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之門1619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 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之門1619 >>時空之門1619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 2

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 2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老崔052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老崔052 | 時空之門1619 
您當前的位置:

正文第121章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

字體:[]

民間有一句老話,說的是“看孩子和種地,大家一般都會選擇種地。因為看孩子比種地更加困難,更加辛苦。”

對于王書輝來說,政治工作,軍事工作和經濟工作。這三項工作中,雖然沒有一個工作是他有經驗的。但是,讓他選擇的話,他更愿意做經濟工作和軍事工作。他認為,政治工作是最難做的。

當然,這里的難和不難,都是相對的。從總體上而言,對于王書輝,這三項工作都不好做。

可是,就王書輝目前的能力來說,讓他帶領著復興軍打仗,雖然他自己不拿手,但是因為復興軍和這個時代的軍隊,有著全方位的代差的原因,他覺得自己可以勝任這個工作。

就經濟工作來說,因為有著時空門的幫助,初步建立起來的近代工業基地,不斷的生產出來的成本低廉的產品,讓王書輝做起經濟工作來也比較的容易。

唯獨就是政治工作,他覺得是千難萬難的。

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對王書輝來說,在這個時代里,在意識形態領域上,他絕對是理論水平最高的。但是,政治理論和政治實踐,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搞政治理論研究,面對的是書本,搞政治實踐工作,面對的是人。而做人的工作,王書輝真的不擅長。

現在,原本王書輝沒放在心上,復興會大部分人都視為大敵的詹家寨和荊州衛聯軍,極具喜劇意味的被一個基地村的民兵擊潰了。放在王書輝面前的首要問題,就不是軍事上的,也不是經濟上的了。

對內,王書輝需要抓住機會,一方面利用潰兵潰匪給周邊村鎮帶來的兵災,給復興會上下,上一堂現實的教育課程。另一方面,他還要趁著部隊進入各遭災村鎮救災的機會,擴大復興會的控制范圍。對外,王書輝則需應對,可能因為荊州衛指揮使苗偉常和錦衣衛荊州千戶所千戶包慧贊的死亡,隨之而來的復雜局面。

所以,王書輝即將需要面對的,無論是對內的,還是對外的問題,都是政治上的問題。

在自己的營帳中思考著即將面臨的問題,王書輝就覺得有些頭疼。自己和自己的那些學生一樣,都缺乏處理這些問題的經驗。

不過,王書輝從偉大領袖身上學會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叫做“以我為主”(字面意義)。也就是說,在面臨復雜局面的時候,把精力放到自己的事情上面。只要把自己的事情解決好了,把自己的工作理順清楚了,把自己的實力實實在在的壯大了。外部的環境再怎么復雜,那也是“敵人圍困萬千沖,我自巋然不動”的情況。

想清楚了這個問題之后,王書輝立即簽署了一份命令。在命令中,他要求復興會常委會抽調人員和物資,立即為即將開展的救災活動進行準備。寫完的命令之后,王書輝把文件放到一個不銹鋼細桶中,交傳令兵。很快,傳令兵騎著馬,在兩個騎兵的護送下,離開了袁家畈復興軍第一營的駐地。

看著三個人兢兢業業、斜斜歪歪的騎著馬離開營地。王書輝的嘴角直抽抽。他心里不禁產生了“什么時候才能把自行車生產出來啊”的想法。要知道,騎馬傳信,可是在古代社會里唯一的快速通訊方式了。什么“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可不是用飛機火車送信的。那完全就是靠著四條腿的動物往死里跑。

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騎馬可是一項專門技術。不是說,隨便叫個人,交個他一匹馬,他騎上就能跑了的。怎么騎在馬上不掉下來,怎么控制馬,怎么控制馬的速度,這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專門的訓練,才能掌握的技能。至于怎么在馬上揮舞兵器殺傷敵人,怎么當個騎兵,那就是更加專業,更有難度的事情了。

目前,復興軍里只有幾個會騎馬的人。但是,這些或者在衛所里騎過馬,或者在商隊里當過伙計的人,自己也都非常的實事求是的說了,他們只是能保證在勻速行進的馬上不掉下來而已。一旦馬要是跑起來了。他們就不能保證自己會是在馬背上,還是在馬蹄子下了。

為了保持通信暢通,復興會目前只能依靠騎手傳信。在常規的通信中,復興會采取的是輕便馬車的方式。因為駕駛馬車比騎馬容易掌握,而且輕便馬車這個東西,以目前復興會的工業實力,是能夠生產出來的。

可是,軍事上的通信,就必須使用速度最快的騎兵傳訊了。但是,目前復興會一是沒有足夠的馬,二是沒有足夠的騎手。這次第一營出動,王書輝為了保證與總部的通訊暢通,才從復興軍剛成立不久的騎兵營里,挑選了一個連的戰士,來充當傳令兵。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些傳令兵騎在馬上的速度,真的不一定比用腳走路更快。但是,這幾個戰士就是目前王書輝掌握的騎馬水平最高的人了。其他的人還不一定比他們水平高。而在復興軍里,他們就是速度最快的人,其次是后勤部門裝運部隊輜重的四輪馬車,再次就是用兩條腿走路的特偵營戰士,最后就是普通戰士。

王書輝總不能讓用騾子拉的四輪馬車去傳訊吧。

王書輝第一次指揮軍事行動,仗著自己從上小學開始就接受過的初級軍事訓練和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在他的指揮下,這次行軍的情況,肯定比詹家寨和荊州衛聯軍好多了。

首先一個,因為復興軍接受的是職業訓練,是有完整的指揮體系和基本合格的各級干部領導的職業部隊。所以,這次行軍對于復興軍第一營來說,基本上就是一次距離比較遠的遠途拉練。

不過,第一次指揮軍事行動的王書輝,倒是發現了不少問題。

第一就是,王書輝發現,整個行軍的過程中,部隊的一切行動,都要比自己的命令慢上幾十拍。

比如一個最簡單的停軍休整的命令。王書輝下達命令之后,要等騎術惡劣的傳令兵,把自己的命令傳給十個連的連長和各個部門。

各連連長在接到命令后,還要再把命令通過通訊員,傳給自己麾下五個排的排長。

各排排長,在接到命令后,再次使用通訊員,把命令傳給各個隊(班)長。

等到整個五百多人的隊伍,按照命令停下腳步的時候。距離王書輝發出命令,已經過去半個小時了。用王書輝的計算方式來說的話,兩個菜已經做好了。

面對這種情況,王書輝意識到,在目前的通訊水平下,必須加強基層連排士官的指揮水平。讓他們具備獨立反應能力。

就上面那個例子來說,一旦在停軍命令下達的過程中出現突發情況,比如突然遭遇了敵人的襲擊。那么,如果還是按照王書輝的指揮思路的話,自己的新命令還沒等下達呢,人家就打到你頭上來了。

想要解決這種軍令傳達上的反應遲鈍,就必須使用傳統手段,比如旗語,比如金鼓。

與此同時,在敵情偵查上,也必須變被動為主動,擴大自身的偵查范圍。好在,在這兩方面,除了傳令手段上缺乏旗語之外,用腰鼓傳達軍令的訓練,在復興軍的隊列訓練中早就已經貫徹了。不過,就是這方面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作戰方向上,很少涉及到行軍方向。

而在敵情偵察方面,復興軍各級指戰員倒是在無時不刻的貫徹著“七步走”原則。

在敵情偵察方面,復興軍是無時不刻的在強調,在加強的。比如說,目前復興軍掌握著的一級物資,也就是王書輝從現代的買回來的先進的仿軍用望遠鏡,就已經配發到整個特偵營的每一個戰士手中了。

復興軍連排一級的軍事干部,每個人都裝配了現代生產的單筒望遠鏡。營級以上的指揮人員和參謀人員,都配備了和特偵營一樣的現代高仿產品。

不過即使如此,王書輝還是把完善指揮手段和生產熱氣球的計劃,鄭重的寫在了筆記本上。要知道,在目前復習軍缺乏馬匹和合格騎兵的情況下,能夠最好的發揮出先進望遠鏡的辦法,就是使用熱氣球進行觀測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在部隊駐防方面,王書輝發現,復興軍目前在這方面存在著嚴重的漏洞。

現在復興軍的駐防方式,非常的簡陋。在確定駐地,對各個方向進行擴展偵查之后,除了保持警戒的部隊,其他的部隊就開始挖掘戰壕。三道戰壕設立好之后,在各個方向布置完警戒,部隊就開始立帳篷,休整了。

王書輝看到這種情況后,覺得非常的不對勁兒。他拿出操典仔細研究了一下才發現。目前復興軍使用的操典里,對于駐防問題有著嚴重的漏洞。

像這種駐防,完全是現代軍隊的駐防方式。因為王書輝的疏忽和復興軍缺乏遠程作戰的經驗,使得這么嚴重的漏洞出現了。

要知道,在近現代部隊里,駐防工作都是由專業部門完成的。敵情偵察有衛星、雷達、飛機。通訊有無線通訊設備。防御方面,有大量的遠程武器。在衛星、雷達、飛機組成的預警系統和大量遠程全方位武器的防御下,現代軍隊根本就不需要作戰士兵參與駐地的警戒。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王書輝在給復興軍的操典中,忽視了駐防問題。這個發現可是讓王書輝出了一身的冷汗。

對于這個問題,王書輝在筆記本上,鄭重的用紅筆記錄了幾個詞:“鐵絲網”、“狼狗”、“探照燈”、“照明彈”、“機槍”。

小窩文學提供的小說,正文第121章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來源網友上傳,如侵犯了你的權益請告訴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本站小窩文學網址


上一章  |  時空之門161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