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717章 大羅 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717章 大羅 2

第717章 大羅 2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1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遼城,又稱遼郡,大致位置掩蓋在后世的遼陽市區遼陽老城東北隅,

秦統一六國,就于此設立了遼東郡及其治所襄平城,東晉義熙六年(公元410年)高句麗盡據遼東后,改稱襄平城為遼東城,作為西陲重鎮來經營。

雖有隋煬帝號稱發師百萬的三大征而始終不落。

直到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遼東道行軍總管李績以火攻拔之,改此城為遼州城,作為大軍討平高句麗的前沿跳板和過渡,自此沿襲下來又稱遼城、遼郡。

而到了高宗繼位之后,一代名將李績亦是以此為出發地,以輕騎快馬突入高句麗的腹地,而開始執行“春殺耕農,秋焚田獲”的焦土戰略。

至使高句麗國中大饑,民變四起,以王族泉男生出奔唐朝而引兵攻滅其國,俘虜了高句麗末王泉高藏獻俘太廟,自此千百年以后泉高藏的石像,以陪虜的身份留在昭陵的神道之上。

而后來平地高句麗故地的反亂,新設的安東都護府,也是以此為為支撐點。最終將高句麗王姓貴族、士人官吏及其眷屬附庸人口十數萬,千里迢迢的四散遷置江淮之地,自此消失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

因此,這是一座頗有歷史和典故的古老城池。

橫亙在略微起伏的山野之中遼城,城池呈方方正正之廊,光是正面的長度就約有六七里,內外有明顯的兩重城垣。外墻以二十尺高的包磚馬墻梯面,又涂灰抹面其隙,令難攀附;而位于東北向的內城,顯然比外城又高出一重,上面還有有兩層和三層,用途不明建筑物;

內城是羅氏一族及其臣屬的居所,及官署、兵營之所在;外城為商業區和大多數平民的聚居區。

城門三,東西門相對,雙層門樓,曰廣順和平夷。城外西北更大一些的曰鎮遠門,城垣有角樓、雉堞、女兒墻等建筑,還有兩層高墻包裹而成的甕城,看起來規模宏偉高聳。

太子河從東墻外流去,形成一條頗為曠闊的護城水系。可謂是集這個時代筑城技術之大成的典型產物

總體感覺讓人有些嘆為觀止起來。

但走近之后,就可以看到深灰色的墻面上,一些新舊不一像是被先后修補過的斑駁痕跡,仿佛是在無聲提醒這任何一個注意到這個細節的人,這里究竟發生過怎樣的事情。

其中顏色最淡的地方,看起來就在這一兩年的光景之內,再加上整個城墻上幾乎看不到任何青苔和野草的痕跡。。

難道,安東羅氏一度都被人打到了居城底下了么。

懷著這種猜想和念頭,我見到了前來迎接的隊伍。旗幟招展而袍甲鮮明獵獵,身形魁梧而行陣整齊,舉手投足間自有一種久于行伍的肅煞之氣,

“好吧,這才有點意思啊。”

我在嘴里嘀咕著,繼續仔細打量著些,應該是安東羅氏信賴和憑仗的最終武裝力量把。

比起沿途所見地方上那些,明顯裝備陳舊落后,訓練和營養狀況,都有所不足的駐守藩兵們,顯然不可與日而喻了。

“有德,。。”

見到這一幕,一只陪同我的家老羅思謹,也不禁放下了暗藏的心事重重,而有些眉飛色舞的對我探身相詢道

“我遼東健兒,可還入得眼中否呼。。”

“嗯,。。”

我摸了摸下巴,由衷贊聲道

“確自有一番勇武彪形的風范。。”

但是心里想的卻是另一回事,看起來的確是精裝彪悍,久浸軍旅的勁卒。但不知道打起來又會是怎樣的情形,起碼在武器和戰術世代上,和我的淮東已經差了不只是一兩個層面了。

要說到精悍彪壯或是久經戰陣的話,被我干掉不只是十數只的北軍們,相必很有話要說的

但至少,作為基本的額城府,我收束起了這種無畏的比較心思。有所選擇的對他們做出了一些比較中肯夸贊。

比如在悍勇無畏的精神上,在戰場廝殺的持久和耐力等長處上,充分給與了肯定和褒獎。

“能得有德的贊譽,那是他們的福分”

似乎我的夸贊讓他相當的受用。

“不過貴部,亦是頗有細柳營的古風啊。。”

“無愧是在北朝威名赫赫的滿萬不可敵啊。。”

相互吹捧了幾句之后,我這才注意到左右的鴉雀無聲。卻是不知曾幾何時,兩邊的人馬已經悄無聲息的暗自在氣勢和陣容上較起勁來了。

我帶來的部下們看起來,無動于衷的在原地保持著肅立靜默的隊列,就仿佛對方是根本不存在的透明空氣一般的。

相比之下,對方躍然于上的氣勢和情緒,就有些細微處的混亂嘈雜起來了。這高下之判立刻就分明了出來。

不過我帶隊前來可不是為了在人家門口斗氣打臉的,一聲令下,大多數人有恢復了那種輕松攜意的行途常態,但依舊是暗自是對方如無物的態度。

不過,顯然羅思謹并沒有注意到這些細微處,或者說他根本不在意這些小節,而順著我的疑問,介紹起這只出迎的人馬來。

“這支便是拱衛遼城的安東守捉軍。。”

大名鼎鼎的安東守捉軍,當然與我那只半調子的青州守捉軍相比,這可是有著歷史數百年,戰功赫赫的老牌建制了。

最早可以上溯到第一代安東大都護薛仁貴,所轄的親兵部曲。歷代征討下來擊滅的番胡土蠻不計其數。直到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爆發,才一度斷絕。

卻又因為薛嵩和羅先的安東派遣軍,而恢復重建起來,自此成為了拱衛歷代安東道大都督和安東大都護的核心武裝。

后來薛氏與羅氏漸行漸遠,而在專注經營遼西故地的五路守捉,而將這個安東守捉的軍序和名號,留給了依舊據有遼郡城的羅氏。

如今領兵前來充作一賬的,自然也是羅氏旗下的大將之一,藩主的親信盧毅信,添為兩位安東守捉副使之一。而正使則是一般由藩主的繼承人所兼任的。

此外,羅氏的旗下還有另外三只名為東寧、保定、定襄的類似常備軍序,目前駐留在對敵的新城州(今沈陽市附近)和懷遠的前沿要害;都是因為安東羅氏歷代當任過安東大都護的緣故,而保留下來的專屬軍序番號。

然后又有所謂的“梁河、倉勿、蓋牟”三大鎮,分別管有數處駐屯性質的府兵,而負責在東面、北面和西南面進行地方戍防。

因此,最終按照過往留下來的序列計算,安東羅氏麾下,足足有三軍三鎮一守捉,整七只脫產的戰斗序列。

當然了,按照羅思謹的說法,還可以聚集各地州縣的散序藩兵,再動員起領內的青壯來充實軍伍。

因為,遼東多山而民風悍勇,募集而來的青壯年們,自備弓箭和其他武裝的不少,只要稍加陣形訓練,就能派上用場。

外加上還可征調差遣那些分藩諸侯帶兵前來聚附。

因此,在安東羅氏的全盛之期,帶甲十萬根本不是任何問題的,說到這一點,他難掩有一種自豪之情。

當然了,我自覺他的說辭,多半要打個打折扣的,以遼東如今的產出和局面,能夠要的起那么多部伍也相當夠嗆的。

要是安東大羅氏真的就這么兵強馬壯而充足無虞的話,那還何必大老遠的把我找過來,還私下提出借兵的可能性干毛。

難道是要邀請我一同出兵攻打北朝陣營的勢力么。

只是作為一個演員。嗯不,是潛在盟友的基本修養,我還是適當表示了驚訝和稱道,以滿足他的某種心情。

然后,一一見過出來相迎的若干位,駐留當地的羅氏親族和家臣。其中既有與羅思瑾身份比肩,而負責居城事務的另一位家老羅賢陳為代表的一族,也有當代的內宰朱彥年,張義新為首的內臣,代官。

仔細看起來,算是相當隆重的被視作藩主一般的對等資格了。當然這個待遇,還得算在我這個淮東制置使的頭銜加成上吧。

而后我和我的部下,被安排在了遼郡城不遠處的衛星城之一,一處名為安舜堡的子堡里駐留下來。里面的食給、水源、家什和器械,連同近身聽候的奴婢和粗使喚的雜役一應俱全,顯然早已經準備充分,

然后稍作休整,就應邀前往內城本家的詹明堂,參加一場接風洗塵的小小家宴,

說是小小的家宴,但是規格同樣一點兒都不低,宴上照明的是價值不菲的上等鯨脂和加了香料的蜂蠟;熊鹿狍子飛龍等山珍奇味可謂是極盡豐肴;

而光是出面作陪的家族成員,就足足有好幾十號。而且介紹起來都是有具體職事和頭銜的在位者,而非那種閑人清客之輩。

作為這一次的正主兒,內定的下一任家主,現任的安東守捉使羅湛基,也出面和我親敘了一番,兩大源流和家世之間的過往淵源。

他是四十過半風度優雅,堪稱是一個老帥哥的人物,而且言語風趣而自有一番見歷和城府。第一印象很難不讓人生出些許好感和親切來。

至于當代的族長兼藩主,據說因為數年前在白狼水大戰中負傷不輕,因此一直纏綿病榻而,情況時好時壞。因此,才有了這一次卸任退養的額外安排。

不過,這一次也是典型的務虛之會,除了讓我認了一堆身居要職的人頭和面孔之外,并沒有見到任何實質性的東西。

“主上。。”

陪同我出席的薛徽言突然提醒道

“此中無有重量級的大將和前沿軍帥之屬。。”

他這么一說,我才有些反應過來。回想起來,似乎都是偏向內臣、代官的文班資序了。

與南朝那些主要以不開化的土夷島蠻為對手,而只保留和維持相當有些武力需求的海外藩們不同,安東大羅氏可是常年身處的在對抗北朝勢力,而首當其沖的前沿,屬于高度軍事化和常年處于備戰狀態下的北地強藩。

因此在藩家日常運作和經營過程中,各種與軍隊相關的內容與需求,顯然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而在這次家宴上,作為武臣將吏的次序,除了本地安東守捉的一系,以及少數后勤、匠造相關之外,所謂三軍三鎮的代表,居然一個都沒有見到過,這顯然有些不尋常了。


上一章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