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正文
黃昏時分,廝殺了一天一夜的黑牛鎮終于平靜了下來,原本還算繁華的小鎮已經在戰火中被摧毀,殘垣斷壁,滿目瘡痍。
鎮中大部分建筑的火勢已經熄滅,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硝煙味和濃厚的血腥味,傷兵們痛苦的聲音和哀嚎聲充斥在鎮子的上空。
尤為觸目驚心的是,鎮子里的地上尸橫遍野,堆滿了驍武軍和叛軍的尸體,尸體下方四溢的鮮血匯集成了條條小溪,染紅了從上面經過的人們的鞋子。
垂頭喪氣的叛軍俘虜從民宅和小巷中被驍武軍士兵押出,在鎮中南北相通的主干道上匯聚成了長長的俘虜隊伍,前往臨時搭建的戰俘營。
李云天在周鳴、李大牛和王簡等將領的陪同下在鎮里指揮著士兵們搶救驍武軍的傷員,經此一戰驍武軍傷亡慘重,已經經不起任何的非戰斗減員。
此時此刻,李云天沒有精力去管叛軍的傷員,那些叛軍傷員能不能撐下來就要看他們的運氣。
原本李云天還擔心漢王動用剩下的叛軍向黑牛鎮發動反撲,那樣的話恐怕精疲力竭的驍武軍沒有多少人能看見明天的太陽。
不過幸運的是,李云天很快就得知杜勝率軍來援的消息,這使得他松了一個口氣,整個人都輕松了下來。
當李云天幫著將一名身受重傷的士兵抬到門板上時,前方的街道上駛過來一群快馬,他抬頭望去立刻認出領頭的那名騎士是杜勝,于是舉步迎了上去。
“杜叔,多虧你及時趕到,否則小侄和手下的這些兄弟可就慘了。”等杜勝來到面前,李云天一拱手,微笑著向他行了一禮。
“賢侄言重了,本都督趕到的時候叛軍已經潰敗,本都督不過是錦上添花,順便抓抓俘虜而已。”杜勝聞言笑了起來,翻身下馬說道。
說實話,杜勝現在的心情非常舒爽,不僅李云天安然無恙,而且漢王還在黑牛鎮經歷了一場大敗,面對他的到來是落荒而逃,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作為援軍很顯然他也要從中分一杯羹。
與此同時,杜勝也對鎮中的慘烈的場面感到萬分震驚,在他的軍伍生涯中還從沒有見到如此激烈的戰事。
杜勝并沒有在黑牛鎮多待,與李云天寒暄了幾句后就領著張昊派給他的兩萬明軍精銳前去追擊漢王,把另外兩萬明軍交給了李云天指揮。
漢王手下的叛軍如今士氣低落,杜勝正好趁此機會痛打落水狗,建立更多的軍功,以洗刷在德安縣慘敗的恥辱,同時也是徹底瓦解漢王手下叛軍的斗志。
出乎人們的意料,李云天并沒有前去滄州城過夜,而是依舊留在了破敗不堪的黑牛鎮,不過他讓人連夜將驍武軍的傷員送去了滄州,并且下令滄州所屬州府的醫館大夫通通到滄州城集合,診治傷兵。
李云天之所以要留在黑牛鎮,是要給戰死在黑牛鎮的驍武軍將士們收尸,同時處理那些叛軍的尸首,黑牛鎮的這兩場大戰下來死者已經超過了兩萬人。
本來按照王簡的建議,那些叛軍的尸首根本就不用管,直接往亂葬崗上一扔就可,大不了挖幾個大坑予以掩埋就是,誰讓他們跟隨漢王叛亂,實屬罪大惡極。
不過,李云天并沒有聽從王簡的意見,而是下令將驍武軍和叛軍的尸首都予以單獨挖坑掩埋,以給那些死者最后的尊嚴。
在李云天的命令下,驍武軍的尸體被埋在了黑牛鎮左側一座山的一個山腳下,叛軍的尸體被埋在了黑牛鎮右側一座山的山腳下。
由于埋葬尸體的工程量實在太大,故而李云天不可能給每具尸體都配上棺材和墓碑,只有正七品總旗以上的軍官才能享受到這個待遇,其他的軍官和士兵就只有裹上一張席子或者白布下葬,墳頭立上一塊木棍刻的牌子。
為了便于管理,同時也是方便死者家人的祭拜,驍武軍士兵的每座墳都編上了號碼。
至于叛軍,無論軍官還是士兵只能裹著席子或者白布下葬,李云天不可能也讓叛軍的軍官享受棺材和墓碑的待遇,畢竟他們跟隨漢王起兵謀反。
驍武軍將士的墳墓之所以能編上號碼管理,是因為驍武軍的每個士兵身上都帶有一個長方形的小木牌,上面寫有他們的身份信息,如此一來只要查看木牌就能知道他們的身份,同時也方便同營幸存的士兵辨認。
叛軍則沒有那么幸運,死者只能依靠俘虜們來認尸,以此來弄清尸體的身份,至于那些未認出來身份的尸體,只能成為無名死尸。
隨著在黑牛鎮戰死的驍武軍將士的尸體相繼埋在山腳下,大明的第一座軍人陵園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據戰后統計,驍武軍在黑牛鎮戰死11675人,因傷退役2935人,損失了超過一半的兵力。
叛軍的情況要比驍武軍嚴重一些,戰死15960人,被俘10865人。
以上只是驍武軍的戰績,杜勝手下的明軍還殺死和俘虜了7067名叛軍。
由此一來,叛軍一共損失了33892人,漢王所帶來的四萬精銳可謂損失殆盡。
在杜勝的緊追不舍下只帶了三千余人逃回樂安城,其他的人不是戰死、被俘就是趁亂逃亡,元氣大傷。
李云天忙完了黑牛鎮的事情時已經是十一月底,滄州下了一場紛紛茫茫的大雪,使得黑牛鎮粉妝素裹,成了一個白茫茫的潔白世界,。
大雪停后,李云天率軍祭奠了埋在山腳下的驍武軍將士,然后前往樂安城,加入明軍對樂安城的圍困。
得知漢王在黑牛鎮受到重創狼狽地逃回樂安城后,張昊立刻在德州調集兵力攻打德州城,而尾隨而至的杜勝順勢進入了武安縣縣城,隔斷了漢王派兵救援德州城的道路,同時也將漢王堵在了樂安城里。
漢王任命的偽戶部尚書劉民凱和偽德州知州牛義德原本想依據德州城的城防優勢死守,以等待漢王的救援。
面對墻高墻厚的德州城,張昊并沒有貿然出擊,而是采用了圍而不攻的策略,將德州城院團圍住。
很快,驍武軍在黑牛鎮抓的十來名叛軍千戶和杜勝在追擊中所抓的幾名叛軍千戶被送來了張昊的大營,張昊讓他們到城前勸降。
直到這個時候,劉民凱和牛義德才知道漢王果真在黑牛鎮大敗,損失慘重。
更為嚴重的是,由于那些被俘千戶的出現,德州城守軍的士氣受到嚴重打擊,導致人心惶惶,軍心浮動。
趁此機會,張昊向劉民凱和牛義德表示,只要兩人肯降,避免德州城的刀兵之災,那么宣德帝就赦免了兩人的罪責。
劉民凱和牛義德知道大勢已去,故而明智地選擇了投降,打開城門將張昊迎接了進去。
劉民凱和牛義德的投降對在德安縣縣城堅守的呂平來說打擊巨大,當兩人和那些被俘的千戶前去德安縣城勸降后,呂平意識到漢王這次敗了。
事到如今呂平也不想再多做徒勞的抵抗,為了避免德安縣城生靈涂炭,他下達了投降的命令讓部下出城投降,然后在縣衙大堂自刎而亡,為漢王盡忠。
這使得張昊為之惋惜不已,再怎么說兩人也曾在靖難的時候功過患難,況且呂平下令投降,宣德帝會留他一命的。
至此,德州的戰事已經全部平定,難得地太平了下來。
張昊隨即騰出手來,調集十萬大軍前往樂安城,與杜勝的兩萬人會合后將樂安城團團圍住,樂安城的五萬叛軍在山東成為了一支孤軍。
樂安城由于不是戰略重鎮,因此城防遠不及德州城,張昊手握十二萬大軍,又調集了攻城器具,再加上樂安城里的五萬叛軍只有兩萬是精銳,故而只要張昊一聲令下,樂安城數天內就會被攻克。
不過,宣德帝并不想這樣做,再怎么說漢王也是他的親皇叔,漢王可以對他不仁但他卻不能對漢王不義。
所以宣德帝希望漢王能開門投降,如此一來也就能避免一場戰事,自從漢王叛亂以來,已經有太多的人死去。
故而,張昊對樂安城圍而不攻,等待宣德帝御駕親臨。
十二月初,李云天率領著五千驍武軍武安縣城,隨同他一起前來的還有天津副總兵、勇城伯秦廣益。
自從得知漢王在黑牛鎮被李云天的驍武軍大敗后,秦廣益是坐立不安,雖然他小心謹慎,與漢王之間并沒有書信往來,但漢王的特使卻是潛到天津城見過他。
萬一那個特使將秦廣益供出來,恐怕他這輩子就要完了,很顯然漢王不會無緣無故地北上,畢竟滄州前面還有明軍重兵把守的天津城和武清縣城。
尤其是天津城的守軍,更是明軍的精銳,足夠漢王喝上一壺的了,而一旦漢王被天津的守軍就纏上,那么偷襲京城的愿望肯定就要落空。
除非……除非天津城的明軍與叛軍之間有染,使得漢王沒有了后顧之憂。
至于武清城的明軍,是決計不敢出城與漢王的叛軍交戰,十有八九會固守待援,不足為懼。
因此,即使沒有與漢王之間往來的書信,秦廣益也會被外界所懷疑,要是漢王或者漢王身邊的人將他供出來,他下半輩子就要完了。
說實話,秦廣益本以為漢王這次北上京城是十拿九穩的事情,豈料被李云天這個毛頭小子看穿了漢王的謀劃,還在黑牛鎮出人意料地擊敗了漢王,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秦廣益很清楚山東的戰局,知道漢王經歷了此次失敗后已經無力東山再起,除非漢王能逃出山東與魯仲乾會合,那么還有一絲勝算。
不過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漢王怎可能丟下樂安城的部下們悄悄前去找魯仲乾,這豈不是成為了喪家之犬?而大部隊行軍的話肯定會被山東境內的明軍發現。
一旦漢王出了意外,那么不僅在真定府激戰的魯仲乾和在居庸關激戰的白德祥就失去了作戰的目標和動力,而且會使得叛軍軍心大亂,這場由漢王發動的叛亂很快就會被朝廷平息,屆時就等著朝廷秋后算賬。!!
推薦個不錯的女裝店鋪deAmber岸卜,衣服漂亮實惠,質量也很好!在淘寶網上搜索“岸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