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黑醉酒
“臣,天策衛百戶陳剛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擺渡搜免費下載小說”大約過了半盞茶的工夫,在太和殿眾臣的注視下,一名身六品武官官袍的男子大步走進殿內,給宣德帝下跪行禮。
天策衛本是京城駐軍,后來被漢王從永樂帝那里索為了其王府護衛,是漢王手中最戰斗力最強的一支部隊。
陳剛和侯泰一同進的京,又一起進了大明門,只不過他在承天門受到了嚴格的檢查,故而慢了侯泰一步,落在了后面。
“陳百戶,漢王派你來所謂何事?”宣德帝沖著陳剛虛空向上一托,示意其起身,然后不動聲色地問道。
“陛下,漢王讓臣帶來一封信。”陳剛聞言從懷里取出了一個信封,雙手捧著說道。
宣德帝向立在龍椅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英微微頷首,金英見狀就快步走了下去,從陳剛手中接過了那封信,然后抬步走回龍椅,準備將信交給宣德帝。
“念!”宣德帝見狀沖著金英一揮手,示意他不用拿過來,同時高聲說道,他知道在場的眾位大臣肯定想知道漢王在信中說了些什么。
“遵旨!”金英聞言向宣德帝一躬身,然后從信封中掏出一張紙,打開后抑揚頓挫地念了起來。
在信中,漢王不僅稱洪熙帝違反了洪武和永樂時期的舊制,頒給了文臣誥敕和封贈,而且還指責宣德帝不該修理南巡宮殿,浪費民脂民膏,并將此事歸罪于朝廷上的文武大臣沒有輔佐好宣德帝。
與此同時,漢王還斥責朝中幾位大臣為奸佞,其中為首的人便是五朝元老、戶部尚書夏原吉,要求宣德帝交出這些人殺掉,并揚言已派兵把守通往北直隸外的交通要道,防止那些奸臣逃跑。
否則的話,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萬代,漢王將按照洪武大帝定制下的祖制,舉兵前往京城“清君側”。
聽著聽著,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絲不屑的神色,漢王的這封信不過是對永樂帝“靖難”起兵的效仿而已,可理由卻顯得太過牽強,而且他的矛頭指向錯誤,不應該拿夏元吉開刀。
夏元吉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和宣德五朝,擔任戶部尚書多年,一心為公,深受眾臣的愛戴,還曾經因為國庫空虛反對永樂帝北征而被永樂帝打入了詔獄,直至洪熙帝登基才放出來。
因此,漢王將矛頭指向夏元吉頗為不智,倒不如換成是別人,例如呂震,或許更有說服力。
其實漢王本來是想將呂震視為朝廷奸臣的賊首,不過非常可惜,呂震七月份的時候在主持祭祀太廟時因為醉酒而死,禮部尚書由禮部左侍郎胡瀅接任,這使得漢王沒有別的選擇,唯有選夏元吉來當靶子。
不得不說,漢王與永樂帝當年面對的境況非常相似,都是在侄兒即位之初起兵奪位,但對手卻截然不同,永樂帝面對的是優柔寡斷的建文帝,而宣德帝則殺伐果決。
“唉,看來漢王果然是反了,眾位愛卿有何對策?”等金英念完了信件,宣德帝故作無奈地嘆了一口氣,憂心忡忡地望向了大殿上的文武大臣,將漢王造反一事的基調給定了下來,后面就是如何出兵平叛了。
“臣推薦太子太保、陽武侯薛祿前往平叛。”宣德帝的話音剛落,南京兵部尚書張本就出列,高聲奏道。
張本原本為刑部右侍郎,與洪熙帝私交甚好,故而洪熙帝繼位后升他為南京兵部尚書兼掌南京都察院,后留在京師兵部協助陳洽處理兵部事務。
當陳洽隨成山伯王通平叛交趾后,張本實際上代理了陳洽的職權,進入軍閣參與軍閣的相關事宜。
原本,在京城中的那些勛貴里,英國公張輔和忠國公周征是最適合率軍平叛的人。
不過周征這些天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并沒有在軍閣,而張輔又與漢王交往甚密,故而張本就推薦了陽武侯薛祿。
薛祿在靖難時戰功卓著,作戰勇猛,由于多次與漢王并肩作戰,故而對漢王的戰術知之甚詳,是京城勛貴中最適合的平叛人選。
大殿右側的勛貴隊列中,薛祿聞言臉色不由得大變,雙目流露出為難的神色,他雖然不贊同漢王舉兵造反,但他與漢王有過生死患難的交情,讓他去平叛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陛下,漢王兇悍,非陛下御駕親征不可!”這時,大點左側隊列前端走出一個人,正是內閣次輔楊榮,沉聲向宣德帝說道。
說實話,楊榮并不信任薛祿,萬一薛祿臨陣倒戈,那么大明的江山可就危亦,因此必須要宣德帝親自前去平叛,才是最為穩妥之舉。
“陛下乃一國之君,豈可親臨險境。”隨后,大殿右側隊列前方也有一人走出隊列,是太師、英國公張輔,沖著宣德帝拱手說道,“陛下,臣愿意率軍十萬前去討伐漢王,必將漢王擒住獻給陛下。”
“陛下,太師雖然勇武善戰,可此事事關大明江山社稷,陛下還是應當親征。”楊榮聞言,雙目不由得流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張輔與漢王之間的關系人盡皆知,要是用他領軍的話,天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
雖然張輔擒住了枚青送給了宣德帝,但是又能保證這不是漢王和張輔使出的一招苦肉計,一旦張輔領著那十萬精銳投奔了漢王,后果可就不敢設想。
“此去平叛路途艱險,而戰事瞬息萬變,隨時都有可能受到敵軍突襲,倘若陛下有個意外,豈是你我所能擔待起的?”張輔豈會不知楊榮的心思,于是冷笑了一聲,沉聲質問。
“倘若不能一戰而平定漢王,定有宵小之徒投靠,那么漢王勢必起勢坐大,屆時無人能擔此重責。”楊榮自然不甘示弱,冷冷地反駁道。
張輔越是想帶兵平叛,楊榮就越是懷疑他的動機,因此也就越加不會讓他掌兵,以防不測。
見兩人爭執了起來,于是大殿上的文臣和勛貴們隨即也加入了戰局,文臣一邊倒地支持楊榮,而勛貴們全部支持張輔,演變成為了文官集團和勛貴集團的較量。
宣德帝見兩派在太和殿上吵得不可開交,而且都有著幾分道理,于是沉吟了一下后不由得望向了夏元吉、蹇義和楊士奇、楊溥、金幼孜、黃淮等人,他們幾個一直沒有開口發表意見。
在宣德帝看來,派遣朝中勛貴領兵平叛雖然是例行之舉,但卻無法保證能平定漢王的叛亂,因此帶來難以想象的嚴重結局。
而御駕親征固然增加了許多勝算,可是無法保證他的安全,保不準漢王會派人進行突襲,這使得宣德帝左右為難。
“臣不才,激變宗藩親王,罪該萬死!”夏原吉見宣德帝看向了他,連忙摘下了頭上的烏紗帽,跪在地上向瞻基請罪。
“愛卿為大明勞心盡力,何罪之有?漢王所言不過是拿你當個借口而已,是福是禍朕愿與你一起分擔。”宣德帝聞言搖了搖頭,吩咐金英將夏元吉扶了起來
“陛下,難道您忘記了當年李景隆之事嗎?要想對付漢王,非得陛下御駕親征不可!”夏元吉起身后,沉吟了一下,望著宣德帝高聲說道。
夏元吉的話不僅使得宣德帝的臉色為之一變,也使得太和殿上一陣騷動。
二十多年前,永樂帝奉天靖難時,建文帝派太子太傅、曹國公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南軍前去平叛,結果被燕軍殺得慘敗,導致與燕軍陷入了持久戰。
不僅如此,當年永樂帝率軍突襲南京城的時候,李景隆開城投降,使得建文帝沒有等到各地勤王之師的到來,進而失了皇位。
李云天聞言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看來姜還是老的辣,一開口就擊中了問題的要害。
“陛下,往事可鑒,平叛之事不可失策,現在漢王立足未穩,倘若陛下御駕親征,卷甲韜戈前往,一鼓作氣就能將其平定,這就是先聲有奪人之心。如若命將領出征,恐怕不濟。”
夏元吉見宣德帝似乎還有猶豫,于是有條不紊地說道,明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支持楊榮的決定。
“陛下,臣附議!”夏元吉的話音落后,楊士奇站了出來,拱手說道。
隨后,蹇義、金幼孜等人也出班,聲援楊榮。
隨著楊士奇等人支持楊榮,宣德帝不由得望向了人群中的李云天,李云天見狀連忙微微頷首,在他看來夏元吉言之有理,宣德帝要想贏得與漢王的這一戰,必須御駕親征,否則派遣那些勛貴的話后果難以預料。
“既然如此,朕決意御駕親征!”見李云天點頭,宣德帝終于不再猶豫,宏聲宣布道。
“陛下,漢王有勇無謀,驕橫無忌,麾下所部雖人數眾多,但卻是臨時強征的百姓,是一群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而已,陛下乃萬金之軀,千萬不可以身犯險,臣只要率兵十萬就能擒拿漢王。”
張輔聞言不由得面色一變,連忙沖著宣德帝拱手說道,“我等身為武將,如若不能為陛下分憂,實在是慚愧之至。”
“陛下三思!”大殿右側的勛貴聞言,不由得向宣德帝一躬身,異口同聲地說道。
“太師好意朕心領了,雖然爾等足以平定叛亂,但朕金口玉言,既然已經決意御駕親征,豈可出爾反爾。”
宣德帝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隨后沉聲向張輔說道,事關大明的江山社稷,他豈敢有絲毫的輕怠。
況且,宣德帝現在心中并不信任張輔,張輔越是想要帶兵平叛,他自然也就越不會答應。一
手機閱讀本站:
本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