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856章 風動10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856章 風動10

第856章 風動10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03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856.

營州境內,柳城鎮,

作為平盧道十四州三府之中,僅此幽州州城的第二大城和軍事重鎮。柳城鎮以地理樞紐要沖的位置,管領著燕山山脈以北所謂山外地區的,威州、師州、崇州、順州、慎州、北黎州、夷賓州、鮮州各地。

而在歷史上,這里曾經作為大唐攻略高句麗的前沿重鎮,在安東都護府建起起來之前,也曾經是管領東北各族列國的營州大都督府治所。

沿襲至今,則成為了北朝運轉了數代安東行營的常駐之地,作為北朝大軍長期經略和攻打桀驁不馴的安東諸侯,的轉運大后方和運籌帷幄的指揮中樞。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里也曾是操持權柄的權臣一族,前代現任發家崛起的地方。

因此,事實上作為平盧道軍政方略的主導權和統治重心,也始終是在山內山外的兩大派系,平盧道的首府幽州和安東行營所在的營州之間,不停的遷轉和隱隱爭奪著了。

故而歷代增筑營建下來,現今的柳城已是方圓數里的方形城圍,麻條石與灰磚包貼的數丈城墻,四面皆設的的甕城和林立的角樓、箭塔,無不是在昭顯這作為山外軍事重鎮的顯赫威儀。

但是,經過了數年前南北大戰,洛都朝廷輪番大幅抽調走軍力之后,所謂的安東行營事實上已經是名存實亡,只剩下各留守文職佐僚構成的空架子了;

再加上后來的而塞外番胡南下流竄燒掠,平盧道四鎮為主的地方軍隊,因此數度分裂和追隨宿元景出走塞外,討伐那些草原諸侯等等,一系列戰爭和事件的嚴重削弱之后

相應帶來的后遺癥,也很快就在地方上體現出來了,作為營州首府的柳城大邑之中,市面上是一片死氣沉沉凋寂蕭條的景象,走在街頭上的也都是婦孺老弱居多,就是現在局面的最好寫照。

而在城中的行營官邸,剛剛經歷了一場充滿了扯皮、爭執和討價還價的高層會議。

關于是否入援洛都的話題,雖然來自朝廷的額信使,各種威逼利誘和曉以利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最終還是列席的將帥們被以南方道路不靖,而割據河北中部和東部的張邦昌態度不明,再次以相對微弱優勢否決了。

隨后,又有人建議可以直接沿著運河南下突入滄州,可以借助那些尚未淤積漕運河段來輸送軍淄,卻又被以很容易遭到來自黃河對岸,那只大名鼎鼎淮東軍突襲的理由,給再次駁斥了。

但是,接下來關于另一個扯皮了數次的事情,卻已經有了結論。

曾經的盧龍軍副使知都團練使李希堯,無疑成最大的失意者和輸家了;他不但失去了大部分的軍職和頭銜,駐地和防區也被剝奪,還被變相軟禁式的要求在家閉門思過。

作為一個大小將門構成的聯合體,平盧道的范陽、盧龍、營州(柳城)、薊鎮等四鎮之間,也并不總是一個聲音和步調的,特別是在失去了來自洛都方面的壓制和憑衡之后。

從積極內赴洛都的勤王派,到聯境自保的觀望派;從主張對那些草原諸侯發動懲戒性打擊的北上報復派,到主張乘勢的東進派等等,諸如此類的不同觀點,在不同時期和階段,相繼的涌現出來。

甚至也有人曾經提出過,效法格局河北的那位大都督張邦昌的做法,與南方的淮東鎮達成某種妥協和默契,以較少后顧之憂的經略其他方面的建議,但是很快就被泯然與大眾了。

而在前些時日,為了解決遼西薛氏內部分裂和架空藩主,試圖私自向宿敵遼東羅氏妥協求和的突然事件,再加上宿元景留下的安排和手段;

除掉已經傾巢而出攻略塞外的薊鎮,平盧道的其余三鎮內部,好容易才達成某種共識,由熟悉遼西方略的李希堯,就近火速帶一部精銳人馬北上,伺機支援弱勢的薛氏本家,迅速平定薛氏的內患和可能的動亂,

乃至制造機會挫敗和打擊,老對手遼東羅藩的野心和,如果在薛氏已經無法挽救而事不可為的情況下,最不濟也要保住進兵安東的重要通道——遼西走廊。

只可惜,雖然他一開始做的很不錯,在大勢難以正面阻擋的情況下,斷然借助薛氏本家的內應,躲在幕后順水推舟將計就計,幾乎都達到了大部分目的,幾乎將局面徹底逆轉過來,甚至還遠遠超過了預期的效果,

在東山城一役,不但把薛氏內部主張妥協的實力派給一網打盡,甚至差點兒就毀滅了國朝在安東最大的對手,遼東薛氏的整個上層;卻又因為意料之外前來觀禮隨行的淮東軍,突然橫插一杠而功敗垂成。

不但最后大好局面盡喪,就連營州派系中頗具分量,關系也最為密切的地方勢力遼西薛氏,也都被徹底激怒而同仇敵愾的羅氏,所召集而來的諸侯聯合大軍給逼上了絕路。

在主要戰略和大局上陷入嚴重被動和劣勢的情況下,就算他再如何的殫精竭慮,智計百出的取得多少場局部的勝利和優勢,但也無助于挽回己方陣營在遼西山河日下的頹勢了。

哪怕他果斷裹挾了少藩主在內的薛氏高層,屠殺了開義城中的潛在投降派,而用詐降和偷襲來激怒和挫敗羅氏的聯軍,一石數鳥的逼迫薛氏上下不得不死戰到底,給敵人造成更大的損傷。

但是北賦予厚望的遼西薛氏,在巨大的力量懸殊面前,還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滅亡,而他也只能帶著最后一點希望和保障手段,突圍求生了。

然而做為補救措施的幽州水師,連同他們所負載一只準備突入遼東后方的偏師,因為遭遇了淮東水軍而幾乎盡數覆滅在海面上。

而好容易組織起來的后援兵馬,也迎面撞上了傳說中“滿萬不可敵”式的火器堅壘,重挫在小清河沿線,又在后方糧道受襲的噩耗下,不得不急忙退兵之后;

營州境內那些原本支持和為他說話、辯解的聲音,也不得不閉上嘴巴而改弦更張了。因為這已經是營州地方上,可以抽調出來的最后一點余力了。

前前后后搭進去的將士,也達到了近三萬的青壯年,放在過去或許只是稍微緩一口氣的事情;但是放在現今只能自顧自得的局面下,卻是足以令城內家家帶孝,戶戶掛白的重大噩耗和損傷了。

至少在營州境內的新一代青少年,完全成長起來之前;再繼續損失下去的話,營州方面或者說是柳城鎮的治下,不要說守壘戍防的人手嚴重不足;只怕來年就連種田做工的人都湊不齊了。

為了抽調出足夠的后援兵馬,甚至連一些次要地段的哨所烽燧駐留編制,都已經撤出了,就算現在已經知道羅氏發生了內亂,短時之內也無力再繼續做些什么了。

除非他們有決心全力攻破那道,橫亙在遼西走廊中段的小清河防線。

因此,最終損兵折將僅以身免逃回來的李希堯,無疑要背負上最大的責任和過失。

就算他能夠帶回來一個自稱薛氏的少藩主,那也是聊勝于無的添頭,卻是于營州現下局面,并無太大的改觀和裨益。

只是,當李希堯回到了城中的住所,卻發現就連親兵都被人換了下去之后,也只能重重嘆了一口氣接受了這個現實。

他推開門走了進去,卻發現已經有訪客等候在其中了。

而在登州蓬萊港,一只臨時組成的武裝船團,正在起航離港而去,

在與淮東關系密切的船商胡靜水引領下,他們將前往位于扶桑藩九州太宰府南端的大隅國,自從分藩改制之后又俗稱隅州的地方。

這是一個由半島和群島構成的古代區劃,因為這里有后世聞名的霧島火山群落。因此,一直沿襲到現代的頻繁地殼運動,也帶來了大量硫磺等礦物的出產。

不過,因為當地屬于九州太宰府治下的偏遠之地,又土地貧瘠而人口有限,因此產出的規模也很小,在這個時代幾乎不見諸歷史。

地方上為數不多的人口主要集中鹿兒島和種子島的港區,在南北海路貿易的支線中,發揮著中轉地的作用。

目前由位于西國的平成京朝廷,所派出的代官桑原氏一族,統治著世代居于此地的隼人族及熊襲族等土族的后裔。

而且,這里也是在紙面上的海陸距離,離淮東最近的選擇了。

因為,前些日子與扶桑藩方面的交涉和其他努力,可以說是無功而返;倒不是私下接觸的那些候選對象,不想做這個生意或者根本無欲無求沒有這個需要。

而是在四國大島的動亂沒有平息之前,基本上沒有人能夠跨越漫長的海岸線,將北方平安京朝廷控制下關東之地所產的硫磺,給完好無損的送到大路上來。

所以,只能放棄尋找代理人和經銷商的打算,而直接從扶桑之地南方地區,自行想一些辦法了。

當然了,這就是我身為現代人,在地理知識上先知先覺超前眼光的一點好處了。如果不是硫磺缺乏的危機,我還真想不起來這個后世被列入,海上郵輪旅游項目途經地的偏僻角落。

而別號“海狐貍”的胡靜水,早年因為隨船往來九州之時,曾遇到風浪而漂流到當地過,因此在地方上養傷盤桓了一段時間。

對于這片終年彌漫著火山煙塵的半島海岸,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倒也間接印證了我的想法和猜測。


上一章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