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398章 醉翁之意(第二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8章 醉翁之意(第二更)

第398章 醉翁之意(第二更)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第398章醉翁之意〔第二更〕

選擇:

第398章醉翁之意〔第二更〕

“奴才王瑾叩見皇上!”約莫過了一盞茶的工夫,正當李云天向宣德帝講述他的平叛方略時,一名瘦高個中年內侍快步走進了屋里,跪在了宣德帝的面前高聲行禮。()復制本地址瀏覽62%78%73%2e%63%63

現場眾人的視線立刻聚集在了王瑾的身上,王瑾是宣德帝寵信和器重的一名內侍,所受的恩寵與金英不相上下。

當宣德帝還是皇太孫時,王瑾就與宣德帝朝夕相伴,交情頗為深厚。

王瑾本名陳蕪,宣德帝即位為他改名為王瑾,許多重大的軍事政務都讓他參預決策,并給予豐厚的獎賞。

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帝還賜給過王瑾兩枚銀章,銀章上的鐫文分別是“忠肝義膽”和“金貂貴客”。

雖然王瑾是個受過閹割的宦官,但宣德帝為了表示對他的恩寵,將兩個宮女賞給王瑾做夫人,而且還提升他的養子王椿為官員,其所受的恩寵可見一斑。

由于受到宣德帝的寵信,王瑾的職務自然也很重要,他是司禮監的首席秉筆太監,同時又兼任東廠的廠督,在宮里的權力與金英不相上下,兩人可謂平起平坐。

在李云天看來,由王瑾出面來查處馬騏最好,無論馬騏得到什么下場都是內侍們之間的事情,也不會犯了宣德帝的禁忌。

“起來吧。”宣德帝沖著王瑾虛空抬了一下手,等他起身后沉聲說道,“王瑾,鎮武伯要去交趾平叛,你去查查交趾鎮守中官馬騏是否在交趾有不軌之事。”[39315671]393398

“奴才遵命!”王瑾聞言微微怔了怔,很顯然沒有想到會是李云天帶兵去交趾平叛,隨后躬身應道。

“到了交趾,你要好好協助鎮武伯,爭取盡早將交趾的叛亂平定。”宣德帝沉吟了一下,開口囑咐道。

“皇上放心,奴才一定盡心協助鎮武伯。”王瑾聞言立刻明白了宣德帝的意思,讓他除了查案外不要干涉李云天的軍政事宜,于是躬著身子回答。

“鎮武伯,你打算何時啟程去廣西?”宣德帝見王瑾心領神會,隨后望向了李云天。

“皇上,戰況緊急,事不宜遲,臣準備兩天后出征。”李云天沖著宣德帝一拱手,沉聲回答。()

“兩天后?”宣德帝想不到李云天走得如此之急,在場的楊士奇和張輔等人也面露詫異的神色,宣德帝想了想后說道,“此事急不得,你在京里多準備幾日,等妥當之后再行啟程。”

“皇上,臣只待三千驍武軍,兩日的時間足矣。”李云天知道宣德帝是為了他好,因此向宣德帝一躬身,沉聲說道,“皇上,如今我軍在交趾戰敗之事已經在京里掀起了滿城的風雨,早日前去征討交趾能穩定民心。”

“好,朕就準你所奏!”見李云天胸有成竹,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后就答應了下來,宏聲說道,“出征之日,朕親自為你送行。”

“謝主隆恩。”李云天聞言鄭重其事地向宣德帝一拱手,高聲謝恩。

由于交趾平叛的事情,直到午夜李云天和楊士奇、張輔等人才離開宮城,眾人圍著李云天七嘴八舌地叮囑著他在交趾要小心行事。

李云天邊走邊不停地點著頭,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他身邊的這些可都是大明文臣武將的頂級存在,自然要恭敬應對。

在此之前恐怕誰都不會想到會由李云天掛帥來平定交趾的叛亂,也不會想到李云天僅僅率領三千驍武軍南下,更不會想到短短的兩天后李云天就要率軍啟程。

因為時間已晚,再加上兩天后就要出征,李云天晚上回家休息,由于和周征同路,兩人邊騎馬邊聊著天,前后聚滿了護衛。

說實話,周征對李云天的這次出征比較擔心,再怎么說陳智、王通、柳升和沐晟都戰敗了,這表明交趾叛軍實力不菲,故而路上少不了又是一番叮囑,讓李云天千萬不要急功冒進。

李云天卻顯得很輕松,神色如常地與周征談笑著,他自然不會輕視交趾叛軍,恐怕交趾叛軍首領黎利得知朝廷派他這么一個年紀輕輕的定南將軍來,心中未免會有幾分蔑視,這正中他的下懷。[39315671]393398

回到鎮武伯府時,周雨婷已經睡下了,由于她已經有了好幾個月的身孕,故而李云天沒有前去打擾他,而是去了綠萼的房間。

睡夢中的綠萼萬萬沒有想到李云天會回來,不由得萬分驚喜,親自給李云天打來熱水洗漱,并且伺候著李云天洗腳。

一番溫存過后,李云天摟著滿面紅霞的綠萼,輕聲告訴她平定交趾叛亂之事,可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回來,讓她協助周雨婷看好家。

綠萼沒有任何心理準備,雙目頓時就濕潤了,依依不舍地將臉頰緊緊貼在李云天的胸膛上,她也聽說了交趾戰敗的事情,可大明那么多的勛貴,無論如何她都想不到竟然輪到李云天統兵。

由于連柳升這種功勛卓著的勛貴都被交趾叛軍打得大敗,落得一個戰死交趾的下場,再加上李慶和梁銘病死,交趾的叛軍一時間成為了京城百姓口中的洪水猛獸,各種流言蜚語漫天飛舞。

綠萼可不想讓李云天前去趟這淌渾水,可她知道宣德帝已經下了御命,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心中是萬分擔憂。

李云天微笑著安慰著綠萼,平定交趾這場戰他非打不可,因為他的目標不僅僅只是交趾而已,而是交趾所在的中南半島。

中南半島是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舊稱印度支那半島,又稱中印半島,位于東亞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海,地理位置異常重要。

只要能控制了中南半島,那么不僅可以將南海納入大明的疆域,還能控制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航海水路的馬六甲海峽。

當然了,在楊士奇和騫義等文官面前李云天不可能挑明他的意圖,否則絕對會受到反對,在他們看來大明是禮儀之邦,不應該去欺凌弱小。

在這種情形下李云天唯有親自去交趾進行謀劃,暗中布置攻占中南半島的相關事宜,作為一個過來人,他可是很清楚國與國之間沒有永久的友誼,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而已。

故而,為了大明的后世子孫,李云天必須要拿下中南半島和馬六甲海峽,這是他心中的一個秘密,誰也不知道。

由于第二天就是大朝之日,李云天摟著綠萼睡了還不到兩個時辰,天不亮就起床進宮上朝。

在大明的所有官員里,李云天的身份可謂最為特殊,既是翰林院的翰林侍讀和都察院的監察御史,也是京師講武堂總教官并且兼掌軍閣武選清吏司武舉廳主事,同時擁有著文職和武職。

按照大明的定制,像李云天的這種情形要以他文職和武職中最高的一個職務,來作為劃分他上朝時是站在文官隊列還是武臣隊列的標準。

李云天文職最高的職務是正六品的翰林侍讀,武職的最高職務是正六品的京師講武堂總教官,看似兩者不相上下。

不過李云天除了官職還有還有爵位,是大明新晉的鎮武伯,而伯爵以上的爵位在大明屬于超品,在官階上很顯然高于正六品的翰林侍讀。

因此,這樣一來李云天應該站在右側的武官隊列,與大明伯爵們為伍。

可宣德帝并沒有將李云天歸于武官中,李云天是堂堂的兩榜進士出身,雖然因功封爵,并且擔任了武職,但從本質上來看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臣。

所以李云天依舊立在太和殿左側文官的隊列中,不過他的位子靠前了一些,與翰林院的翰林們立在了一起。

柳升在交趾戰敗的消息早已經在京城里鬧得滿城風雨,今日大朝最重要的事務自然就是商議交趾的戰事,決定大明是繼續平叛,還是與叛軍議和結束這場戰事。

原本,對于是戰還是和,朝中文武百官都各有看法,大體上來看,武將主戰,文官一半主戰而另外一半則主和,主戰派明顯要高于主和派。

武將主戰的原因很明確,交趾戰事的失敗對他們來說可謂是奇恥大辱,自然要與交趾的叛軍死戰到底。

文官之所以出現分化,是因為他們的所秉持的觀點不同,主戰派認為大明是天朝上國,豈能被小小的交趾叛軍大敗,進而丟了大明的國土,損害大明的國威。

而文官主和派則是從民生上來考慮的,再加上交趾是后來劃入大明的版圖,故而他們認為應該放棄交趾這塊蠻夷之地,使得百姓們能得到休養生息。

進入太和殿前,在西千步廊的廊房中等候上朝的時候,文官的主戰派與主和派已經吵成了一團,雙方各不相讓,據理力爭,情緒激動處差一點就動了手。

東千步廊廊房中的武臣們則萬眾一心,決定與交趾的叛軍血戰到底,既給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報仇,同時也是挽回武將們的聲譽,否則以后還怎么在文官面前抬頭?

由于西千步廊中那些文官爭吵得太過厲害,引得不少武臣立在門外伸長了腦袋向那邊張望,臉上滿是幸災樂禍的神色。

當然了,大明是繼續平叛交趾還是從交趾撤軍,并不是誰的嗓門大就能吵贏的,這要由宣德帝來定奪,而能影響宣德帝決定的自然是朝堂上的內閣閣老、六部堂官和軍閣閣員。..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