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2.
楊銘也很快從郭部長那邊得知官府高層將會給予一定方便助力推廣《梁祝》電影和音樂的消息后,也是頗為驚詫。
這完全就是意外驚喜。
當初,他選擇拍攝《梁祝》,只是想阻擊趙劍鋒他們,順帶再惡心對方一下而已。
但他真沒有料到《梁祝》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
竟然會讓官府高層決定把大部分資源集中在《梁祝》上面,而放棄勝利影業和中皇娛樂合拍的同名電視劇。
不過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都是梁祝題材的影視,可楊銘拍的《梁祝》,明眼人都能看出要超過對方拍的那部電視劇不之一籌。
這還是在沒有把同名音樂小提琴協奏曲的影響算進來的情況下。
國家交響樂團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現場演奏在直播之后,可謂是一炮而紅。
在東亞范圍內卷起梁祝的旋風。
數個國家都紛紛邀請國家交響樂團去他們各自國家演出,條件待遇開的相當優厚。
把秦老團長的臉都笑開花了。
到了他這個年紀,早已看淡了利益之爭。
現在他就是想在交響樂團的歷史上能夠留下一些屬于他自己的東西就足夠了。
楊銘創作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無疑滿足了秦老團長的愿望。
雖說這首經典之作,并不是秦老團長本人創作出來的,但絕對能讓國家交響樂團在交響樂民族化的道路上留下筆墨最為濃重的一筆。
有這個就足夠了。
這些天,音樂界那些老家伙們沒少打電話給他恭喜道賀。
國家交響樂團挖到寶了。
有這一首《梁祝》,足以讓國家交響樂團吃上十年。
秦老團長心情愉悅,也充滿感慨。
他同樣沒有料到本來只是想順手幫楊銘一下,安排樂團給楊銘錄音,但誰能想到楊銘創作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會帶來這么大的回報嗎?
現在別說國內了,東亞數個國家在看了這場現場直播之后,邀請國家交響樂團前去演出的致電,足以能夠把明年都排滿。
可見一首《梁祝》所帶來巨大的影響力。
藝術無國界。
音樂同樣如此。
《梁祝》在東亞的火爆,也吸引了全球其他國家音樂圈的注意。
不過他們在認真聽了一遍之后,雖承認這是一首非常難得的小提琴協奏曲,但絕對達不到東方那邊國家媒體所報道到達的境界。
有點夸大其實了。
這個新聞評論在傳回國內之后,還沒等本土的音樂圈作出回應,東亞其他國家就率先對這種評論作出駁斥。
“不論到什么時候,東西方之間永遠都會存在文化隔閡,就像西方的經典在我們看來是說天書,而我們引以為傲的經典對他們來說就是對牛彈琴!”——《朝鮮新聞》!
“也許在技法上,《梁祝》沒有達到西方世界說的那種高度,但在情感上,這就是我們東方世界的音樂圣典。一個流傳千年的凄美愛情傳說,現在用音樂完美演繹出來,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絕對是東方近代音樂史上最偉大的突破之一。”——《日本日報》。
華夏兩個忠實的小弟,國內兩家最大的媒體都在各自新聞報道中義正辭嚴的反駁了西方音樂界的觀點。
在他們看來,不是《梁祝》不經典,而是西方音樂圈不懂。
不懂梁祝的由來。
國內的媒體看到這兩國媒體似乎都比他們這些當事人更加激動,也有點忍不住了。
或者說不甘落后。
不管怎么說,他們都算是楊銘的娘家人。
現在讓兩個外人站出來為楊銘撐腰,那傳出去還不被國際上那些同行笑掉大牙啊!
所以,在短短時間之內,本土數家媒體包括那些大型官媒,再一次為《梁祝》免費做起了宣傳。
東方夢工廠。
楊銘正在辦公室接受自家電視臺鳳凰電視臺一個節目的錄制采訪。
沒辦法,吳元芝數次打電話過來,他真不能在拒絕了。
畢竟是自己的公司。
正好最近碰到《梁祝》在國際上評價不高的事情,他感覺有必要說些什么。
辦公室里,工作人員早已準備就緒,燈光師給導演打了一個手勢,導演點了點頭對主持人示意可以采訪。
主持人是王青,鳳凰電視臺當家主持之一,主要以知性麗人的形象聞名。
“楊銘先生,這是我第一次采訪你,不知道怎么稱呼你比較好,你說我是稱呼你老板呢,還是楊導呢!”
說完這句話之后,王青率先就自己先笑了起來。
楊銘聽到這句話,也忍不住輕笑起來,他頗有深意看了這個主持人一眼。
但他知道這是對方活躍氣氛的一個小把戲,就沒有放在心上。
從了一個方面也說明這個主持人膽確實挺肥的。
什么話都敢說。
連自家大老板也敢調戲。
真要按王青所說稱呼楊銘大老板,也算在理,沒有說錯。
“還是稱呼我楊先生好了。”楊銘笑著搖搖頭輕松說道。
今天他是以作詞作曲人的身份出現,無論是稱呼老板,還是楊導,都不太合適。
“楊先生,你自導自演的《梁祝》最近一段時間紅遍東亞,在廣大的影迷群體之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尤其是你創作的那首小提琴協奏曲,更是讓人記憶猶新,被不少知名人士稱為古典音樂的天籟,但這種說法似乎最近一段時間在國際上遭受一定非議,請問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王青沒有任何遮掩,直接提出今天采訪的核心。
楊銘給她的專訪時間并不長,所以她直接把話題問出來,不拖延任何時間。
聽到這句話,楊銘已經早有預料,在腦海中把思緒整理了一下,然后認真的緩緩說道:“評價一首曲子,旋律很重要,但也不是決定性,否則巴托克早被掐死了!”
貝拉·維克托·亞諾什·巴托克,匈牙利偉大的作曲家。
在這個作曲家逝世之后,到了現代越來越受西方音樂界的推崇,被認為在才華上能與貝多芬媲美的作曲家。
但這個作曲家一開始的創作風格,同樣也不是西方音樂界所喜歡的風格,而是以匈牙利民間音樂為主,糅合西方音樂主流風格之后形成新的音樂風格。
所以,楊銘現在把這個人提出來,就是譏諷西方一些人始終帶著有色眼鏡看人。
既然能夠承認巴托克,為什么不能承認《梁祝》。
這顯然還是東西方文化隔閡在作祟。
“在我看來,《梁祝》有著凄美婉轉的故事做底襯,音樂只要把這種情緒合理的表達出來就可以,對華夏人來說,這是首不需要什么音樂訓練就可以感知、感動、感懷的作品,如果給你一首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協奏曲,非要你說說其中故事,估計對大多數人都困難。”
說到這里,就連楊銘自己也不禁笑了起來。
王青到底不是專業音樂圈中人,聽楊銘剛剛一開始提起巴托克還不知道有什么用意,但現在聽楊銘提及莫扎特,就算她對音樂再不了解,莫扎特的大名,她還是聽過的。
她現在聽到楊銘這說,也露出笑容,在心中對楊銘翹起大拇指,自家這個大老板在言語上確實不輸給任何人。
“就難易程度來說,并不是越難成就就越高,且不說巴托克這個瘋子,就好多學作曲的學生們都能寫出挑戰演奏極限的曲子來,可是他們的成就,和用幾個簡單音符創造天空的巴赫孰高孰低呢?結果不言而喻。”
“其實,說這些并不是證明《梁祝》有多么偉大,而是要讓我們的民眾知道西方所喜歡的,不一定是我們所喜歡的;同理,我們愛聽的,也不一聽是他們的最愛。”
“我創作出《梁祝》,現在讓任何一個華夏人聽到這首音樂,就會頓時知道這是一首華夏音樂,就足以了。”
“偉不偉大并不重要,經不經典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首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在講述一個華夏傳說故事就行了。”
“這首音樂我并不是為世界而創作的,而是特地為民族寫的!”
說完之后,楊銘的臉上露出堅毅的神情。
有著前世記憶的他,沒有人比他更加在乎那種充斥每一個細胞的大國情結了。
采訪很短,隨后王青又提問了兩三個問題,楊銘都一一做了正面回答。
采訪結束之后,楊銘與王青握了握手,對讓她親自來燕京采訪感到抱歉。
然后等到工作人員把東西收拾好,他就送他們一起出去了。
劉信盛走出辦公室大門,正好看到楊銘在送王青,也過來打了一個招呼。
“以后你們要是再來燕京這邊采訪,就不用這么辛苦了,估計最快明年你們只要來燕京就可以住我們自己的大樓了!”
“哦?最快是什么時間?”王青聞言立即露出感興趣的眼神。
楊銘心中一怔,但很快反應過來,看向劉信盛:“大樓封頂了?”
聽到楊銘的問話,劉信盛苦笑無奈搖了搖頭,似乎在為自家這個奇葩的老板一點都不關心公司事情而懊惱。
他笑道:“上個月封頂的,現在已經在最后的裝修了,估計開年之后有的樓層就能辦公了。”
現在是1月下旬,等到春節之后,也就是說沒兩個月了,充其量也就三個月而已。
三個月。
想到這個時間,王青也輕松笑了起來:“那對我們來說,還真是方便太多了。”
楊銘聞言也無奈笑了一下。
對于東方夢工廠來說,現在最大的局限,就是公司的辦公條件,局限公司進一步發展。
為了安排不停擴大公司規模而增加的辦公人群,劉信盛算是絞盡腦汁了。
這棟商務大樓已經擴大到極限,甚至為此他沒少和大廈方面交涉,希望能夠通融一下。
但對此大廈方面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除非有公司搬離,不然不可能會有空閑的辦公場所租給東方夢工廠。
現在東方夢工廠旗下數個部門可以說是四分五裂。
這為公司的辦公帶來極大的不便。
如果不是因為公司有自己的大樓正在修建,估計他早就尋找新的辦公場所了。
新的大樓建好,對鳳凰電視臺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以后他們只要有來燕京的采訪任務,有東方大廈這個根據地,就輕松很多,無需奔波為住宿的問題煩惱。
關鍵還有那些高昂的器材,搬來搬去,損耗太嚴重。
送走王青之后,楊銘拉著劉信盛聊了一會,基本都詢問關于東方大廈的問題。
公司辦公大樓在開修的時候,名字就已經起好了。
東方大廈。
很普通也很俗氣的名字。
不過楊銘對此沒有放在心上,一個名字而已,沒有值得說道的地方。
他回到辦公室之后,想到東方大廈,不禁想到遠在南方影視城的修建計劃。
想到這里,他立即又打電話把助手黃廷志叫了過來。
這個事情一直都是這個助手盯著的。
“征地工作已經結束,現在已經開始基建,一切都非常順利!”
聽到黃廷志的匯報,楊銘不禁松了一口氣。
現在他身負多個職位,無數事情都需要他來拿主意,再加上他的精力大部分都放在拍攝上面,對其他事情疏忽是在所難免。
哪怕他已經放權,但還是覺得整個人不夠用。
這樣下去不行。
楊銘想了想給小舅李興義打了一個電話過去,詢問有沒有靠譜的職業經理人推薦。
等到東方大廈正式使用之后,他旗下產業進行整合,成立一家大的集團公司進行管理,已經是迫在眉睫。
小舅接到他的電話之后,想了一下,告訴他這事急不得,他會負責打聽,等有消息會立即打電話給楊銘。
楊銘打完電話,坐在沙發上。
等到公司集團走上正軌,他還是會把精力繼續放在電影拍攝上。
錢是賺不完的,再說錢多錢少,他還不是一個樣的活法。
所以,他沒有想太多這方面的事情。
現在他就是在想如何趁著官府高層助力推廣《梁祝》的時候,把官府方面的資源利用到最大化。
這么好的機會,可不能白白浪費。
當天晚上。
王青把對楊銘的采訪進行整理之后,立即發回了臺里。
吳元芝也在第一時間內安排采訪的播出。
節目播出之后,在社會上迅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周青云再一次最先楊銘!
“《梁祝》以民間傳說為題材,西方音樂圈評價不高很正常,他們不是我們華人,沒有對梁祝愛情傳說的體會,我們可以理解!楊銘現在以西洋樂小提琴協奏曲演繹這一民族化樂曲,堪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完美結合的典范作品之一,對我們來說,這就足夠了!用楊銘的話說,他創作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給華人聽的,是屬于民族的音樂,而不是世界的音樂!”
除了周青云之外,其他眾多知名人士,尤其一些音樂圈的大師,也都紛紛站出來楊銘。
通過一首《梁祝》,讓所有音樂人士看到交響樂民族化的希望,他們自然不希望《梁祝》受到任何一點詆毀,甚至要比楊銘更加積極主動,對于西方音樂圈的偏見,發出強烈的憤慨!
(有點心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