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402章 帝王之術(第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2章 帝王之術(第一更)

第402章 帝王之術(第一更)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選擇:

正文

“皇上,臣也愿隨鎮武伯前赴交趾,平定交趾叛亂!”就在王簡出列后,又有一個洪亮的聲音在大殿右側的人群中響起,立刻吸引了殿上眾人的目光。

在人們詫異地注意下,一名身材高大的國字臉男子從隊列后方走出,站在殿前向宣德帝躬身行禮。

李云天聞言不由得打量了那名國字臉男子一眼,臉上閃過一絲驚訝的神色,對國字臉男子此舉感到頗為意外。

國字臉男子是中軍都督府都指揮同知、肅王府儀賓梁少杰,梁少杰是肅親王朱安文之女安慶郡主的夫婿,年近三十。

所謂“儀賓”,并不是一種官職,而是指王府的女婿。

在明代,公主的丈夫是駙馬,全稱“駙馬都尉”,而親王、郡王之婿、孫女婿、曾孫女婿和玄孫女婿一律稱“儀賓”。

梁少杰的爺爺因為戰功被洪武帝封為安泰伯,不過這個爵位并不是世襲,而是兩世而終,也就是伯爵到他父親安泰伯梁坤處為止,后世子孫世襲衛指揮使。

因為跟隨周征平定漢王的叛亂時在真定府的戰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梁少杰被升為了中軍都督府都指揮同知,可謂勛貴子弟中的后起之秀。

大殿上的人之所以對他的出列感到驚訝,是因為以梁少杰現在的官職還無法擔任李云天的副手。

雖然宣德帝剛才是面向大殿上的文武眾臣發問,但要想成為李云天的副手有著嚴格的資歷要求,即文臣中必須是各部院堂官以上的文官,武將中則必須是都督僉事以上的武官。

而梁少杰只不過是一個都指揮同知而已,按理說沒有資格成為李云天的副手。

“你有心為國效力,忠勇可嘉,但切記不可行事莽撞,一切聽從鎮武伯的調遣。”可出乎眾人的意料,宣德帝向梁少杰微微頷首,沉聲叮囑道,似乎并無覺得不妥。

“皇上放心,臣屆時一定以鎮武伯馬首是瞻,力爭早日平定交趾叛亂。”梁少杰聞言沖著宣德帝一拱手,高聲回答。

李云天見狀眉頭微微皺了一下,隨后舒展開來。

很顯然,梁少杰的舉動不合時宜,即便是他想要追隨李云天南下交趾,那么也用不著在太和殿上向宣德帝請戰,按照流程請戰的對象應該是李云天,因為南下平叛的將領將由李云天這個主帥來指定。

梁少杰的這個反常行為使得李云天意識到里面的微妙之處,在他看來梁少杰并不是那種不知輕重之人,十有**是宣德帝的授意,一來借著交趾戰事提拔梁少杰,二來也是對他的一種制約。

雖然宣德帝對李云天信賴有加,但李云天總督廣西、交趾軍政大權,職權太重,尤其是軍權,需要有人來進行監督,而這個人就是梁少杰。

如果梁少杰向李云天請戰,那么他將由李云天來任命軍中的職務,而向宣德帝請戰,他將和李云天一樣,都由宣德帝來任命,其中的意義截然不同。

對于宣德帝的這個做法,李云天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宣德帝是大明天子,兩人之間的關系再好也不會成為朋友,只能是君臣。

肅王的祖上是洪武帝的堂兄,從輩分上來講他是洪熙帝的伯父,與福王一樣都是張太后和宣德帝信賴的皇室宗親。

福王和肅王雖然貴為親王,但由于不是洪武帝一系的朱氏子弟,故而無法繼承大明的大統。

再加上兩人居住在京城,除了親王的身份外并沒在朝廷擔任其他官職,可謂是兩個閑散王爺,不像那些外地藩王有權有勢。

故而,福王和肅王對大明皇權的危害可謂微乎其微,自然也就受到了張太后和宣德帝的信賴,因此榮寵有加。

李云天很清楚,經歷了漢王的叛亂后,宣德帝深深感受到了朝中靖難勛貴力量的強大,要想像永樂帝和洪熙帝那樣掌控并非易事。

雖然宣德帝登基之初就知道漢王在勛貴中影響力巨大,可他萬萬也沒有想到,漢王叛亂之時京畿地區周邊的都司和行都司幾乎全都站在了漢王的一邊,至今使得宣德帝心有余悸。

如果不是周征、張昊和李云天等人浴血奮戰,大明的江山絕對就要易主了,宣德帝將落得和建文帝一樣的凄慘下場。

宣德帝也想對那些靖難勛貴加以控制,可靖難勛貴們戰功赫赫,又手握統兵大權,彼此間的關系更是錯綜復雜,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因此,宣德帝現在還無法像永樂帝和洪熙帝游刃有余地對付那些靖難勛貴,唯有暗中積蓄力量,靜靜地等待機會,對當年洪武帝要借著胡惟庸和藍玉兩案株連眾多開國勛貴的用意是深有感悟。

民間有人說洪武帝大興胡、藍兩案是因為他殘酷無情,雖然有這方面的因素,但實際上洪武帝這樣做也是逼不得已,可謂用心良苦,要為繼任的皇帝掃除執政路上的障礙。

開國勛貴居功自傲、驕橫跋扈,無論是當時的太子朱標還是后來的皇太孫建文帝都無法將其駕馭,而君弱臣強的局面很顯然不是洪武帝愿意看見的,他可不希望自己駕崩后大明的皇帝被朝中的那些開國勛貴所左右,故而大力將其大力鏟除。

可洪武帝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雖然他殺了那些開國勛貴給建文帝鋪平了道路,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隱患,使得永樂帝靖難的時候建文帝無將可派。

倘若開國時的那些開國勛貴還在的話,永樂帝想要憑他手下的數萬燕軍奪取天下根本就不可能,要知道即便是建文帝手下沒有能征善戰的將領,靖難之役也打了三年多,足見過程的艱辛。

對宣德帝來說,年輕的他自然不可能殺了那些靖難勛貴,畢竟大明的征戰還需要這些勛貴們來統軍。

因此,宣德帝唯有采用拉攏和分化的手段來對付他們,一方面扶植那些開國勛貴的襲爵者,另外一方面就是借著對外征戰培養出忠于他的新一代勛貴來。

梁少杰就是被宣德帝選中的作為新一代勛貴來培養的人,只不過讓宣德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云天會成為他登基后第一個獲得封爵的人,而第二個人則是王簡,著實令他感到驚喜。

與此同時,宣德帝在平定漢王戰亂的戰事中看見了李云天的軍事才華,得到了一名文武兼備的嫡系臣子。

這次交趾平叛,宣德帝除了希望李云天鏟除那些叛軍外,還希望能借著此次平叛進封一批像梁少杰這樣的新勛貴,以與靖難勛貴相制約和抗衡。

李云天身為宣德帝最器重和信賴的人,豈會不知道宣德帝的心思,故而他此次所要點的那些隨軍出征的將領肯定與靖難勛貴無關,將從各都督府中那些年輕的將領中進行挑選。

其實,李云天更愿意只帶著三千驍武軍前去平叛,至于隨軍的將領他一個都不想要。

可這種想法卻不現實,因為不要說宣德帝了,就是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也不會目睹這種情形發生,以免李云天擁兵自重,尾大不掉。

“傳朕旨意,任命驍勇伯王簡為此次平叛左副總兵,都指揮同知梁少杰為右副總兵,敕太子少保、軍閣次輔張本隨軍參贊軍務!”

宣德帝對梁少杰的回答非常滿意,沉聲下達了諭旨,指定了了王簡、梁少杰和張本在此次平叛中的職務。

“臣領旨謝恩!”張本、王簡和梁少杰聞言,一起躬身向宣德帝說道。

大殿內的文武眾臣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相互間愕然對視著,宣德帝讓梁少杰擔任平叛大軍中除了李云天和王簡外執掌兵權的第三號人物,那么此次跟隨李云天前去交趾的將領將只能擔任都指揮同知以下的職務。

在眾人看來,宣德帝此舉是為了給李云天掃清平叛時的來自軍中的阻力,倘若招那些都督們進入軍中很可能居功自傲,不聽從李云天的指揮。

真正能看出宣德帝真實用意的人寥寥無幾,畢竟外界的注意力都被李云天所吸引,而忽視了宣德帝的布局。

本來,朝中的文武大臣們還以為此次朝會肯定會為了交趾是戰是和的事情吵得不可開交,而隨著宣德帝出人意料地下達了讓李云天平叛交趾的圣旨,太和殿上的局勢隨之變得平緩,朝會在中午之間就波瀾不驚地結束。

按照宣德帝的諭旨,軍閣立刻在城內張貼出了第三次平叛交趾的告示,告訴京城百姓李云天兩天后率領驍武軍前去交趾平定叛亂,以平息京城里關于交趾戰事的流言蜚語,穩定民心。

“鎮武伯,太后有懿旨,召你前去慈寧宮!”退朝后,李云天被楊士奇和張輔等朝中重臣簇擁著走出了太和殿,邊走邊聊著此次平叛的事宜,剛出殿門,一名立在門外的內侍迎上前,沖著李云天一躬身說道。

李云天聞言微微一怔,如果宣德帝傳召他的話他還能理解,可張太后要召見他,這就顯得有些怪異了。

雖然心中覺得有些奇怪,但李云天并不敢怠慢,告別了楊士奇和張輔等人,跟著那名內侍急匆匆地趕去了坤寧宮。

“太師,太后此時召見鎮武伯,您看所謂何事?”望了一眼李云天離去的背影,楊士奇有些好奇地問向了張輔。

周圍的眾臣聞言不由得看向了張輔,都覺得此時頗為奇怪,很顯然張太后這個時候如此著急地見李云天不會為了交趾平叛的事情,因為張太后幾乎從來不過問朝中的政事,而且也沒有必要如此突兀地見李云天。

若要論起與皇家的關系,勛貴們可比文臣要近得多,宣德帝和張太后時常都要宴請那些勛貴。

張輔作為勛貴之首,自然比其他人更了解張太后,知道張太后的事情也更多。

“太后召見,自然是喜事了。”張輔聞言微微一笑,意味深長地向楊士奇說了一句,隨后抬步離去。

“喜事?”楊士奇和周圍的大臣們聞言,臉上頓時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不知道喜從何來。!!

推薦個不錯的女裝店鋪deAmber岸卜,衣服漂亮實惠,質量也很好!在淘寶網上搜索“岸卜”即可。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