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817章 啟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7章 啟新

第817章 啟新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5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正文

作者:貓疲

更新:2016032514:55

字數:4117

在建安州短暫停留和部署后續的期間。

除了好好休息一下,西去征程的塵埃和疲憊之外,就是馬不停蹄的派出更多的武裝信使,召集來自建安州都督府境內的各處城主、邑令和鄉社長,到建安山城中覲見和開會。

而明面上的理由,則是意圖借助眾人所長,為境內的長治久安和穩定展的大計,統一思想和踴躍建言建策云云。

根據我與前兩代的藩主的后續協定,位于半島上的積利州、復州和建安州的三州之地,將作為后續執行條款的抵押和保證,以及借道出兵征討東南諸侯的大后方和跳板,而在此期間由淮東代管一切軍民事務。

然后宣布進行戶口統計和土地清丈工作,來自淮東的武裝工作組,將深入到大多數的額村邑基層,去執行這些活動。

然后,在根據收集的數據來,制定各級各種丁稅、田賦和徭役的征收基數。

而在勢比人強的占領軍刀槍環列之下,前來的大多數人等,也紛紛公開是表示了某種心悅誠服,或是堅決遵從前代藩主遺愿的態度。

乃至還有人私下紛紛跑來拜會和暗中向我宣誓效忠,之類層出不窮的鬧劇。

因為半島地區,除了建安州的沿海平原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綿連起伏的山地和被分割城支離破碎的人口聚居區;背山面海相對貧瘠而產出不豐。

因為是半島的地形,既沒有更多拓展的空間和余地,也沒有大多數軍事防備上的壓力,是以在羅藩所轄十一州的領地內,也屬于某種意義上雞肋一般的邊角之地。

因而被安置在這里的世臣,也只有三家而已,分藩之家更是沒有的事情,其他都是直接委派過來的代官。

因此目前真正需要解決的,也就是這大三家別姓的世臣而已;當他們站在我面前一至表態,愿意遵從新的管領當局之后,暫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至于大多數本家委派的代官則要簡單的多,只要保證他們的基本待遇和標準不變,已經保障他們在當地的身家財產,就很容易接受了換了一個負責對象的事實。

而至少遼城的本家在之前好幾個月內,以及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能力給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放俸料米和供養金了。

當然了,其中顯然也有并不同意的異見和雜音;只是,我也不會做公然對異見分子,做出**毀滅這種殘忍的事情;

最多是也就是把對方全家都控制起來,然后簽下一份放棄一切去留自便聲明,一股腦兒全部禮送出境好了。

相信他們在遼城的羅湛容那里,會得到更好的前程和機會。

至少這個已經變相控制在手中的半島中南三州,我是不會在主動吐出來了,所謂的停戰之約,同樣也需要足夠地緣上的軍事存在,來作為直接的保證和制約的。

此外,就算是羅湛容取得了本家的控制權,但羅藩及其周邊附屬勢力的內亂,只怕還要持續上很長一段時間;在需要的時候同樣可以應邀派兵北上,或是主動撕破協議重新介入遼東的局面。

更何況,我已經從這各半島上得到了不少利益,并且還有更多的利益,等著我去挖掘和開。

比如,作為東海大三角貿易的重要節點和中轉地,遼東半島所擁有的多處深水良港,所帶來的貿易增值和財富吸聚效應;

還有半島沿海橫跨渤海與黃海之間,極為豐富的漁獲;以及在6地上探明的數處淺層礦藏;大片山林中動輒數十年生、上百年生,造船所需的充足大料和板材;都有待更多的投入去開和應用起來。

只可惜往昔的羅藩歷代當主,重心都在與西面薛氏的相愛相殺上,在這些方面也只是淺嘗即止開個頭而已,就無暇更多投入和長久堅持下去了。

而半島三州的具體情況也是具體處理,像是控制最早最南端的積利州,因為人少地狹而基本已經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人員更替,形同淮東直接治理的地區;

而復州境內則是,來自駐屯開拓點和當地居民的村邑、市鎮,比較緊密的混雜在一起,而以有償勞役的交流方式,形成某種初步共生共存的局面。

建安州的局面則要更加復雜一些。其中既有保留了原本世臣有限自治權的片封地;也有通過留任代官來沿襲舊有管理體制的“前直領”地區;乃至淮東為了開當地資源,所設立的山地牧場、種植園、伐木場、礦山地、漁業碼頭等的新籌備當中據點。

從表面上,淮東的政權機構,暫時只掌握了軍事上的存在和要點控制,已經大部分的商業貿易和經濟活動,同時在一些主要城邑,受理和行駛司法方面的審判權而已。

無論我在底下怎么改天換地或是潛移默化的改造,但至少表面上還要維持一個基本保持原來現狀的姿態。

這樣,當北面的安東諸侯們相互爭斗,戰亂不休的時候,在淮東軍事保護下相對平靜而安寧的半島上,就可以很容易吸引到北面,大批流離失所無所生計的民眾來投奔。

這時候,來自海對面的淮東,關于新一輪夏季動員背景下的人口統計,也出來送到了我的手中了。

不知不覺之間,如今淮東直接治下的人口,就已經悄然突破了百萬之數;其中除了收容安置了大量新羅藩流民的全羅道南部以外,還有就是新納入淮東管控治下的遼西五州,所6續搜括出來的編管人口。

從某種意義上,從北向南狹長分布的遼西五州,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大后方和戰略緩沖。北面和西面都是重山阻隔山外草原,而東面則是傳統意義上的盟友羅藩,

因此,只要守好南端與平盧道的營州鄰接的清河防線,以及東北一隅的屏州與遂州之間的關要,就可以關起門來安枕無憂的玩種田暴兵了。

當地既耕且牧,果木山林皆宜,更有將近二十萬編管下的戶口,日后這個數量還有可能繼續增加當中;

因此,無論是潛在的兵員基數,還是糧食和農副業上的產出,除了基本維持的駐軍之外,都可以很輕松的再提供半個軍,到七八個正編營頭的日常所費。

當然,裝備能夠跟得上就是另一個問題了。至于代管的半島三州,則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添頭,雖然也有若干人口,但是短期內只能做有限的變動和調整,也不能算在正常的動員計劃和體制內。

當然了,如今的淮東在官面上的管轄,還是青、沂、濰、淄、密、海六個州,至于北方黃河邊上的濟、齊、濱三州,南邊臨淮水的泗、宿兩州;東邊半島上的膠、登、萊三州,還有西面主要用來備敵的鄆、徐、兗三州;

除了軍事上的兵馬使、團練使和都監官外,都是不存在州一級行政建制的。而是以二三十個縣一級權代官的名義,歸屬在六州鎮撫使的名下,進行統一管理和分配職能的。

然后通過內部的協調將其中一些具體上的管轄,再間接的分配給相應的觀察使、轉運使、布政使,乃至監察里行等相應的衙門。這樣就等于是變相的規避了來自國朝內部,在淮東地方人事任免權上,過多介入和干預的機會。

淮東制置使和六州鎮撫使,能夠自行任免代行職事,而事后報備的權宜之便,正好就卡在縣下這一級。

另一個方面,則是有兩個突狀況,需要我這個層面來處理善后。

先是,在各種暗流涌動的幕后推動和促進下,以秦長腳為的肅反委員會,最后還是在當地搞了一件大新聞出來。

他們在四月末和五月初之間,動了一次突然行動,將即將離開淮東的官方巡訪團內,所有的跟班和扈從都給扣了下來,順便查獲了一堆贓物和證據。

然后,只剩下一堆身邊清潔溜溜的光桿官員,被淮東水軍強制監督著,從板橋老港上船,而帶著各種惱羞成怒、不甘和憤恨之類的情緒,被迫出海往南方江寧而去了。

這等于是他們前呼后擁的風光囂張得來,但無論做了多少事情,使了多少手段,最后都只能灰溜溜的只身,被驅逐去。

就連帶地上上搜刮和敲詐的東西,都沒有機會帶走,就變成了他們手下人等,某種現成的罪狀和證據。

畢竟,懷東雖然有前沿管領軍民的權益之便,但還沒有達到可以擅自處斷,這些朝廷派遣官員的地步。

據他們前腳一走,這些被扣下來形形色色的數百號人員,就進入了明典正刑的公開審判的流程。

一時間,淮東地方上下,簡直是民情鼎沸,大快人心而無不拍手稱贊啊。

就連一貫身為人所詬病和畏懼的肅反委員會,也在一夜之間仿佛被洗白成為,一個不畏權貴與強橫,受人尊敬而崇尚的部門和標志了;一時間風頭甚至過以各軍將虞侯為的軍中監察部門,以及觀察使下的提刑和察訪有司。

作為幕后的推手和布局的一部分,我再怎么不喜歡或是暗中看不順眼,還是得必須全力保住秦長腳這個站在明面上的擋箭牌,或者替罪羊了。

畢竟這也是針對江寧方面,以及國朝內部的某種試探和博弈,起碼對于朝中派系錯雜的黨爭和侵軋構陷,表明足夠分量的置身事外,而堅決反擊過界的態度和手段。

另一個則是不擇不扣的壞消息,肆虐于淮南境內的蝗災,終于越過了淮水的阻隔,而蔓延到淮北之地來了。

因此,當其沖沿淮的宿州和泗州境內,已經是哀聲一片了。

但是好歹這兩州在去年和今年,都在忙于道路水利城池修繕的土建工程,真正應急性的農業復耕的規模并不大,因此受災的面積也是相當有限的。

但是剩下來,就是如何預防和阻止蝗災,繼續從沿淮地區擴散北上到淮東的腹心地帶和主要農業產區,就需要花一番大力氣,調動投入相應的人力和資源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農為主的前農耕時代,對于這種事情是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一個處理對應不當,就是接下去一連串天災**的開端了。

而對于淮東治下帶有軍管色彩而集體化經營的農業生產,同樣也需要付出相當的氣力和心思去對應。

而按照淮東的現有體制,在6務觀和辛稼軒都不在任上的情況下,也只有我親自出面才能調動和指揮的起來,這個層面上的軍民一體動員和奔走出力的救災事宜了。

這可并不亞于指揮一場全局性的大型戰役。

◆最新本書更新地址請一下云來.閣即可獲得本書的最新章節觀看nlaige.◆

熱門推薦:

網站版權所有:


上一章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