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725章 賑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5章 賑災

第725章 賑災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07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作者:秀才會武術←→下載:

開陽軍順利入城,他們在曹軍的監視下徑自開赴到驛館,那里有一處開闊地,足夠大軍駐扎。

將人馬安置妥當之后,臧霸便拜訪了曹丕,再次表達投順之意。

曹丕忙著收拾殘局,一時之間顧不上開陽軍,只是讓他們暫且休整一番,聽候差遣。

臧霸沒想到這么容易就混入城中,不過,看到陳留百姓的慘狀,他也就明悟了。

一場大水,倒霉的不只是徐州軍,城中百姓同樣受災嚴重。

街道、店面、住宅,俱是一片狼藉,百姓仿佛行尸走肉一般。

大水來的太過突然,百姓們只顧著逃命,米粟、家財全都浸泡在水中,損失嚴重。

正因為如此,河水退去之后,曹軍才沒有出城搜剿殘敵,而是閉門不出,救治百姓。

陳留畢竟是曹操的起家之地,如果曹丕只顧著戰功,忽略了救助百姓,那么,曹氏在陳留的威望必將一落千丈,這一點是曹丕無法接受的。

城外,徐州軍近乎全滅,短時間之內,外城再無威脅,考慮到這一點,曹丕留下六千人守城,又用一千人監視開陽軍,剩下來的萬余人馬全部用來善后。

城中糧秣足夠,用來賑濟百姓綽綽有余。

曹丕一聲令下,庫房當即調出五萬石糧秣,這是庫存糧秣的十分之一。

有了這些糧秣,足夠百姓過活了。

衙役、軍卒敲鑼打鼓,大聲宣揚發放糧秣一事。

聽說有糧秣可以領用,百姓感恩戴德,連連叩首。

曹丕趁熱打鐵,又宣布免稅兩年。

聞聽這一點,百姓更是感動。

一時之間,城中俱是贊頌曹氏之言。

臧霸冷笑不已,百姓都是愚昧的,他們完全被曹丕玩弄于鼓掌之間。

民心呀,民心向著曹氏。

這樣以來,開陽軍必須從長計議,否則的話,一旦暴露行跡,馬上就是千夫所指……

陳留城百廢待興,城外,黃河奪濟水河道,流入巨野澤(梁山泊)。

濟陰、山陽、東平、魯國,四郡十多萬百姓深受其害,流民與日俱增。

如今,曹操在兗州只剩下陳留一郡之地,其余郡縣俱為李賢所有。

也就是說,李賢要為曹操承擔決堤放水的惡果。

賑災是一個難題,同樣是一個機會,只要利用得當,完全可以收攏民心!

兗州百姓多災多難,先有黃巾之亂,接著又有呂布之變,好不容易過上幾年穩妥的日子,曹操又與李賢征戰不休。

為了籌集軍糧,曹操征收重稅,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兗州重歸天子治下,又遭遇了水災,百姓們完全崩潰了。

下邳,大將軍府,李賢已經下達了全力賑災的軍令。

青州、冀州囤積了不少糧秣,這一次,正好派上了用場。

不過,李賢自然不會讓百姓吃白食,借著這次機會,他決定以工代賑,修繕官道、疏浚河道。

田地盡毀,百姓一年的辛苦俱被大水沖走,以工代賑,既可以解決百姓的口糧,又可以妥善安置無業者,省的他們鬧出禍患。

兗州百姓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而這時,胡庸的背矛軍與太史慈的先鋒軍匯合一處。

兩軍合計三萬人,這三萬兵馬俱是能征敢戰之士,而且又是生力軍。

若非李賢軍令,胡庸早已經領軍沖到陳留城下了,又哪會待在這里,緩緩退軍?

太史慈考慮的更為深遠,眼下敵情不明,貿然出擊極為不利。

再者,張遼、高順已經到了五里之外,并州軍、陷陣營落得如此慘狀,于情于理,太史慈都必須了解詳情。

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水災絕非人力可擋。

為了以示尊重,太史慈、胡庸親自出營相迎。

隔著老遠,張遼、高順便看到轅門外的太史慈一行。

遭遇慘敗,卻有如此待遇,即便高順心性沉穩,卻也有些心潮起伏。

“都尉!”

異地再會,張遼面目憔悴,再也不復意氣風發之態。

太史慈頗為感慨,他攙起張遼,道:“文遠,入賬詳談吧”。

“喏!”

入了營帳,太史慈屏退左右,帳內只剩下高順、胡庸。

“文遠,這里沒有外人,臧霸臧宣高呢?”

張遼咬牙切齒,狠聲道:“臧霸怕的降了曹丕!”

“什么?”胡庸一驚而起,他勃然大怒,“啊呀呀,他竟敢如此!”

太史慈卻皺起眉頭,道:“文遠何出此言?”

張遼將事情的經過復述了一遍,尤其談到私縱曹休以及曹彰出城一事,“都尉,曹休、曹彰二人必是決堤放水一人,若非臧霸應允,二曹如何逃脫?”

太史慈雖然覺得張遼有些武斷,可是,他也明白,開陽軍治軍極嚴,如果沒有內應,曹休絕難逃出,只是,內奸是不是臧霸,這個不能確定。

當然,在張遼面前,太史慈不好直言疑惑,否則的話,多半會引起張遼的猜忌,讓他誤以為自己站在臧霸那一邊。

有道是旁觀者清,太史慈未曾遭遇水災,思路不受情感影響,他又問道:“這么說來,沿途間,你們沒有遇到一個開陽軍卒?”

張遼微微頜首,“不錯”。

陷陣營只剩下一群殘兵,如何敢滯留陳留?

在張遼想來,臧霸已經有了異心,再不離開,只是羊入虎口。

太史慈沒有再問,只是說道:“曹丕真是好狠的心,一場大水,受災者何止十萬之眾!文遠、伯平,不瞞你們,大將軍已經下令,讓我們即可歸返”。

“陳留呢?”

兗州受災眼中,大將軍的意思是賑災為先。

“可是,曹丕放水,陳留同樣遭了水災,此時攻城,必可事半功倍呀”

“曹丕顛倒黑白,不是說我們才是決堤之人嗎?如果我們現在攻城,豈不是坐實了謠言?”

張遼只覺得憋屈至極。

高順微微頜首,道:“都尉說的沒錯,百姓是無辜的,賑災最要緊,而且,陳留城外俱是淤泥,不利大軍進撥”。

張遼看了高順一眼,深深地嘆了口氣,“張遼謹遵大將軍之令”。

罵罵咧咧的胡庸聽到李賢的軍令之后也不敢放肆,表示唯太史慈馬首是瞻。

其他書友在看: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