的話后宣德帝的眉頭不由得皺得更深,李云天說的沒錯,這么些年來兩淮鹽道流失的稅銀何止數千萬?

如果有這數千萬兩在手,大明的國庫將會無比充盈,他的很多休養生息的政策就能得以順利實行。

“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徹查兩淮鹽道那么必然會受到多方攻訐,你可要考慮好了。”沉‘吟’了一下后,宣德帝沉聲向李云天說道,很顯然李云天將會遇到諸多的困難,甚至還可能會有生命之憂。

“皇上,臣心意已決,此次徹查兩淮鹽道之行不成功,便成仁!”李云天知道宣德帝被自己說動了,因此向宣德帝一拱手,鄭重其事地回答。

“好,朕就準你出巡兩淮鹽道!”見李云天態度堅決,宣德帝不再猶豫,沉聲說道,“朕知道你此去十分兇險,故而會命南京守備太監暗中協助于你,你若調兵可以通過他來達成。”

“謝皇上,臣等一定竭盡全力,不負圣恩。”李云天聽出來了,宣德帝這是采用一種委婉的方式給了自己在南直隸的兵權,連忙躬身道謝。

宣德帝聞言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滿意地點了點頭,他最欣賞的就是李云天這種義無反顧的氣魄,當年平定漢王叛‘亂’和平定‘交’趾叛‘亂’的時候都是帶著必死之心前去,最后皆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大勝。

“鎮武侯,你若掃清了兩淮鹽道的那些齷齪,會采用何種方式來預防貪腐之風死灰復燃?”隨后,宣德帝想起了一件事情,饒有興致地望著李云天。

在宣德帝看來,李云天既然想去徹查兩淮鹽道的貪腐事宜,那么一定想好了如何善后,否則等李云天一離開那么兩淮鹽道的貪腐風氣絕對會東山再起,畢竟人非圣賢,有幾個人能抵擋住那白‘花’‘花’銀子的‘誘’‘惑’?

“皇上,在臣看來,要想剎住兩淮鹽道的貪腐之氣,首先要從各地鹽場入手,只要能控制住鹽場的出貨,那么那些鹽商和鹽道的官員也就無計可施。”李云天早有準備,聞言有條不紊地回答。

“如何從鹽場入手?”宣德帝聞言頗為贊同,望著李云天問道。

“皇上,臣是這樣想的,從鹽場出來的鹽不再經鹽商之手,而是直接由兩淮鹽道衙‘門’組織人手運到各地,并在各地設立鹽業司,由鹽業司將鹽賣給當地的鹽商,并且負責稽查市面上的‘私’鹽。”李云天沉‘吟’了一下,說出了他的想法,“臣計算過,雖然這樣看起來有些勞神費力,但是其利潤卻非常可觀。”

“此法甚好。”宣德帝覺得李云天的這個主意不錯,雖然看起來好像有些繁瑣,但卻能有效解決鹽場的出貨。

以前鹽商去鹽場提鹽依靠的是鹽引,這樣有很多弊端,只要打點好兩淮鹽道的人那么他們想要多少鹽引就有多少鹽引,想拿多少鹽就有多少鹽。

如今換作兩淮鹽道衙‘門’提鹽和運鹽,那么就使得那些鹽商不好‘插’手,而且朝廷也能對每年的銷售情況進行監控。

很顯然,各地的耗鹽量每年的需求量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只要每年的耗鹽量保持一個平穩的態勢,那么就說明市面上的‘私’鹽被成功限制。

否則,如果出現耗鹽量像過山車那樣的起伏不定,不用說肯定是市面上出現了‘私’鹽,那么不僅當地的鹽業司首先會被追責,而且還要追究涉事州府衙‘門’官員的責任。

宣德帝了解了李云天的主意后覺得不錯,只要在兩京十四省設立十六個鹽業司,那么就能掌控兩京十四省每年的耗鹽量,只要這個耗鹽量的‘波’動幅度不大,那么說明市面上的‘私’鹽被禁止。

由此一來,也能防止那些地方上的鹽商‘私’自太高鹽價,畢竟鹽是重要的戰備物資,需要朝廷的掌控,而不是成為那些‘奸’商牟利的工具。

在宣德帝看來,鹽業司成立之初里面的官吏無疑是最為清廉的,地方上的鹽商們無法整來‘私’鹽,這樣就能得到各地耗鹽量的確切數據,而有了這個數據就等于給兩淮鹽道的官吏們上了一道緊箍咒,哪里的耗鹽量出了差錯就追究哪個鹽業司的責任。;

發表書評:

上一章:

下一章:相關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