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410章 商權與礦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0章 商權與礦權

第410章 商權與礦權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

交趾商務司的官員將從講武堂政務堂下屬的農廳、戶廳、禮廳、軍廳、工廳和刑廳官員中選派。

這些官員雖然都是武舉出身,但也都經歷過寒窗苦讀,并在與農廳、戶廳等六廳相對應的興農院、興戶院、興禮院、興軍院、興工院和律刑院中學習過,其處理政務的能力遠超朝中那些文舉出身的官員。

這也意味著,交趾商務司將實行軍事化管理,是一個軍管衙門,否則就顯得名不正言不順。

其實,不僅交趾商務司,在李云天所制定的交趾治理方略中,平定了黎利等人的叛亂后交趾將實行半軍事化管理,以此加強對交趾的掌控。

由于交趾畢竟地處偏遠,又是人們眼中的蠻荒之地,故而內閣、軍閣、六部和各都督府的都督們皆贊同李云天的這個半軍事化管理的提議。

畢竟誰也不愿意再看見交趾發生叛亂,更沒人希望到那種野蠻荒蕪的地方去做官,索性將這塊燙手的山芋扔給李云天,宣德帝自然也就下旨御準。

可以說,交趾被朝中的文武大臣們當**肋給“拋棄”了,李云天不失時宜地接過了這個“雞肋”,并悄無聲息地將這個雞肋放進了講武堂的“盤子”里,使得外人再也無法染指。

除了交趾商務司外,在座的揚州官員們最關注的就是朝廷對交趾商業專營權和采礦權所制定的具體規則。

其實,這個規則幾天前已經隨著售賣交趾商業專營權和采礦權的告示一起被南直隸各州府貼了出去,可商賈們并不放心,都想從李云天這里得到更近一步的消息,唯有這樣他們才安心。

規則很簡單,也很務實,主要分為商業專營權和采礦權兩部分。

其中,在商業專營權這個部分,李云天將交趾的各項生意,例如糧食、布匹、藥材等生意的經營權分別交給兩家或者三家商賈進行經營。

交趾商務司會給那些獲得商業專營權的商賈頒發營業執照,只有擁有了營業執照的商賈才能在交趾經營生意,否則一經查實就要受到嚴懲。

營業執照的期限李云天定為了二十年,他相信二十年的時間足夠那些商賈從中賺得盤滿缽滿。

二十年后,營業執照到期,如果商賈們想要繼續在交趾做生意,那么就要續簽營業執照。

至于二十年后交趾商務司會有什么樣的續簽政策,李云天并沒有向外透露,他也沒有辦法透露,屆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相應的調整。

那些商賈們不用擔心有人走私那些貨物,因為交趾商務司不僅有專門緝私的隊伍,而且還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來規范街面上各家店鋪的進貨渠道。

而且,交趾商務司要是遇到哪些人多勢眾的武裝走私商販,還能協調當地的駐軍來進行清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交趾形勢復雜,李云天并不打算在交趾實行大明通行的屯兵制,而是準備趁著這個機會推行征兵制,以實現職業士兵和義務士兵的結合。

就像李云天以前向宣德帝提及的那樣,義務士兵服役三年后可以分得一定數額的田地,這樣一來既可以提高民間青年參軍的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藏兵于民。

宣德帝已經意識到了頓兵制的局限,以及對大明軍隊所造成的傷害,故而去年就讓各部院堂官和御史到各地清理軍務,可很顯然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并不是長久之計。

屯兵制涉及到了朝中勛貴和大明各衛所軍官的利益,又是洪武皇帝所定下來的祖制,宣德帝即使是身為天子也不敢輕易觸及。

如今交趾爆發叛亂,不僅交趾都司無力剿滅,而且朝廷派去的平叛大軍也接連失利,竟然折損了數員文武重臣,這就給了宣德帝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

宣德帝既想看看李云天能否給他爭一口氣,平定了交趾的叛亂,使得他能趁機提拔新一代的勛貴,擴大在朝中勛貴的影響,同時也想知道征兵制推行起來的實際效果如何。

因此,對李云天和宣德帝來說,這次交趾的平叛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必須要說明的是,交趾的商業專賣權并不是要封殺掉交趾當地的商人,也不是不允許外地的商人進入交趾經商。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話來概括,交趾的商業專賣權實際上是打造出了交趾的總經銷商,交趾各地大大小小商販的貨物都要從這些總經銷商那里進,私下里不能從其他地方進貨,否則就違法。

這樣一來,這里面的利潤可就非常可觀,足以令南直隸的商賈們動心,而二十年的期限也足夠確保他們的利益。

至于采礦權,對那些商賈而言就更有誘惑力了,營業執照也是二十年,其中主要指的是鐵礦,其余的就是金礦和銀礦等貴金屬。

洪武年間,官營鐵冶業的工匠由于受到匠官和工長的殘酷壓迫,故而不斷逃亡、怠工,以至暴動,致使官鐵冶開閉無常,日益走上瓦解、衰落的道路。

因此,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下令罷除各處官冶,允許私人自由采礦冶煉,按產量納稅三十分之二。

也就是說,冶煉出來的三十斤生鐵中兩斤交給官府當做稅,其余的二十八斤生鐵歸冶煉者。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實行“一條鞭”稅法以前,稅收并不是用銀兩來交納的,而是經營什么行當就拿什么行當的東西來交稅,簡稱實物稅,也叫物稅。

例如,種地的農夫交納地里收獲的谷粟,種植果園的果農交納果園所產的水果,栽培花圃的花匠交納花圃里的花束等等。

糧食還好說,可水果和花束這些東西收上來后根本就不能久放,也不好流通,故而浪費很多。

另外,各級官吏在收這種實物稅時趁機挑肥揀瘦,從中牟利,是官吏們撈錢的一個重要手段。

李云天準備對交趾的稅收進行了改革,與講武堂的那些軍戶和民戶一樣,依照攤丁入畝政策,將物稅折算成銀兩來交納,既簡潔明了,同時也避免了稅官仗著手里的權力魚肉百姓。

這意味著交趾的那些冶煉企業將不會再以所煉出的金屬來交稅,而是換算成了與之價值相對應的銀兩。

按照冶鐵業三十取二的稅收政策,換算成稅率的話就是6。7,為了鼓勵冶鐵業的發展,李云天將稅率進行了調低,定為了5,讓利于商。

其實,6。7的稅率看似有些少,但對于冶鐵業來說已經不低了,因為從事冶鐵業的商賈不僅要承擔冶煉的費用,而且還要承擔采礦的費用。

在古代,無論是采礦還是冶煉都是比較麻煩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故而開銷很大。

不僅鐵礦,獲得了采礦權的商賈還可以開采交趾境內的金礦和銀礦等貴金屬礦山,而這些貴金屬礦山在大明的兩京十三省是屬于官辦的,不允許私人開采。

按照李云天的規劃,獲得采礦權的商賈可以開采交趾境內的礦山,但必須要配備一個合乎他要求的冶煉廠。

他之所以允許商賈們開采那些貴金屬,自然是為了發展和完善金、銀等礦物質的勘測技術和冶煉技術,同時也是增加國家的稅收。

很顯然,私人開礦的效率要遠高于官辦的那些機構,對礦物的勘測和冶煉都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對于那些冶煉出來的金、銀等貴金屬,李云天采用了四六開和三七開兩個稅率,即在那些商賈營業執照的前十年,所冶煉出來的貴金屬商賈與官府四六開進行成分,即商賈占四成,官府占六成。

而營業執照的后十年,商賈與官府的分成比例將調整為三七開,即商賈占三成,而官府占七成,以此來保障國家的利益。

在李云天耐心細致的解釋下,酒宴結束時那些在座的揚州官員已經對交趾的商業專營權和采礦權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紛紛意識到里面蘊含有巨大商機。

可惜的是,李云天在交趾的商業規劃雖好,但交趾現在動蕩不堪、戰火紛飛,在交趾的叛亂沒有平定前一切都只是鏡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

而因為交趾復雜的局勢,那些商賈肯定對投資交趾商業專營權和采礦權持謹慎態度,以免他們的錢屆時打了水漂,這無疑將大大影響李云天這項計劃的實行。

由于一路上舟車勞頓,酒宴結束后李云天和張本回了住處休息,值得一提的是兩人并沒有住在一個地方:

張本雖是軍閣次輔但身上有著濃厚的文官烙印,所以住進了揚州府府衙,李云天則因為這次是以定南將軍的身份出征交趾,故而選擇了揚州衛指揮使司衙門。

“大哥!”到了揚州衛指揮使司衙門不久,正當李云天與韓虎談笑風生地聊天時,一名身穿錦袍的男子走進了屋內,他見狀笑著起身相迎。

錦袍男子是鄭婉柔的大哥鄭伯鑫,李云天的大舅哥,現在擔任九州商會揚州分會的會長,深受李云天的器重和信賴。

鄭伯鑫此次前來自然也是為了交趾的商業專營權和采礦權的事情,由于交趾的戰況異常糟糕,故而九州商會的會員紛紛對李云天是否能打贏這場仗感到擔憂,故而鄭伯鑫來向李云天探探口風。

韓虎知道李云天和鄭伯鑫有事要談,故而知趣地告辭離開。

得知鄭伯鑫的來意后,李云天敏銳地意識到了揚州城的商賈對交趾戰事存在著悲觀情緒,為了給九州商會的會員吃一顆定心丸,他就交趾的戰事給了鄭伯鑫一個明確的答復,表示有七成把握能平定了交趾的那些叛匪。

與此同時,李云天還臨時做出了一個決定,準備晚上宴請揚州城的那些有名的商賈,當面解答他們的疑惑,以打消他們投資交趾的顧慮,使得交趾的商業專營權和采礦權能能順利賣出。

按照李云天的計劃,明天上午他在揚州城的一個茶樓進行出售交趾的商業專營權和采礦權的事宜,后天一早就要啟程前去寧波府的定海縣,行程非常緊張。!!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