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492章 海外貿易的序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2章 海外貿易的序章

第492章 海外貿易的序章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在所有參與此次海外貿易的商賈中九州商會的會員是主力,他們發揮出了商會的整體性優勢,通過入股的方式籌集了眾多的貨物,足足占據了五分之四的鄭和寶船。

按照李云天的計算,只要這次海外貿易能順利達成,那么九州商會的實力將提升不只一個臺階,足以與鹽商總會相抗衡。

為了確保路上的安全,李云天調用了一萬五千余人的水師護航,都是曾經跟隨鄭和下西洋的老兵,擁有著豐富的海上經驗。

如果加上各類隨行人員,此次海外貿易的人數達到了一萬七千余人,已經能趕上鄭和下西洋時的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費盡心力組織的這次出海并不僅僅是海外貿易這么簡單,講武堂的大量情報人員以商人的身份隨船隊出行,他們的任務是以做生意為名留在南洋諸國收集南洋諸國的軍政情報,并勘測其地理地勢,使得講武堂能掌控南洋諸國的各類情報,然后匯總分析。

與鄭和下西洋的性質不同,鄭和的西洋之行是為了宣揚大明國威,戶部準備了大量財物贈送給南洋諸國,以彰顯大明天朝上國的風范,大明的國庫為此虧損甚巨。

因此,在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后大明的國庫實在是無力承擔第七次下西洋的巨大開銷,鄭和的西洋之行因此被擱置了下來。

李云天主導的此次海外貿易則是以盈利為目的,在他看來大明的國威不應該建立在那些小恩小惠上,這種人情關系在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中并不牢靠,而且很多南洋小國并不是真心臣服大明,而只是想從中獲得好處而已。

在李云天看來,包括藩屬國和宗主國在內,國與國之間的責權關系應該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按照相互間簽署的條約來明確,這種以人情關系來維護兩國關系的做法不足為取。

實際上,當大明后期衰敗后,前來大明朝貢的國家已經寥寥無幾了,因為大明給他們的好處通常還不足他們前來的花費,他們吃飽了撐得來大明。

這次的海外貿易是為了開通大明與南洋諸國之間的商貿,使得雙方都能從中獲利,而不是大明單方面的付出。

換句話來說,李云天正在憑借一己之力,逐漸想辦法扭轉大明的對外關系,進而真正使得那些海外國家臣服。

“諸位,本官祝你們一路順風,等到明年歸國時本官擺酒給你們接風洗塵!”

云屯市舶司會客大廳,李云天沖著面前立著的數十名官員和商賈拱了一下手,向沉聲說道。

這些官員和商賈是此次海外貿易的船隊的核心領導層成員,既有文武官員也有商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其中文官負責外交事宜,武官負責安全事宜,商人則負責商業買賣。

其中,文官之首是鴻臚寺左寺丞張璋。

鴻臚寺并不是僧侶所在的寺院,而是位于大明京城的衙門,掌四夷朝貢、宴勞、給賜、送迎之事及國之兇儀、中都祠廟、道釋籍帳除附之禁令,是古代的外交部門。

大明立國后,明太祖設立了侍儀司,洪武九年時改設殿庭儀禮司,洪武三十年正式定設為鴻臚寺,是正四品的衙門,設有正四品寺卿一人,從五品的左右少卿各一人,從六品左右寺丞各一人

鴻臚寺下設主簿廳和司儀、司賓二署,主簿廳從品的主簿一人,典收發文移,司儀、司賓二署正九品的署丞各一人,從九品的嗚贊各四人,從九品的序班共五十人。

司儀署掌陳設、引奏,司賓署典少數民族及外國朝貢使臣,嗚贊掌贊禮儀,序班掌侍班、齊班、糾儀及傳贊。

值得一提的是,張璋與李云天是同科的進士,兩人私下間的關系甚好,非常贊同李云天以條約制來代替大明現行的朝貢制,也認為朝貢制并不能真正提升大明在海外的國威,其中更多的不過是貪圖利益的投機者。

故而,李云天在此次海外貿易中率先想到用張璋來負責沿途各國的外交事宜。

此次海外貿易的武官之首也不是外人,李云天讓曾經護送他來交趾的蘇州鎮海衛衛指揮使羅海來統掌船隊的安全事務。

至于負責商業事務的商賈,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李云天并沒有用陳凝凝身后陳家的人,也沒有用鄭婉柔身后的鄭家人,而是任命了浙江寧波府的趙元才主掌此事。

趙元才也就是山下元道,六月份時來了交趾,一直在給李云天派往南洋諸國的情報人員講解南洋諸國的國情風俗。

即使是趙元才,也萬萬沒有想到李云天會將此次海外貿易的大權交給他來處置,在他看來他與李云天并沒有多少交情,李云天應該用陳家的人或者鄭家的人才對。

因此,得知自己被李云天任命為了船隊的商事主管后,趙元才先是錯愕,隨后就欣喜若狂,如此一來他可就成為了大明歷史上首次被官方允許的民間海外貿易的負責人,而且還是率領著如此龐大的一支船隊,這對他來說將是無比的榮耀,心中對李云天是萬分感激。

其實,李云天之所以用趙元才,除了趙元才了解南陽諸國的事務外,也是為了避免陳家人與鄭家人在此事上引發爭斗。

雖說陳家人和鄭家人平常和睦共處,但雙方之間畢竟有利益上的沖突和糾葛,而此次海外貿易的商事主管必定在大明商界揚名立萬,名留大明商史,是一個光宗耀祖的榮譽,故而陳家人和鄭家人自然明爭暗斗,都想將其收入掌中。

為此,陳家人和鄭家人找了陳凝凝和鄭婉柔,希望兩人能給李云天吹吹枕邊風,不過被陳凝凝和鄭婉柔拒絕,明確告訴他們李云天心中已有商事主管的人選,這才使得一場紛爭得以平息。

外界對趙元才能脫穎而出擔任此次海外商貿的商事主管感到非常好奇,暗地里打探著他的底細,可結果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發現,而且趙元才和李云天之間好像并沒有什么交集,大家都很疑惑李云天是如何找到他的。

由于此次出海的目的是與南洋諸國進行商貿貿易,故而趙元才的商事主管在船隊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張璋和羅海其實都是為他服務的。

在趙元才、張璋和羅海之上,有一個人負責此次海外貿易的全部事務,這個人就是講武堂的副總教官,李云天手下的參將李大牛。

李大牛是此次海外貿易的總管,因為這次海外貿易是打著講武堂的名號進行的,故而自然要由講武堂的人來主導。

作為李云天身邊嫡系中的嫡系,有李大牛在的話他很放心,而且也能威懾住船隊的人員,尤其是陳家的人和鄭家的人。

李云天擔心陳家的人和鄭家的人仗著各自的身份而不把趙元才看在眼里,進而給海外貿易造成損失,由李大牛坐鎮的話他們就不敢亂來,畢竟李大牛是李云天的族人,陳凝凝和鄭婉柔見了李大牛也要客客氣氣地喊聲“小叔”,他們豈敢去招惹李大牛。

只不過此次海外貿易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時間,如此一來的話李大牛很可能就會錯過李云天與黎利在交趾的決戰,進而無法像梁少杰和秦昆那樣榮立戰功。

即使李云天想給李大牛分一部分戰功,也會因為李云天身在海外而無法多給,李云天給驍武軍設立了一套完善的立功體系,他不能率先打破這套體系。

李云天在任命李大牛為此次海外貿易總管之前曾經跟他談過話,告訴他雖然海外貿易能給大明帶來巨額利潤,對交趾戰后重建大有裨益,但與平定交趾叛亂沒有多大的關系,因此他將無法像平叛大軍的其他將領那樣榮立軍功。

李大牛對此則并不介意,在他看來軍功什么的并不重要只要能幫到李云天就好,李云天已經給了他足夠多的東西,使得他和大哥有了如今的顯赫地位,他還有什么不知足的。

雖然李大牛憨厚耿直,但作為李云天的族人他也知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只要李云天能在朝中牢牢地站穩腳跟那么他就能在仕途一帆風順。

“總兵大人放心,我等定當竭盡全力辦好這趟差事。”作為此次海外貿易的總管,立在人群前方的李大牛向鄭重其事地向李云天一拱手,躬身說道。

“總兵大人放心!”隨即,趙元才、張璋和羅海等人紛紛向李云天躬身拱手行禮,異口同聲地說道。

“好,本官就在交趾等你們凱旋!”李云天見狀嘴角流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微微頷首后宏聲說道,對李大牛等人的精神面貌非常滿意。

由于李云天在交趾使用了替身,故而不方便拋頭露面,因此就在云屯市舶司里送別了李大牛等人。

李大牛一行離開云屯市舶司后徑直去了碼頭,那名假定南將軍此時率領著交趾三司和新安府的官員士紳、名商大賈聚集在碼頭上給他們送行,現場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顯得十分熱鬧。

船隊的時候,李云天立在碼頭附近的一片小樹林里,神情嚴肅地望著緩緩駛離碼頭的船只編隊,海上天氣變幻莫測,狂風暴雨時常發生,希望李大牛此行一切順利,否則明年他手里可就沒錢再投到交趾的重建上來,而且九州商會也會因此而受到重創。

與此同時,李云天也希望李大牛能及時趕回來參與對交趾叛軍的最后決戰,這樣的話李大牛也能立有戰功,進而得以提升官職,李大牛是他的絕對嫡系,他怎么可能會讓李大牛吃虧呢?

重要聲明:

沒有彈窗廣告的站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