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親王第544章 早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親王 >>大明親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4章 早朝

第544章 早朝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宗辰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宗辰 | 大明親王 

有了剛才那一幕,余下的官員,哪個還敢開口?

不過,雖然是跪著,可,大多數官員卻猜測了起來,劉健這個內閣首輔,那是站出來說話了,自然是首當其沖,這不必提。風雨

可是,五軍都督府的幾個都督,今個上朝來,可是一句話都沒吭聲的,卻是被當今圣上主動找上的。

這,是不是意味著,屠庸的案子,和五軍都督府有關系。

此時,有這個想法的,可不只是一個官員。

而五軍都督府的那幾位都督當中,也有人臉色慘白,被皇帝無緣無故遷怒,或許有幾位都督不知情,但是,估摸著,也有那么幾位,肯定是知道原因的。

知道原因的,自然不必提,就算是不知道原因的,這會,怕也明白了過來,各個都是心里大罵不已。

之前,他們五軍都督府就和屠庸有過一些小動作的,只不過,后來被曾毅發現,然后停止了。

在之后,五軍都督府的幾位都督們的意見,也成了兩個派系了,所以,有些事情,其中有些都督雖然不知道,但是,他們想的,卻比朝廷的那些個大員們想的更多。

“大殿上一片寂靜,沒有哪個官員敢突兀的開口,若是之前,他們或許還憤慨不已,想要知道皇帝為何要毫無理由的處死屠庸這個錦衣衛的右監察官,朝廷的三品大員。

尤其是武官這一邊,這等于是錦衣衛內文官體系的首官被砍頭了,事關整個文官體系的面子。

可,到了這金殿之上,被正德來了這個下馬威之后,沒人敢開口了,尤其是這會稍微冷靜下,在琢磨了一下正德無緣無故為何找五軍都督府的麻煩,就更沒人開口了,這事,怕是沒他們想的那么簡單。

過了大約有一刻鐘,若非是地上冰涼,已經有官員怕是要發困了的時候,正德才在龍椅上挑了挑眉頭,看著跪在大殿中央的內閣首輔劉健,打了個哈欠,略帶些困意更帶著一絲驚訝的道:“劉先生怎么還跪在那里?快快平身,快快平身,是朕昨夜批閱奏章,有些乏困,卻是苦了劉先生。”

正德這話,嘴里稱呼著劉健為劉先生,這看似是沒有元輔之類的好聽,可,這年頭,稱呼先生,卻是實打實的尊重,親近。

可,這個稱呼雖然是個親近的稱呼,但是,正德嘴里的話,可就沒法讓人覺得親近了。

批閱奏折?

這話騙鬼去吧,滿朝文武大臣,只要不犯糊涂的,就沒一個相信正德昨夜批閱奏章了,這位主,若是是玩樂了一夜,大臣是絕對相信,甚至,說他呆坐了一夜,也有朝臣相信,可,唯獨,說他批閱奏折,是沒人信的。

平時他都不批閱奏折,更何況是熬夜,雖說昨夜出了那檔子事,可,那和批閱奏折可還是不同的。

只是,心里雖然是這么想的,可卻沒誰敢說出來。

而劉健,心里雖然不滿,可卻還不得不恭敬的道:“陛下為國之黎民操勞,也該注意龍體安康。”

“恩,朕知道了。”

正德有模有樣的點了點頭,滿臉關切的模樣:“劉先生快快請起。”

“謝陛下恩典。”

劉健再次謝恩,方才雙手撐地,慢悠悠搖晃晃的站了起來,別說是劉健這個年紀了,就算是換成年輕人,讓他一動不動的直接跪在地上一刻鐘,怕也是不好受的。

“今個,劉先生上朝,可是有什么事情?”

正德這話,若是不知情的,還以為是劉健這個臣子,整天不愿意上朝,總是找借口抱恙的,殊不知,下面的臣子多數都是一干忠心,希望正德上早朝的,只是,正德不樂意,根本不理會罷了。

只不過,正德既然說話也沒剛才那樣,句句含刀,讓臣子們不敢吭聲,若不然,怕是隨口就能扣上一個藐視皇王的罪名。

可,雖然正德的語氣柔和了一些,讓劉健能開腔了,可,此時,劉健卻又有些猶豫了,不是因為正德,而是因為曾毅。

劉健這個內閣首輔,可以百分百的肯定,今個早朝上當今圣上的行為言辭,肯定都是昨夜曾毅囑咐過的。

可,就是因為如此,劉健才不知道該如何說了。

曾毅一步步都算計的如此精妙,若是開口,指不定就又落入了曾毅的算計當中,可,若是不開口,當著滿朝文武,還敲了登聞鼓,根本是沒有退路的。

“老臣斗膽敲響登聞鼓,皆因一樁奇怪事,怕耽擱了時間,才斗膽如此的。”

劉健可是內閣首輔,雖然年邁,可是,這腦袋轉動,就是一般的年輕人,也比不上的。

只是短短瞬間就想到了別的法子。

“哦?”

正德挑了挑眉頭,沒有吭聲,示意劉健繼續往下說,不管,心里,卻是想著,果然如同曾大哥昨夜所說,這個下馬威,根本就不可能為難住這幫老家伙的。

這幫老家伙,一個個都人老成精,精明著呢。

“老臣聽聞,昨夜,正治上卿曾大人帶陛下圣旨,前去錦衣衛右監察官屠大人府上宣旨,言道,屠大人賜死,誅三族,圣旨之上,只是這一句話。”

若是一般的官員相互稱呼,都是稱呼吏部尚書啊,兵部侍郎,或許順天府、大理寺等,可,曾毅只有一個等于是實權的官職,那是應天府尹,是正三品,可卻又有一個正治上卿的正二品官職。

且,曾毅權勢滔天,只能是稱呼這最后一個官職了。

劉健這稱呼,也是有所思慮的。

正德仍舊坐在龍椅上,沒有吭聲,既沒有承認那圣旨是真的,也沒否認那圣旨是假的,這,可不就是劉健話里的意思么。

正德心里清楚,可,就是不說話。

這意思,劉健這個內閣首輔自然明白,這是讓他一次性把話說完。

深吸了口氣,劉健道:“一般而言,傳圣旨的,都是宮中內侍,而這圣旨,卻是昨夜深夜,由曾大人前去宣讀的,并無內侍。”

“臣聽聞此事,前去曾大人府上詢問,奈何,曾大人已經安歇,不敢叨擾。”

劉健這話,可是把理由找的很充足,先是懷疑所傳圣旨的真假,這,看似是在懷疑曾毅假傳圣旨。

可是,有這個可能么?

曾毅若是真想砍了屠庸,根本不需要圣旨,他就能讓他砍了屠庸,甚至是誅族的。

且,就算是曾毅假傳圣旨了,以當今圣上和曾毅兩人的交情,這事,怕是當今圣上也只會說是那圣旨就是他下達的,最多,事后皇帝去找曾毅的麻煩罷了。

也就是說,如果單是想表達這個意思,那,劉健可就是有些昏了頭了。

可,很顯然,劉健的意思,在后半句話說完以后,連貫起來,可就不一樣了,他去了曾毅府上拜訪,可是,曾毅已經歇息了,沒見著人,甚至,現在也沒出現。

可,這若非是故意,劉健這個內閣首輔親自上門,曾毅哪怕是歇息了,也會起身相迎的吧?

這,等于是在告曾毅的狀,可同時,以曾毅和皇帝的交情,這狀,肯定是白告了,劉健是肯定不會犯這個簡單的錯誤的。

所以,這個時候,最為主要的,可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那就是,劉健這話的意思,他懷疑,有人假冒曾毅,假傳圣旨,這才是他要表達的意思。

這么一來,那,今個這事,也就好進行下去了,若是正德說是他沒下達過這圣旨,那,自然而然,屠庸一家無事。

可,若是下過這樣的圣旨,劉健就可以順勢問出其中的原因。

“這圣旨,是真的。”

正德在龍椅之上,微微點頭:“這圣旨,也的確是朕讓曾愛卿前去宣讀的,怕是昨夜匆忙,忘了讓人傳信去內閣了。”

正德這理由,也可以,畢竟,皇帝終究是皇帝,雖說圣旨按規矩要經內閣發下,可,若是有急事,難不成還要讓皇帝請示內閣不成?

所以,一般都是讓內閣知道就行,這等于是對內閣的尊重,而內閣,幾乎是不會不識趣,去反對圣旨的。

“原來如此。”

劉健此時,方才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后,再次撩袍,跪在大殿上:“是老臣太過小心謹慎,卻是驚擾了陛下,請陛下治罪。”

劉健這是以進為退,他先恭恭敬敬的把禮都給做足了,讓正德沒法在這上面說事。

“劉先生平身,這事,你也是為了朝廷著想,是沒有私心的,朕豈會怪你?”

正德笑呵呵的,若是但從此時看,這分明就是一副君賢臣恭的情景,讓人根本就不可能去認為這一對君臣之間,其實都是各有心計。

果然,劉健再次叩謝皇恩之后,方才起身,然后,拱手,道:“只是,微臣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講還是不當講。”

按理說,劉健這么說了,正德肯定是要說講的,可,偏偏,正德出其不意,來了一句:“若是劉先生認為不當講,那就別說了。”

正德這一句話,直接弄的大殿上原本還十分緊張的氣氛被沖淡了不少,甚至,有些大臣一個沒忍住,差點笑了出來。

就是劉健,也沒想到正德會給他來這么一句,剛才,明明還什么都好好的,只要正德說一句講,他順勢,把問題問出來就成了。

可,偏偏,正德這么一說,若是此時,他講了,正德惱了,找個借口罰他,那卻是極有可能的。

因為正德有言在先,不當講的,不要說。

看著劉健楞在大殿上,正德嘴角忍不住浮起一絲笑意,剛才這話,可不是曾毅交他的,曾毅雖然有惡趣味,可,卻也不會交正德在大殿上刻意如此的。

這純粹是正德看劉健不順眼,自己整出來的。

不過,也就是多了這么一句話,隨后,正德也沒在讓劉健為難,反倒是看著劉健,道:“劉先生可是為了屠庸一案而來?”

“是因朕的圣旨而來,可對否?”

劉健點頭,躬身拱手,道:“陛下圣命,老臣不解,不知屠大人犯了何罪?怎不經三司會審就?”

劉健其實也沒想到,正德會先給他一個尷尬,然后,自己把話說出來的,不過,這并不耽誤劉健的問題。

“屠庸是錦衣衛右監察官,打探各種情報,不得和任何官員勾結,更不得有徇私等,這些,想來劉先生都該知道吧?”

正德側臉,看著劉健,他說的后來那些,可不只是錦衣衛如此了,滿朝文武官員,哪個不是禁止徇私枉法等的。

“是。”

劉健點頭,這個時候,他就是一個聽眾,先讓正德把話說完了。

“屠庸身為錦衣衛右監察官,不思報效皇恩,與他人勾結,謀害朝廷大臣,隱瞞情報,這,足夠朕殺他不?”

正德這話,問的霸氣,這罪名,肯定是夠砍頭的,劉健肯定不能說不,問題是,誰知道正德這說的是真是假啊。

若是真就這罪名,豈會連夜定罪?還不經三司會審,這里面,肯定不會這么簡單。

“陛下,此事,可曾查明?若真如此,不妨交由三司會審,定了其罪名,也好……。”

劉健說了一大通,無非就是如此,能規避一些閑言碎語啊之類的,反正是各種理由。

“劉先生認為,朕與那屠庸有仇有怨?栽贓陷害他了?”

正德卻是根本就不和劉健理論那么多,甚至,都不順著劉健的話往下說,而是反問了一句,可,這反問的話,卻是刁鉆至極。

這話,只有一個答案,沒有第二個答案,當然,也可以說是有第二個答案,不過,在這個年代,誰敢說出第二個答案,尤其還是當著皇帝的面,那純粹就是活膩味了,找死。

“老臣不敢。”

劉健又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老臣也是怕世人非議此事,還望陛下贖罪。”

“圣旨既然下了,就不會改了。”

正德看著跪在地上的劉健,道:“劉先生平日里操勞朝政,勞苦功高,日后,卻是不必動不動就跪了。”

“日后,劉先生上得朝來,真準你不必行那跪拜之禮了。”

重要聲明:

沒有彈窗廣告的站


上一章  |  大明親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