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都市小說
作者:
書名:__
楊銘的辦公室里。無彈窗
當吳元芝的話音落下,還沒等楊銘開口說話,朱姐就搶著說道:“楊總,你的個人演唱會也不能再拖了,正好趁著機會,把這次的演唱會也放在南海仰華。”
“額!”楊銘聽到朱姐這番話,看了看她們兩個,看來她們二人肯定是商議過了才一起過來的。
看到楊銘狐疑的目光,朱姐露出一絲笑容,猜到楊銘在想什么,繼續說道:“吳姐之所以把《同一首歌》放在仰華,也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楊銘不由好奇問道。
吳元芝這時說道:“軍方那邊打的招呼,我們和軍隊文工團那邊一直有合作,去年東方夢工廠有一兩部關于軍事題材的影視,都是與文工團合作拍攝,然后對方知道我們鳳凰電視臺正在籌備《同一首歌》,就希望我們臺把這個節目放在南海那邊!”
聽到這話,楊銘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他對今世華夏的歷史并不陌生。
緬甸納入華夏的國土,一路都是浸透著血與火,有破壞者的,也有軍人的。
即使現在官府依然也不敢有絲毫懈怠,不僅在南海省駐扎重兵,而且還大量移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才漸漸把形勢穩定下來。
并通過各種文化宣傳的方式,改變以前這片土地土著的思想。
其中娛樂文化就是最重要的方式。
看來《同一首歌》引起了軍方的重視啊!楊銘想到這里,心中暗暗想到,他在今世拿出來給鳳凰電視臺的《同一首歌》,創意顯然就是來自前世央視的《同一首歌》。
只不過格調要比前世《同一首歌》高一點。
前世的《同一首歌》雖然取得了很大的影響力,但核心主題是公益宣傳。
而今世楊銘為《同一首歌》定的基調,只有一個宣傳漢家歷史文化,弘揚華夏文明!
估計也正是因為這個看到這個鮮明的文化主題,軍方才會格外重視,然后極力邀請鳳凰電視臺的《同一首歌》首期節目放到南海仰華,從而凝聚緬甸三省的人心。
楊銘想到這里也就釋然了,就跟吳元芝說道:“行,那就放在南海仰華,你看著辦吧。”
看來今世因為歷史大變,官府的作風也變了很多,前世這檔節目并不是不想喊出這樣的口號,但沒有這樣的底氣,畢竟這檔節目到時可是在世界范圍內華人聚集的城市,進行巡回直播,在這種形勢,前世作風保守的央視,真要喊出這樣的口號,肯定會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在今世以華夏雄厚的實力和強硬的行事作風,肯定不怕別人欺負,對今世華夏官府來說,不怕有人欺負,就怕沒人鬧事。
有人鬧事,才能讓他們顯擺自家強壯的肌。
正是因為這樣,楊銘才決定把今世《同一首歌》這檔節目的主題拔高,因為他有底氣。
現在軍方看重《同一首歌》背后所蘊含的影響力,這也是好事。
楊銘想想就答應下來。
朱姐看到楊銘答應吳元芝后,就有點著急起來,問道:“那你的演唱會呢?”
聽到朱姐的話,楊銘看到對方眼睛周圍細微的黑眼圈,也知道這位他的得力下屬,最近因為公司各種事情忙的不可開交,心中閃過一絲內疚。
不過,他真是抽不出時間。
他低頭看著桌上一份他的今年工作計劃安排,這是他的助手團隊為他整理出來的。
1,武術團體巡回表演策劃。
2,第四部小說發表。
3,金龍獎典禮。
4,《速度與激情》拍攝。
5,《變形金剛》續集拍攝。
6,漫畫。
7,影視城建設計劃。
一系列的計劃安排,看得楊銘頭皮發麻,而且還有很多事情都沒有寫上去。
這些只是都已經明確的。
楊銘感覺分身無術,就算把他劈成兩半都不夠用。
尤其最近一段時間,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集中到一起了,他把手中的工作計劃遞給朱姐:“你看看,我真不敢保證啊!”
他知道朱姐是為他好,說實話,如果時間允許,他也愿意去南海仰華開一場個人演唱會,提高他在南洋的影響力,但時間真是太緊湊了。
昨天,陶老也特地打電話過來讓他一定不要缺席這屆的金龍獎頒獎典禮。
楊銘也答應了,再加上武術團體的巡回表演,他要不時盯著,還有《速度與激情》的拍攝,他都快要忙不過來了。
所以,他才決定過了今年,從明年開始,他每年最多保持一部電影的拍攝計劃,再多他估計過不了幾年,就快累垮了,就算練武也不頂用,最近一段時間他已經感覺大大吃不消。
每天不到六個小時的睡眠,每天忙不完的工作,再這樣下去,他快要發瘋了。
朱姐接過文件,掃了一眼后,也嘆了一口氣,埋怨的看了楊銘一眼。
相比其他公司老板,自家這位實在是太優秀了,也正是因為過于優秀,才導致現在自家這位老板雖然是娛樂明星,但卻沒有時間參加各種通告和宴會,不得不說,也算是娛樂圈的奇葩。
沒事跨什么行業啊!
歌唱的好,電影也拍的好,小說寫的也好,什么都好,什么都行,不忙瘋才怪!
“你看著辦吧,實在不行,那就把計劃推推。”朱姐想了一會,無奈的說到,“反正你去年說的,每年保持三場演唱會,具體什么時候舉辦,你要是決定了,通知我一下!”
“嗯!”楊銘也無力的點點頭,只能這么辦了。
隨后吳元芝又跟楊銘商討了一會有關鳳凰電視臺今年的發展計劃,主要還是以穩定為主。
通過這兩年的瘋狂擴張,以及楊銘給鳳凰電視臺各個創意,鳳凰電視臺迅速成為電視媒體中的一匹黑馬。
影視劇,綜藝娛樂,新聞評論,以這三大類型節目為首,在電視臺中闖出屬于鳳凰電視臺的一片天空。
尤其是綜藝娛樂類型的節目,去年排名前十的綜藝娛樂節目中,有三個是鳳凰電視臺的,可見鳳凰電視臺在綜藝娛樂這塊上的影響力,也正是借著綜藝娛樂節目的影響力,鳳凰電視臺也成為年輕人通過新媒體收看節目最受歡迎電視媒體。
“楊總,你看除了《華夏好聲音》、《奔跑吧,兄弟》這兩檔節目之外,能不能再打造一檔綜藝娛樂節目?感覺還是不夠!”吳元芝提出要求說道。
聽到吳元芝的話,楊銘翻了一個白眼,這位被譽為電視媒體女強人的吳姐,看來真是不把鳳凰電視臺的綜藝娛樂,做到稱霸華夏電視熒屏估計絕對不會罷休啊!
現在鳳凰電視臺的綜藝娛樂節目,已經是國內最受歡迎的節目,同時還把版權賣到東亞各國,還有借助強大的互聯網,鳳凰電視臺的幾檔綜藝娛樂節目已經是名聞東亞,即使如此,這位女強人依然還不罷休,可見心中的要強。
楊銘可是聽說自從鳳凰電視臺出現之后,因為同在廣州的因素,廣東電視臺已經被吳元芝壓得抬不起頭。
當初吳元芝遭受的不公,都被她親手一一報復回來。
就算是他通過李興義有所耳聞,這位女強人在電視臺這個圈里,現在絕對是人見人怕,得罪誰也別得罪這位,太記仇了。
鳳凰電視臺之所以成長如此之快,除了楊銘數個經典節目創意外,也跟吳元芝不停挖角廣東電視臺有關。
畢竟,一個電視臺新成立,不可能僅僅只靠知名主持人和好的節目創意就能辦到,還需要有強大的執行能力,這就需要無數基層員工來配合。
而吳元芝的辦法就有一個,那就是不停挖角。
她以前作為廣東電視臺的副臺長,影響力毋庸置疑,利用以往的人脈關系,差點沒把廣東電視臺挖空,氣得廣東電視臺高層直跳腳,卻拿吳元芝沒有太好的辦法。
誰讓當初廣東電視臺做的太不厚道呢!
楊銘知道李興義說的可能有點夸張,但他肯定吳元芝肯定沒少挖人。
這位大姐的狠辣,他估計公司內也就米國的巴伯能夠趕上,可能還不如吳元芝。
巴伯先生一大把年紀了,也早已過了那種爭強好勝的年紀,他現在的手段基本都是把你賣了還幫你數錢那種,沒有吳元芝這么剛烈直接。
“你想要什么類型的綜藝節目?”楊銘揉揉眉心說道,今天開會需要他拿主意的事情太多了,一直到現在,他的腦袋也暈沉沉的,所以,他先問問吳元芝有沒什么想法。
吳元芝聽到楊銘的話,顯然有所準備,直接開口說道:“我感覺最好能是一檔搞笑的綜藝節目,《華夏好聲音》是選秀,《奔跑吧,兄弟》主要是對明星惡搞,類型不能重復。”
她也知道楊銘今天肯定累了,又補充了一句:“我這也是沒有辦法了,鳳凰電視臺現在的形勢是不進則退,我們一定要頂著壓力繼續向前,《華夏好聲音》和《奔跑吧,兄弟》每年只能是一季,去年我們自己搞的接檔節目都不理想,這部求到你這里了啊!”
楊銘聞言頷首點了點頭,他也知道吳元芝的壓力。
鳳凰電視臺從無到有,都是這位一手建立,雖然他給予了對方5的股份,以及豐厚的待遇,但以吳元芝的性格,肯定不會為金錢賣命,她是為了證明自己,才如此拼命把鳳凰電視臺搞好,她身上背負的壓力,并不比楊銘小多少。
喜劇,綜藝娛樂!
楊銘的手指在桌上點了點,腦海里不禁想到前世一檔非常有名的綜藝娛樂節目《歡樂喜劇人》。
這檔旨在網羅各路民間喜劇人才,用語言的幽默力量傳遞人間快樂笑聲的綜藝娛樂節目,在前世一經播出就引起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電視直播,網絡點播,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且還捧紅了一個相聲演員,那個唱五環的。
想到這里,楊銘就不禁問道:“吳姐,你知道國內說相聲說的比較好的人是誰?”
“啊?”吳元芝聞言面露訝異,看著楊銘。
楊銘看到對方這種神色,然后又趕緊說道:“不需要那種說傳統相聲的,要草根出身那種,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那種!”
前世雖然郭德綱參加了《歡樂喜劇人》的第二季,但第一季的成功,與他沒有多大關系。
可以說需不需要一個類型郭德綱這樣的相聲人才主持這檔節目并不重要,但楊銘還是希望今世也有一個類似郭德綱這樣的相聲演員,此前他得知今世華夏的相聲非常落魄,就不由動了這個心思。
雖然他親耳聽說今世相聲并不流行,甚至很少出現在影視媒體上,但他能肯定能把相聲說好的演員大有人在。
不過要從傳統渠道挖掘肯定不可能,高手還是在人間。
所以,楊銘感覺這個《歡樂喜劇人》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說不定還真能把今世的郭德綱給釣出來,還有可能順便釣一個岳小賤賤出來。
楊銘想到這里,就拿起筆和一張空白的紙寫了起來。
吳元芝見狀睜大眼睛,看著埋頭寫草稿的楊銘,還真有節目創意啊!
好在朱姐剛剛有事出去了,不然現在肯定也與吳元芝一樣驚訝。
看到楊銘已經在空白紙上寫了幾個大字,吳元芝就迫不及待的伸頭過去看著念道:“《歡樂喜劇人》?”
“對!”楊銘一邊寫一邊點頭說道:“這檔節目旨在網羅各路民間喜劇人才,用語言的幽默力量傳遞人間快樂笑聲,以綜藝的形式推出,節目形式可以是相聲、小品、曲藝、幽默表演、雜耍、變臉等,只要搞笑就行!”
楊銘并沒有寫詳細的節目策劃,他就把大概的框架拉出來,剩下的就交給下面專業人士完善處理。
其實,對于吳元芝她們來說,只要有節目創意就足以了。
現在電視臺綜藝節目滿天飛,但收視率高的卻很少,所以節目創新對電視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只不過現在能夠搞節目創新的人才太少了。
但這對楊銘來說壓根沒有任何難度。
“吳姐,這個喜劇節目不需要海選,報名參賽的人不可能像歌曲選秀那樣多,這可不是有個好嗓子的人就行的,經過人員篩選,就好是各種不同的形勢,組成十支團隊,十二期比賽,500位大眾評審,每2場淘汰末位賽,口號就是:他們賭上尊嚴,為喜劇而戰。”
“參賽團隊我們先邀請那些知名的喜劇團隊,然后留一兩個團隊從那些普通報名隊伍中篩選,一切靠作品說話!”
楊銘想了想又補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