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74章 歸亡17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4章 歸亡17

第474章 歸亡17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上一章:

下一章:

就在大多數人持續連日的歡宴和休整期間,我卻與陸務觀一起,帶著親直團和參軍、虞侯組們,抓緊時間忙著清點城中的庫存和儲集。

總而言之,這次冒險突入徐州是大大賺到了。相對我們之前一路下來的巨量消耗,這一次靠從徐州得到了這么一大筆進項的補充之后,剩下還遠綽綽有余。

這場徐州之戰也沒有白打。

雖然位于徐州外城的部分,已經被各處肆虐的敵人,燒掠破壞的七七八八,但光是被帥司遺棄在徐州內城和牙城里的各種物資倉庫,就足以共給剩下這些城中軍民,繼續據守內城,相當充裕的堅持半年有余。

雖然又加上我們這數萬外來軍隊的消耗,但在整個冬天已經過半的情形下,維持目前的消耗水準,支撐到春夏之交的青黃不接,已經是不成問題了。

更別說那些除了糧食衣被鹽茶酒醬等日用所需以外,形形色色囤積下來的各種軍用物資,幾乎沒有怎么被動用過。

最關鍵的是我們找到了幾十萬斤的桶裝火藥,其中既有精研塑形的大粒炮藥,也有紙包的細末銃藥,這對于我這只嚴重依靠火器,來發揮戰斗力的部隊來說,無疑是某種及時雨。

之前在徐州城外的那場戰斗,雖然成功的驅逐了,但是敞開供應放手打的結果,就是已經把我們剩余的存貨,又給耗掉了大半。

除了本陣掌握的備用火藥之外,發到各營團手中的存量,也不過剩下一兩個基數。也就是可以應付幾場遭遇戰的強度。

因此,雖然其中因為保管不善和胡亂放置,有小部分受潮,但這個結果已經足夠讓人心滿意足了。

另一方面,雖然帥司的出走,讓我原本借勒索一番身份、地位、資格、兵員、補給等好處和條件的算盤,就此落了空,卻也帶來了另一個新的機緣。

如今,我可以以北面討擊軍的身份,成為徐州一代乃至整個河南淮北之地,僅存的最高指揮序列,而名正言順的征用這些物資和兼并殘余的友軍各部。

從理論上講,對方如果不愿意服從的話,還可以以行戰地軍法之名,便宜處置各種“臨陣脫逃”,或是“抗命不尊”的行為。

作為徐州城中的守軍,戰后尚存連傷兵在內的八千多員,除了崔邦弼名下剩余的五個營,三千多行營護軍外,其余分散在六七個番號中。

在勢比人強之下,想要整編和吞并他們,簡直不要太容易。就算是作為守軍地位最高的一位,護軍統領崔邦弼本人,也表示了某種愿意率部回歸之意,只要我能夠給他一個營頭的位置。

不過,卻被我相當認真的婉拒了,畢竟,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之前頭上還有個帥司在那里指手劃腳的,做各種事情都要有所束手束腳,考慮到名不正言不順的緣故,只能伺機兼并殘損的友軍,來壯大自己的力量。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我需要兼并的是他們各自所屬的番號,作為我麾下進一步擴充兵力的上限和理由。特別是待到有了地盤和兵源之后,就可以作為向國朝索要更多的錢糧輜重的補給和支援。

就算事后國內想要裁撤或者削減這些部隊,在與朝中交涉時,也有足夠既成事實的底牌和籌碼,來討價還價不是。

因此,我很明白的告訴他,在帥司暫時無法發揮職能的情況下,我需要留用他這個行營護軍的番號。甚至為此可以從我的麾下,抽取精干兵員,來幫助他們補足和充實這只行營護軍。

乃至其他的軍號,也可以照此辦理,只是都必須歸在我的北面招討軍的旗下,統一號令行事,接受重新整編和人員調配。

當聽到這個建議,或者說決定之后,崔邦弼幾乎是臉色變了數變,就像是有些寬慰和松懈,又像是有些遺憾和失落的嘆息了幾聲,最后還是很有些心情復雜的,當眾帶頭宣布接受了這個決定。

這個結果,自然讓有些人歡喜,又讓有些人擔憂,歡喜的是在這兇戰危亡之際,能夠抱上了足夠硬的大腿,有軍隊集體的力量可以依仗;擔憂的是就此可能失去的舊日權勢和地位,或是對部屬的掌控和約束。

但是在崔邦弼為首的行營護軍將領親身示范下,至少明面上并沒有出現多少,敢于公然反對和抗拒這個結果的人和事。而對于大多數中下層的普通將士來說,還是普遍樂見其成的。

畢竟,在全線戰敗后一片風雨飄搖,前途未卜的局勢下。,大多數幸存下來的人,都會本能的格外會渴望,獲得來自軍隊集體力量的庇護和抱團。

于是,在得到充足的補給和休息之后,徐州城中的兵馬,再次進入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整軍運動中去。

至少,經過殘酷的守城戰后,那些尸餐素位的,年老體衰的,虛冒浮濫、碌碌無為的各種不合格成分,幾都被戰場自然給淘汰了。

剩下來的都是生存意志和經驗都還不錯,再加上一點戰場運氣的兵員。因此僅僅是再編起來并不算什么難事。

而在殘余帥司機構里留守的那位判官,也很有被作為棄子的自覺,知趣的沒有給我的行事增添任何麻煩。

只是當我偶然在部署面前商量,如何合理繞過這些留守行司行事的時候,作為旁聽的贊畫之一,前學弟蘇長生一句無意的話,卻突然如夢初醒的提點了我們。

“請問,為何要繞過這些留守行司人員呢。”

正所謂當局者迷,我把帥司當作某種外在擎制,而敬而遠之的太久了。都忘記了,

為什么就不能繼續利用行司的名義呢,哪怕是殘缺不全的前沿軍行司,也是名正言順的行司。更何況眼下在其中留守的,只有一群被大人物們拋棄了之后,根本心懷怨懟的倒霉蛋,同樣有著足夠的現實需要和安全保證。

于是,在我請那位一貫作為擺設的隨軍曾宣慰,上門拜訪了一趟,又給出了足夠的交換條件和保證之后。

這位權留守行司的判官,就帶著行司剩余的人員和文書,堂而皇之的入駐我的行帳之中,也算是對外某種程度上的背書,也是對內的間接表態。

哪怕是權行司的留守人員也有相應的職能,也是有資格以令制的形式,發布相應級別的文書和通告的。

至少是在南撤的帥司,宣布重新恢復行駛職能,或是被正式撤銷之前,我還是可以繼續借用這個名義扯虎皮做大旗,于公于私最大限度的謀取好處和便利。

這卻是打下徐州之后,又一個意外偶的好處。

滔滔奔流的長江邊上

江寧行在的天安大殿,已經是人人憂色匆匆,大氣不敢亂出的模樣,這些日子一個壞消息接著一個,都讓人有些麻木不仁的,各種寡言少語了。

直道一個飛馬急傳的通報聲,才重新打破這個令人窒息的氛圍。

“稟告君上。。江北來報”

“東南軍行司的各位使君,已經抵達揚州了,正在江都等候覲見。。”

這個消息,讓大殿之下聽候的臣子和官員們,再次轟的嘩然起來,卻也是各種議論紛紛的,連負責秩序的殿中御史,一時之間都彈壓不下去。

而在事實上,這些帥臣自徐州突圍后,就一路腳步不停的向南逃奔,因此僅僅用了四天時間,就穿過了兩淮的千里之地,而直奔到了長江邊上。為江水所阻后,這才重新停了下來。

只是,作為成功千里大轉進的代價,當初一同出奔突圍的那些將士,在掩護渡河時已經折損過半,這一路全力護著帥臣們逃奔下來,各種掉隊和走散又減員了好些。

因此最終能夠隨他們抵達長江邊上的,已經是十停不足兩三停了,而且是人人徒手輕裝,蓬頭垢面的狼狽摸樣。

盡管如此,這些軍中首腦似乎被北地的噩耗和危局所經,哪怕已經望著滔滔江水,還是覺得不安心,很快就找了由頭請求覲見。

“這群殺才,還有臉面逃還回來。。”

監國怒氣滿滿的喝聲道。

“國朝在都畿道,在河南、淮北。淮南的將士呢”

“難道。。都被他們給丟了在身后不管不顧了么”

卻已經沒有人敢回答和應聲。

“誰能告訴我,北邊的情形究竟是如何模樣。。”

“君上息怒,下臣以為。。”

一名臉皮皺巴巴的老臣,開聲緩頰道

“還是循中路故例。。”

“將軍前相干人等招過來,當庭詢問具體情由為上。。”

相比東路的混亂,中路軍的情形要好上一些,他們在都統制王端臣的帶領下,一路退出太谷關后,就在襄州一帶重新站穩腳跟,試圖收拾殘局,但是因為失陷了殿前軍的責任實在太過重大,以至于必須有足夠分量的人出來擔待。

因此,在其他人都戰死或是失蹤的情形下,王端臣也只能以被奪職的白身,繼續留任效贖軍前,以待后方的進一步處分。

“京口急報。。”

一個通傳的聲音,再次打破這個壓抑的氣氛。

“正在揚州的三位使君,已經帶著隨扈登船往江寧過來了。。”

“什么。。”

監國有些驚訝的喊出聲來。

卻是與此同時,這幾位帥臣只想著盡快回到相對安全的長江南岸的先,因此強行征用了渡江的運輸船只,也顧不上舒適平穩與否,已經先行一步跟著信使一起度過來了。

“京口十萬火急再報。。”

又一個通傳聲喊道

事實上更壞的事情已經在發生了,由于這些帥臣相互推諉著,并沒有交代安排好后續管領的人員,就征船出走。

而那些幸存的高級將領也有樣學樣的,帶親兵搶了船只紛紛度過江來,

于是,這些饑腸轆轆又身無余物的幸存士兵,一時間衣食住行皆無處安置,又找不到可以做決定的人。

自覺被拋棄的他們,頓時慌亂嘩變起來,已經自暴自棄式在長江對岸開始各種燒殺擄掠了,升騰起來的煙柱,連在京口都能清晰的看見。

因此,當這些大人物們,滿心慶幸劫后余生的登上江寧附近的碼頭時,見到的不是引領覲見的中使或是內臣,滿臉肅殺前來捉拿的殿前軍士。

覲見被取消了,而江寧石頭城里的大獄,將是軍前首腦日后很長時間內的唯一存身地方。

而由此造成的后續影響,則比他們想的要更加嚴重和糟糕,

事實上,隨著他們一路打著帥司的旗號爭搶道路和所遇沿途物資,以及那些掉隊走散的殘兵,將敗聞到處傳播的結果。

原本尚未完全動搖的沿途各州縣要沖,那些糧臺和巡防兵馬,也由此秩序崩壞而人心大潰,爭相棄守而逃的滾雪球式總體大崩潰。

高速最新章節,本章節是地址為如果你覺的本章節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薦哦!


上一章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