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書名:
在朱瞻基離開南京城的這兩天,李云天一直待在自己的處所睡覺,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外連門都不出,十分低調,難得地清閑下來倒有著幾分愜意。看小說推薦去看書讀蕶蕶尐說網
畢竟現在屬于非常時期,萬一在外面被人給認出來了,那么免不了又是一場風雨。
與李云天的清閑愜意相比,雷婷則遇上了一個不小的麻煩,她今年已經年滿十八歲,由于雷嘯天已經知道雷婷向洪熙帝討來了賜婚的諭旨,故而不再管她的婚事,可她外婆卻并不清楚諭旨的事情自然要關心雷婷的終身大事。
因此,自從雷婷來了南京城后外婆就張羅著她的親事,短短兩三天里就讓她的大舅媽帶著她相了兩家親,兩家都是南京城的名門望族,與雷婷門當戶對。
雷婷對相親意興索然,但拗不過外婆,只好強打著精神跟著大舅媽與那兩家人見了面。
那兩家人對嬌俏漂亮的雷婷非常滿意,再加上雷婷漕幫大小姐的身份,必將會是一門不錯的姻緣。
說實話,那兩名與雷婷相親的男子長得也都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雷婷的外婆豈會委屈了自己的寶貝外孫女?
不過很可惜,雷婷心里已經有人了,自然不可能看上那兩名男子,虛與委蛇地應對著,可謂心神俱疲。
她已經打定了主意,在成親前再也不來南京城,相親對于從小舞刀弄棒的她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不僅要打扮成大家閨秀的樣子,而且言談舉止都要以淑女的標準來衡量,遠沒有她在李云天面前從容率性。
于是,兩天后雷婷逃也似地離開了南京城,只不過與來的時候相比車隊里多出了幾名陌生人,這也使得雷婷的外婆以為她是不想相親故而逃避,無形中倒為她的匆忙離去找了一個不錯的借口。
朱瞻基這次回京城帶的隨從并不多,一共只有五個人,其中有三名內侍和兩名護衛。
在那三名內侍中李云天只認識宋大山,其余兩名內侍都是向宋大山一樣進入東宮不久的新人,而朱瞻基最**信的內侍金英則留在南京城以作掩飾。
至于那兩名護衛李云天倒是全都認識,一個他的大舅子、周雨婷的二哥周豐,另外一個是李滿山,兩人是李云天特意挑選出來推薦給朱瞻基的。
一是因為周豐和李滿山絕對值得信賴,二來兩人并沒有在宮中擔任職務,即使是消失一段時間也不會引起外界的關注。
當然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李云天這次要讓周豐和李滿山立下“從龍之功”,以后的仕途必將一派光明。
朱瞻基認為李云天的安排合情合理,因此就依照他的建議,讓周豐和李滿山來擔任護衛,兩人身手都很好,遇到危險的話也能抵擋一陣。
就在李云天和朱瞻基一行人乘車從南京趕往揚州坐船北上的時候,北京城一家茶樓的雅間里。
崔輝忐忑不安地坐在那里喝著茶,剛才他正在都察院里辦公,忽然接到了魯天行的信,于是換上衣服后就急匆匆地趕來了這里,看來魯天行已經查到了一些關于洪熙帝的新消息。
不久后,房門開了,魯天行面無表情地走了進來,徑直走到桌邊倒了一杯涼茶,咕嘟咕嘟一口氣喝完。
崔輝見狀連忙站了起來,從魯天行的神情來看事情好像不容樂觀。
“你看看吧。”喝完茶水,魯天行從懷里取出兩本賬簿遞給了崔輝,然后神情嚴肅地坐在了椅子上。
崔輝連忙翻閱著那兩本賬簿,一本上面記錄著洪熙帝今年來的飲食情況,另外一本記錄著太醫院上個月以來的出診狀況。
這兩本賬簿當然不是記錄的原本,原本在宮中保存,魯天行拿來的是手抄版本。
從飲食記錄上來看,自從洪熙帝齋戒后,飲食口味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以前喜歡清淡而現在喜歡油膩。
太醫院的出診也并無什么特殊的地方,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著,看不出絲毫異常之處,用藥也都循規蹈矩。
“小公爺,如此看來皇上可能已經賓天了。”合上那兩本賬簿,崔輝沉吟了一下,神情嚴肅地向魯天行說道。
“本經歷也是這樣想的。”魯天行點了點頭,皺著眉頭說道,“可惜我爹現在在宮里,根本沒有辦法接近,無人來主持大局。”
由于楊士奇和魯仲乾五人給洪熙帝護法,因此隔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系,整個御花園已經被親軍給團團圍住,連只蒼蠅都飛不進去。
“小公爺,一定是他們擔心國公爺看出端倪,故而找了一個借口將國公爺囚禁在了宮里。”崔輝想了想,沉聲說道,“為今之計,小公爺趕快通知漢王,并讓武寧候和安武侯等大人做好相應的舉措,迎接漢王入城。”
“本經歷這就讓人帶著這兩本賬簿去告知漢王。”魯天行拿起桌上的賬簿,神情嚴肅地交待崔輝,“此事事關重大,千萬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以防不測。”
“小公爺放心,下官明白。”崔輝向魯天行一拱手,鄭重其事地回答。
等魯天行離開,崔輝的嘴角浮現出了一絲得意的笑意,如果洪熙帝真的賓天了,那么這場齋戒祈福的鬧劇十有yankuai出自李云天的手筆,否則的話也不會去當什么“金童”,肯定是在那里進行指揮謀劃。
不得不說,李云天的這一手實在是高,要不是無意中聽見了那兩名送膳內侍的議論,崔輝絕對想不到洪熙帝齋戒會另有隱情。
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看來老天要亡李云天,等漢王進城后就是他的滅頂之日。
李云天自然不會想到兩名內侍無意中會泄露了洪熙帝齋戒的“天機”,如果給他足夠時間的話他肯定能竭力安排妥當所有的事情,盡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
可惜的是洪熙帝駕崩得太過突然,倉促中李云天不可避免地遺漏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而這些小事終于被崔輝這個有心之人察覺,進而帶來了嚴重的后果。
在揚州住了一宿后,李云天一行人登上了漕幫的那艘大船,沿著運河順流北上,由于逆水行船,故而速度比來的時候要慢上許多。
朱瞻基與李云天一樣,現在的身份都是雷婷的隨從,穿著隨從的服飾,不過宋大山等人則帶了一套太子的衣冠,總不能讓朱瞻基以隨從的打扮進京吧。
由于洪熙帝駕崩,朱瞻基并沒有即將登基的喜悅,情緒反而顯得有些低落,他知道洪熙帝在漢王和趙王的虎視眈眈下能登上皇位有多么得不易,也清楚洪熙帝遭受了多少苦難。
朱瞻基心情不好,李云天自然不會打擾他,讓朱瞻基一個人在房間里待著,他與周豐在他的房間里敘著舊。
周豐的心情非常舒暢,雖然不清楚李云天和朱瞻基在弄什么玄虛,不過這次能順利將朱瞻基送到北京城的話,那么他毫無疑問就立下了大功。
而他之所以能護送朱瞻基回京,很顯然是李云天從中周旋的結果,對自己這個妹夫是越來越欽佩,竟然對朱瞻基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李云天沒有告訴周豐他為什么忽然之間來了南京城,周豐也沒有追問,他生于勛貴之家,自然清楚該知道的事情知道,不該知道的事情不能胡亂打探。
中午,李云天和周豐、李滿山在一個房間吃飯,朱瞻基的飯菜端進了他的房間,由宋大山三人伺候著用膳,他畢竟是太子,該有的規矩不能變。
不久后,宋大山三人推門走了進來,坐在了一旁的桌前,原來朱瞻基沒什么食欲,隨便吃了幾口飯菜就讓他們退下了。
“不知三位中官如何稱呼?”李云天覺得這倒是一個接觸宋大山三人的好機會,永樂帝和洪熙帝都已經開始重用內侍,宋大山三人以后肯定也會被朱瞻基重用,于是找了一個機會,沖著正在用餐的三人一拱手,笑著問道。
中官是內侍中高級宦官的官名,地位相當于二十四衙門里的少監,宋大山三人現在只不過是朱瞻基身邊打雜的近身內侍而已,連中級宦官都不是,豈會是中官?李云天此舉無疑是在客套。
“小的宋大山,見過三位大人。”宋大山三人連忙放下手里的碗筷,率先沖著李云天拱手說道。
“小的韓魁,見過三位大人。”隨即,宋大山左側的高個子內侍恭敬地說道。
“小的王振,見過三位大人。”宋大山右邊的是一個身形有些消瘦的內侍,臉上掛滿了微笑,顯得有些圓滑。
“王振?”李云天雙目閃過一絲驚訝的神色,不無詫異地望了一眼那名身形有些消瘦的內侍,隨即移開了視線,心中暗暗說道。
在他的印象里,正統年間大明有一名權傾朝野的司禮監太監,不僅使得滿朝文武要向其叩拜,甚至差一點要了于謙的命,也導致了大明在土木堡之役的慘敗,那個太監的名字正是王振。
李云天并不清楚二十年后那個權傾朝野的王振是何時入的宮,只記得他是河北蔚州人,以前也是一個讀書人,精通詩書,只不過后來考功名無望,進而自閹進宮。
考慮到明代路途艱辛,再加上蔚州距離北京城近,李云天推測王振應該是在北京城入的宮。
如果眼前這個王振就是以后那個司禮監的太監,那么他此時出現在南京,十有yankuai和宋大山一樣,也是跟隨朱瞻基從北京城回來的。
此次朱瞻基秘密北上,將金英等親信內侍都留在了南京城,故而宋大山和王振、韓魁這才有機會追隨朱瞻基前往北京城,也給了三人一個上進的天賜良機。
雖然朝中的文武百官都看不起內侍,認為他們是閹人,難登大雅之堂,不過李云天卻沒有絲毫的鄙視,微笑著與宋大山三人在那里寒暄,氣氛十分輕松。
這使得周豐和李滿山感到很奇怪,認為以李云天的身份不應該對宋大山這些內侍,而且還是低等級的內侍那么客氣,不過李云天既然這樣做了,那么肯定也有他的打算。
談笑中,李云天暗中觀察著王振,雖然此人現在看起來其貌不揚,十分普通,可他要真的是以后那個赫赫有名的權監,那么現在就要小心應對。
看來是要找機會摸摸此人的底,李云天心中暗暗拿定了主意,決定查一下王振的身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