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190章 時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0章 時逝

第190章 時逝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190.

“銃者,利守不利攻,最善據壘而戰,至百數齊發,又令倍而裝之,則子藥綿連不絕,而無弓弩力潰之虞。。”

提筆寫下這這些字眼的辛稼軒,卻有些心煩意亂的,將剛寫好的東西,再次撕下來揉碎。

“銃前又加尖刃,則同短矛之制,可行刺擊法,反持,則掄若大棒,。。近身不虞。。”

蘸著墨汁的管筆,再次變成一行行的《軍行略記》,

連綿的營盤之中,操練的吆喝和號聲此起彼伏,

“看好了,手腿肩腰須得一線,方好使力一與貫之。。”

一名演示的士官,舉銃刃向前抬斜斜上指,突然喝聲發力,就像是個忽然延長的臂膀一般,重重刺在牛皮包裹的人形靶上,頓時呵叱一聲捅了個對穿

“齊力一點,就算上好甲子我也戳穿給你看的。。”

“若是遇上手牌,又當如何。。”

“自然是屈身下刺其足踝。。”

“迫其下盤不穩,露出破綻。自由人或補擊,或近射。。”

“不過你們,得先學會如何刺的快準狠,”

另一邊拿著短棍的老兵道

“再學如何留有余力回氣復而刺擊,”

“然后才是,及時回轉擋格再戰的技藝。。”

“這樣就算被人近了身,也不用心慌。。”

他示范性的抄起一只裝刃的長銃,眼疾手快的舞出幾個槍花,其中行云流水猶若殘影,啪啪啪的將另一名士官砍擊過來的刀背,擋格開來還能順勢做出一個反刺。

“只要你擋住了,自由有旁人來援助。。”

“銃擊拼刺之法,最講齊心協力協力。。被近身數刺齊發,就算是馬軍亦要避讓三尺。。”

“因此,不幸御敵身前,只有全力信賴你近身人,方能最大可能活命。。”

“身居排頭,遞進而補,最要緊的就是膽魄和心氣。。”

“不若你以為,排兵的津貼和倍半共給,是白的的么。。”

而在營地外圍另一端,卻是一片熱火朝天起伏的身影和挖土壘壕的沙沙聲,幾名手掌厚繭的教頭,正在帶頭用隨身配備的短柄鏟、鍬、鎬、鋤等工具,給輔兵們示范某種土木作業。

“銃擊之前,須得先學會就地做壘設墻。。”

“哪怕是挖一條阻敵片刻的溝也好,亦能增加不少勝機。。”

“通常最簡便法,就是立拒馬,次者為豎排,再者挖土為塹。。”

“有機會就多挖深溝,覆土其后壓實為壘,以半腰到齊胸方好,:”

“再立排斜上,則不虞箭射而利于銃擊期間。。”

“若銃發而敵置前,當如何應對。。”

一名軍官,正在考校肉搏隊的士卒

“以矛長刺其上,而刀牌力斬其下。。交替掩進而尋機再發。。”

“善也。”

而在同樣的時間,

,我牽這名為紅老虎十一世的新坐騎,隨部隊慢慢行走在翻閱山坡的道路上,這是一匹天竺馬,對山地和短距離沖刺的適用性不錯,也算是來那位高經制的,某種親近和籠絡的一部分。

一晃已經過去半年多的時間,北地的這時候,或許已經開始下第一場雪了,可是在身處熱帶的馬來半島上,卻還是籠罩溫熱濕潤的氣候中。

那一夜的中毒事件,已經徹底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和軌跡,其中也包括我這只龍州團左,被滯留下來一個耽擱,就堅持到現在。

跨過了一處處堡寨城壘的廢墟,和村邑聚落的殘垣斷壁之后,隨著藏身之所被摧毀,一處處據點里的叛軍,也被逼到了某種缺衣少食,補充不繼的絕境,而不得不向安遠州外流竄。

我們也隨著再次得到緊急增援和補充的官軍,一路轉戰出安遠州,從上籠州到下籠州,從丹前州到北扈州,從草木青蔥的山前到山林紛繁多彩的山后,

我們也跟隨著大隊,追著馬氏叛黨狂奔突走的尾跡,整整在地勢南北狹長的丹戎大洲,繞著中央山脈東西麓,征戰大半圈,將一個又一個知名或者不知名的牽涉藩領,變成殘垣斷壁或是慘烈的修羅場。

足跡遍及丹戎十九州中的十四州,大小數十城,來自廣府朝廷的權威和公信,通過種種血火手段,得到了伸張和重樹,曾經的舉目皆敵,無法因地就糧的困境,早已不復存在了,

而隨著朝廷不停傾注的投入,而逐漸越來越懸殊的力量對比,曾那些比比皆是,那些陽奉陰違或是心懷異志的藩領、土爵,在一船又一船登陸的軍隊威懾范圍內,已經看不到任何的存在,他們不是舉家隨著臣屬、部曲一起,已經在烈焰轟鳴中化為塵土,就是改弦更張變成最順服的帶路黨。

根據事后

而真正給陷入某種持久僵局的官軍帶來利好和轉機,也正是這次名為慶功之變的群體下毒事件,所謂禍福所依,不但對官軍的上層造成永久的傷害和動蕩,給了大敗虧輸的安遠諸藩叛軍一段生聚力量卷土重來,寶貴的喘息之機,

卻也無意間,也深深觸動了朝中大人物們的切身之痛和要害,要知道,在那些受害的軍將中,不乏身價尊貴或是家世顯赫之輩,她們本來多數只要呆在中軍這類,最安全的地方,從事一些次要輔佐之職,等到戰事結束便可。卻沒想到,好死不死的在慶功宴上,遭受了這場無妄之災。

那些身居高位的權門顯貴,按照已經鋪好前程和軌跡,將自家子弟送到軍中歷練鍍金,可不是為了,最后等來莫名其妙的橫死軍中,或是終身殘疾的噩耗。

因此經過傳訊上的延遲,時間的發酵和醞釀之后,這個慘劇帶來的連鎖沖擊和反應,甚至一度超過了前番,上萬官軍和樞密院都承制一起,陣沒在安遠州的消息。

一時間朝中幕府群情洶涌,最終變成某種臺面上的實質結果。

朝中幾只主要派系,也難得擱置了紛爭和利益沖突,前所未有的齊心合力,發誓要讓始作俑者付出慘烈的代價,并通過各種渠道,曉諭軍前,牽涉馬氏藩者,不可饒恕也絕不受降,

相應的錢糧兵甲和補充員額,更是如流水一般的從近岸、海外諸州涌了過來,一向鮮有存在感的國朝水師和海兵隊,也大張旗鼓的不分晝夜,游曳在半島的海岸上,事無巨細和盤查和追逐每一處可疑的行跡。

在獲得主要當權者,和國家機器的足夠重視和充分投入之后,這些地方上的些許叛亂和拉鋸的手段,就實在不值得一提了。我也有幸成為了這股風潮中的受益者之一,哪怕相比扮演主力的大多數官軍將領,我只是在邊緣沾點光,也是受益匪淺的。

因此,隨著官軍的步步推進和追亡逐北,我部承擔的則是次要一些守御要沖的任務,既控制一些要點來,保持官軍后方的通暢和秩序,對付的也主要是那些時不時滲透過來,大隊小股的叛軍。

除了少量比較精悍的外州義從,比較難對付外,其他人的裝備和素質都是相當有限,因為是雜草式的騷擾作戰,往往連人數也不占上風,唯一的優勢就是熟悉地方,便于隱藏和出沒的掩護,但在有據點有儲備的守勢下,往往幾輪排射過去,打死打傷一些領頭或是最兇的人,對方就自然散了。

所謂大浪淘沙,撥礫見金,在亢長而艱苦的征途和戰斗中,那些不夠適應或是運氣不好的,都倒在了我們行來的路途和這些山林之中,燒做一罐罐的灰土,

我甚至不得不親自送走和處置一些熟悉的面孔,其中包括了一些從“我”很小的時候,就伴隨在身邊的老人,乃至來自武學中,頗為看好且定下主從名分的士生,

僅僅因為疾病,因為傷痛,或者是因為太過疲累,而掉進山溝,或是被蛇蟲咬了這樣的意外減員,并不會比正面戰斗的傷亡少。

連我身上,都多了好幾道深刻的傷痕,其中一只帶有銹跡的箭矢,足足讓我分了三天的高燒,依靠這副體質和小奧晝夜不停的涼水擦拭,才挺過來,。

在戰場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謂的零傷亡和最佳傷亡比,終究只是小說里的,我們畢竟是客軍,在最困難的時候,我甚至帶頭吃樹葉、鳥蛋和看起來相當惡心的蟲類,來保持基本的體力。

野外獵物滿地走,就等人去打之類的段子,終究是小說家之言的YY的,不然這世上營養和經濟狀況最好的職業,就該是獵戶了。

而在幾次增補和后方遣送之后,在我的麾下已經擁有了九個都,近三千人的編制,每都皆是按照兩隊銃兵,一隊矛手一隊白兵,外加若干輜重的戰團編成。

其中第一都乃是標兵隊擴充而來的,用炮組和少量擲彈手,以及騾馬隊加強的模范都,只是其中第一隊還是叫標兵隊而已,是我直屬的機動部隊。

第二都到第五則保持基本滿員,算是我老底子組成的基本部隊,只參雜了少量額外挑選的前官軍作為補充,他們的特點是沒有家室,也沒有多少牽掛,利于集體的吸收轉化,也是日常作戰的主力。

按照慣例,其中也有一隊也是老兵居多的重點隊,便于日后的擴編,此外將打得比較準的人擊中起來,設立一個都頭直屬的獵兵什,同時也充當某種軍法和督戰隊。

而第六都到第九都,都是不滿編的預備都,用那些陸續補充過來的官兵編成的,只是骨干都由我的人充任,裝備上冷兵器占了一半多,主要用來承擔日常守備任務。

因為騎兵補充不易的緣故,教導隊還是老樣子,只是其中部分人填充到新部隊去作為骨干,又從老部隊挑選補充了一批而已,不過輜重輔兵和騾馬隊都擴張了不少,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輸送團。

但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是在日常心態和閱歷上的成熟,雖然對于改變這個時代或是結束這個亂世的遠大目標,還是遙遙無期摸不清頭緒,但對于如何壯大自己,卻有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比如:在漫長而拉鋸的戰斗和清剿中,我也見識到了這時代局限下,所謂民眾立場軟弱和容易動搖的另一面,

雖然仇恨和親緣關系,足以成為遍地叛亂的土壤和養料,但是一旦他們所承受的苦難、傷痛和恐怖,遠遠超過某種極限和臨界點,就很容易自然的,迅速轉向另一個逃避殘酷現實與拼命綏靖的反面。

就像某位歷史名人說過的,將敢于反抗的大多數硬骨頭都殺光后,剩下的就只有綏靖和妥協的軟弱者重新占據上風,死人是不會出來說話和表態的。

因此在官軍大勢的重壓下,甚至有人因此走向另一個極端,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夠茍延殘喘的生存下去,出現自下而上的出賣和背叛,都成為名正言順,或是理直氣壯的頻繁行為。

一心“舍生取義”或是破罐破摔,抱著決死之意的人固然不少,但是想方設法讓自己活下去的人則更多,當這種犧牲和代價從她們自己身,擴散到他們的家人,他們的親族,他們重視和熟悉一切的時候,什么口號和主張,都是格外蒼白無力的。

畢竟叛藩內部,也不可能永遠是一塊鐵板的,在官軍的重壓下,也有各自的訴求和立場,在外失強援,內無后繼,活動范圍和控制力,都越來越縮水的情況下,于是各種形形色色的相互拆臺和內訌,背叛和出賣的鬧劇,就這么鮮活的一幕幕上演在我們面前。

那些被戰爭折騰的疲憊不堪的“義民”,主動殺死自己曾經敬愛或是擁護的藩主乃至宗家,然后綁縛了家眷親人,前來向官軍輸誠,只是希望官軍能夠體諒地方,不要再搞什么清野堅壁的絕戶手段。

于是乎,我幾乎是親眼見證了,唐太宗留下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大道理,在這里從另一種角度的闡釋。

我這次進擊的目標,當地人指引的一處山村,也是流亡當地叛藩之一,前泊藩項氏殘黨的據點,據說其中還可能有重要人物的身影。

代價不過是幾車軍用口糧而已,相比容易霉壞的米面,這個口感奇差的東西,至少可以存放到明年開春的,戰爭帶來的傷害,對于底層人民幾乎是雙向的,無論是叛軍還是官軍,有能力話都不會給對方留下任何利用的物資,

而在耽擱了農事之后,這些原本一年兩季到到兩年三季產出的地區,很多人家都沒法安然度過年底的。

本站僅為網友提供上傳存儲空間和閱讀平臺,所有作品均由網友自行更新和上傳,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將立刻刪除相關作品


上一章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