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311章 興師問罪(四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1章 興師問罪(四更)

第311章 興師問罪(四更)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小黑醉酒書名:

宣德元年三月初七,南直隸十四府四州的武舉復試文考在南京城的江南貢院舉行。

出乎李云天的意料,南直隸的人口幾乎是北直隸的五倍,可是先前結束的武舉初試中,考生的人數才一萬出頭,僅僅是北直隸考生人數的一半,而且里面還包括那些得到消息后從鄰近的江西、湖廣和浙江的考生。

李云天知道南直隸人文薈萃,文風盛行,讀書人都不屑于投身行伍,可是他沒想到實際的情況竟然比他預想的還要糟糕。

面對這種情形李云天是無能為力,唯有無奈地搖頭苦笑的份兒,他總不能讓人拿鞭子驅趕北直隸的那些年輕人來參加武舉考試吧!

江南貢院坐落在秦淮河北岸,東起姚家巷,西至貢院西街,北抵建康路,不僅擁有考試號舍近兩萬間,另有主考、監臨、監試、巡察以及同考、提調執事等官員等官員的官房千余間。

再加上膳食、倉庫、雜役、禁衛等用房,以及水池、花園、橋梁、通道、崗樓的用地,規模之大,占地之廣,房舍之多為大明貢院之最。

與北直隸一樣,南京兵部和南京禮部也派官員前來江南貢院進行督考,以彰顯武舉復試的重要。

由于南京并沒有設立軍閣,因此南京兵部也就依然存在,其作用與軍閣相對,受軍閣所節制。

南直隸的復試人數和北直隸相同,都是兩千余人,雖然人數看上去不少,但進入江南貢院后就顯得微不足道,僅僅占據了江南貢院不到九分之一的號舍,看起來多少顯得有些寒酸。

李云天已經從被派往應天府的官員那里了解到,南京國子監參與此次武舉考試的只有區區七人,而北京國子監則有五百多人,雙方的反差甚大。

這也難怪,李云天提出文舉取士“南六北四”,已經不折不扣地得罪了那些南方士子,南京國子監的監生更是對他深惡痛絕,豈會參加由他主持的武舉考試。

在江南崇尚文風的大環境下,再加上李云天與南方士子的“恩怨”,以及南京國子監監生高傲的身份,有七個人參加考試已經非常難得。

而且,這七個人都順利通過了初試,在應天府的文考中名列前茅,成績非常優異。

李云天剛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感覺很欣慰,至少南京國子監有監生參加考試了,不過隨后他的心里就感到有些不安。

因為這個現象實在是有些反常,完全不符合常理,難道這七個人就不怕被國子監的那些監生戳脊梁骨?而能夠在文考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績,那么首先應該是文舉舉才對,為什么要來考武舉?

不過李云天此時事務繁雜,根本沒有時間去琢磨那七個監生的心思,況且復試已經開始了,那七個人到底有沒有抱著什么目的,考試后即見分曉。

武舉的文考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可謂開創了江南貢院自成立起來的一個先河,而且采用分數制考卷也對江南貢院來說也是破了天荒。

文考后的第二天就是武考,南京兵部已經安排好了軍營,兩天內武考就結束。

與此同時,文考的考卷結果也已經出來,果不出其然,南京國子監的那七名監生占據了文考的前十名,其中第一名到第五名位子都被他們霸占,實力異常雄厚。

由于武考的分數是當場確定,故而不需要繁瑣的復查,因此武考的排名被連夜統計了出來。

宣德元年三月初十,也就是武考結束的次日,江南貢院門外的告示欄上貼出了此次武舉復試的文榜和武榜,排在名單前面的一些人通過了復試,獲得了進入講武堂的機會。

按照李云天的計劃,四月十一他就要帶著那些被錄取的南直隸考生前往淮安,淮安的漕運衙門已經準備好了船只,屆時將沿著大運河晝夜兼程趕回北京。

李云天將講武堂開堂的日子定在了四月初一,屆時宣德帝將親臨講武堂的開堂儀式,宣德帝已經御筆題寫了講武堂的名匾,屆時將由李云天親自掛在講武堂的議事堂的正前方。

因此李云天根本就沒有時間再南京城逗留,雖說有二十來天的時間讓他趕回北京,可是萬一路上出什么事情給耽誤了行程,那后果可就嚴重了。

再者說了,這些南直隸的考生到達講武堂后還要經過幾天的簡單訓練,以嶄新的面貌來迎接宣德帝和屆時的嘉賓。

江南貢院。

院門右前方側的告示欄前人頭攢動,聲音嘈雜,考生們紛紛查看著各自的排名,里面還夾雜著不少看熱鬧的百姓。

考生中欣喜者有之,懊惱者有之,失落者有之,不以為然者有之,痛哭流涕者有之……與往年一樣,每次江南貢院放榜時告示欄前都會展現出一幅生動鮮明的人生百態圖。

“張兄,你果然拔得了頭籌!”

一群穿著南京國子監監生服飾的青年立在告示欄的文榜前,一名身材有些矮胖的監生瞅了一眼排在文榜首位、總分高達385分的考生名字,笑著向身旁的一個身形略顯消瘦的監生說道。

“這下看他如何下臺!”這時,一名立在矮胖監生另一側的一個監生幸災樂禍地說了一句。

“到時候看看他的面子往哪里放!”

“哼,竟然以權謀私,在取士上壓制我南方士子,真是無恥至極!”

“不給他點兒厲害看看,他真的以為咱們南方士子是好欺負的!”

隨即,周圍那些監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一個個顯得義憤填膺。

這些監生不得不氣憤,李云天在太和殿一番慷慨激揚的言語,使得南方士子考中進士的幾率一下子降低了三分之一,從以前的九成到了現在的六成,著實可恨。

這意味著每屆科舉,將有三成原本會被錄為進士的南方士子與金榜題名失之交臂,而始作俑者的李云天自然要被這些士子們憤恨。

尤其是南京國子監的那些年輕的監生,一個個年輕氣盛,再加上心高氣傲,更是對李云天深惡痛絕,認為他是在幫助那些北方士子牟利,實屬朝廷中的奸賊。

這些監生們在平日里在國子監,自然不清楚世道的險惡,也不會顧忌事態的后果,因此頭腦一熱可什么事情都會做的出來,得知李云天這次竟然來南京督考南直隸武舉復試后準備趁著這次機會給李云天一個難堪,掃落他的面子。

當然了,李云天是大明堂堂的御史,又是代表著講武堂來的南京城,因此他們自然不可能對他動粗,因此決定就在這次武舉考試上動腦筋。

既然那七名南京國子監的監生敢參加這次的武舉考試,那么自然有著真才實學,否則被淘汰下來的話豈不是貽笑大方。

他們的計劃很簡單,那就是考上講武堂后拒之不就,屆時李云天的臉面肯定會被掃光。

由于此次參加武舉的基本上都是南直隸那些文舉無望的讀書人,擁有秀才功名的人可謂鳳毛麟角,文才實力只能算一般。

故而那七名南京國子監的監生在武舉文考中一鳴驚人,占據了文考考榜的前十名,他們七個要是退出的話絕對會引發南京城轟動,也將使得李云天顏面掃地。

“走,跟著我去拜見咱們的李大人!”那名身材有些消瘦的監生就是此次南直隸武舉文考第一名張恒,他看了看自己的名字,隨即冷笑了一聲,領著周圍的監生大步離開,前往南京守備太監鄭和的府邸。

永樂二十二年年底,洪熙帝任命鄭和、王京弘為南京守備太監,協同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鎮守南京。

鄭和此時已經五十五歲,兩鬢的頭發斑白,他六下西洋,對通往西洋的水路和沿途的境況知之甚詳。

因此,李云天趁著這次機會向他打探呂宋島和占城國的事情,包括兩地的勢力格局和風土人情,尤其對位于交趾南邊的占城國頗為上心,以便日后謀劃。

鄭和對李云天此舉感到很是好奇,不知道他為何對呂宋島和占城國這兩個海外小國如此感興趣,從李云天年齡、閱歷以及職責來看,李云天不應該關注這兩個國家才對。

不過,李云天對鄭和甚是敬重,一來南京城就登門拜訪,如今他有求于他,況且又是鄭和熟知的海外之事,故而也樂于相告。

“大人,門外有一群國子監的監生,要求見李御史。”就在李云天聚精會神地聽著鄭和向他介紹呂宋島和占城國的情形時,一名下人走進了大廳,向鄭和稟告道。[小說]的友上傳,小說免費提供閱讀,如果你喜歡請告知身邊的朋友,謝謝!

“監生!”鄭和聞言不由得感到有些詫異,忍不住望向了李云天,那些國子監的監生竟然追到了這里,看來一定有什么要緊的事情,可李云天第一次來南京城,他們又有什么事情能找李云天呢?

鄭和可不認為那些國子監的監生想要通過李云天來進入講武堂,南京國子監的那些監生不是朝廷重臣之后就是江南才華橫溢之輩,豈會投筆從戎,看得上小小的講武堂。

“大人稍待片刻,下官去去就來。”李云天也感到頗為驚訝,他來到南京城后可從沒有見過南京國子監的監生,更別提有什么交情了,隨后起身笑著向鄭和拱了一下后,抬步前去查看。

很顯然,那些南京國子監的監生此次來者不善,竟然在鄭和的府邸前點名道姓地要來見李云天,擺明了是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勢,李云天倒要看看這些家伙要搞出什么名堂來。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