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45章 投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5章 投獻

第345章 投獻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5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第344章

作者:貓疲

無視臨時的幾位同僚們,暗藏這羨慕妒忌恨的眼光,滿腦子心思的方臘,匆匆回到了自己的臨時宿營地。請訪問

見過了新軍右廂本陣的雄武鼎盛之后,那些原本令他有些自豪的部曲弟兄,卻是怎么看也不成器的樣子了。

他們主要都是來自兩浙之地,被就地收編的前藩鎮舊屬武裝,還有所謂“喜迎王師的義軍”之類的地方豪強武裝。

鄧元覺,王寅、鄭彪,都是浙西當地的團練、義勇頭領,屬于旁系中的旁系,只是隨著宣布易幟的官長一起降順了南軍,而得到暫時留用。

呂師囊和方臘則是浙東出身的,所謂雜流“義軍”,前者是歙州的大戶,在藩鎮派下的守官棄城之后,自募丁壯結城自保,然后在南軍到來之后恭順的迎獻了出去,而得到授官新安提轄;

后者則在清溪縣的治下,長期客串著某種名為茶梟的非法職業,在南軍逼近之后乘機殺死巡檢,奪取了附近的梁水關,然后派人與東南行司的先頭聯系,而以之功,暫拜蒙城都頭。

按照南朝事先的規劃和部署,對于這些未做大抵抗而易幟的東南藩鎮,采取擇檢銳士,納其精健于軍前,而散盡浮亢的處置手段。

因此那些原屬地方守臣的牙兵、押班、親軍之屬,是最先被編遣處理掉的,然后才是正編大小各軍號,其次是各城守捉、團結兵,最后才輪到那些土團、義勇等臨時性外圍和地方武裝。

本來這些地方上的雜流武裝,在調遣異地后是要整頓縮編,裁汰掉大部分人的,只象征性的留下一些人和新募丁員,一起混編成新的地方駐守。

只是這幾位運氣比別人稍好些,因為名下編制較少,排在靠后的序列中,因此,輪到整編他們的時候,局勢發生了較大變化。

因為徐州軍前急用人力,才就地遣散部分老弱后,把其中一些尚稱精壯的,繼續保留舊有建制調過來,做些輔役雜事。

因此,這次協力于軍前的表現,關系這他們的去留和前程命運,因此倒是各種放低身段和姿態,夾著尾巴做人,力求討好這位過分年輕的觀察使。

按照方臘以茶梟/茶商身份,一貫走南闖北,所歷練出來的見識和閱歷,南朝大軍數十頑疾,其中,也不過,如此年紀就得以重任領兵一方的人物。

若不是有非凡出眾的本事和功績,便是有極硬妥帖的背景和靠山,被安排到軍前來獲取資歷和,或者兩者兼有之才是。舞若

而無論是前者的前程遠大和治軍手段,或是后者的背景深厚,哪一個都不是他這個小小半路的雜流出身,可以輕慢和冒犯的。

誰知道這些眼高于頂的大人物,性情癖好如何,寧可拿出十足的小心和恭謹,去迎合侍奉著,也總比莫名其妙丟了前程和身家性命的好。

只要舍得花錢和豁得出面皮,去帥司底下的人員中廝磨和打探,還是可以得到名面上一些眾所周知的,又似是而非的消息。

比如這位羅觀察本人,居然是海外大藩的大公子,出自南朝世臣五脈八葉之一的羅氏嫡長,很可能是下一代的族長/家主。

這只軍隊中的其他成員,也是來頭驚人,包括當代碩果僅存的國公家長孫,左參政崔氏家族的子弟、大內御衛班頭的出身等等。

光是這些名頭,已經足夠嚇人了,更何況他還是帶兵,先后參加過國中兩次大亂平定的資深宿將了,這就更加讓人不敢直視了。

更何況根據那位拿了錢的兵曹從事指點,這位羅軍帥的部下,可是南朝之中直屬大本營的極少數資序之一,舉國上下也不過區區七數之選。

這不由讓僅僅有過聚眾一方,對抗地方官兵緝拿追繳經歷的方臘,各種亞歷山大,既喜且憂,

雖然如此人物的品性和尊崇,可能很不好侍候也難以接近,但如果能夠成功附驥其后,那前程遠大也是難以想象的。

但沒想到,那位大人居然知道他方臘的名頭,還多問了兩句話,這樣就足以讓他們這幾位之前,臨時達成的互助同盟,出現了裂痕和嫌隙。

但不管這背后的禍福如何,相比起想巴結而不得其法的其他人,他至少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和更加親近的契機不是。

他必須想辦法鞏固和把握這個機緣才是,他如此想著,下定了某個決心,卻又煩惱著究竟是那點,被人給看重的。

他不由再次想起瘦了好處的那位兵曹,詭異莫名的笑容和高深莫測的話語

“你們這是攤上個天大的好處了。。”

我當然不知道僅僅一時興起,就造成某個臨時小團體的分裂,和某人胡思亂想的心里糾結。

所謂“宜將剩勇追窮寇,莫讓沽名學霸王”,沿著大野澤東西兩岸,一路追擊兩廂掃蕩,正面排開陣勢,以相對優勢直接碾壓過去就好。

這時候我卻得到了前出的穆隆部,快馬急送一個好消息

“州治的鄆城,被獻出來了?,”

“還可以幫助我們勸降其他城邑。。”

“條件是協助清理鄆州境內私掠的亂軍,”

我不禁搖了搖腦袋,這都是什么和什么啊。

用獻出州城為代價,請入侵家園的敵人,去攻殺自己名義上的友軍,這是要鬧哪般啊。

隨著我抵達鄆城,徹底控制防要,特地召見了獻城的代表之后,才得以明白過來,這卻是某種因果牽連的使然。

如今北朝在淮北河南的戰線幾乎全面大潰,造成了各種殘兵亂軍四散于野,而這些流竄鄆州境內的北朝殘兵敗將,對于地方上又實在是荼毒太甚。

而且相對于那些鄉土出身的地方團練、義勇,根本毫無下限,肆意妄為到連一同作戰過的本地友軍也無法容忍的程度。

只是相對那些客軍,本地武裝的規模和實力實在有限,只能勉強守住幾座城內而已,對于城外的廣大地區,就無能為力。

以至于這些當地出身背景的守軍,寧愿轉而求助于我們這些前來攻打的敵人,以獻城為交換來整肅清靖地方。

用他們的話說,不過是早死晚死的差別,但是任由這些亂兵作孽下去,不用等南軍來攻打,他們先要給餓死困死了。

就如我們當初在宋州遇到的那只河東軍一般,據說是因為戰事不利導致上層人士出現了劇變,影響到底下的士卒,索性破罐破摔的肆虐地方。

結果還沒等我們來攻打,倒是先與城內的團結兵內訌起來,讓我們撿了個大便宜。而我的部隊,當初在宋城遣散的守軍中,有相當部分跑到了鄆州來,也把我部的名聲和傳說給帶了過來。

這其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無心因果,卻讓我很有些感嘆和唏噓起來。堅持某種特立獨行的風格和名聲,果然還是有所好處的。

這一次,就連那些私下抱怨我軍法律條太過嚴厲的人,也無法可說了把。

對于這些降服者的處置,按照在宋州的慣例,將他們按照人頭給口糧,各自遣還回鄉。

這個決定宣布出去,頓時一片嘈雜起來,與在宋城那種大多數人,千恩萬謝的局面不同,卻是有些不愿意的樣子。

一頓棍棒刀柄伺候,重新彈壓下去之后,才讓他們推出代表闡明緣故。

問我們要不要就地募兵?并且協助我們剿滅那些流竄的北兵,這也行?,不怕反亂么,你愿意,我還不干呢。

我正想揮手,將他們打發出去自生自滅。這時候,已經是掛名隨軍記室的帶路黨趙鼎,卻主動站了出來懇請,

給我解釋了一番道理和緣由后,才發現我其實進入了一個思維誤區。

總以為打進了北朝多年經營的中原腹地之后,長期統治的積威猶在,必然是眾志成城清野堅壁的堅決反抗,

起碼在南北對峙征戰拉鋸的這么多年后,已經對于偏安嶺外的大梁,明顯缺乏認同感和信心,因此處于某種信任度的問題,沒有考慮過在短期征發民役之外,就地補充有生力量。

但其實這個立場,在某些地區則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我忽略了藩鎮割據下,人心紛亂思變長期演變的因素。

比如鄆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鄆州當地足夠窮苦,因此民風頗為彪悍,投軍賣命吃飯也是個重要的出路,而長期的藩鎮割據征戰更替,讓這一帶的人習慣了無所謂為誰賣命的差別,

南朝北伐到附近的結果,也不過是讓他們多了一處的選擇而已。再加上鄆州原本的守臣,比較貪斂和吝嗇,真正愿意賣死力的人反而不多。

因此原本出援宋州的那次試探性攻擊,也是在洛都的強力要求下,虛晃一槍,應付了事而草草收場。然后大事不好之下,早早帶著細軟家眷,以求援為名逃到洛都方面去了。

畢竟,隨著南軍的大舉進逼腹心之地,北朝在地方上的控制力和影響,也無形間消退了許多,就算是底層的軍民,在明眼人都可以看到的形勢影響下,也不免要生出別樣的心思來。

更何況,如今他們已經是足夠困苦潦倒,而且大都缺衣少食吃不飽的境況,相較被遣散的后果并無差別。

“不過,這與我何干呢。。”

我看著他的眼睛,慢條斯理的道。

“我帶兵前來攻城掠地,又不是來做善事的。。”

“只怕有損。。”

趙鼎急忙道

“若是不安定因素,一并殺了不就一了百了了。。”

我揮手打斷他的進言。

“比起這些追隨我的兒郎們前程安危,一點點可有可無的名聲和毀譽,又算得了什么呢。。”

這話一出,我忽然覺得周圍在場的部下們表情都有些動容,各種無形中的忠誠度和感動值,都刷刷的向上攀升起來。

“要想打動我,你需要一個更好的理由。。”

我一字一句的對他道。


上一章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