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731章 結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731章 結果

第731章 結果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731

731

朝廷公開取士,短短幾十日的功夫便有八萬士子涌往下邳,消息傳出,天下皆驚。

八萬士子是一個什么概念?

整個大漢朝,識文曉字的士子不過四十萬上下,李賢只用一個“公開取士”的名頭就吸引了二成的士子,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李賢把持的朝廷已經得到了絕大多數郡望豪族的承認。

無論各地的豪強愿意與否,李賢的地位都已經堅不可摧。

接下來,只要公開取士的過程不出什么大的紕漏,李賢將一舉收斂人心!

毫無疑問,公開選才,利大于弊。

河東,曹操不再猶豫,他照葫蘆畫瓢,也開始施行“選才為官”的制度,不過,連番戰敗,曹操的聲望早已經一落千丈,除了本地士子之外,幾乎沒有外人參與。

同樣是選才,響應者卻有天壤之別。

李賢成功了,曹操卻有東施效顰的跡象。

前車之鑒猶在眼前,江東孫權不敢大意。

這一日,孫權召集麾下文武大將,正在分析“公開取士”的優劣。

“諸位,我聽說曹操也在開科選才,收買人心,不過,參與的士子寥寥無幾,簡直丟盡了曹操臉面,我江東畢竟比不得徐州,諸位覺得,我們能否公開選才?”

張昭正色道:“使君,交州新定,若是公開取士,必可收斂人心”。

“可是,地方大權俱為望族把持,公開取士,會不會引發他們不滿?”

“使君寬心,公開取士,名義上是給了寒門士子一個機會,可仔細考慮,這也是在拉攏郡望大族呀”

孫權猶疑不定,“子布何出此言?”

張昭緩緩道來:“大漢立國以來,郡望大族一直是統治地方的基礎,這一點李賢不會不知道,可是他依舊敢拋出取士這一決策,為何?就是因為李賢已經看透了天下人!公開取士,名義上公平公正,可實際上呢?遴選者必須熟讀詩書,否則的話就算他們參加選拔,也不可能高中”。

孫權微微頜首,張昭的分析極為透徹,很有道理。

張昭緩了片刻,又道:“使君,數百年來,寒門書生少,郡望士子多,普通百姓因為家境貧寒的緣故,幾乎很難擁有淵博的知識,他們只能通過拜師等有限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知識量,可是,大族子弟就不同了,只要他們愿意,他們隨時可以從家中的藏書中找到大多數先賢文章。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郡望士子可以更輕松地學習,只要他們不是蠢笨之徒,自然可以取得遠勝于寒門子弟的成績,當然了,真摯學識淵博的寒門子弟必是聰慧無雙之輩,因為他們為了學習付出了常人難及的代價”。

孫權連連頜首,便是周瑜等人都覺得張昭言之有理。

只不過,還是有人提出了質疑:“李賢公開選士,是因為他有天子的名頭,師出有名,可是,我們江東卻沒有那樣的條件,如果一味照搬,曹操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呀!”

張昭不以為然:“公開選士是一記妙招,這一點毋容置疑,曹操之所以失敗,只是因為他三番兩次敗于李賢之手,地位岌岌可危,郡望豪族不想在他身上浪費精力罷了”。

“曹操聲望不佳,確實沒了號召力,可是,子布如何肯定我江東不會如此?”

“昔日,黃巾亂中原,數百個郡望豪族南遷江東,他們多是書香門第,只要能夠取得他們的支持,此次必可大功告成”

眾人沉吟不語,江東確實有不少南遷大族,他們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掌握足夠的話語權,如果此番孫權拋出橄欖枝,說不定這些大族真的會全力相助!

周瑜思來想去,覺得張昭所言句句在理,于是,他抱拳說道:“使君,我贊同子布所言,公開選士,勢在必行”。

“沒錯,我也覺得子布說的有道理,使君,一項舉措而已,就算沒有成效,我們也沒有損失什么,反之,如果真的有了成效,江東可就賺大了”

孫權一錘定音:“不錯,此言甚得我心,就這么定下了,再過一個月,江東公開選官,不過,諸位要在三日之內訂出一個章程,省得他人笑話”。

“喏!”

江東偏安一隅,極少受到戰火滋擾。

公開選才的消息一出,倒是吸引了交州士子的主意。

由于路途遙遠,不少交州士子耽擱了徐州的選才大典。

眼下,江東也選才為官,這士子們頓時多了一個選擇,他們樂不可支,開始打聽遴選方式……

各地的選才活動雨后春筍一般,

結束府議之后,李賢回到了自己的書房。參考士子的名冊早已經登記妥當,李賢帶入房中,仔細翻閱。

密密麻麻的七萬多個名字足以讓人頭暈眼花,幸好,在名字下冊還有籍貫,這一點可以避免同名之人冒名頂替。

如果已經通過了初選,在士子名錄下側會有一個錄字,取自錄用之意。這本名冊還不完善,按照李賢的想法,郡府需要按照士子的成績派出一份名冊,方便公告公示。

此次筆試初選,李賢沒打算動手腳。

如果連筆試都無法通過,這只能說明士子實在不堪大用,李賢可不想壞了名聲。

郡望士子學識如何,在本地郡望之內早有評判,如果李賢為了拉攏世家,遴選一些不學無術之輩,傳出去只會壞了“公開取士”的名聲。

不過,這一次參選的郡望士子多半是族中精英,李賢的崛起已成必然,任何郡望大族都不想得罪于他。

若是派出酒囊飯袋參選,豈不是在惡心李賢?

這樣的蠢事,豪門大族是不會去做的!

再者,此次舉國薦才,如果別的世家出了選官,而自己家中卻一無所獲,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

為了向李賢示好,同時為了彰顯自己族中的實力,各地郡望大族都派出了族中精英。

千里迢迢赴下邳,總要混個一官半職才好,否則的話豈不是貽笑大方?

李賢布衣起家,安身立命之初,對地方豪族極為苛刻,因為那時候,他需要富戶的錢糧來養活自己的兵士,需要用惡人的頭顱來彰顯自己的威名。

可是,現在就不同了,九州之地,實取其五,李賢不需要用殺戮來證明自己,他已經向天下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馬上得天下容易,馬上治天下可不容易。

地方若想長治久安,離不開郡望世家的支持。

事實已經證明,朝代可能更替,但是,郡望世家卻可能長久地存在。

郡望之家并非一丘之貉,李賢對他們沒有多少惡感。

兩日之后,在數萬士子的期待下,朝廷張貼了榜單,計有五千人通過遴選。

從五千個名字當中找出自己想要的名字,這任務的難度不小。

天剛蒙蒙亮,士子們便瞪大了眼睛,仔細搜索榜單,幸好,告示上的名字都是按照籍貫排列的,這樣以來,只要找對了籍貫,再去找士子,將事半功倍!

不時有士子大吼大叫,勢若瘋狂,能夠從八萬士子當中脫穎而出,他們有驕傲的本錢。

也有士卒久久不肯離去,他們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榜單,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名字。

八萬人考試,卻只選出五千人,現實如此殘酷,士子們形近崩潰。

也有士卒大聲叫囂不公,可是,用不了多久便會有人將他們帶至暗處。

一番招待過后,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李賢已經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政府干預,所以他問心無愧。

揭榜之前,酒館便是下邳城內的熱點之一,等到揭榜之后,士子們或是慶祝高中,或是借酒消愁,都將各大酒館擠的滿滿的。

董允、費偉點了幾道小菜,也在酒館治中。

四下里,俱是士子們高談闊論的聲音。

榜上有名,眾人覺得顏面有光。

這可是舉國選才,能夠選中,說明大家都具有淵博的知識……

費瑋、董允同樣榜上有名,比起其他人,他們顯得冷靜多了。

“此次大考實在出入意料,廢卷竟有八千多張,題目也出的刁鉆古怪,我聽說,徐元直曾經建議再開一場比試,專為交州子弟以及廢卷士子,大將軍卻拒絕了”

“喔?這是為何?”

“大將軍說要維護公平,此番選才,他已經竭盡所能,所以不想節外生枝”

“也就是說,補考環節容易出紕漏?”

“不錯,大將軍雖然沒有明言,卻擔心的很”

董允還待多言,忽而,不遠處傳來一聲吶喊:“公子,外頭有人來尋!”

“喔?何人?”

“是我!”來者咧嘴一笑,露出一個和熙的笑臉。

董允渾身一震,他干笑道:“世叔?”

糜芳微微頜首,他關上房門,嘴里道:“沒想到賢侄還能認出我來,嗯?這位是?”

“他便是費瑋”

“喔,兩位俱是益州大才,此番能夠高中榜首,倒不算埋沒了身份”

費瑋不使得此人,董允低聲介紹一番過后,方才恍然大悟,嘴里道:“見過糜長史!”

糜芳虛扶了一記,道:“無需多禮,我與董允之父是舊交,此番,你們千里趕考,作為世叔,我理應有所照料,不知二位賢侄接下來有何打算呀?”

董允為糜芳斟了碗酒,道:“我們想等候面試,不知叔父可有指教?”

“指教談不上,你們能夠脫穎而出,自然有過硬的本領,只要你們正常發揮,此番取個一官半職不在話下”

“多謝叔父”

“嗯,你們此番前來,家中可曾知曉?”

“正是家父讓我前來”

“我也是”

“若是在冀州為官,你們有何打算?”

董允與費瑋對視一眼,嘴里道:“我等俱是大漢子民,自當遵令!”

“好,也不瞞你們,大將軍李賢十分重視此次選士,剛開始,士子擔任的官職可能不會太高,但是,只要經過基層的磨礪,證明了自身的不凡,大將軍一定會予以重用”

“叔父的意思是讓我們暫且忍耐?”

“不錯,大將軍不會虧待你們的”

董允微微頜首,“多謝叔父指點,我明白了”。

“嗯,你們俱是聰慧之輩,如果有用得著我的地方,盡管開口,不要見外”

“叔父放心,我等記下了”

一番暢談之后,糜芳告辭離去。

董允、費瑋心中明白,糜芳絕不是無的放矢,對方一定報有某種目的,只是,他究竟意欲何為?

又過了三日,面試開始了。

如果說,筆試淘汰了九成的廢物,那么,面試將留下真正的精英。

五千人當中,李賢決定錄用五百人,不合格者,可以選擇書院進修,也可以回鄉。

這一次考試,考的是吟詩作賦、現場表達能力。

五日之后,這一輪考試才徹底結束。

沮授忙了一夜,方才將名單整理出來,他一刻也不敢耽擱,急忙第一時間來到李賢府邸。

“大將軍何在?我有要事稟報!”

“沮院丞直接進去便是,大將軍曾經明言,院丞無需稟告”

“多謝!”

沮授進入府邸,徑自來到李賢書房,“下官拜見大將軍”。

“免禮,院丞匆匆而來,莫非是有了結果?”

沮授交出布帛,嘴里道:“大將軍,名單已經出來了”。

“喔?”李賢接過布絹,仔細打量起來。

“卷分三榜,甲榜一百人,乙榜二百人,丙榜也是二百人,他們成績由筆試、面試組成”

李賢翻看了一看,不少郡望子弟都出現在里頭,“世家果然底蘊不凡”。

“下官統計了一番,前五百名中,寒門子弟不過兩百人,余者皆是世家子弟”

“喔,面試時可曾言明,他們多數要外地為官?”

“已經講明白了,士子都有了心理準備”

“如此便好,事先講明,省的他們怨我!”

“大將軍寬心,這些士子臨行之前似乎已經得到了叮囑,他們不會半途而廢”

李賢微微一笑:“擔任官職之前,先讓他們簽上一年的契約,違反契約者,我將追究他們的責任”。

沮授大為好奇,契約的說法新穎無比,他是第一次聽說。

無奈之下,李賢只得仔細解釋清楚。

沮授聽罷之后稱贊不已,他認為,有了這契約,士子絕不敢肆意妄為!

黔ICP備14006660號1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