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355章 驚人推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5章 驚人推測

第355章 驚人推測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全文閱讀

作者:


天津這個名稱開始于永樂二年,意為天子渡過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以前被稱為直沽。讀蕶蕶尐說網

永樂二年,永樂帝傳御旨,在直沽“筑城浚池,賜名天津”,在天津設左、中、右三衛,后來又加了一個守御千戶所,是大明軍事重鎮和漕運轉運中心。

由于天津是廄的重要屏障,由事關運河上的南糧北調,故而從永樂帝起就倍加重視,這也使得天津守軍齊裝滿員,兵額充足,并沒有出現其他地方有缺額的現象。

天津三衛和天津守御千戶所由天津副總兵、勇城伯秦廣益統轄,秦廣益是中軍都督府的都督同知,永樂帝的愛將之一,在宣德帝和漢王的爭斗中采取了明哲保身的策略,坐山觀虎斗,進而得以坐穩天津副總兵的職位。

作為一名靖難勛貴,秦廣益自然與漢王有著不錯的交情,雖然秦廣益現在仍然忠于宣德帝,但可以肯定的是漢王一定私下里與他有過聯絡。

至于兩人私下里是否達成了什么不為人知的協議,那可就不得而知了,由于漢王的主力被明軍拖在了山東戰場,因此天津也就沒有引發人們的關注。

況且,天津和廄之間還有武清城,如今由周征的老部下永平伯楊威統兵三萬鎮守,用以拱衛廄。

武清城地理位置優越,潞水繞其左,渾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層巒疊嶂,南窺譚海而萬物朝宗,當水路之沖衢,洵畿輔之咽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廄南方的最后一道防線。

因此,叛軍要想從滄州向廄進犯,那么要經過天津和武清兩大軍事重鎮,不等他們突破這兩座城市,山東戰場的明軍主力就會追擊而來,使得他們陷入前后受阻的困境。

可如果秦廣益放叛軍過境的話,那形勢可就截然不同了,叛軍一旦通過了由精兵鎮守的天津,那么十有八九會繞過武清城直奔廄。

武清城的兵力雖然比天津多,但是戰斗力卻遠遠不及天津。

由于武清城的位置屬于明軍的后方,故而守軍有一半都是新征募的軍戶,畢竟明軍的精銳幾乎都調去了真定府和山東戰場,后方的城市已經沒有什么守軍,即使有也是屬于二線部隊,戰斗力可想而知了。

“勇城伯難道投靠了漢王?”聽了李云天的話后,朱玉馨頓時大吃了一驚,神情驚愕地望著李云天,如此一來廄豈不是危矣!

“如果漢王的大軍不到,勇城伯絕對不敢輕舉妄動,單憑他的兵力無法對廄構成威脅。”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神情凝重地向朱玉馨搖了搖頭,沉聲說道,“朱姑娘,本官決定即刻啟程前往滄州,在漢王到達滄州前截住他,一定不能讓他過了滄州,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萬一漢王不是到滄州,你這么一走樂安和德州的叛軍將重新連為一體。”雖然李云天說的在情在理,不過朱玉馨還是感到有些擔憂,畢竟這只是李云天的推測,要是出了差錯可就會影響到了德州的戰局。

“事急從權,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李云天皺著眉頭沉吟了一下,語氣決然地說道,“樂安的守軍不知道本官去了哪里,短時期內不敢輕舉妄動,只要兩天本官就能抵達滄州,屆時就會知道漢王是否去了那里。”

“朱姑娘,本官希望你能去一趟景州,將本官的決定告訴皇上,讓皇上早做準備,一旦本官在滄州截住漢王,請皇上立刻發兵來援。”說著,李云天向朱玉馨一拱手,沉聲說道。

倘若漢王此次果真前往滄州,那么一定帶上了叛軍的精銳,李云天麾下也就只有老的驍武軍能與之一戰,新整編的驍武軍和其他明軍很難阻擋叛軍的精銳。

故而,李云天認為他的目的是阻擋漢王北上的腳步,盡可能地將其拖在滄州,同時向宣德帝報信,讓宣德帝派兵來援。

由于此次前往滄州后果難料,李云天自然不希望朱玉馨跟他一起身處險境,再加上他要帶走武安縣城的大部分明軍,故而還是將朱玉馨送回景州城的好。

“好,我這就去。”朱玉馨豈能不知李云天的用意,她知道李云天可能面臨一場生死大戰,倘若自己跟去的話反而會使得李云天分心,故而鄭重其事地答應了下來。

“你……要保重!”隨后,朱玉馨咬了咬嘴唇,神情關切地望著李云天。

“勞煩朱姑娘把這把劍交給皇上。”李云天見狀微微一怔,感覺朱玉馨的眼神里有些復雜的意味,不過他現在沒有時間考慮其他的事情,隨手取下了掛在腰上的那把金柄金鞘的繡春刀,雙手捧著遞向了朱玉馨。

朱玉馨不明白李云天這是何意,為什么要把佩劍交給宣德帝,結果后有些疑惑地看著李云天。

李云天并沒有向朱玉馨解釋原因,讓朱玉馨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后就派人護送她前往景州城,朱玉馨的身上有一封李云天寫的親筆信。

與此同時,李云天也給張昊寫了一封信,將自己的猜測和部署告訴了張昊,以便張昊做出應對。

送走了朱玉馨,李云天立刻進行了軍事部署,親自率領兩萬驍武軍和五千明軍,帶上四五天的干糧,輕裝出城直奔滄州方向而去。

武安縣縣城城外,武安縣張知縣和幾名千戶給李云天一行人送行,李云天一身黑色軍裝,神情冷峻,英氣逼人。

“諸位,本官走后,武安縣就給你們了。”李云天望了一眼張知縣和那幾名千戶,沉聲吩咐道,“只要敵軍沒有大舉進犯,就不用關閉城門!”

“大人放心,下官們記住了。”張知縣等人沖著李云天一拱手,高聲答道。

李云天隨即翻身上馬,在李大牛和王簡一行人的簇擁下絕塵而去。

張知縣和幾名千戶目送李云天等人離開,他們并不知道李云天要去哪里,不過很顯然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否則不會走得如此匆忙。

此次前去滄州,李云天帶上了兩萬驍武軍和五千明軍,全部都是身體康健之輩,剩下的五千明軍守武安。

臨晨時分,景州城。

一群騎士簇擁著一輛馬車來到了南門,騎士們風塵仆仆,看樣子趕了很長時間的路。

“城上的人聽著,瑞祥郡主有緊急軍情求見皇上,速開城門。”一名騎士來到護城河前,沖著城門落上的守軍高聲喊道。

“上峰有令,無論是誰來,夜間不開城門,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說。”城門樓上的守軍聞言,大聲回答。

由于宣德帝在青州城,故而為了避免叛軍夜襲青州城,青州城晚上不開城門。

“郡主,怎么辦?”那名騎士是福王府的侍衛,自然知道這個規矩,聞言無奈地策馬來到馬車旁,沉聲向里面的朱玉馨請示。

“把這封信射進城里,交給皇上。”馬車的車簾隨即掀開了,朱玉馨神情冷峻地將李云天教給她的書信遞了過去,嬌聲說道,“告訴城上的人,這是山東巡撫的急件,讓他們立刻送給皇上,倘若耽誤了軍情就等著被砍腦袋!”

侍衛隨即將書信射到了城門樓,樓上的后軍聽聞是山東巡撫的急件,不敢怠慢,連忙送去了宣德帝的寢宮。

朱玉馨神情焦急地坐在馬車里,雙手緊緊握著李云天的那把佩劍,她現在并不擔心宣德帝能不能見到李云天的那份信,而是憂心李云天的處境,如果事情真的像李云天猜測的那樣,那么一場血戰在所難免。

大約半個時辰后,南門的吊橋緩緩放了下來,宣德帝有旨,宣朱玉馨去寢宮見駕。

朱玉馨在寢宮見到宣德帝的時候,宣德帝正背著雙手在房間里來回踱著步子,眉頭緊皺,由于是在睡夢中被驚醒,故而他并沒有來得及梳洗,頭上的長發披散在了身后。

“瑞祥姑姑,你手里拿著的可是李御史在講武堂的佩刀。”朱玉馨一進門,宣德帝就注意到了她手中捧著的那把金柄金鞘的繡春刀,雙目中閃過一絲驚訝的神色。

福王是洪武皇帝的堂弟,故而朱玉馨與洪熙帝和漢王同輩,宣德帝比她要小一輩,因此私下見面的時候要喊朱玉馨一聲姑姑。

也正是朱玉馨的這個身份,她才能拿著李云天的佩劍去見宣德帝,否則早就被人給攔下了。

“皇上,這是李御史讓臣妾交給皇上的。”朱玉馨向宣德帝福了一身,雙手將那柄繡春刀遞給了侍立在一旁的金英。

朱玉馨雖然能夠帶劍前來覲見宣德帝,但是卻不能近宣德帝的身,必須交給宣德帝身旁的近侍,否則就是大不敬。

“李御史這是要背水一戰了。”宣德帝接過那把繡春刀,拔出鋒利的刀身看了看,隨后啪的一聲合上,頗為感慨地說了一句。

“皇上,發兵去救李御史,漢王手下的兵士都是悍勇之輩,李御史領著的不過是一支新近才收編的新軍,豈能是漢王的對手?”

朱玉馨聞言不由得花容失色,她現在終于明白李云天為何要讓她將佩刀帶給宣德帝,原來是要以此明志,與漢王魚死網破。

“現在德州戰事正酣,敵情未明下朕豈能輕易出兵?”宣德帝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苦笑著向朱玉馨說道,“況且,李御史在信中告訴朕,漢王狡詐,只有等他傳來確切消息才能出兵,以防有詐。”

“皇上,那就任由李御史身陷險境?”朱玉馨咬著嘴唇問道,神情無比擔憂。

從滄州到景州最少也要兩天的路程,即使李云天派來騎回來傳信,那么路上也要耽擱一天,如此一來就是三天,李云天能阻擋漢王三天?

再者說了,滄州的叛軍絕對不會坐視無睹,肯定會發兵來救,這意味著李云天要受到叛軍前后夾擊,境況危急。

“事已至此,只有聽天由命了。”宣德帝豈不知李云天此次冒著生命危險,他沉吟了一下,走上前將那把繡春刀交給了朱玉馨,“瑞祥姑姑,這把刀既然是你帶來的,那么屆時就由你還給李御史,朕相信他能凱旋而歸!”

朱玉馨的嘴角蠕動了幾下,想要說些什么,但始終沒有說出口,只是雙手緊緊地握著手里的那把繡春刀,神情萬分擔憂。!!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