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一更)

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一更)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用戶名:密碼:記住

/小黑醉酒/

宣德二年,臘月二十三中午,十幾名身穿交趾叛軍服飾的騎兵風馳電掣般駛進了安梁縣北面的風木鎮。.

由于黎利率領叛軍圍困安梁縣城,故而風木鎮已經被叛軍控制,鎮子里到處都是叛軍士兵。

這些叛軍騎兵在鎮上最大的一家酒樓前停下,將馬匹交給了立在門口迎客的店小二后蹬蹬地上了二樓,要了兩個對門的雅間,各自點了一桌飯菜。

“穆大人,這里距離義軍……叛軍大營只有十里,吃了飯后半個時辰就能趕到叛軍大營。”等店小二上菜走后,一名中年叛軍騎兵恭聲向坐在旁邊的一名身材魁梧的年輕叛軍騎兵說道,神色顯得有些緊張。

“蔡兄,本官此次前去見黎利是有公務要談,這次的事情要是辦成了,你可就給黎利立了一個大功。”身材魁梧的年輕叛軍騎兵見狀,拿起酒壺給那名中年叛軍騎兵倒了一杯酒,微笑著說道。

“大人言重了,小人現在只求能立上一功,保全家人的性命,豈敢再委身于那些叛匪。”中年叛軍騎兵的臉上頓時流露出尷尬的神色,訕笑著說道。

“來,本官敬你一杯,同時預祝咱們馬到成功,順利完成總兵大人交待的事情。”身材魁梧的年輕叛軍騎兵見狀笑了笑,給面前的酒杯里也倒了一杯酒,端起酒杯舉向了中年叛軍騎兵。

“謝過大人。”中年叛軍騎兵連忙端起酒杯,躬身與李云天碰了一杯,然后兩人一飲而盡。

這名身材魁梧的年輕叛軍騎兵不是別人,正是大明的定南將軍李云天,他此次前去叛軍大營找黎利自然是為了談判。

如此一來,這個在李云天面前唯唯諾諾的中年叛軍騎兵的身份也就不難猜測,是被明軍在落葉坡俘虜的蔡福。

與李云天和蔡福同桌坐著的還有三名身穿叛軍騎兵服飾的人,是李云天從三江城的衛所部隊里挑選出來的土人士卒,一共有十二個。

由于這十二個土人士卒講的都是交趾話,故而一路行來沒有遇到任何麻煩,沿途遇到的叛軍士兵都沒有想到這一隊明目張膽地在大路上行進的騎兵會是明軍假扮的。

尤為重要的是,這十二個土人士卒不清楚李云天的身份,李云天現在的名字是“穆梓”,也就是“李”字拆開后“木”和“子”的諧音,職務是驍武軍的一名少校參謀,如果對應明軍武職職銜的話是千戶。

蔡福對李云天的身份絲毫也沒有起疑心,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身旁坐著的就是大明的定南將軍,現在心里盤算著如何向黎利解釋這件事情。

雖然已經深入了叛軍的地盤,但餐桌上的氣氛卻非常輕松,李云天和蔡福一邊吃著飯一邊閑聊著,淡然從容,沒有絲毫的緊張。

而蔡福和另外三名土人士卒的神色則顯得有些不自然,尤其是那三名土人士卒,吃飯的時候豎著耳朵聽著外面的動靜,非常警惕。

酒足飯飽后,李云天正準備起身離開,忽然走廊上傳來了一陣喧嘩,好像是什么人在外面爭吵。

雖說李云天這幾年私下里一直在學交趾話,可是由于外面的聲音太過吵雜,他一時間聽不清說了些什么,不過從語氣上來看好像爭吵的雙方都很激動,爭吵的音量越來越大,情緒越來越激動。

李云天此次身負重要事務,為了避免麻煩他決定靜觀其變,等外面的事情完結后在走,于是倒了一杯熱水,慢條斯理地在那里喝著。

還沒等李云天喝上幾口熱水,走廊里就傳來了噼里啪啦的聲響,爭吵的雙方好像打了起來。

見此情形,坐在酒桌旁的那三名土人士卒連忙起身走到門口,仔細地聆聽著外面的局勢變化,右手不由自主地握在了刀柄上。

離開三江城之前,這些土人士卒已經得到了上司的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李云天和蔡福,故而誰也不敢大意懈怠。

“快去喊人,把這幾個占城奸細給抓起來。”不久后,走廊里傳來了一個男人氣急敗壞的聲音。

李云天這下聽清楚了,雙目不由得流露出一絲驚訝的神色,萬萬沒有想到會在這個地方遇上占城人:如今明軍正在與叛軍在三江府交戰,那些占城人好像沒有理由冒險來這里。

之所以說占城人冒險,是因為交趾的前身安南國與占城國可謂是一對世仇,雙方為了爭奪中南半島西部的統治權已經進行了數百年的爭斗。

占城,即占婆補羅,位于中南半島東南部,北起交趾南部的橫山關,南至中南半島最南端,稻田肥沃,海岸線廣闊,王都為因陀羅補羅。

中國古籍稱占城為象林邑,簡稱林邑,深受天竺文化影響,使用南天竺文字,從印度傳入婆羅門教和佛教,崇拜濕婆和毗濕奴等神。

占城國出產象牙、犀角、烏木等珍奇異物,是連接東南亞、西亞等地的海路要沖,是大明與天竺、南洋諸國的海上貿易中轉站,從中獲利甚巨。

作為中南半島上重要的兩個國家,安南國和占城國從立國起就走上了兩條不同的文明之路,安南的中華化和占城的天竺化非常醒目,這使得雙方在漫長的歲月里為了消滅對方一直進行著殊死的搏斗。

明太祖立國后,安南和占城國之間的沖突愈加激烈。

元至正二十年,也就是136年,占城國進入了史上最偉大國王制蓬峨的統治,制蓬峨被明朝稱為阿答阿者,乘明朝初建向安南發動了一系列的進攻:

1365年入寇化州,1368年設伏占洞,1371年軍襲大安,如人無人之境,順利進入交州城大掠子女玉帛而還。

而安南此時恰恰國內爭奪王位斗爭激烈,政局動蕩,無力抵抗。

1378年制蓬峨又攻下交州城,安南國王陳日煒遠避天建山,陳日煒的弟弟投降了占城,僧人也在城里作亂,形勢一片混亂。

安南在占城的凌厲攻勢前已經國勢瀕危了,時安南人言:“至制蓬峨人羅聞,生聚教訓,漸革舊俗,勇悍耐勞,故事人寇,為我國患。”

安南服睜睜地看著制蓬峨攻勢呈破竹之勢而束手無策,不過139年發生了一件事情使得安南得到了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由于占城叛將告密,制蓬蛾在海潮江附近水域探查安南軍水域時陣亡。

安南國王陳日焜聞訊大喜日:“制蓬峨死,大局安矣!”

制蓬峨死后,占城第十三王朝遂亡,他的繼任者很快就不得不放棄了制蓬峨所有的征服成果。

142年,安南國在太上皇黎季犛的指揮下討伐占城,占城兵敗國王求和,允諾割讓占洞等地。

安南又索加古壘一地,這樣占城國就退出了新平、順化、占洞、古壘,北方膏腴可耕之地皆入于安南之首,所保存者廣義以南山岳貧瘠之地而已。

就在黎季犛力圖全力征服占城國的時候,147年永樂帝派英國公張輔率軍攻進了安南國,生擒黎季犛父子,安南國滅,占城國于是趁機出兵奪回了于142年喪失的一部分土地。

在中南半島的那些國家里,占城國是最不希望看見黎利復安南國的,很顯然黎利不僅將向他們討回那些被收回的土地,而且還會提出更多的利益要求,雙方將繼續數百年來的恩怨。

所以在李云天看來,占城人沒有理會在此時出現在三江府的地界:雙方是世仇,現在又兵荒馬亂,故而那些占城人不可能來這里做生意和走親訪友,至于說取道交趾去大明這就更不可能了,從占城國到大明海路遠比陸路好走。

“難道他們是想去三江城?”猛然間,李云天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了一個念頭,眼神頓時變得更加驚訝。

倘若如此的話,李云天已經能猜到這些占城人來這里的意圖,十有**是想出兵幫大明打交趾的叛軍。

由于交趾的叛亂被看成是大明的內部事務,故而像交趾周邊的占城和真臘等國都無法干涉,而大明一向以天朝上國自居,自然也不會讓占城和真懶這樣的藩屬國來介入交趾的戰事,否則大明的顏面何存?

而且,在先前幾次交趾叛亂中,明軍都成功地剿滅了那些造反的叛匪,故而朝廷根本就沒有將此次叛亂的叛匪放在眼里,而占城和真臘等國也不會想到明軍接連戰敗。

占城國出兵當然不會是單純地幫大明,而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一旦黎利取得勝利,交趾將變回安南國,那么占城國將再度陷入與安南國的紛爭中,這對占城國殊為不利,不如趁著大明平叛來解決掉交趾的叛軍,消除未來的隱患。

這樣一解釋的話,那些占城人來這里的目的就非常好理解了,想著想著李云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意,他還在考慮如何拉攏占城國與他南北夾擊交趾的叛軍,現在倒好,占城國的人出現在他的眼前,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與大明的那些文武大臣不一樣,李云天可不會端著天朝上國的架子,在他看來如何能用最小的代價消滅敵人最為重要。

因此,如果外面的占城人真的是來商議出兵之事,他絕對不會拒絕,而且還會想辦法拉真臘入伙,反正占城和真臘都是大明的藩屬國,有義務協助大明來平定交趾的叛亂。!!

復制本地址到瀏覽器看最新章節

熱門小說推薦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