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1012章 夷變5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12章 夷變5

第1012章 夷變5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9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1012.

江寧行在,愈發寒冷和蕭疏的天氣當中,終于等來了讓人稍微振奮一些的消息。

“恭喜君上。。”

“荊湖之亂已然初步平定,陷賊各州一舉光復。。”

“最終五路行司并討擊軍部,于復州殺獲賊勢各數萬。。賊首法氏以下千余頭目皆已伏法”

“為患當地多年的云夢水賊,亦是受此重創,余皆星散不復為亂了”

“自此,來自山南各道兵馬約十萬,已經抵達饒州而沿江水陸并進南下”

“急待地方組織的糧餉緇用,以便沿途供給。。”

“傳令江西、荊南轉運司,現地調發糧稅就近以犒軍食。”

隨后,因為這段時間就沒法睡個好覺而有些形容憔悴的監國就批復道。

“一亦抵達郴州,就地成立討逆前沿行司,”

“以大參事府總綱,撫軍大將軍孫靜邦為招討總管。。署嶺內平定事宜,編列五軍”

“以樞密簽事,洛陽少尹并中州留守王端臣為招討副總管。分領東路招討諸事。編列三軍。”

“署五路招討總管寧沖玄,為江北各道殿后留守事。。編列四軍并二十五軍府。”

“署前淮南行營總管劉紹能,為江東、兩浙安撫處置大使并江西都督。。”

“傳令種師道的三路討擊軍即刻歸建。。”

“于江寧設御營宿衛司,以殿前、御營、神機、防軍各部編列五軍,隨我親征南下,”

“著御營后軍統制徐慶為先鋒兵馬使,優先補足所部而先行前出韶關,伺機奪回韶南各州。。”

這時候,匯報的流程卻出現了一個停頓,然后才有人吞吞吐吐的道。

“閩中制置使急報,夷洲生變,”

“有賊人以前澄海世子為名,于島上嘯聚作亂而連陷數州。”

“亦有藩家為其所蠱惑而置身從賊,是為對方糜爛不可收拾。。”

“這又是什么時候的事情了。。”

監國頓然臉色一冷,緊接著又質問道。

“前澄海世子不是還禁在宗正寺里思過么。。”

“回稟君上。。”

一名通事舍人硬著頭皮回答道。

“夷洲地方渡海求援,輾轉至今方才送抵行在。。卻是半個多月的事情了”

“而前澄海世子,亦是在此之前就放還回家。。”

另一名通政官也接口道

“還是以澄海公在大府那兒,所求的恩典啊。。”

“尤為可惡。。”

監國臉上頓然冒出怒氣來。

“這一家子的狼子野心,竟然是蓄謀已久了。。卻成了我的一時之患了”

“可是澎湖和翁山的水師呢,還有幕府和東海社在當地那么多的營生和眼線,”

“怎么就沒有發揮一點兒用處,輕易讓賊勢就此做大了。”

“以這東海之大,難道就無人可以替我分憂了么”

“君上息怒。。還請保重身體”

左右急忙勸說起來。

“夷洲畢竟還相隔了一個作亂的閩地,眼下是在有些鞭長莫及啊”

“眼下為嶺外平定計,已經拿不出跨海而征的船運和軍力來了,”

這時候一個有些突兀的聲音,打破了他們紛聲擾動。

“淮北奏進使轉呈報曰,近聞夷洲有變而淮地甚為所慮。”

“是為大軍后路輸供計,多日前已經由留后羅候引兵前往平定了。”

“什么。。。”

在片刻的靜默和失神之后,才聽見監國有些嘶啞的聲線道。

“好,真是干得好。。”

“居然是淮鎮出兵了。。還是羅候親率的”

“果然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啊。。”

“恭喜君上,安得此干城。。”

雖然私下里不免會猜測紛紛,這出兵其實是不乏那位私心和利欲在期間,但是在這種形勢和氛圍之下,殿中各位近臣和官員,還是得在明面上做出一致歌功頌德的姿態來。

在這一片全力吹捧的氣氛當中,監國也總算想起來應當采取的后續處置手段,而當即宣布道。

“來人擬詔,追加淮北留后為夷洲、閩中制置路,全權善后處置大使。”

“總其戎務而暫攝軍民,待到平定夷洲之后,就近移師酌情光復閩地。。”

雖然身為習慣總攬一切的上位者,在事后被迫接受既成結果并不總讓人愉快,但是在家國存亡的大位危機面前,他還是分得清孰輕孰重的基本取舍,也多少明白和知曉對方行事的動機和理由。

既然對方有這個的需求和必要,那就干脆用這個相對整體大局,已經不是那么重要的過程來作為駕馭手段和后續引導好了;至少這樣處置下來的話,也算是將這只有些棘手的局外力量給充分利用起來;

無論是孤懸海外的夷洲,或又是相對地理封閉的閩中,在數年的短期之內,都不至于對大陸上的局勢產生什么實質影響的邊角之地,正好用來羈絆不怎么安分的淮鎮多余的力量。

乃至讓他們不至于無所事事之下,又別生出更多的事端和變故來;還可以給正在肆虐兩浙之地的大云賊勢頭,足夠的牽制和威懾才是。

身為上位者的眼界格局和機變權衡,就再次充分體現在了這些地方。

夷州西北沿海的平原上,一陣陣海上吹來的濕潤涼風,掠過整齊劃一地田野。而在寂靜一片的曠野當中,戰火留下的痕跡依舊時不時的,突然出現在行路人們的視野當中。

“多好的田土啊。。”

走在一只小小的隊伍當中,來自淮地的農官裴宣大聲的感嘆道

“若是都種上三季稻的話,只怕還可以多養活數倍的人口呢。。”

“就算是種上豆薯,每畝也可以收它個六七石把。。”

想到這里,他手里擺弄著大車上沿途收集來的土樣,繼續感嘆道。

“真是白瞎了這上好的地方了。。”

作為裴宣出身的體系,與廣府京大的思農院一脈相承的淮東農學和農官,算是淮鎮體系一個獨樹一幟的存在;甚至在聯校當中所獲得資源和扶持,也是僅次于武備和吏務分院,而與財會、拓殖諸科并列的大科目;

而農學和農官系統出身的人,同樣也占據了基層人員中的相當比例。因為,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最為貼近小民百姓的實際需要,而在上下呈達之間具有某種天然的優勢。

而裴宣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這一隊人特別放下手中的差事奉命渡海前來,協助進行的乃是地界測繪兼土地成色評估的工作,為的是將來淮軍長期占領和經營做準備和打基礎。

事實上,夷州之地在地形上呈南北長而東西窄的長梭狀,中央為連綿起伏的山脈所阻隔和分割成若干片地域,而溪流縱橫密布其間。

至于事宜人口聚居和農耕開拓,而比較連貫的大平原地帶,都主要集中在島西靠近大陸的這一邊,而構成了大約十三個州的地界,而大多數州下既有直接管民的縣治鄉里,亦有分藩諸侯領有的城邑和鄉社聚落。

而這一片長條地帶上,正可謂是沃野數千里而阡陌縱橫,雞犬相聞而人煙富集的繁華富熟之所在,只是其中朝廷的直管州縣,主要集中分布在靠近海岸線的沿海沿河地帶;而夷州分藩們的領有,則在靠近內陸山區的東部地帶。

作為曾經統領過東海道各藩四大公室之一的澄海家,因為歷史的變遷和重重緣故,沿襲如今雖然只剩下一個名義上的宗藩之家和夷州總管領的身份,而不再實質管理和干預地方事務。

但在夷州當地還是存留了大量,以俸料地為名的田土產業和形形色色的權益,雖然歷代下來已經被削奪和侵占了不少,但是剩下的部分在宗正寺派駐機構的代管下;每年依舊為遠在廣府的澄海公一族,提供著優厚無虞的奢華生活所需。

而其中光是分布在夷州北部,這大片俸料地名下的田畝和山林,加起來也有足足上萬傾之眾,在正常年景之下,每年足以提供五六個上縣的錢糧產出。

因此,在短期內不方便對地方勢力大動干戈的情況下,這些個掛在澄海家名下的俸料地,就成了淮鎮第一步可以下手和開刀的對象了。

雖然在此之前這些地方的產出,同樣也是被指定撥轉專供淮鎮以資軍食的,但是需要假于人手而不得不默認既成體制下,層層流轉損耗所獲得的東西;又怎么比得上自己親自經營和直接管理下的產出效率呢。

而且,裴宣他們所見所聞的這些土地上,大多數還是在驅使藩奴的早期耕作手段下,以一套相對粗放簡單的生產運作模式,維持著日常的產出;況且由于某種體制積弊日重之下,這些宗正寺管理下的田莊聚落,在生產工具和耕作手段上明顯缺乏改進的動力,于水利設施也失之于老化落后。

完全沒有能夠發揮國人在土地上精耕細作,而竭盡所產的傳統,而充分把這些地力優勢以及降水和氣候所帶來的好處,給發揮出來了。

因此,現在淮軍以夷州善后處置大使為名,沒收和接管了這些逆產之后;經過合理的丈量和規劃,完全可以再輕松編管和安置上數萬口民;再稍加用心的營治,預期來年大可以輕松翻上一番的產出,以及其他資源的收獲,也是不在話下的事情了。


上一章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