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樓MM言情小說免費閱讀第一平臺
熱門標簽:
第435章復雜繁重的準備工作
第435章復雜繁重的準備工作
左鄰右舍:
工廠化批量化灌輸出來的人什么樣?王書輝從地方上得到的反饋是,一個是發木,一個是發狂。
發木,指的是在為人處事方面。那些從西山基地出去的在全面的灌輸,完全單調的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十五六歲的年輕人,完全沒有什么經驗和方法。他們在西山基地里,只知道單純的聽作為他們教導員的前輩們的指示做事情。他們到了地方,到了工作崗位,就只知道聽黨支部書記,黨支部的命令。
發狂,這主要是指在他們的個人生活上的。和接受常規的少年軍教育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不同,這些在西山基地里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速度完成教育的年輕人,因為至少都接受了三到五年的壓抑的無趣的生活,到了地方上之后,突然間獲得了自由的他們就會在所有能夠發泄精力的活動中表現出一種近乎瘋狂的態度來。
只要是對抗性的競技類活動,最頑強,最突出,最賣命的人,肯定都是這些人。在橄欖球比賽里,在籃球比賽里,在各種田徑項目上,他們的身體素質可能不是最好的,成績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是最拼命,最無所顧忌,最喜歡一往無前的去拼的人,肯定都是這些人。
王書輝得到這些消息后,也只是嘆了口氣而已。沒辦法,實際上他的這種西山基地式的培養方式,也是被現實的環境逼迫的。不說別的吧,光是數學、語、生物,這些基礎性的教育人才吧,湖北、魯東、遼南三個地區的需要就是非常龐大的。
按照一千個初中生的比例來配備教師的話,每五十個學生分成一個班級的話,一千個學生就是二十個班級,每種課程的教師,至少十個班級要配備一套。那么這就是十個專業教師。
當然,即使王書輝為了發展工業不太注重文史教育吧,但是思想政治課程是必須上的。歷史和地理可以合成一門課,體育可以改成軍訓。這樣下來,每一千名學生,也至少要有十四名專業教師。
復興黨目前掌握的湖北、魯東和遼南地區的總人口是一千兩百萬人。按照人口比例,需要接受小學和初中教育的人口占百分之二十(農業社會存在嚴重的人口低齡化問題),這就是說,復興黨現在要為2400000少年兒童提供教育。
因為小學教育的內容相對簡單,數學、語文、自然、思想幾門課的教學都可以由一個教師承擔,而且復興黨的正規教育采取的是軍事化模式,所以占其中一半左右也就是一百二十萬左右的小學生,并不直接擠占復興黨的教育人才,但是,為了對剩下的一百二十萬初中生提供正規教育,復興黨手中就必須有四萬人左右的各學科的教師。
而在事實上,復興黨的教育系統,即使從整個復興黨內的各個系統抽調有同等學力的人(復興黨的全民學習制度)成為教師,再加上王書輝的西山基地從1625年開始每年出產的一到兩千名填鴨人才,也才勉強的把復興黨目前的初級中學教育需要的人才補充完整了。
唐亞峰的想法當然不是七八萬的復興軍會不會打不過闖軍和明軍的問題。按照復興軍現在的戰斗力,都不用五萬人,如果只是單純的打敗,不是圍殲或者俘虜的話,有一萬復興軍,那所謂的三十萬闖軍和十萬明軍也不是盤菜。
問題是,一下子從總數才十來萬人的部隊調走那么多人,唐亞峰心里那真是在滴血一般的心疼。
王書輝知道唐亞峰的問題所在。所以他對唐亞峰說道:
“這十萬正規軍和十萬生產建設兵,不是說全都要支援地方的建設工作的。他們也是一批一批的隨著接收工作的進行,逐漸的轉業的。而且我告訴你,從班長到營長這些指揮員也是不會轉業的,這些人會就地吸納和訓練戰士,立即組建新部隊。而且是一變三,一變四的組成更多的部隊。我會專門從軍政學校那邊再抽調更多的基層指揮員給你的。”
看到軍委方面的干部臉上立即多云轉晴,王書輝又對他們提醒了幾句:
“部隊變多不見得是個好事情。新部隊不僅沒有戰斗力需要軍事訓練,更是沒文化沒覺悟的普通老百姓。所以部隊變多了,但是訓練任務、文化任務和思想任務的擔子卻更重了。而且你們也都知道,咱們復興軍可沒有炮灰這一說的。新戰士有了,也不可能立即派到戰場上,一般都會在新建軍事基地里承擔地方防御的工作。”
“所以說,真正承擔作戰任務的,還是那些人。我之所以沒有只給你們剩五萬人,遼南和魯東那邊的部隊也沒動,就是考慮這方面的問題。這一點你們要有個清醒的認識!”
唐亞峰和顧國樟聽了王書輝的話立即站起來行禮,回了句“保證完成任務”。北上計劃的軍事部分早就已經制定完了。軍委方面制定的五萬人的計劃也是經過充分的研究的。唐亞峰擔心的不過是怕北上任務會一直消耗部隊的數量而無法補充而已。
中央工作會議徹底結束之后,政務院和統計局立即抽調各方面的人員成立了計劃委員會,開始全力制定針對北中國的未來五年的建設方案。王書輝則回到了現代,要求自己的智囊團按照他給出的條件和數據,設定專門的前提,花錢邀請各方面的專家為復興黨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
其實王書輝根本就沒指望復興黨自己能弄出什么正經玩意來。真正的方案和計劃,他還得依靠現代社會的智力支持。不是他瞧不起復興黨的黨員們,事實是就以目前復興黨那群泥腿子們的水平,給一個五六千萬人口的國家制定五年計劃,那是扯淡呢。
別看這種人口規模在現代社會不過才是一個省的水平,可是真要說起來,沒有一大批有經驗的專家,一般人還真做不出來相應的建設計劃。
當年新中國建立的時候,也是靠著蘇聯專家的手把手的幫助,才逐漸的摸索出來了成功的經驗來的。
第一個五年計劃現在看起來好像沒什么,但是,在當時那可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新生的中國還沒有那樣的能力呢。
王書輝在辦公室里對自己的死黨房啟明說道:“不要怕花錢,放開了花,敞開了用,一定要請最好的專家制定計劃。”
房啟明其實不太明白王書輝每天在想些什么。在他看來,做一個架空的幻想計劃,用得著這樣嗎?反正難得一見的王書輝的所作所為,總是奇奇怪怪莫名其妙的。十年下來,已經習慣了的房啟明早就習慣性的把王書輝的異常舉動歸結為有錢人的
熱門小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