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作品:
字數:
與圣母見面之前,趙國慶的心一直忐忑,想著圣母會詢問自己什么,給自己什么樣的試煉?
見面之后,趙國慶卻又有些奇怪。
整整兩個小時,趙國慶與圣母在一起就只是喝茶聊天,期間圣母甚至沒有提起過五芒星,表現的就真的像祖孫倆閑聊一般。
“圣母,我們還是來談一下摘星聯盟吧。”趙國慶終于有些壓制不住問道。
“你是在擔心我會不會加入摘星聯盟?”圣母詢問。
趙國慶點了點頭,這確實是讓他擔心的一個問題。
此時的摘星聯盟和成立之處有所不同,已經處于半公開狀態,可保密工作卻一直屬于第一位。
如果圣母不答應加入摘星聯盟的話,那對這一聯盟來說將會是一種致命的打擊。
先不說圣母和她所代表的世界傭兵聯盟公會會成為趙國慶潛在的敵人,光說摘星聯盟的機密也會相對的發生泄漏,而趙國慶想要阻止這種泄漏卻又有些力不從心。
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趙國慶都希望自己能說服圣母加入摘星聯盟來,這也是他迫不及待想知道圣母此時想法的一個原因。
圣母慈祥地笑了笑,放下手中的茶杯直了直腰,望著趙國慶說:“郭團長,實際上早在你來這里之前我就已經有了決定。”
趙國慶一直都是一個處亂不驚的人,現在卻有種心卡在嗓子眼的感覺,腦子里面也有些胡思亂想。
什么意思?
在我來之前就有了決定,見面之前卻沒有和我談起任何關于五芒星組織的事情,難道說是她改變了主意,不打算加入摘星聯盟?
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我一定要想個辦法改變她的決定才行。
即使趙國慶內心真的混亂,表面上看起來他卻還是非常鎮定的,至少圣母沒有看到一點破綻。
“郭團長,老實說你讓我非常驚訝,我本人也對你充滿了期待。”圣母緩慢地講道,一臉的真誠。
趙國慶微微一笑,靜等圣母的決定。
“我的決定是加入摘星聯盟。”圣母說著起身走到趙國慶面前,伸出手講道,“希望我能為這一聯盟做出貢獻,不管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都請務必告訴我,我一定和盡我所能和傭兵聯盟公會的力量去幫助摘星聯盟的!”
答應了,答應了!!!
趙國慶激動的想要跳起來,可在圣母面前卻表現的非常鎮定,只是露出一絲絲的喜悅,起身和圣母握了握手說:“非常感謝你的加入,我相信因為你的加入一定會縮短我們實現消滅五芒星這一組織的時間。”話音微頓,他眉頭微微一皺,有些好奇地問道,“圣母,請原諒我的多言,煩是加入摘星聯盟的都是和五芒星有些仇恨的人或者組織,可據我說知你和五芒星并沒有什么過節,那你為什么要冒那么大的風險加入我們?”
這一個問題是站在摘星聯盟安全的角度考慮的,即使是圣母這樣有地位的人也不得不防范。
每個人做每次事都有自己的動機,趙國慶必須弄清圣母的動機才行。
圣母盯著趙國慶,像是被趙國慶這個無禮的問題給激怒了,卻又突然間一笑,臉上的不快風吹云淡。
“如果我說是因為你我才加入摘星聯盟的,你相信嗎?”圣母反問。
趙國慶眉頭微皺,有些不太理解圣母所說的話。
“你可以將我理解為一個投機者。”圣母說著轉身回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端起茶杯慢慢地品了一口,而這一口卻又像是一個世紀那么慢長,給了她足夠的思考時間,“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著一個變化,任何一個細小的因素都會必變未來。”
趙國慶注視著圣母,盡量去理解她所說的話。
“五芒星組織已經影響這個世界近一個世紀之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他們會繼續影響著這個世界,可以說是黑暗世界的霸主。”
“任何霸主都有一個氣數,五芒星組織的氣數已經到頭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你的出現。”
“別問我為何知道,我就是知道。”
“你將會必變這個世界,這是你命中注定的,而我不過是幫你達成這一目標而已。”
“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人,而我卻幫了你,你說我會得到什么好處?”
“呵呵..至少在我看來沒有任何的壞處,你說是吧?”
聽到圣母的理論,趙國慶感覺圣母是在拿自己做一次豪賭,在自己與五芒星之間的戰斗中她押注在自己身上。如果她的預感是錯的,那對她本人和整個傭兵聯盟公會都將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這個看起來慈祥卻掌握了世界傭兵界絕對權力的女人、這個看起來可以做自己祖母的女人,她的眼睛里充滿了自信,在這場賭博中她認為自己是絕不會輸的。
趙國慶不知道圣母哪來的自信,卻微微一笑,說了一句讓圣母非常滿意的話。
“你放心,我不會讓你失望的。”趙國慶一臉認真地說。
“我知道。”圣母說著端起茶杯又品了起來,并又一次和趙國慶有一句沒一句拉起家常來,針對五芒星組織的談話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結束,卻奠定了摘星聯盟打敗五芒星組織的基礎。
趙國慶率領獵人傭兵團在“金魚”上一共待了四個小時,四個小時內趙國慶在與圣母之間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度過,沒人相信他在這個四小時內就只和圣母在閑聊。
其他人也在這四個小時內滿足了對“金魚”的好奇心,叢林狼也在大家離去之時從“金魚之眼”內走了出來,看起來沒有任何的異常。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的正常,危險卻在這不知不覺中靠近,包括趙國慶在內卻沒有任何人察覺到。
這一切都開始于叢林狼進入“金魚之眼”,沒人知道他在里面發生了什么,危險卻正是以他為圓點向四周迅速擴散。
十幾個小時之后,趙國慶等人才體會到了這種危險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