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親王第158章 后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親王 >>大明親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8章 后招

第158章 后招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2日  作者:宗辰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宗辰 | 大明親王 
158.

這案子,最終,曾毅和聚香樓都沒有任何的反對。

聚香樓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落了曾毅的面子,一個連自家仆人都護不住的官員,可想而知,這若是傳出去了,臉皮是要掉下多少的。

可以說,聚香樓,根本就無意為難梁猛,甚至,可以說,若但是梁猛,根本就不配被聚香樓給盯上,這一切,不過是為了落曾毅的面子罷了。

現如今,曾毅的面子已經落下了,至于梁猛到底如何,聚香樓的人是不會去在意的,甚至,就算是真的梁猛吃白食,哪怕是吃了上千兩的銀子,對于聚香樓來說,也是九牛一毛罷了。

而對于曾毅來說,就算是繼續論下去又能如何?一切皆沒有證據,難不成讓聚香樓賠些銀子?

這,都不過是眼前的虛浮罷了。

曾毅的眼界還沒有這么小。

“大夫剛才說了,只是脫臼,已經接好了,休養個把月就能恢復了。”

曾府當中,已經請人給梁猛看過了,把雙腿給接了上去。

“老爺,是小的無能,中了賊子的奸計,讓老爺丟臉了。”

剛才,梁貫已經把事情的可能給梁猛說了一遍,把個梁猛也是后悔無比,他自己笨就笨了,怎么還被當成是棋子連累了自家老爺,讓老爺因自己丟了面子。

梁猛是個實誠人,在他看來,曾毅對他家有大恩,且,這事,本來就是他自己不小心,識人不明,輕易上當,才有今日。

“是我連累了你啊。”

曾毅壓了壓手,示意梁猛不要在說下去了,道:“你放心吧,這仇,老爺記下了,現在,咱們動不了那聚香樓,不過,日后,老爺定為你報此仇。”

這是曾毅對梁猛的承諾,或者說,也是曾毅對他自己的一個鞭策。

朝堂之事,朝堂上解決,這已經是規矩了,可是,現如今,卻有人逾越這個規矩了,這讓曾毅很是憤怒,可卻又滿腔的無奈。

規則,是由強者制定的,強者更可凌駕于規則之上,而他現如今,卻是弱者。

“好好養傷。”

拍了拍蓋在梁猛身上的被子,曾毅就轉身離開了,背影卻是顯的有些許的蕭條。

關于曾毅的這件事請,卻是在京城并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畢竟,曾毅不過是五品官,雖因京察而聞名,可現如今,卻又恰恰是京察最為驚心動魄的時刻。

任何一個由吏部及內閣聯手發出的官員升遷名單,都代表了內閣和吏部的多番較量。

尤其是對那些得了消息,升遷調動名單上有自己名字的官員,更可以說是激動的晚上根本就睡不著覺。

曾毅倒也是老實,每日里只是上朝下朝,之后就是在吏部、東宮及自家這幾個地方來回走動了。

“陛下,臣有一事啟奏。”

二月十五的早朝上,平靜了無數日的早朝,終于,在有重臣開口。

病了許久的戶部老尚書總算是上朝了,卻是在其上朝的第一天,就有本要奏。

“老尚書,身體可好些了?”

弘治臉上帶著一絲的笑意,倒是先關心起了戶部尚書的身子情況。

“好多了,好多了。”

弘治的那聲老尚書,把個戶部尚書周經給好一陣的感動。

本朝皇帝是仁慈不假,可是,那是對百官整體的仁慈,真特殊善待的臣子,也是有,不過,那都是內閣的幾位閣老。

今日,這么當殿關切,雖然只是一句問候,可滿朝文武卻也沒幾個官員得過,日后,若是告老還鄉了,提起來,也是一樁自豪。

“老尚書年紀大了,日后,要小心身子。”

弘治又說了幾句,然后就不在吭聲了,身為皇帝,雷霆雨露皆需分寸。

又是一番感恩戴德的話,戶部尚書周經才又再次舉起了手中的折子,躬身道:“陛下,老臣有事要奏。”

“何事?”

弘治問了一句,并沒有讓人去拿折子,有的時候,皇帝可以選擇讓奏折在大殿上公開念出來的。

“是有關京察之事。”

戶部尚書周經此話一出,立時,滿朝文武都有了精神,就連自從上了大殿來就一直在打哈欠的曾毅,也是沒了困意,盯著戶部尚書周經的后背,兩只耳朵全都立了起來。

“京察。”

弘治嘴里念叨了一句,手指在龍椅的扶手上敲了幾下,盯著周經看了一會,方才道:“念吧,讓諸卿也都聽聽。”

“是。”

周經遵旨,把手中的折子打開:“自古…………京察自啟……至今已有月余……名單已定,然,官員調動卻無消息……京察不定,京城不寧……朝廷政務拖延……吏部與內閣……臣請……。”

周經的這奏折,卻是說京察的名單既然已經確定了下來,怎么還不趕緊把官員的升遷調動給確定了,若不然,京察一日不結束,官員們心里不安,就不能安心辦公,會拖延公務,等等。

最后,更是點出了京察名單已定,可官員調動卻始終沒有定下,這是內閣的失職,是吏部的失職。

周經的這奏折,可以說是在百官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內閣是什么地方?那是現如今大明朝文官的最高象征了,更是文官所終身努力的目標,是文官們的精神所在。

內閣的閣老們,甚至,不被律法所拘束,有特權的。

而吏部,那是天官,是六部之首,雖然現在被內閣刻意壓制,甚至,幾乎要完全屈于內閣之下。

可就算是此,又能如何?

就算是吏部被內閣徹底壓制,可其也注定了是內閣下的第一衙門。

而吏部和內閣兩者,卻是絕對的朝廷第一第二勢力的。

而戶部算什么?雖然掌管天下錢糧,可在內閣和吏部的跟前,卻是真的什么都不算的。

尤其是現如今,別看皇帝今日對周經這個戶部老尚書很是關心,可是,誰也都知道,皇帝,對周經這個戶部老尚書也是很不滿意的。

尤其是河南賑災一事,讓皇帝對周經這個老尚書的不滿可以說是積累到了極點,若非是當時恰巧周經病重在床,怕是他已經被打發去河南甚至是撤職了。

現如今,這老家伙難不成是真的把腦子給病壞了不成?

敢上折子同時攻擊吏部和內閣,這是不要命了的節奏啊。

“老尚書重病臥床,卻扔關心朝政,實乃國之棟梁矣!”

弘治卻是先沒搭理周經奏折上的說的事情,而是夸贊了周經幾句,若是不知道的朝臣,怕是真的以為弘治對周經非常的厚愛。

“陛下,京察之事,不能再拖了。”

周經卻是痀僂著身子,把奏折合在了一起。

“吏部,此事如何說啊?”

弘治點頭,看向了吏部尚書馬文升。

馬文升從列班中站了出來,沖著弘治彎腰行禮,道:“陛下,吏部對名單之事,和內閣的諸位大人尚未達成一致,怕是需要些時日的還。”

馬文升這是準備把問題給擺到明白上來了,這是準備要學曾毅一次,耍一次混了。

若論內閣和吏部兩者現如今的勢力,肯定是吏部不如內閣了。

可是,兩者都是朝廷機構,就算是要有爭斗,哪怕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但是,為了面子,也不能再臺面上爭斗,必須是私下里爭斗。

這,怕都是一種常規了,哪怕背后仇恨滔天,可真見了面,卻也都笑瞇瞇的,這就是官場,朝堂。

是以,內閣就算是想要壓制吏部,在沒有形成絕對的事實之前,也只能是在暗地里打壓,絕對不可能拿到臺面上來的。

而吏部尚書馬文升這話,卻是在早朝上,當著皇帝的面,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把問題給攤開了說的。

這,等于是打破了以往的慣例,不按規矩走了,是耍混了。

可是,這么一來,對吏部,卻是最為得利的一件事,一旦事情擺到了明面上,內閣就不好動用一些力量來壓制吏部了。

“劉先生?”

弘治看向了站在文官首位的內閣首輔大學士劉健,雖然只喊了劉先生幾個字,可卻是意思很明顯了,是讓劉健站出來回話的,只不過,因為尊重劉健,是以,才只是喊了劉先生三個字,并沒說什么讓他出來答話。

劉健從列班中站了出來,沖著弘治拱手,道:“陛下,此次京察,官員調動極大,若是不妥善安置,怕是要出事情的,是以,內閣和吏部才一直沒有形成共同的意見。”

弘治點了點頭,這次京察的名單,他是看過的,自然知道曾毅給出的名單是何等的驚人,若是這次按照名單上的評定給出調動的話,怕是等徹底升遷調動以后。

京城內各個衙門三品下京官的不少同僚都要換成陌生人了。

“此事,朕知道。”

弘治點了點頭:“此次京察名單調動確實費神,可京察國之大計也,不可拖延,更拖延不得,三日內,結束。”

弘治這話,卻是給曾毅又拉去了不少的關注度,畢竟,雖然有官員有消息知道了京察名單的少許,可那畢竟是少許。

真正的京城名單,現如今,見過的,絕對不足兩位數。

皇帝,內閣的幾位閣老,馬文升,王鏊,曾毅,也就這幾個人完全的知道京察名單了。

現如今,聽皇帝說的這么明白,這次京察的動靜比他們所想的怕還是要大不少,有幾個能不佩服曾毅的。

這是以螻蟻之力撼天啊。

“三日,這怕是……。”

吏部尚書馬文升有些猶豫,他的原意,是要把這件事情拖的久一些,拖的越久,對內閣就越不利。

尤其是現在,事情已經擺在明面上了,朝中大多數衙門的人都是服從內閣的,怕是拖的久了,只會讓這些個官員認為內閣小氣,不如讓吏部占些便宜,難不成他還能登天不成,只要京察能早日結束就成。

這就是人性,只要牽扯到自身的一些利益,有時候,思想就會非常的想當然。

是以,拖的越久,只會對內閣越不利,相反,對吏部,卻是有些好處的,最起碼,能讓不少官員看的出,吏部面對內閣的時候,并非是毫無還手之力,還是可以抗衡的,會讓一些官員在內閣和吏部之間站隊的時候,不至于根本不瞧吏部一眼。

“臣遵旨。”

內閣的想法,卻是和吏部不一樣的,內閣是想盡快解決此事,是以,弘治剛開口定下時間,劉健就直接應下了,根本就不給馬文升在多爭取幾日的機會。

現如今,劉健應下了,馬文升也只能是把后面還沒說完的話給咽下肚子,若是劉健不吭聲,還好。

可現在,若是他再說時間太緊,怕是立時就會被冠上無能,吏部真的不如內閣的各種名頭了。

“既如此,三日后,朕不希望再有京察未定的折子上奏。”

弘治這話,看似是再說不要讓大臣上折子說些京察的事情了,可其實,是在警告劉健和馬文升兩人,既然說了三日,那你們兩人就別給朕拖延,若不然,到時候怕是要有些責罰了。

“臣定然不負圣上所望。”

劉健拱手,雖然其脾氣秉硬,可卻并不代表他不會在皇帝跟前說話。

“老尚書,你也先退回列班吧,往后,若是身子有所不適,可讓人通稟一聲就是,不必前來早朝。”

弘治這話,卻是對周經這個戶部尚書一種莫大恩寵了。

皇帝體恤老臣,免去一些老臣的早朝,這并不多見的,如今的滿朝文武,能有此殊榮的,不超過一掌之數。

不管弘治心里是如何看待周經這個戶部尚書的,可是,原本仁慈的性格及皇帝的這個位置,注定了弘治不會如同一些個年幼或者性格強硬的那些個歷代皇帝那么隨自己喜好行事。

在弘治朝,只要不是大臣們太過分,太出格了,讓弘治無法容忍了,弘治都是會給其一個體面的結局的,也算是圓了一場君臣之誼。

只不過,百官雖知皇帝仁慈,可是,能夠真正徹底了解皇帝心思的,卻是沒幾個。

只是極個別的官員,在看向周經的時候,眼里有那么些的嘆息,這位戶部的老尚書,是把自己給玩進去了啊。

怕是周經也知道,皇帝一直對他不滿,尤其是讓戶部侍郎閆茂在下河南一事,已經有消息傳出,原本,其實是讓戶部尚書周經前去的,結果,頭天晚上皇帝和些重臣商量的結果,第二天早朝,還未宣布,周經就病重了。

是以,皇帝才會派戶部左侍郎閆茂在去河南的。

這件事,怕是徹底讓皇帝起了要換周經的心思,這點,想來,不管周經是真病還是假病,都該是有所耳聞,也有所猜測了。

也正因為此,他才會在上朝首日,就參奏內閣與吏部拖延京察官員調動,原本,是想著討皇帝歡心。

可是,豈不知,他這么一來,豈不是更有了不打自招的嫌疑?若非是之前真是裝病在家,現如今病愈后的第一次早朝,豈會把內閣和戶部都給得罪了?

要知道,周經只是戶部尚書,并非是都察院的言官,這事,和他戶部可是扯不到絲毫的干系的,也輪不到戶部去管。

而且,同殿為官這么多年,誰還不知道誰的性格。

皇帝今日看似是給了周經莫大的榮耀,可其實,未嘗也不是準備要其告老還鄉的預示了。

“諸卿誰還有本?”

弘治環視滿朝文武,今日大殿的氣氛,讓他都感覺到有一絲的怪異。

“陛下,臣有本。”

都察院的一個不知名的言官站了出來。

“講。”

弘治也懶得去看奏折了,直接讓那言官念了出來,而且,看那言官的架勢,本來怕是就想當殿念出來的。

“臣奏吏部考功清吏司曾毅……其…在順天府內更是……。”

這言官,卻是攻擊曾毅之前在順天府衙大堂上以官身壓入,胡攪蠻纏,以至于聚香樓無奈…………。

曾毅的雙眼已經開始冒火了。

之前,他就覺得奇怪,對方那么大動干戈,不惜結仇,為的莫不是就落下他的面子?現如今,才算是明白了,怕那只是前招,后面的,還沒顯露出來。

言官這話,卻是在百官當中沒引起多大的反應,誰都知道,這段時間,曾毅就是一些個大佬的眼中釘肉中刺,是以,這事是真是假,可就有待核查了。

“曾毅,給朕滾出來回話。”

弘治使勁拍了一下龍椅的扶手,聲音在大殿內回蕩。

“陛下,此事純屬無稽之談。”

曾毅從列班站了出來,雙眼冒火,可卻仍舊沉穩的很,沒亂了絲毫的方寸。

“本官親眼看到你在那順天府大堂上以官身壓入,滿口胡攪蠻纏,難不成還能有假不成?豈容你抵賴?”

那不知名言官指著曾毅,憤怒異常,似乎曾毅殺了他家人一般。

曾毅懶得和他說話,直接沖著皇帝拱手,道:“陛下,豈不知身份不同,眼界,自然不同,難不成,就因微臣官身,微臣的仆人被人打了,微臣就不能吭聲了不成?”

“你分明……。”

“閉嘴。”

那言官剛說了三個字,就被曾毅怒喝了回去。

雙眼盯著那不知名言官,曾毅負手而立,傲然道:“陛下讓本官回話,豈容你隨意說話?莫不是你目無圣上不成?”

本站僅為網友提供上傳存儲空間和閱讀平臺,所有作品均由網友自行更新和上傳,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將立刻刪除相關作品


上一章  |  大明親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