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后的下午,青州城。復制本地址瀏覽%62%78
“稟大人,探子來報,登州衛指揮使陳朗率領三萬人馬于今天上午離開登州城,向青州方向進發,預計明天上午進入青州地界,傍晚時抵達青州城。”
李云天正在府衙的廂房里翻看著《史記》時,一名講武堂的武藝教官急匆匆前來稟告。
“再探!”李云天頭也不抬地說道。
那名武藝教官聞言沖著李云天拱了一下手,步離去。
晚飯的時候,樂安那邊的探子也傳來了消息,楊勇率領三萬人馬作為先鋒已經離開了樂安。
得知這個情報后李云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意,重重地咬了一口嘴里的面餅,用力咀嚼著。
漢王并沒有跟楊勇在一起,這對他來說疑是一個好消息,看來漢王已經中了他的誘敵之計。
說實話,李云天之所以會分兵到東林縣,就是故意擺出一個要跟漢王打消耗戰的假象,以漢王的能耐絕對能覺察出他的意圖,然后做出應對。[34115671]341344
根據李云天對漢王的了解,漢王肯定會把目標放在濟南城的援兵上,因為只要消滅了濟南城的援兵,那么濟南城就成為了他的囊中之物。
與之相對應,漢王手中的兵力也隨之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在景州城,一部分在東林縣城,另外一部分則隨著漢王設伏,伏擊濟南城的援兵。
如此一來的話,李云天所面臨的叛軍力量將受到消減,這就給了他破敵的機會。
晚飯后,李云天將城里的千戶召集在了一起議事,驍武軍一共有一萬兩千余人,也就有十二名千戶,是除了李云天外驍武軍的最高武官,直接歸李云天指揮。
“本官已經決定,連夜出發,在黑虎溝設伏,襲擊從登州城趕來的叛軍。”當著眾位武官的面,李云天指著地圖上登州城東側的一個地點,神情嚴肅地說道。
“什么?”武官們聞言不由得面面相覷,好像不敢相信李云天所說的話,憑他們這點兒人也想伏擊陳朗的三萬人?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要是要陳朗率軍打一個反擊,他們可就要全軍覆沒了。
“如果本官沒有猜錯的話,漢王已經中了本官的計策,想要趁機吃掉濟南城的援軍,因此不會派主力前來青州城,而陳朗沒有能力來攻城,因此他十有**會讓陳朗對青州城圍而不攻,如此一來陳朗必將懈怠,進而給了我們機會。”
李云天環視了一眼現場的武官,沉聲解釋道,“本官準備留下兩個千戶所的兵力守城,其余人等跟隨本官一同設伏。”
“本官已經決定,此戰中凡是戰死的將士,本官出撫恤銀二十兩,法從軍的殘疾者十五兩,并回鄉休養,兩者的戶籍將調入京師講武堂,十年內本官不會從中征兵,其軍田所種作為撫恤糧,本官也不會征收分毫。”
隨后,李云天語峰一轉,高聲說道,“此外,立下軍功者將調入講武堂京郊大營,正式成為講武堂一員。”
聽聞此言后,現場的武官轟一下就騷動了起來,誰也沒有想到李云天竟然制定出了如此豐厚的撫恤制度和獎勵制度,這疑打消了士兵們的后顧之憂,而且也使得他們有了進入講武堂當差的機會。
誰都知道,宣德帝對講武堂倍加重視,成為講武堂的人后肯定會受益良多。
其實,李云天這也是奈之舉,現在是明軍在山東境內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如果不能給予叛軍反擊,那么山東的局勢將會急轉直下,漢王將趁勢掃蕩山東地界的明軍。
故而,為了這次能突襲登州城成功,李云天特意許下了優厚的撫恤制度和獎勵制度,只要能打贏此役,那么宣德帝肯定會認這筆賬的。
午夜時分,在幽靜夜色的掩護下,青州城東門悄悄打開了。[34115671]341344
李云天率領著驍武軍的士兵,輕車簡從從東門出城,很就消失在了前往登州城的夜色中。
兩名千戶留守在了青州城,按照李云天的指示,第二天兩人以叛軍來襲為由在青州城實行了戒嚴,四門緊閉,隔絕了與外界的聯系,以免李云天等人離開的消息外泄。
黑虎溝是一個地勢險峻的山地,位于青州城的東部,從登州到青州的必經之地,道路兩邊是綿延起伏的群山,非常適合打伏擊。
經過**的急行軍,第二天清晨,李云天領著驍武軍來到了黑虎溝,布置完了埋伏的事宜后士兵們吃了隨身攜帶的干糧,然后就勢躺在地上補覺。
李云天計算過陳朗一行的速度,他們要是想吃午飯的話就必須要過黑虎溝,因為黑虎溝的地形并不適合埋鍋造飯。
由于**未睡,李云天很就在帳篷里睡了過去,抓緊時間來補覺。
臨近中午的時候,睡夢中的李云天被喊醒,據派出去的探子來報,陳朗一行此時距離黑虎溝不足五里。
而且,李云天得到了一個好消息,由于陳朗并沒有想到李云天會主動出城打反擊,因此并沒有派出先鋒去探路,這疑使得李云天少了很多麻煩。
睡覺的士兵紛紛被喊醒,簡單地吃了干糧后就進入了各自的伏擊區域,靜靜等待著陳朗一行的到來。
在身邊親衛和講武堂教官的幫助下,李云天換上了他的那身顯得有些笨重的魚鱗甲,所謂刀劍眼,他還是小心一些的好。
說實話,雖然陳朗此次帶來了三萬人馬,但李云天還真的沒把它看在眼里。
漢王為了對抗朝廷的平叛大軍,已經將登州府和萊州府的精銳兵力抽調去了德州城,故而陳朗手下大部分人都是臨時征召的軍戶和民戶,看起來人多勢眾,其實不過是充當門面的,守城還可以,野戰的話絕對沒戲,畢竟有些人手里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戰斗力可想而知了。
穿妥了魚鱗甲,李云天從一名親衛手中接過一把金柄金鞘,鞘身刻有三爪蟒的繡春刀,雙手一用力,將刀身從刀鞘中拔出,一股凌人的寒意頓時迎面撲來。
這把金柄金鞘的繡春刀是宣德帝在講武堂成立之時御賜給李云天的,由精鋼打造而成,特別鋒利。
刀柄一側刻著一條騰空飛行著的三爪蟒,另外一側刻著“講武堂”三個大字,在“講武堂”三個大字的右下側有一個小一些的字“總”,代表著李云天是講武堂的總教官。
除了李云天的繡春刀是金柄金鞘外,講武堂教官的繡春刀是金柄銀鞘,而學員的繡春刀則是銀柄銀鞘。
而且,只有李云天的繡春刀上刻得是三爪蟒,教官和學員則是飛魚,教官繡春刀刀柄上的小字是“教”,學員繡春刀刀柄上的小字是“學”。
不僅如此,教官和學員的刀柄上,“講武堂”右下側是代表他們身份的“教”字或者“學”字,左下側還刻著年月日,是他們獲得繡春刀的時間,年月日的旁邊是阿拉伯數字的編號,對應他們個人。
由于學員們還沒有畢業,故而他們還沒有資格領取講武堂的繡春刀,腰上掛著的是和錦衣衛一樣的普通繡春刀。
看了一眼繡春刀鋒利的刀鋒,李云天有些遺憾地將刀插回了刀鞘,他倒是想拎著這把繡春刀上陣殺敵,可身邊的親衛加上講武堂的教官、學員有上百人,怎么輪也輪不到他出馬。
再者說了,要是真的輪到他這個主將拎著繡春刀前去殺敵,那么絕對不會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大人,叛軍的前鋒隊伍已經進了黑虎溝!”不久后,一名軍士急匆匆走進來,沖著李云天一拱手,沉聲答道。
李云天聞言深吸了一口氣,抬步向一旁的一個山頭走去,趴在山上的草叢里往下面一看,只見遠處山腳下的大路上浩浩蕩蕩地走過來一條長長的隊伍,隊形零散,聲音嘈雜,隊伍里的人七嘴八舌地說著話。
一些騎著馬的軍士在隊伍前后來回跑動著,罵罵咧咧地催促著士兵們走,對那些看不順眼的士兵上去就是幾馬鞭。
“烏合之眾!”望著那條隊伍,李云天心中暗自搖了搖頭,如果大明的軍隊都成了這樣,那么以后如何打仗。
對于埋伏在道路兩旁山上的明軍,行進中的叛軍絲毫也沒有覺察到,他們現在關心的是過了黑虎溝后埋鍋造飯,填飽肚子,同時歇歇腳。
“那個人是不是陳朗?”大約過了有一盞茶的工夫,遠處山腳下一群騎著馬的人出現在了李云天的視線中,他伸手指著被眾人簇擁著的一名身穿正三品武官的中年人,問向了身旁一名百戶。
“稟大人,此人正是陳朗。”那名百戶是山東都司的人,與陳朗打過不少交道,李云天這次特意讓他來認人。
李云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意,現在可是戰時,陳朗竟然身穿官袍而不是鎧甲,足見其有多么懈怠和大意,這也注定了他這次要栽在黑虎溝。
“傳本官軍令,擊鼓!”等陳朗率領著叛軍進入了李云天設下的埋伏圈后,李云天轉過頭,沉聲向等候在一旁的傳令兵下達了命令。
傳令兵隨即轉向了遠處的一個山頭,舉起手中的旗幟比劃著,用旗語向那個山頭的人傳達了李云天的指令。
片刻之后,一陣低沉而雄渾的鼓聲從那個山頭傳來,頃刻間就傳遍了整個黑虎溝。
聽到鼓聲,行進中的叛軍隊伍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下意識地四處張望著,好奇地尋找著鼓聲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