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
只不過李云天太年輕,社會閱歷淺薄,不懂得為官之道,因此空有一腔抱負,連張有德都斗不過,被張有德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知。{}
“羅班頭,本官真的覺得自己不適合為官,應該回家潛心修學。”李云天笑著搖了搖頭,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大人,如果不是您的話白水鎮豈會得到如此多的賑災物資,現在看來災民們在過冬之前就能住進新房,這全是您的功勞。”羅鳴忽然之間同情起了李云天,禁不住開口安慰道。
要是換作別的官員,肯定就把災情壓下去了,那么根本無法得到如此充裕的賑災物資,而且即使那些救災物資到了也會被一些官員上下其手克扣,最后到了百姓手里的寥寥無幾。
可李云天不一樣,他敢把自己的“丑事”宣揚開來,那么自然也就敢去找那些克扣賑災物資官員的麻煩。
所以這次白水鎮的賑災物資完完整整地發了下來,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去招惹李云天這個愣頭青。
李云天聞言笑了笑,沒有說話,默默地向前走著,羅鳴覺得他的背影十分孤單和落寞。
幾天后的一個下午,紫禁城東,文淵閣。
雖然文淵閣在紫禁城眾多的宮殿建筑中并不起眼,但它是大明行政的中樞所在,是大明內閣的辦事場所。
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經過通政使司后都要匯聚在這里,由內閣的閣員從中挑選重要的奏章給永樂帝過目。
此時,一個寬敞的房間內,兩名身穿緋袍、頭戴烏紗、胸前的補子上繡著一只錦雞的老者正坐在桌案前,翻閱著桌上擺放著的奏折。
“有意思!”忽然,其中一名清瘦老者望著手里的一份奏章忍不住笑了起來。
“楊大人,何事發笑?”這時,另外一名坐在不遠處書桌前翻閱走奏折的圓臉老者抬起頭,有些好奇地問道。
“江西九江府湖口縣知縣給向陛下請罪,請求陛下讓他戴罪去邊疆殺敵報國,決意戰死沙場。”楊大人合起手里的奏章,笑著看向了圓臉老者。
“湖口縣?”圓臉老者沉吟了一下,問道,“可是前段時間鬧水匪的地方?”
“正是那里。”楊大人點了點頭,“死二十五人,燒毀房屋一百一十六棟,九江府從來沒有發生過如此嚴重的匪患。”
“聽聞湖口縣知縣對敵時被嚇得昏了過去,使得所率之人潰敗,這才讓那些水匪有機可乘,大肆燒殺搶掠,陛下最痛恨的就是這種貪生怕死之徒,這次肯定要重責于他。”圓臉老者對李云天現在的處境并不樂觀,皺著眉頭說道。
楊大人微微一笑,沒有答話,繼續翻看著桌案上的奏章。
晚上,乾清宮,南書房。
“陛下,這是臣擇出來的奏章,請陛下御覽。”楊大人走進房里,向坐在書桌后面一名身穿明黃色龍袍、身材高大、面相威猛、精神矍鑠的老者躬身說道。
“賜座。”這名威猛老者自然就是永樂帝朱棣,向楊大人微微一笑,讓內侍給楊大人搬來了一張椅子,然后翻閱起了楊大人送來的奏章。
每本奏章上都貼著一張條子,上面寫著楊大人對奏章內容的處理辦法,永樂帝覺得滿意的話就用朱筆在條子上寫上“已閱”兩個字,依照條子上的辦法去處理奏章上的事務。
如果他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就在奏章上用朱筆寫下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朱筆御批”。
這樣一來就節省了很多處理奏章的時間,簡化了奏章的辦事效率。
永歷帝邊翻閱奏章邊向楊大人詢問一些奏章上的事務,楊大人有條不紊地對答,很快就剩下最后一本奏章。
“楊卿,這本奏章為何沒有貼條子。”永歷帝翻開奏章一看,微微一怔,抬頭看向了坐在那里的楊大人。
“啟稟陛下,這是江西九江府湖口縣知縣李云天的請罪表,臣不敢妄斷。”楊大人向永樂帝一躬身,不動聲色地回答。
“請罪表?”永樂帝的眉頭皺了皺,能讓楊大人把奏章遞到他的面前,那么肯定不是一件小事,于是望向了奏章里的內容。
奏章的字寫得很漂亮,李云天把當天晚上發生的事情完完整整地表達了出來,尤其是看見那顆血淋淋人頭時的震撼,著重用了筆墨描寫,為后面的昏倒做出了充分的鋪墊。
最后,他用悲壯的語調表示,“臣上負皇恩,下愧黎民,斯文掃地,深知罪孽深重,本無顏茍活于世,然十年寒窗苦讀,未能為君分憂絲毫,為國效力半分,臣實在愧對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故懇請陛下恩準臣戴罪戍邊,殺敵報國,臣定當馬革裹尸,以報圣恩!”
“此人還算有幾分骨氣。”看完了奏章上的內容后,永樂帝不由得笑了起來,他出身行伍,縱橫疆場大半生,這種充滿了肅殺之氣的奏章很是對他的胃口。
“楊卿,你意下如何?”隨后,永樂帝看向了楊大人,笑著問道。
“臣覺得他還算有幾分擔當,看在他是新科進士,去湖口縣上任不到三個月的份兒上,臣認為應該給他個為國效命的機會,讓他在沙場上洗刷恥辱。”楊大人不動聲色地回答,語氣中流露出了一絲惋惜。
“他是新科進士?”永樂帝感到有些意外,新晉的進士通常都留在京城熬資歷,爭取在各大部院任職,很少有人外放為官。
雖然李云天的任命是永樂帝御批的,但那只不過是走一個形勢而已,永樂帝根本不可能知道他是誰,更別提記得他了。
“他在殿試中位居二甲中等,是今科進士中最年輕的一個,尚未弱冠。”楊大人點了點頭,沉聲向永樂帝解釋道。
“此人倒有點意思。”永樂帝聞言伸手摸了一下胡須,再度翻看了一遍奏章,微微點了點頭。
奏章里面沒有任何辯解,也沒有絲毫的抱怨,更沒有推諉責任,有的只是未能痛殲水匪的無奈和無法為國效力的感慨,如果楊大人不說的話誰也不知道他是僅僅上任三個月湖口縣知縣的新科進士。
“楊卿,你覺得朕如何處理此事?”合上奏章后,永樂帝饒有興致地望著楊大人,如果李云天是新科進士的話,那么就是楊大人的門人了。
沒錯,這個楊大人就是楊士奇,士奇是他的字,本名“楊寓”。
“陛下已有圣斷,臣洗耳恭聽。”楊士奇微微一笑,向永樂帝說道,從永樂帝的心情上他已經知道了李云天逃過了一劫。
“告訴他,朕不要逃兵,他的戰場在湖口縣,朕給他三年時間捉拿匪首王三,如果三年內他抓不到人,那么也不用去邊疆了,直接自己了斷。”永樂帝笑了笑,沉吟了一下,在李云天的奏章上寫上了“戴罪立功”四個大字,然后向楊士奇說道。
“陛下圣明!”楊士奇聞言沖著永樂帝一拱手,就勢拍了一個馬屁,心中松了一口氣。
表面上看來,楊士奇并沒有在李云天一事上表態,可實際上暗中幫了李云天不少,如果不是他的話永樂帝不可能知道李云天是新晉的進士,事情也就不會如此順利。
不過,李云天能有此番造化,主要還是靠他的請罪表寫得好,正對永樂帝的脾性,這樣一來他在一旁敲敲邊鼓,永樂帝自然也就不會追究他的罪責了。
說實話,永樂帝南征北戰見慣了死人,那二十五條人命在別人眼里可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不過在他面前不過就是一個數字而已,說大可大,說小也就微不足道了,如何處置李云天完全憑他的一己之念。
至于三年后李云天能否抓到王三,這就是后話了,先不說日理萬機的永樂帝會不會記得這件事情,屆時李云天隨便找個人冒充王三,也就應付過去了。
楊士奇之所以要幫李云天,并不是他對李云天有多器重,實際上他根本就記不起來李云天的模樣,只知道他是自己的門人。
這很正常,楊士奇位居高位,拜在他門下的官員眾多,李云天一個七品縣令根本就上不了臺面,他不可能對李云天有什么印象。
而他能記起李云天的名字來,與不久前李云天讓李滿山和李大牛來京城送湖口縣特產的事情有關。
作為李云天的恩師,他送給楊士奇的那份特產肯定是最為厚重的,李滿山把禮物送到后留在他的名帖就走了。
正好,楊士奇有一次在家吃飯時廚房做了一道用湖口縣特產烹飪的菜肴,他覺得味道不錯,隨口問了一句菜肴的來處,于是知道是湖口縣知縣李云天送來的,是他的門生。
故而當他看見李云天奏章的署名是江西九江府湖口縣知縣李云天時,腦海對這個名字有印象,意識到李云天是自己的門生,因此出手相助。
通過李云天寫的這個奏章,楊士奇對他有了深刻的印象,能寫出這么一篇絕佳的奏章來只有兩個可能性,一個是李云天是個榆木疙瘩,真的想去邊疆殺敵報國,另外一個就是李云天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以退為進。
版權所有新手機閱讀請訪問:m.xinbi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